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韦竑宇

作品数:29 被引量:270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青年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骨折
  • 8篇手术
  • 6篇椎体
  • 6篇椎体成形
  • 6篇颈椎
  • 5篇椎体成形术
  • 5篇脊柱
  • 5篇成形术
  • 4篇胸腰椎
  • 4篇腰椎
  • 4篇枢椎
  • 4篇椎体压缩
  • 4篇外科
  • 4篇骨质
  • 4篇骨质疏松
  • 3篇胸腰椎骨折
  • 3篇压缩骨折
  • 3篇腰椎骨折
  • 3篇枕颈
  • 3篇枕颈融合

机构

  • 27篇中日友好医院
  • 6篇北京中医药大...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南华大学
  • 1篇宁夏回族自治...
  • 1篇加州大学
  • 1篇山东省文登整...
  • 1篇北京中日友好...

作者

  • 29篇韦竑宇
  • 22篇谭明生
  • 14篇杨峰
  • 11篇移平
  • 9篇梁立
  • 6篇蒋欣
  • 4篇唐向盛
  • 4篇张光铂
  • 4篇王慧敏
  • 3篇李子荣
  • 3篇邹海波
  • 2篇王云亭
  • 2篇姜良海
  • 2篇王延雷
  • 1篇谭远超
  • 1篇绳厚福
  • 1篇郝庆英
  • 1篇王文军
  • 1篇林朋
  • 1篇陈栋

传媒

  • 5篇中国脊柱脊髓...
  • 4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中国骨伤
  • 2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首都医药
  • 1篇当代医学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解放军预防医...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医学研究通讯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脊柱外科杂志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华骨与关节...
  • 1篇全军第四届关...

年份

  • 2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伴椎间盘突出行颈椎前路手术1例
2015年
患者女性,50岁,因"颈肩部疼痛伴左上肢反复麻木疼痛20余年,右上肢疼痛无力半个月",于2014年12月10日入住中日友好医院。患者20年前出现颈肩疼痛,伴左上肢麻木疼痛,间断发作,保守治疗可好转。近年发作频繁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半个月前再次出现颈部疼痛,之后出现右上肢外侧疼痛,右侧抬肩受限,余无明显异常。查体:颈椎曲度变直,屈伸旋转活动均受限。
仲盛惟韦竑宇
关键词:颈椎前路手术颈部疼痛臂丛神经椎间盘突出颈椎曲度
枕骨粗隆部测量及经板障间螺钉固定通道的研究被引量:11
2003年
目的:提供国人枕骨粗隆部相关参数,探讨经枕骨板障间螺钉内固定的可行性。方法:用游标卡尺和量角器对30例成人干燥枕骨标本进行测量:(1)枕骨背面上项线区的测量;(2)过枕外隆突中线矢状切面的测量;(3)旁开中线15mm,经螺钉通道处的枕骨矢状切面的测量;(4)过上项线隆起外上角与出钉点连线的枕骨切面上的测量。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对5例枕颈部失稳的患者采用经枕骨板障间螺钉和枢椎椎弓根钉固定,术前、术中测量进钉点、出钉点及螺钉通道,术后用影像学评价置钉情况。结果:上项线处的骨外板向外呈弧形隆起,此处枕骨较厚,上项线上和下缘的骨板厚度变薄,其平均厚度仍在5.7mm以上,可供置钉的骨通道约为26mm,置钉安全角度约74°。临床5例10枚经枕骨板障间固定螺钉均准确置入枕骨内外骨板之间的板障内。结论:枕骨具备行经板障间螺钉固定的条件。
谭明生张光铂王慧敏移平王武韦竑宇杨峰李子荣
关键词:螺钉内固定解剖学测量颈部病变
医用生物蛋白胶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08年
韦竑宇梁立谭明生
关键词:医用生物蛋白胶骨科手术止血
改良枕颈融合术在上颈椎翻修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改良枕颈融合手术在上颈椎翻修手术中的应用。 方法:2002年6月至2006年3月采用自行设计的枕骨板障螺钉联合颈椎弓根螺钉枕颈固定系统,治疗11例上颈椎初次手术后因上颈椎不稳,残留颈髓压迫或肿瘤复发需...
谭明生蒋欣移平韦竑宇杨峰梁立邹海波
关键词:枕颈融合术上颈椎不稳翻修手术
文献传递
颈椎前路钢板固定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骨化发生的因素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钢板固定融合术后发生邻近节段骨化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因颈椎退行性变行颈椎前路钢板固定融合术后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将患者分组,A组:钢板至邻近节段椎间盘的距离<5mm;B组:钢板至邻近节段椎间盘的距离≥5mm。术后平均随访26个月,相邻节段的骨化程度按0级(无骨化)到3级(完全桥接)划分。结果:钢板上端邻近节段的骨化发生率(35%)显著高于钢板下端(16%)(P<0.01)。A组的骨化发生率高于B组,且A组有13例的骨化程度是2级~3级。结论:颈椎前路钢板固定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骨化与钢板和邻近椎间隙的距离相关,钢板距离邻近节段椎间盘越近,发生骨化的可能性越大。钢板两端距离相邻椎间隙>5mm能降低邻近节段中度到重度骨化的发生。
韦竑宇蒋欣谭明生
关键词:颈椎前路钢板相邻节段骨化
后路枕颈融合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枢椎转移瘤病理性骨折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21年
背景:椎体成形术与后路融合内固定术用于治疗脊柱椎体继发性转移瘤,然而鲜有涉及上颈椎区域转移瘤的研究报告。目的:观察后路枕颈部融合固定术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枢椎转移瘤病理性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12例枢椎转移瘤病理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出现枕颈部疼痛,其中8例出现明显脊髓压迫症状。采用Tokuhashi评分系统预测患者的生存期,采用脊柱肿瘤不稳定性评分(SINS)用于评估脊柱稳定性,采用JOA评分、NDI指数和VAS评分分别评估神经功能和疼痛症状。所有患者手术前后均行X线片、三维CT及MRI评估枢椎复位情况,并测量脊髓有效空间(SAC)。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30个月,平均(17.7±9.1)个月。所有患者均行后路枕颈部融合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患者平均年龄(68.9±12.1)岁,平均手术时间为(167±30)min,平均失血量为(293±73)ml,注入的平均骨水泥量为(2.8±0.2)ml。术前VAS评分为(7.8±0.9)分,JOA评分为(7.3±2.5)分,NDI评分为(80.0±11.4)分,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VAS评分分别为(5.4±1.2)分和(4.1±1.2)分,JOA评分为(9.6±2.1)分和(10.9±1.6)分,NDI评分为(63.2±15.6)分和(59.7±15.5)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C由术前(7.7±1.6)mm增至末次随访的(11.9±1.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可见枢椎不同程度复位,1例患者出现深部伤口感染,采用清创治疗后好转,1例患者出现无症状骨水泥渗漏,1例患者病情恶化,术后3个月死亡。结论:采用后路枕颈部融合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枢椎转移瘤病理性骨折可迅速缓解疼痛,有一定复位效果,提供良好的脊柱稳定性,且并发症较少,提高了癌症晚期患者的生存质量,是一种安全、有价值的姑息性治疗方法。
孙岩董春科王好韦竑宇杨峰谭明生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后路手术
脊柱自动撑开复位器在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
2008年
目的通过临床应用对脊柱自动撑开复位系统、Dick 钉、Steffee钢板等三种经椎弓根内固定系统进行评价。方法分别测量1988~2005年我院收治的206例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患者手术前后伤椎的前缘高度、后缘高度、后 凸角度、椎管内径。结果脊柱自动撑开复位系统伤椎前缘矫正率为(85.38±12.5)%,后缘矫正率为(97.88±19.3)%,后凸畸形矫正率为(93.32±20.2)%,椎管内改善率为(87.31±18.8)%,较Dick钉、Steffee钢板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脊柱自动撑开复位系统复位容易、固定更为牢固。
韦竑宇谭明生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
改良枕颈融合术在上颈椎翻修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07年
目的:探讨改良枕颈融合手术在上颈椎翻修手术中的应用。方法:2002年6月至2006年1月采用自行设计的枕骨板障螺钉联合颈椎椎弓根螺钉枕颈固定系统治疗11例上颈椎手术后因上颈椎不稳、残留颈髓压迫或肿瘤复发需再次手术的患者,其中9例患者获得随访,原发疾病包括先天性枕颈融合畸形3例,上颈椎肿瘤2例,上颈椎结核2例,颅底凹陷2例。术前和术后神经功能评价采用Frankel分级标准,根据术后当时以及随访时的X线片评价融合情况。结果: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随访7~28个月,平均25个月,9例患者均获得了骨性融合,无断钉以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结论:枕骨板障螺钉联合颈椎椎弓根螺钉组成的枕颈固定器具有坚强的固定作用,是对常规枕颈融合手术的一种补充,适用于上颈段病变因第1次手术后导致上颈椎不稳、残留颈髓压迫需再次手术者,尤其适用于枕骨缺损、颅底骨质薄和骨质疏松的患者。
谭明生蒋欣移平韦竑宇杨峰梁立邹海波
关键词:枕颈融合术上颈椎翻修手术
寰枢椎脱位的外科分型及其处理对策被引量:70
2007年
目的:寻找一种概念明确的寰枢椎脱位的外科分型方法,为临床处理脱位提供指导方案。方法:总结三家医院收治的168例不同病因所致C1-2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脱位的复位情况将其分为3型:(1)牵引复位型(tractionreductiontype,T型),该型又以复位后的稳定性不同分为T1和T2型;(2)手术复位型(operationreductiontype,O型);(3)不可复位型(irreducibletype,I型)。简称TOI分型。T1型采用牵引或支具治疗8~10周;T2型采用牵引复位后固定融合(其中6例只行C1-2临时固定,不行融合);O型采用前路松解+后路复位固定融合;I型实施减压原位固定融合。根据Symon和Lavender临床标准、JOA脊髓功能评定标准和影像学测量C1-2脊髓有效空间(spaceavailableforthecord,SAC)进行疗效评定。结果:168例中,T型137例(81%),其中T1型71例(43%),T2型66例(38%);O型28例(17%);I型3例(2%)。术前SAC为3~13mm,平均8mm,术后为11~19mm,平均16mm。术后脊髓功能改善率平均为64.7%;临床有效率为88.7%。T型病例中77例未融合固定者愈合后仍保留C1-2活动功能。结论:寰枢椎脱位的TOI外科分型概念清楚,界定明确,可根据分型选择相应的寰枢椎脱位处理方式。
谭明生张光铂王文军谭远超邹海波移平蒋欣韦竑宇杨峰
关键词:寰枢椎脱位
标杆型3D打印导板辅助颈椎椎弓根置钉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1
2016年
目的探讨标杆型3D打印导板辅助颈椎椎弓根螺钉置人的可行性及置钉精确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5年4月采用标杆型3D打印导板辅助行颈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39例患者资料,男27例,女12例;年龄39-58岁,平均51.3岁;寰枢椎脱位17例,颈椎转移性肿瘤8例,颈椎病14例。患者颈肩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平均为(7.21±3.47)分,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颈椎神经功能评分平均为(10.53±2.35)分。术前对39例患者行颈椎CT扫描,数据导人Mimicsl7.0软件,对目标椎体行选择性三维重建;在UGS Imageware12.0平台打开三维重建模型,使用逆向工程原理设计椎弓根螺钉最佳钉道;提取棘突、椎板、侧块后部的表面形态,建立与其表面形态一致的反向模板;将平行于最佳钉道的标杆与模板拟合成一体,即形成带有定位孔和标杆的导航模板;将设计好的导板通过3D打印机打印并消毒。术中将3D打印导板与置钉椎体的椎板、棘突、关节突紧密贴合,术者以手钻通过定位孔,以平行于标杆的方向钻探螺钉通道后,取下导板,顺钉道置人椎弓根螺钉。结果3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寰枢椎脱位、颈椎转移性肿瘤、颈椎病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82±43)min、(217±62)min、(235±54)min,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436±287)ml、(573±291)ml、(384±226)ml。术后3个月时,39例患者VAS平均评分为(2.91±1.24)分,较术前降低(4.30±1.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颈椎JOA评分平均为(14.65±2.72)分,较术前提高(4.12±1.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9例患者共置入304枚颈椎椎弓根螺钉,其中C1 34枚,C2 50枚,C3-7 220枚。术后Kawaguchi等评价显示0级占94.4%(287/304),1级占4.9%(15/304),2级占0.7
姜良海谭明生杨峰移平唐向盛韦竑宇徐文华郝庆英
关键词:颈椎骨螺丝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