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龚双军

作品数:112 被引量:267H指数:11
供职机构: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资助项目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36篇专利
  • 2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3篇农业科学
  • 2篇化学工程

主题

  • 71篇小麦
  • 47篇白粉
  • 42篇小麦白粉
  • 31篇小麦白粉菌
  • 31篇白粉菌
  • 29篇病菌
  • 28篇白粉病
  • 22篇小麦白粉病
  • 22篇霉病
  • 18篇赤霉
  • 17篇赤霉病
  • 14篇抗性
  • 13篇白粉病菌
  • 12篇小麦白粉病菌
  • 11篇杀菌剂
  • 11篇农药
  • 11篇小麦赤霉病
  • 10篇稻瘟
  • 10篇锈病
  • 10篇菌株

机构

  • 105篇湖北省农业科...
  • 4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石河子大学
  • 2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金正大生态工...
  • 2篇拜耳作物科学...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长江大学
  • 1篇全国农业技术...
  • 1篇青岛农业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新疆生产建设...
  • 1篇泰州出入境检...
  • 1篇恩施土家族苗...
  • 1篇贵州省烟草公...
  • 1篇武汉科诺生物...

作者

  • 112篇龚双军
  • 96篇杨立军
  • 85篇史文琦
  • 83篇向礼波
  • 79篇曾凡松
  • 78篇喻大昭
  • 60篇薛敏峰
  • 42篇张学江
  • 35篇汪华
  • 20篇袁斌
  • 10篇汪华
  • 3篇李健强
  • 3篇刘西莉
  • 2篇高春保
  • 2篇杨小军
  • 1篇周明国
  • 1篇杨德松
  • 1篇瓮巧云
  • 1篇欧阳本廉
  • 1篇刘威

传媒

  • 7篇植物保护
  • 7篇湖北农业科学
  • 3篇植物保护学报
  • 3篇麦类作物学报
  • 3篇植物病理学报
  • 3篇湖北植保
  • 3篇农药学学报
  • 3篇中国植物病理...
  • 2篇安徽农学通报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新疆农业科学
  • 2篇中国植保导刊
  • 2篇中国植物保护...
  • 2篇中国植物保护...
  • 1篇农村经济与科...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烟草科技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农药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3篇2024
  • 10篇2023
  • 4篇2022
  • 11篇2021
  • 8篇2020
  • 7篇2019
  • 10篇2018
  • 7篇2017
  • 14篇2016
  • 8篇2015
  • 7篇2014
  • 3篇2013
  • 7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5
  • 2篇2004
1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湖北省小麦茎秆腐与穗腐病原菌种群与毒素类型分析及对多菌灵的敏感性比较研究
为明确引起湖北小麦秆腐与穗腐病原菌的组成与差别,于2018年5月在湖北省主要麦区(襄阳、枣阳、随州、荆州和武汉)采集小麦秆腐与穗腐病样品,以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物的分离培养,对分离得到的镰孢菌菌落进行纯化和单孢分离后,以形...
陈婷婷刘美玲杨立军龚双军
文献传递
β1-tubulin和β2-tubulin基因共同参与了禾谷镰刀菌对多菌灵的抗性
由于多菌灵的长期大面积施用,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已对其产生了抗药性。解析可能的抗药性机制,为多菌灵的合理使用和新药剂作用靶标的开发提供依据。为检测抗性菌株506(EC=8.4...
尹合兴曾凡松史文琦汪华张学江杨立军龚双军喻大昭
关键词:赤霉病禾谷镰刀菌多菌灵敏感性
文献传递
近10年来湖北省审(认)定小麦品种对条锈病的抗性表现被引量:11
2012年
为了解湖北省小麦抗条锈性现状,对湖北近10年来审(认)定的小麦品种进行了田间成株期抗条锈性评价,并采用系谱朔源法对各品种的条锈抗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目前审(认)定的小麦品种抗条锈性整体水平较低;抗性主要来自繁六、南大2419、阿夫、洛类等抗源,有效抗源较单一且抗性已基本丧失,抗锈育种亟待加强。
杨立军唐道廷向礼波汪华曾凡松龚双军史文琦张学江喻大昭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抗性
植物源杀菌剂大黄素甲醚对烟草病毒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2024年
新型植物源杀菌剂大黄素甲醚是从中药植物大黄中提取的天然蒽醌类化合物,具有毒性低、降解快、残留低等特点,是化学杀菌剂的理想替代产品,适用于绿色生产。为了明确大黄素甲醚对烟草病毒病的防治效果、最佳施药时期及施用量,本研究以0.1%大黄素甲醚水剂为试验药剂,以8%宁南霉素水剂和5%盐酸吗啉胍可溶粉剂为对照药剂,开展了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烟草移栽定植期施用0.1%大黄素甲醚水剂对烟草病毒病的防治效果较团棵期施用好,当用药量为1 500 mL/hm^(2)时药后10 d的防治效果可达到62.81%。
潘首慧薛原何海永龚双军李继业谭清群
关键词:植物源杀菌剂大黄素甲醚烟草病毒病
68个主推小麦品种的白粉病抗性分析及基因推导被引量:32
2013年
【目的】对中国68个主推小麦品种进行抗白粉病分析和基因推导,为白粉病流行预警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11年春季在西南、西北、长江中下游、华北、黄淮和新疆麦区等12个省(自治区)采集1 094个单孢子堆白粉病菌株,并用每个菌株分别接种68个品种离体叶段进行抗感性测定;应用NTSYSpc2.10e软件对表型抗感性数据进行UPGAMA(unweighted pair group arithmetic mean analysis)聚类分析;用实验室长期收集保存的31个毒谱不同的菌株作为鉴别菌株对30个含已知抗白粉病基因材料和68个主推品种的离体叶段进行接种,比较68个品种和单基因材料对31个鉴别菌株的抗性谱,从而推导68个主推品种所含的抗白粉病基因。【结果】抗性测定结果表明,品种间抗谱存在明显差异。内麦8号、内麦9号和绵麦37抗谱宽,对各省菌群的抗性频率均大于99%;济麦22、扬麦11、扬麦12、扬麦13和轮选987等5个品种抗性频率在70%—90%;有54个品种的抗性频率小于40%,占供试品种总数的79.4%,表明大部分主推品种的抗性已被克服。某品种对该品种推广种植区域菌群的抗性频率低于对其它非种植区域菌群的抗性频率。聚类分析可将68个品种分成4大类,第I类包括6个品种,其中5个品种抗性频率在40%—70%;第II类包括7个品种,抗性频率均大于70%;第III类包括54个品种,抗性频率均小于40%;第IV类包括1个品种,抗性频率为46.1%;聚类显示来自于同一省的品种、抗性频率相近的品种具有相似或相近的抗性遗传背景。基因推导表明,内麦8号、内麦9号含有Pm21,偃展4110、新麦208和扬麦11均含有Pm4b;济麦22含有Pm2+ta;其余品种含有其它未知抗白粉病因子。【结论】当前中国主推小麦品种中近80%的品种对全国白粉病菌群的抗性频率不高,特别是就单个品种而言,对该品种种植区的白粉菌群抗性频率更低,存在小麦白粉病在条件适合时暴发流�
杨立军曾凡松龚双军史文琦张学江汪华向礼波喻大昭
关键词:小麦白粉病抗性频率抗性基因
一种快速区分小麦白粉菌交配型的分子检测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快速区分小麦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 f.sp. tritici)交配型的MAT1-1-1和 MAT1-2-1的分子检测方法,包括收集待检测样品分生孢子,采用CTAB法提取所需检测样本的基...
喻大昭史文琦向礼波龚双军杨立军张学江曾凡松薛敏峰汪华
文献传递
放线菌JK-1的鉴定及其对稻瘟病菌的抑菌活性
2018年
对放线菌菌株JK-1的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 RNA基因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菌株JK-1为微白黄链霉菌变种(Streptomyces albidoflavus var.)。为明确JK-1对4种植物病原真菌,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alboatrum)、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和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的抑制活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了抑菌活性测定。该菌株粗发酵液对4种真菌的菌丝生长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尤其是对稻瘟病菌,抑制率达到91.14%±0.04%。进一步对粗发酵液进行了冻干浓缩和甲醇提取。提取液在稀释2 000倍后对稻瘟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为53.42%±1.29%,表现出优良的抑菌活性。
曾凡松李素芹王运凤刘启梅向礼波杨立军龚双军史文琦
关键词:抑菌活性
禾谷镰孢菌对氟唑菌酰羟胺敏感性基线的建立及药剂田间防效被引量:21
2018年
为明确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新型吡啶酰胺杀菌剂氟唑菌酰羟胺在中国小麦赤霉病防治中的应用潜力,分别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氟唑菌酰羟胺对湖北省6个地区106株禾谷镰孢菌的室内毒力、田间防效及其与多菌灵和氰烯菌酯的交互抗性。结果显示:氟唑菌酰羟胺对106株禾谷镰孢菌菌丝生长的EC_(50)值为(0.018 0±0.209 0)mg/L,平均值为(0.072 8±0.025 9)mg/L;对分生孢子萌发的EC_(50)值为(0.052 7±0.473 2)mg/L,平均值为(0.176 0±0.059 6)mg/mL;且其EC_(50)值频率分布均呈单峰曲线,因此可分别将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平均EC_(50)值作为禾谷镰孢菌对氟唑菌酰羟胺的敏感性基线。初步的交互抗性测定结果表明,抗多菌灵或氰烯菌酯的菌株对氟唑菌酰羟胺均未表现出抗性。田间试验显示,氟唑菌酰羟胺有效剂量200 g/hm^2处理的防效(超过90.0%)显著高于对照药剂氰烯菌酯600 g/hm^2的防效(78.0%),与空白对照相比增产效果在127%~135%之间。经氟唑菌酰羟胺处理后,小麦籽粒中由禾谷镰孢菌产生的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的含量比空白对照降低了55.09%。研究表明,氟唑菌酰羟胺对禾谷镰孢菌呈现出较高的室内活性且田间防效优越,同时还能降低小麦籽粒中DON毒素的含量及提高小麦产量,因此可作为生产中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替代或后备药剂,同时也可考虑用作为禾谷镰孢菌对多菌灵抗性治理的替代药剂。
向礼波杨立军薛敏峰张学江曾凡松史文琦宋远胜龚双军喻大昭
关键词:禾谷镰孢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2018年湖北省小麦赤霉菌群体组成及杀菌剂敏感性检测被引量:3
2021年
由小麦赤霉菌(Fusarium spp.)引起的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生产中最主要的病害之一,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为明确目前湖北省小麦赤霉菌种群的组成、毒素化学型的分布及对杀菌剂的敏感性现状,本研究于2018年采集分离了96株小麦赤霉菌菌株,经TEF1-α基因鉴定,78株为Fusarium asiaticum,18株为F.graminearum,表明湖北省小麦赤霉菌的优势群体为F.asiaticum;利用特异性片段扩增法鉴定了菌株的毒素化学型,结果表明湖北省小麦赤霉菌菌株以3A DON化学型为主,占供试菌株群体的58%,其次为15A DON,占32%,NIV化学型最少,占10%。采用区分浓度法共检测到2株对多菌灵产生抗药性的菌株,均为F.asiaticum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Fusarium spp.对戊唑醇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_(50)),平均值为(0.66±0.29)μg·mL^(-1),其敏感性已经下降;其中,F.asiaticum与F.graminearum对戊唑醇的EC_(50)均值分别为(0.77±0.26)μg·mL^(-1)和(0.35±0.08)μg·mL^(-1),表明F.graminearum群体对戊唑醇更敏感。
赵亚男邹艾洪龚双军刘伟瓮巧云袁军海范洁茹周益林
关键词:小麦赤霉菌多菌灵戊唑醇抗药性
开发基于田间可应用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快速检测小麦白粉病菌
由专性寄生真菌Blumeria graminis f.sp.Tritici(Bgt)引起的小麦白粉病是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准确监测该病害的发生为精准施药提供重要依据。目前多采用的田间调查病害发生或室内分子鉴定,前者...
薛敏峰龚双军杨立军史文琦曾凡松向礼波喻大昭
文献传递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