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崇旭
- 作品数:48 被引量:240H指数:9
- 供职机构: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骨髓间质细胞致瘤过程中特征基因筛查及其生物学意义的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研究骨髓间质细胞(MSCs)诱导致瘤的发生机制。方法:采用荧光差异显示(FDD)技术寻找MSCs诱导致瘤(F6)的关键基因。将回收的差异关键基因片段,进行PCR再扩增,TA克隆cDNA片段,测序后经BLAST软件检索以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FDD成功分离了MSCs和F6肿瘤细胞之间的不同基因片段,TA克隆得到15个EST片段,GenBank序列比对分析表明,这些片断均与相关基因片断同源,其中C356、G392和G383分别与nu-cleostemin,CyclinⅠ和Siva基因同源,同源百分比分别为95%、97%和100%。结论:F6肿瘤细胞的发生机制是一个涉及到众多基因参与的复杂过程,nucleostemin、CyclinⅠ和Siva等基因在人类骨髓间质干细胞诱导突变转化为F6细胞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 韩崇旭许文荣王文兵孙艳乌慧玲
-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MRNA差异显示技术
- PD-0332991在制备抑制胃癌细胞株的药物中的应用
- 本发明提供了PD‑0332991在制备抑制胃癌细胞株的药物中的应用,属于肿瘤治疗技术领域,所述的PD‑0332991能够抑制胃癌细胞株MGC‑803、HGC‑27、BGC‑823、SGC‑7901和AGS;抑制作用明显,...
- 任传利陈慧韩崇旭马莉刘会妮王倩倩宗亮余果
- 文献传递
-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目标性监测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了解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的临床分布和耐药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15年1—12月所有住院患者送检标本CRAB检出情况,分析其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721株AB中检出CRAB231株,CRAB检出率为32.04%。1—4季度中每季度CRAB的检出率分别为48.99%(73/149)、41.98%(68/162)、27.39%(63/230)、15.00%(27/180),呈下降趋势(P<0.001)。CRAB主要来源于痰标本(140株,60.61%),其次是创面分泌物(33株,14.28%)和尿标本(24株,10.39%)。CRAB主要来源科室为重症监护病房(101株,43.72%)、神经外科(37株,16.02%)及烧伤整形科(22株,9.52%)。CRAB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为85.28%~90.48%,对妥布霉素的耐药率较低(19.48%),未发现对多粘菌素B耐药的菌株。结论 CRAB耐药性较为严重,应针对重点科室进行重点管理,采取科学防控举措,有效减少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
- 刘红梅韩崇旭朱小平韩东升
-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耐药性
- 骨髓间质干细胞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转染和克隆化研究被引量:6
- 2003年
- 目的 建立能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 (GFP)并连续传代培养的骨髓间质干细胞 (MSCs)株。方法 采用电穿孔法将带有GFP的质粒 (pGFP N1)在不同条件下转染MSCs,经过G4 18筛选 ,有限稀释法筛选阳性克隆 ,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检测GFP的表达情况。结果 电穿孔以电容量 10 5 0 μF、电压 2 6 0V时效果最好 ,转染GFP的MSCs能在含有G4 18的培养基中生长 ,未转染的骨髓间质干细胞不断死亡。转染 2 4h后即能观察到少量荧光细胞 ,一个月后大部分荧光细胞呈集落样生长 ,荧光表达较强 ,转染率为 5 0 %~ 6 0 %。体外克隆后 ,能稳定表达至 10代 ,10代后荧光强度明显减弱。结论 GFP基因能在MSCs中进行有效的复制、转录和翻译 ,并可持续、稳定、高效表达 ;
- 钱晖许文荣胡嘉波陈永昌孙晓春朱伟韩崇旭张锡然
- 关键词:骨髓间质干细胞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染
- 实时定量PCR检测骨髓间质干细胞及肿瘤细胞BMI-1基因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 建立BMI- 1基因(theBcell specificsmoloneymurineLeukemiaVirusintegrationsite 1)表达的实时荧光定量PCR,利用该方法在基因转录水平上研究BMI- 1在间质干细胞 (MSCs)及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方法 通过RT- PCR,T- A克隆,real timePCR等方法精确测定并比较BMI 1基因在胚胎MSCs、成人MSCs、A549(人肺腺癌细胞株)、SW 480(人结肠腺癌细胞株)、U937(人髓系白血病细胞株)、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以及白血病细胞中表达水平。结果 测定绘制BMI 1基因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0. 998),胚胎MSCs中BMI- 1的表达水平高于成人MSCs,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中BMI- 1的表达量分别高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U937和A549中的表达量高于SW 480,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BMI 1的表达明显低于慢性髓系白血病(P<0. 01)。结论 定量测定BMI -1的real- timePCR方法较稳定、准确。BMI- 1基因可以作为某些肿瘤特别是白血病治疗的靶点,其表达水平可作为判断肿瘤恶性程度的参考指标。
- 姜润秋许文荣朱伟钱晖曹维克韩崇旭毛飞严永敏
- 关键词:BMI基因实时定量PCR骨髓间质干细胞人外周血淋巴细胞
- microRNA检测方法的优缺点评价被引量:6
- 2017年
- microRNA是由Lee等在1993年首次报道存在的,他们对线虫体进行了全基因组扫描研究,以此来寻找对秀丽隐杆线虫的幼虫起重要作用的基因。最后发现线虫的发育出现障碍是由于一种被命名为lin-4的基因发生了变异。但是这项发现在当时并没有被人们引起足够的重视。直到2000年,Reinhart等在线虫研究中报道了第二种被发现的microRNA分子let-7microRNA,这才引起了人们的密切关注。此后,上万种不同的microRNA分子在植物、动物和病毒中被发现,其中在人类细胞中也发现了2000多种,所占人类基因组的比重是1%,调控着体内30%的基因表达。
- 祁双韩崇旭
- 关键词:MICRORNA
- 中段尿培养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变迁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监测和分析扬州地区2009-2011年中段尿培养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应用WHONET 5.3软件分析分离的病原菌的分布及药敏情况。结果 2009-2011年的尿路感染中大肠埃希菌仍位于首位(35.19%~42.19%);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和屎肠球菌的感染率有上升趋势,分别从2009年5.66%、3.68%、3.77%上升至2011年7.31%、4.78%、5.43%;奇异变形菌检出率有下降趋势,从2009年的5.92%降至2011年的3.87%;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和阿米卡星的敏感率均>90.00%;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率稳定在约45.00%;头孢类药物的耐药率均有上升趋势。结论定期监测和分析当地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种类及其耐药性变迁,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 吕炜崔文珍李贵玲韩崇旭
- 关键词:中段尿病原菌耐药性
- 人骨髓间质干细胞诱导突变致瘤的分子机制研究
- 在体外用GM-CSF和IL-4刺激人胚胎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向树突状细胞(DCs)分化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种新的细胞,经克隆化培养和鉴定,具有肿瘤特性,命名为F6细胞株。本文旨在研究F6肿瘤细胞的发生机制。
...
- 韩崇旭
- 关键词:骨髓间质干细胞树突状细胞细胞分化
- 江苏泰州地区HIV感染人群的血浆病毒群落研究
- 2022年
- 为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人群血浆病毒群落组成,分析HIV感染人群血浆病毒群落的特点,研究病毒载量对HIV感染人群血浆病毒群落的影响,本研究通过Miseq高通量测序,对江苏泰州地区203份HIV感染人群的血浆样本进行了病毒宏基因组学分析。结果显示,高通量测序共得到243824条注释为病毒的序列,可注释到至少17个不同的病毒科(包括未分类病毒),包括12种哺乳动物类病毒(占99.87%),2种昆虫病毒(占0.05%),1种植物病毒(占不到0.01%),2种其他病毒(占0.02%)及未分类病毒;检出HIV病毒载量组的病毒群落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细小病毒科,其次是黄病毒科和指环病毒科,未检出病毒载量组中的主要病毒为黄病毒科,其次为指环病毒科和细小病毒科;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注释为细小病毒的序列与已知病毒的同源性较高,而注释为指环病毒和人佩吉病毒的序列中有部分序列与已知病毒同源性较高,另有部分序列与已知病毒的差异较大,疑似有新型病毒的存在;应用PCR扩增对部分病毒序列进行验证,将验证后的部分序列与原始序列进行比对,一致性达到近99%。
- 窦安华韩崇旭韩崇旭周成林张文
-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研究新进展被引量:9
- 2020年
-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原称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一种累及肝内胆管系统的慢性进展性自身免疫性疾病。PBC主要发生于女性,在过去几十年,PBC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在全球呈上升趋势。而PBC患者早期常无临床症状,随着病情进展,最终发展为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肝细胞性肝癌而死亡。随着技术的革新及检测水平的提高,PBC研究取得了飞速发展。该文就PBC的流行病学、血清标志物及遗传学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 李玉武梁成通安覃景(综述)韩崇旭(审校)
- 关键词:流行病学血清标志物遗传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