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康有

作品数:65 被引量:380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21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3篇天文地球
  • 28篇生物学
  • 7篇农业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25篇孢粉
  • 18篇植被
  • 14篇植物
  • 12篇气候
  • 11篇全新世
  • 10篇花粉
  • 9篇亚热带
  • 9篇孢粉分析
  • 7篇古环境
  • 5篇表土花粉
  • 4篇第四纪
  • 4篇水松
  • 4篇同位素
  • 4篇群落
  • 4篇孢粉研究
  • 4篇考古
  • 4篇古环境重建
  • 4篇表土
  • 3篇稻作
  • 3篇稻作区

机构

  • 63篇中山大学
  • 9篇广州地理研究...
  • 8篇河北师范大学
  • 7篇广州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
  • 5篇香港大学
  • 5篇国家海洋局
  • 4篇青岛海洋地质...
  • 3篇国土资源部
  • 3篇中国科学院植...
  • 3篇广东省地质过...
  • 2篇广东海洋大学
  • 2篇新疆大学
  • 2篇广东省环境污...
  • 1篇广西大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汕头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65篇黄康有
  • 49篇郑卓
  • 17篇郑艳伟
  • 10篇杨士雄
  • 10篇李杰
  • 9篇魏金辉
  • 7篇乐远福
  • 7篇许清海
  • 7篇罗传秀
  • 6篇廖文波
  • 6篇潘安定
  • 6篇曹玲珑
  • 5篇彭环环
  • 4篇章桂芳
  • 4篇陈碧珊
  • 4篇管东生
  • 4篇宗永强
  • 4篇魏海成
  • 3篇罗运利
  • 3篇吕厚远

传媒

  • 8篇第四纪研究
  • 8篇热带地理
  • 5篇中山大学学报...
  • 5篇第十一届全国...
  • 2篇古生物学报
  • 2篇海洋地质与第...
  • 2篇干旱区地理
  • 2篇中国科学(D...
  • 2篇地理科学
  • 2篇中国古生物学...
  • 2篇第十届全国第...
  • 2篇中国古生物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微体古生物学...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广东林业科技
  • 1篇生态环境
  • 1篇植物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8篇2016
  • 7篇2015
  • 6篇2014
  • 11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7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6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福州盆地全新世沉积和生态环境演变与人类经济活动方式的耦合关系
闽江下游闽侯、福州一带的第四纪断陷盆地的第四纪沉积,记录了晚更新世以来海平面升降与生态环境变迁细节。另一方面,福建是大陆新石器文化和海岛新石器文化交流的关键地带,福建的闽江下游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了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遗存,...
郑卓乐远福黄康有
西江―北江及珠江三角洲汇流区全新世泥炭腐木层时空分布与环境变化被引量:5
2016年
西江和北江及珠江三角洲西北部汇流区广泛发育全新世的泥炭-淤泥腐木地层,结合剖面的沉积相特征和14C测年数据,对全新世沉积环境和含腐木地层的分布和环境变化进行探讨,获得以下认识:1)在西江和北江下游海侵北界以上的陆相沉积序列中,厚层泥炭主要形成于中晚全新世(7.5―1.5 cal.ka B.P.),集中堆积时间为5.0―1.5 cal.ka B.P.;2)珠江三角洲全新世海侵对三角洲边缘区陆相泥炭沼泽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早全新世(约9―7 cal.ka B.P.)三角洲西北端的高速率河口相粉砂黏土沉积为后来的半咸水沼泽发育奠定了淤泥深厚的物质基础,而西江―北江下游陆相洪冲积或河漫滩沉积则在8 cal.ka B.P.左右开始发育,也为之后的水松泥炭沼泽繁盛奠定了基础;3)三水西南一带是中全新世西江―北江下游泛滥平原至古河口湾的过渡区,潮汐流与河流的双重作用是造成三角洲边缘区大面积泥炭沼泽湿地形成的主要原因;4)泥炭湿地生态环境大多在2.0―1.5 cal.ka B.P.前后在西江和北江被高位洪水平流沉积物埋藏,而在三角洲区域多被泛滥平原洪积物覆盖。多数剖面泥炭腐木迁移的原因与三角洲的快速加积作用导致的潮流与河流空间位置平衡被破坏和水文条件改变有关,晚全新世不断增强的人类农业活动和森林破坏与水土流失也是导致三角洲天然沼泽湿地消失的重要原因。
郑卓汤永杰郑艳伟黄康有韩子云宗永强李平日谭惠中
关键词:珠江三角洲全新世沉积环境
珠江三角洲三水盆地早全新世以来孢粉分析与古环境重建被引量:13
2016年
为了深入探讨珠江三角洲的沉积古环境和古气候历史,在三水市区获取了2个高取芯率的钻孔岩芯,进行了12个AMS 14C测年,并结合孢粉、硅藻等分析结果探讨三水地区全新世的海平面与河流水动力变化,以及古植被演替过程。结果表明:钻孔所在区域全新世沉积总体从9 000 cal.a B.P.左右开始,呈现河流相―河湾相―河口湾相―潮坪相―河口湾相―河漫滩相的演变过程。三水区的早全新世沉积阶段年代最早为9 000 cal.a B.P.左右,表现为河口湾相的淤泥质粉砂沉积,硅藻以淡水种类为主,最高沉积速率为1.6 cm/a。海侵初始时间为8 700 cal.a B.P.左右,最高海平面时间为7 600 cal.a B.P.左右,此时海岸带发育红树林,丘陵山地发育较茂盛的亚常绿热带常绿阔叶林;中―晚全新世阶段(6 500―2 200 cal.a B.P.),以泥炭粉砂沉积为主,沉积速率为0.2~0.5 cm/a,河口区高潮线附近及河流弯道低洼滩地在5 000 cal.a B.P.前后形成淡水沼泽、河口三角洲边缘区洼地水松林发育。在晚全新世(2 200 cal.a B.P.左右)以来,陆相黏土质沉积指示河口泥沙快速堆积,三角洲平原迅速扩大,沉积速率高达1.7 cm/a。孢粉结果显示次生的芒箕孢子剧增,陆地植被稀疏,人类活动显著增强。
黄康有何嘉卉宗永强郑卓章桂芳曹玲珑
关键词:全新世珠江三角洲古环境演变
海南岛南部MIS-5海相沉积地层的发现及其意义被引量:4
2016年
通过对海南岛三亚地区铁炉港海湾TLG01钻孔沉积物的AMS 14C和OSL测年,以及对地层岩性特征、亮度、粒度、海生贝壳、有孔虫丰度等进行研究,发现全新世海相层较薄,以砂质潮坪相沉积为主;而下伏晚更新世海相层厚度超过38 m,OSL测年结果显示为MIS-5e及MIS-5d沉积。晚更新世海进―海退系列自下而上依次为砂质潮坪―潮下带―泥质潮坪―砂质潮坪,其中可见较深水的软体动物。MIS-5e细粒的粉砂黏土体积分数先陡增、后缓降,结合粒度及有孔虫丰度、亮度L*等指标,判断MIS-5e初期为最高海平面时期,水深较大,其后海平面逐渐降低;沉积物中陆源粗砂的体积分数不断增加,显示进入了MIS-5d相对低海面时期。MIS-1及MIS-5沉积物粒度三角图,分别与湛江海岛潮间带及不同深度南海表层沉积物同类沉积环境有较好的对照,指示2类不同水深的海相环境。
王梦媛郑卓黄康有张怡萌
关键词:沉积相海平面变化
闽江下游全新世孢粉记录的植被与环境变化被引量:8
2016年
为了揭示闽江下游闽侯盆地第四纪沉积环境演变与人类活动历史,对闽江下游闽侯盆地庄边山遗址附近的FZ5钻孔进行了孢粉、硅藻分析。结果表明:闽侯盆地全新世海侵初始发生时间约为9 000 cal.a B.P.,至7 500cal.a B.P.达到最大海侵范围,晚全新世海退的发生时间在闽侯盆地大约为1 900 cal.a B.P.。孢粉分析证实了当地早中全新世温暖的亚热带气候以及浓密的常绿阔叶林植被。在7 500―1 900 cal.a B.P.之间无论植被覆盖还是气候环境均比较稳定,高海平面时期的适宜气候以及海湾环境也有利于当地以渔猎经济方式为主的新石器文化(昙石山文化)的兴起和发展。自1 900 cal.a B.P.以后,孢粉组合突变为以先锋植物芒萁属(Dicranopteris)、禾本科(Poaceae)、松属(Pinus)等类型为主,揭示了当地植被受到人类农业刀耕火种的影响而发生显著变化。高含量的禾本科花粉(含一定数量的水稻)仅在剖面上部明显增加这一事实,证实了闽侯和福州一带水稻种植的大面积发展始于距今1 900 a前后。
乐远福郑卓Barry V ROLETT黄博津黄康有Rachid CHEDDADI
关键词:闽江下游孢粉环境演变昙石山文化
新疆地区表土孢粉空间分布规律研究被引量:38
2008年
中国新疆地区表土花粉研究结果展示了干旱区主要孢粉的空间分布规律,大部分表土花粉属种的地理空间分布与含量与相应植物的分布区域基本一致,藜科、蒿属、麻黄属及木本植物云杉属、桦木属等花粉普遍呈超代表性,柽柳属花粉呈低代表性。干旱区主要草灌木表土花粉数据的聚类分析结果可以基本反映本区植物群落的主要生态组合类型。主成分分析进一步表明该区草本和灌木花粉分布主要受水文和湿度等因素控制。
罗传秀郑卓潘安定安放舟BEAUDOUIN Celia黄康有
关键词:旱生植物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
东亚季风区井冈山高山沼泽晚全新世以来气候-植被-火灾事件重建
根据华南亚热带井冈山高山沼泽钻孔SMP的4个14C测年数据,结合80个孢粉样品和炭屑的分析结果,重建了该地区~4000calyr BP以来植被演替和古气候演变过程。孢粉组合当中,代表寒冷时期的植被组成有Fagus和Eri...
黄康有郑卓廖文波曹玲珑
关键词:晚全新世孢粉分析
湖南大围山泥炭的正构烷烃及其古环境意义
泥炭沉积具有沉积环境稳定、分辨率高、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等特征,是记录古环境变化的优质载体。泥炭沉积物中的正构烷烃分布特征能够指示生物输入源的变化,从而恢复古环境,识别沉积记录中的环境演变事件。本文研究区位于东亚季风带,对...
杨冰洁郑卓黄康有宗永强
亚热带稻作区表土孢粉研究及其考古学应用
杨士雄郑卓黄康有王建华王晓静许清海谭惠忠李杰
广州典型森林土壤有机碳库分配特征被引量:7
2009年
对广州2种典型森林土壤碳库分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两种森林土壤有机碳(SOC)表层含量及其差异程度最高,随土壤深度增加,差异逐渐减小。马尾松林SOC密度范围为55.54~66.69t/hm2,常绿阔叶林SOC范围为84.91~151.16t/hm2。②两种森林土壤活性有机碳(AOCs)含量为马尾松林〈常绿阔叶林;各种AOC分配比例均随龄级增长而升高。③两种森林土壤的水溶性有机碳(WSC)、易氧化态碳(EOC)和微生物量碳(MBC)含量分别与SOC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轻组碳(LFC)与颗粒性碳(POC)含量分别与SOC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④幼龄林与中龄林的土壤碳库大于相应的地上部植被碳库,而成龄林的土壤碳库小于植被碳库;土壤碳库占森林生态系统总碳库的比例随着生物量的增长呈下降趋势。
张修玉管东生黎华寿黄康有许振成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活性有机碳森林土壤碳库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