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齐晔

作品数:91 被引量:1,577H指数:16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8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9篇环境科学与工...
  • 34篇经济管理
  • 9篇政治法律
  • 5篇文化科学
  • 4篇水利工程
  • 3篇天文地球
  • 3篇农业科学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生物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7篇低碳
  • 16篇生态
  • 10篇碳排放
  • 9篇低碳发展
  • 9篇政府
  • 7篇生态文明
  • 7篇气候
  • 7篇气候变化
  • 6篇地方政府
  • 6篇污染
  • 6篇可持续发展
  • 5篇生态系统
  • 5篇能源
  • 5篇农业
  • 4篇生命周期
  • 4篇全生命周期
  • 4篇温室气体
  • 4篇节能
  • 3篇低碳经济
  • 3篇隐含

机构

  • 76篇清华大学
  • 10篇北京师范大学
  • 5篇香港科技大学
  • 4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北京建筑大学
  • 2篇国务院发展研...
  • 2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内蒙古大学
  • 1篇上海财经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国家林业局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83篇齐晔
  • 20篇李惠民
  • 8篇马丽
  • 8篇蔡琴
  • 4篇孙鸿良
  • 4篇邬亮
  • 4篇张凌云
  • 4篇王晓
  • 3篇隋欣
  • 3篇邱化蛟
  • 3篇邓向辉
  • 3篇王海滨
  • 3篇程序
  • 3篇周大杰
  • 3篇徐明
  • 3篇王宇飞
  • 3篇张焕波
  • 3篇朱万斌
  • 2篇郭施宏
  • 2篇宋祺佼

传媒

  • 24篇中国人口·资...
  • 8篇生态经济
  • 4篇环境保护
  • 3篇绿叶
  • 3篇公共管理评论
  • 2篇人民论坛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中国行政管理
  • 2篇社会治理
  • 2篇治理研究
  • 1篇中国特色社会...
  • 1篇中国生态文明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中国能源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经济与管理研...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年份

  • 3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8篇2015
  • 8篇2014
  • 3篇2013
  • 9篇2012
  • 6篇2011
  • 8篇2010
  • 5篇2009
  • 9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1篇1987
  • 1篇1986
9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生态农业四十年:回顾与展望——纪念生态农业理念倡导者马世骏先生逝世30周年被引量:11
2021年
本文追溯了马世骏先生倡导的生态农业理念的提出及其产生背景,对中国生态农业40年的发展进行了回顾,认为生态农业理念被广泛接受,并进入生态文明新阶段;生态农业技术经济体系建立、生态经济效益不断上升;生态农业对实现碳中和的作用逐渐凸显。同时,本文也指出了目前生态农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生态农业的工程化、体系化程度仍不够高;生态农业与碳市场衔接度不高;市场上的生态农产品尚需消费者的更多认可;生态农业建设缺乏充分的政策支持;生态农产品的国际贸易程度依然偏低。展望未来的生态农业建设,作者认为:生态农业建设应更加工程化、智能化、低碳化;生态农产品的市场化价值提高;生态农业的政策更加精准化、协调化;我国的生态农业模式在国际市场上受到高度认可,产品可信度将不断提高。
胡涛齐晔孙鸿良
关键词:生态农业生态文明低碳农业
低碳城市发展没有可供复制的模式
2010年
低碳蓝图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导致千篇一律的城市建设,低碳城的试点工作是地方政府积极抢先的发展契机.先天不同.其结果自然各具千秋。低碳城建设也没有必要太迷信发达国家.完美的样板是没有的.所谓国际经验,对中国而言.局限性远大于可借鉴性。
齐晔
关键词:低碳城市发展城市建设地方政府借鉴性
走向更为积极的气候变化政策与管理被引量:10
2007年
我国目前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表现为:将气候变化政策视为可持续发展政策的一部分;在参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协议方面有着鲜明立场;重视气候变化方面的科学研究;把气候变化问题作为环境外交的重要部分;努力吸引公众参与等方面。但在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中仍缺乏应有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前瞻性。我国的气候变化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缺乏明确的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科学研究对政策制定的支持能力不足,公众参与薄弱,企业减缓气候变化的动力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以“走向更为积极的气候变化政策与管理”为核心的改进治理结构的政策建议。
齐晔马丽
关键词: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公地悲剧与中国的清洁发展政策
本文运用“公地悲剧”作为概念框架分析了气候变化这一全球面临的共同问题,把各国政府在对待气候变化本身和气候变化谈判问题当作一个多人非零和博弈问题。博弈中利益可分为国家利益(各博弈方的利益)和公共利益(或全球利益)。文章分析...
齐晔
关键词:气候变化公地悲剧环境政策非零和博弈
文献传递
核电在中国低碳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发展核电在中国低碳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优化能源结构,提高非化石能源比例的可靠保证,是满足能源需求,保障能源安全的战略选择。然而日本福岛核事故引发了国际社会对核电安全性的质疑,本文在通过对比核电与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对环境的影响和安全性等基础上,论证发展核电在低碳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意义重大。
邓向辉李惠民齐晔梁琦
关键词:核电低碳发展
中华文明的生态复兴:兼论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基础被引量:8
2008年
生态文明思想不仅为了应对目前随工业文明发展而出现的种种不和谐、不可持续现象的挑战,而且要以一种崭新的文明思想和形态实现中华文明在新时代的升华,从而为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奠定文化和思想基础。仅凭经济的发展不可能实现民族的复兴,中华民族的兴盛有赖于中华文明的复兴。文明的升华和进步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更是其发展的前提。西方的兴盛不仅在于工业化大生产及相应的设备和科技的全球普及,更在于与工业文明相一致的西方思想和文化的全球影响。在这个意义上,西方的兴盛更准确地说是起始于工业革命之前的文艺复兴。建立在生态科学基础上的生态文明思想与中华文明有诸多相似之处。在全球经济整合、生物圈遭到严重威胁的今天,中华文明可望以生态文明的形态得以升华和复兴,并从根本上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齐晔蔡琴
关键词:生态文明中华文明可持续发展
农村生态系统发展过程及趋势研究的探讨——以苏北建湖县为例
1987年
一、研究目的与方法农村生态系统(Rural ecosystem)是一类以自然村落为中心、自然生态系统为基础、人的需要为目标的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交织的经济生态系统。农村生态系统发展研究是自然生态系统演替研究的引伸和发展。对它的研究将使人们在农业生态设计与农业生产规划中更具主动性、预见性;像农村这类庞大而复杂的以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相互作用,
齐晔孙鸿良
关键词:经济生态系统农村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子系统农业生态系统
实现生态服务价值的新视角(三)--生态资本运营的理论框架与应用被引量:17
2008年
近年来,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服务具有价值的观念已被社会广泛接受。生态服务的"价值"要像第三产业一样,获得经济上的实现以支撑生态—经济可持续的良性循环却困难重重。生态服务价值实现的新视角系列文章(一、二、三)认真地审视了这些问题,进而提出了生态资本概念和生态资本运营的理论。本文介绍了生态资本运营的概念模式及其在密云县的实际运用案例。
王海滨邱化蛟程序齐晔朱万斌
关键词:生态资本运营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思考:以京津冀经济圈为例被引量:20
2010年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保证能源安全,许多国家开始发展以新能源的开发和使用为代表的低碳经济。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大背景下,积极采取节能减排措施,新能源产业也迅速发展。京津冀经济圈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积累了一定的优势。以京津冀经济圈为例,提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思考。从低碳经济的定位、发展模式和核心竞争力三个方面,相应提出具体战略建议: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发展阶段,低碳经济发展的内容应该有所不同;对于我国来说,低碳经济的关键是低碳产业发展,能够通过提供低碳产品、服务创造价值;除了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政府应该注重国内市场需求的开辟;根据地方的优势不同,可有意识地打造不同特点的低碳企业集聚;针对某一产业,可以就所处不同的产业链环节进行分工;京津冀都市圈,依托已经建立的各种合作协议,可以就低碳经济发展形成低碳城市联盟;要从技术、人才、品牌和碳市场等方面逐渐培养低碳核心竞争力。
张焕波齐晔
关键词:低碳经济气候政策
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全球治理创新被引量:1
2017年
治理创新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要求,也是全球发展所提出的重大需求。治理创新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来自目前各国面临的治理困境。而这些治理困境是各国现代化过程中难以逾越的阶段性特征的具体表现。科学、技术和工业进步在试图消除自然风险过程中带来的各种人为风险成为我们时代的基本特征之一。在当今世界总体进入风险社会的今天,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基础创新全球治理,为解决区域和全球危机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可行的途径。
齐晔蔡琴
关键词:风险社会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