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黎光旭

作品数:39 被引量:88H指数:6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理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金属学及工艺
  • 9篇一般工业技术
  • 7篇理学
  • 5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电气工程
  • 2篇机械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2篇电子结构
  • 12篇子结构
  • 12篇合金
  • 10篇储氢
  • 8篇第一性原理
  • 7篇第一性原理研...
  • 7篇储氢性能
  • 6篇车速
  • 5篇通事
  • 5篇交通事故
  • 4篇贮氢
  • 4篇贮氢性能
  • 4篇车速计算
  • 4篇X
  • 3篇热力学
  • 3篇TI
  • 3篇掺杂
  • 3篇储氢合金
  • 2篇大学物理
  • 2篇电池

机构

  • 36篇广西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合...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潍坊学院
  • 1篇新华三技术有...

作者

  • 38篇黎光旭
  • 24篇郭进
  • 13篇蓝志强
  • 12篇刘奕新
  • 9篇韦文楼
  • 8篇周文政
  • 5篇蒋卫卿
  • 4篇梁初
  • 4篇蒋龙
  • 4篇阳兆祥
  • 3篇陈晓伟
  • 3篇何小荣
  • 2篇沈大盛
  • 2篇郑定山
  • 2篇刘淑辉
  • 2篇朱震刚
  • 2篇陈秋萍
  • 2篇许灵艳
  • 2篇韦银燕
  • 2篇黄丹

传媒

  • 6篇广西大学学报...
  • 3篇交通世界
  • 3篇广西科学
  • 2篇稀有金属材料...
  • 2篇金属学报
  • 2篇原子与分子物...
  • 2篇物理化学学报
  • 2篇中国有色金属...
  • 1篇物理学报
  • 1篇无机材料学报
  • 1篇材料导报
  • 1篇警察技术
  • 1篇广西科学院学...
  • 1篇广西大学学报...
  • 1篇科技创新导报
  • 1篇科技传播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6篇2009
  • 8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氢在Mg_2Ni(100)面的吸附及扩散被引量:8
2010年
运用第一性原理研究氢在清洁和掺杂Al的Mg2Ni(100)面的吸附及扩散.在清洁Mg2Ni(100)表面,氢原子可稳定地吸附于Mg-Ni桥位和Mg-Mg桥位,吸附能为1.19-1.52eV.在掺杂Al的Mg2Ni(100)表面,氢原子可稳定吸附于Al-Ni、Mg-Ni、Mg-Al桥位,吸附能为0.10-0.29eV.氢在掺杂Al的Mg2Ni(100)表面的吸附能低于其在清洁表面的吸附能,说明掺杂Al后氢原子与表面的相互作用减弱.过渡态计算结果表明,氢原子由清洁的Mg2Ni(100)面及掺杂Al的Mg2Ni(100)面扩散至次表层的势垒分别为0.59及-0.04eV,掺杂Al后氢原子的扩散势垒降低,说明氢原子更易由掺杂Al表面扩散至次表层.Al原子替代Mg2Ni(100)面的Mg原子减弱氢原子与表面的相互作用,降低氢原子由表层扩散至次表层的势垒,这可能是Mg2Ni合金掺杂Al可改善其吸氢动力学性能的主要原因之一.
黎光旭陈晓伟白加栋蓝志强郭进
关键词:电子结构第一性原理扩散
ZrMn_2(110)表面结构及吸氢机理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2009年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平面波赝势(PW-PP)方法,研究了ZrMn_2(110)清洁表面结构和氢原子在表面的吸附.弛豫表面结构的计算结果表明表面结构的最表层为曲面,且表面结构的原子间隙变小.由1 Zr2Mn原子组成的空位是氢原子吸附在ZrMn_2(110)表面的最佳吸附位,吸附能为3.352 eV,氢原子吸附后离表面的距离为1.140 A.Mulliken电荷布居分析表明吸附的氢原子与表面原子的相互作用主要是接近氢原子的第一层原子与氢原子的相互作用.过渡态计算表明被吸附的氢原子进入表面内部需克服的最大势垒为1.033 eV.
刘奕新冉辉梁初黎光旭郭进
关键词:电子结构过渡态
LaNi5(111)表面结构及吸氢机理的第一性原理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原理赝势平面波方法,对贮氢合金LaNi5及LaNi5(111)表面的电子结构进行计算,对H原子在LaNi5(111)表面吸附模型进行构型优化。结果表明:LaNi5(111)表面驰豫结构La原子向外凸出,Ni原子向里收缩,凹凸不平的表面层增加表面原子与H原子的接触面积,表面层的有效体积约增大2.3%,有利于H原子向块体内扩散;表面层有净余的0.5个电子,有利于表面层上的电子转移到H原子上;H2分子解离成两个H原子后在LaNi5(111)表面的平衡稳定结构与氢化物LaNi5H7晶体相同位置的结构极为相似;阐述H2分子在LaNi5(111)表面的解离吸附机理,其反应活化能约为0.27eV。
刘奕新郑定山张怡蒋龙黎光旭郭进
关键词:LANI5电子结构第一性原理
一种三维活性多孔碳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维活性多孔碳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为具有N、O、S共掺杂的多孔碳材料,并负载活性金属元素,其内部具有三维网状孔隙结构,比表面积为647.55~1972.19m<Sup>2</Sup>/g、孔隙体积为0....
周文政农盛恒黄东源李耀营杨若茜谢佳伟李佳黄海富梁先庆黎光旭蓝志强刘海镇黄丹徐帅凯
一种提高AB<Sub>2</Sub>C<Sub>9</Sub>型La-Mg-Ni基合金贮氢性能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涉及一种提高AB<Sub>2</Sub>C<Sub>9</Sub>型La-Mg-Ni基合金贮氢性能的制备工艺。该合金的化学组成为La<Sub>2-x</Sub>Ti<Sub>x</Sub>MgNi<Sub>9</S...
郭进蓝志强蒋卫卿韦文楼黎光旭
文献传递
中国和美国大学物理教材的对比被引量:4
2008年
这篇论文就中美大学物理教材的区别,如教材中物理内容的结构,概念的引入,叙述的方式,以及习题的设置等方面的差别,展开了充分的讨论.文章阐述了造成上述区别的根本原因,并且讨论了造成的后果,如学生的信心,对物理的兴趣,以及学生在思维方法等方面的差异.
黎光旭刘奕新郭进
关键词:大学物理
Ru基化合物催化制氢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6年
氢的存储是车载燃料电池发展的关键环节。甲醇在室温下呈液态并且储氢量达12.6wt%,然而分解甲醇制氢需要较高的温度(超过200℃)和压强(25-50bar)。最近研究者报道了利用单核钌(Ru)基化合物作催化剂,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可以将甲醇分解成CO2和H2;利用双核Ru基化合物作催化剂,可以将多聚甲醛或甲醛与水的混合溶液有选择性地脱氢生成H2和CO2,但是关于Ru基化合物微观层次的催化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综述了不同配体构型和不同种类配体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及其脱氢路径,以及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溶液的pH值之间的关系,阐明如何改进现有单核Ru基钳型化合物和双核Ru基化合物催化剂的性能,设计催化活性更优良的新型催化剂。
吕韶霞梁陆新温张凡周文政郭进黎光旭
关键词:制氢
Ca(BH_4)_2络合物电子结构及热力学稳定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利用第一性原理研究了低温及高温相Ca(BH_4)_2络合物的电子结构、晶格振动及其反应焓.计算结果表明:低温及高温相Ca(BH_4)_2中Ca^(+2)与[BH_4]^-以离子键形式相结合,[BH_4]^-离子中B原子和H原子以共价键形式相结合,对该共价键有贡献的主要是B原子的2p轨道电子,H原子的1s轨道电子.Ca(BH_4)_2可能的反应路径为:Ca(BH_4)_2→2CaH_2+CaB_6+10H_2,该反应在300 K下反应焓为43.22 kJ/molH_2.拉伸B—H键所对应的声子频率较高,其值为2360~2500 cm^(-1),这可能是导致B—H键断裂释放氢气需要较高温度的主要原因之一.
陈晓伟陈捷狮熊凯黎光旭郭进
关键词:电子结构热力学稳定性
交通事故中的车速鉴定方法——利用动量守恒计算车速被引量:3
2012年
碰撞是交通事故鉴定中最困难的类型。原因是对于机动车之间的碰撞,只有一个基本的理论工具,就是动量守恒定律:
黎光旭阳兆祥周文政
关键词:动量守恒定律交通事故车速机动车
La_(0.6)Ce_xNd_(0.4-x)Ni_(3.0)Co_(0.2)Al_(0.3)(x=0~0.4)合金储氢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采用电弧炉熔炼方法制备La0.6CexNd0.4-xNi3.0Co0.2Al0.3(x=0~0.4)系列合金,并对合金的储氢性能和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合金在Ce=0时具有最高的电化学容量(284.2mAh/g)和储氢量(0.93wt%)。Ce的添加会降低合金放电容量,但是能够改善合金的循环稳定性能。
刘淑辉蒋龙栾天阳黎光旭韦文楼郭进
关键词:合金储氢性能热力学参数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