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严邦良

作品数:25 被引量:184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天文地球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热带
  • 7篇海气
  • 7篇ENSO循环
  • 5篇气候
  • 4篇气相互作用
  • 4篇热带西太平洋
  • 4篇西太平洋
  • 4篇海气相互作用
  • 3篇地形
  • 3篇地形强迫
  • 3篇陆风
  • 3篇海气耦合
  • 3篇厄尔尼诺
  • 3篇KELVIN...
  • 2篇动力作用
  • 2篇行星波
  • 2篇预警
  • 2篇灾害
  • 2篇气候基本态
  • 2篇气候灾害

机构

  • 25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东京大学

作者

  • 25篇严邦良
  • 10篇黄荣辉
  • 6篇张人禾
  • 2篇黄平
  • 2篇王鹏飞
  • 2篇张志华
  • 2篇王磊
  • 1篇陈烈庭
  • 1篇蔡榕硕

传媒

  • 15篇大气科学
  • 2篇中国科学(D...
  • 1篇海洋学报
  • 1篇中国基础科学
  • 1篇气象学报
  • 1篇第六次全国动...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07
  • 2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4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3
  • 2篇1991
  • 3篇1989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适用于海气耦合模式ENSO预报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模式预报ENSO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通过改变初始化参数SST‑nudging强度数值,以获取至少5个初始化参数;S2、每个初始化参数都产生一组至少由10个初值组成的第一初值集合,共获取五组第...
黄平王妍凤王磊王鹏飞张志华严邦良
文献传递
El Nio事件发生和消亡中热带太平洋纬向风应力的动力作用 Ⅱ.模式结果分析被引量:29
2001年
为了分析 EI Nio事件发生和消亡中热带太平洋纬向风应力的动力作用,建立一个类似于Zebiak的简单热带海洋数值模式,在观测到的风应力异常的强迫下,模拟赤道太平洋地区 1971年1月至 1998年8月海表温度异常的变化。结果表明,模式对观测的Nio3区海表温度异常(SSTA)有很好的模拟能力。模拟和观测Ni区SSTA之间的相关系数可达 0.90。模式对 El Nio事件期间赤道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随时间变化也有较好的模拟能力。为了分析El Nio期间SSTA的空间分布及其随时间变化的动力学机制,还对1986~1989年 ENSO循环期间赤道太平洋地区观测的 SSTA的传播特征及其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模式较好地模拟出了观测到的赤道太平洋地区SSTA的传播特征,即从1986年底至1987年 4月, SSTA具有向东传播的特征,从 1987年 6月至 1988年 2月具有向西传播的特征。动力学分析的结果表明,赤道中西太平洋地区的缔向风应力异常对 El Nio事件的发生和消亡具有重要作用。赤道中西太平洋地区的西风异常可强迫出东传的Kelvin波,这个东传的 Kelvin波对正 SSTA的东传起主要作用,当这个东传的
严邦良黄荣辉张人禾
关键词:ROSSBY波KELVIN波厄尔尼诺事件动力作用
长江重庆地段河陆风的模拟及三峡水利工程后河陆风变化的预测研究
1989年
本文利用所设计的包括水平及垂直扩散、牛顿冷却的二维46层非弹性运动方程模式来模拟冬夏长江重庆地段的河陆风。计算的结果表明,在白天长江重庆地段两岸坡面盛行河风,而在夜间盛行陆风;并且白天的河风比夜间的陆风大,夏季的河陆风要大于冬季的河陆风。 本文还利用上述模式来预测长江三峡水利工程之后(180m坝高的情况下)冬、夏长江重庆地段的河陆风的变化。计算结果表明长江三峡水利工程之后,其长江重庆地段两岸夜间的陆风变大,大约比未建坝时大25—30%,江面附近风约大30—40%;建坝后白天的河风约增大10%左右,江面附近的风约大10—30%。
严邦良黄荣辉
关键词:长江三峡工程
全文增补中
强迫行星波在冬季球面大气中的传播特征
严邦良
热带西太平洋纬向风异常对ENSO循环的动力作用被引量:43
2001年
根据观测资料,分析了1982/1983,1986/1987,199l/l992和1997/1998年E1Nino事件发展和衰减以及La Nino事件发生过程中赤道西太平洋对流层下层环流和纬向风异常及其作用.结果表明,在E1 Nino事件发展阶段前,在热带西太平洋上空对流层下层产生气旋性环流异常,从而使印度尼西亚和赤道西太平洋上空产生西风异常;而当E1 Nino事件发展到成熟阶段,在热带西太平洋上空对流层下层产生反气旋性环流异常,从而使印度尼西亚和赤道西太平洋上空产生东风异常,还利用一个简单的热带海洋动力学模式,计算了20世纪最强的1997/1998 ENSO循环过程中赤道海洋波动对实际海表风应力距平的响应.结果表明,热带西太平洋海表附近的纬向风异常,通过激发Kelvin波与Rossby波对E1 Nino事件的发展与衰减和La Nino事件的发生起到重要的动力作用.
黄荣辉张人禾严邦良
关键词:ENSO循环西风异常热带西太平洋
耦合时间步长对ENSO循环周期模拟的影响被引量:2
2002年
利用严邦良等所构造的热带海 气耦合模式来研究耦合时间步长对海 气耦合模式模拟ENSO循环的影响 ,结果表明 :由于耦合时间步长不同 ,海 气耦合模式模拟的不规则周期的ENSO循环可以变为有规则周期的ENSO循环或者反过来。同时 ,耦合时间步长还可以对耦合系统中大气及海洋变量的增长率及传播方向产生影响。
严邦良
关键词:海-气耦合模式ENSO循环厄尔尼诺
海洋平流的季节变化对La Nia事件成熟位相锁定的作用被引量:2
2005年
用一个中等复杂程度的热带海气耦合模式模拟LaNi na事件成熟位相锁定在年底左右的特征并研究其形成的机制。结果表明 ,模式能很好地模拟观测到的LaNi na事件成熟位相锁定在年底左右的特征。LaNi na事件成熟位相锁定在年底主要由海洋气候基本态引起。海洋垂直平均流是LaNi na事件成熟位相锁定在年底左右的最主要因子。由海洋气候基本态的季节变化所引起的冷平流的季节变化是LaNi na事件成熟位相锁定在年底的机制。在LaNi na事件期间 ,1~ 5月份 ,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的冷平流较弱 ,它不能平衡海气热量交换过程的影响 ,因而海洋表面温度增加。这一过程使海气耦合不稳定度减弱 ,从而使LaNi na事件衰减。 6~ 12月份 ,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的冷平流较强。海气热量交换过程的影响不能平衡较强冷平流的影响 ,因而海洋表面温度减小。这一过程使海气耦合不稳定度加强 ,从而使LaNi na事件发展。这样 ,LaNi na事件成熟位相容易出现在年底左右。
严邦良
关键词:NINALA海洋表面温度气候基本态海气耦合冷平流
热带西太平洋风应力异常在ENSO循环中作用的数值试验被引量:29
2002年
利用一个中等复杂程度的海气耦合模式来研究热带西太平洋地区风应力异常对ENSO循环的影响,并以1997/1998年的El Nino事件为例,分析了模式结果中热带的太平洋地区风应力异常对El Nino 事件形成影响的动力学及热力学作用。结果表明,热带西太平洋地区的风应力异常对ENSO循环有很重要的作用。在耦合模式中,当热带西太平洋地区的风应力异常由观测给定时,耦合模式基本上可以模拟出自1971年以来的 El Nino事件,观测与模拟的Nino 3区海面温度异常(SSTA)的相关系数可达0.63。赤道西太平洋地区的风应力异常可加强该地区大气的辐合,从而加强了大气的加热场,进而加强了海气相互作用的不稳定。赤道西太平洋地区的风异常激发出来的Kelvin波及水不闻不问El Nino事件初始阶段的发展起重要作用;海气相互作用及东边界的反射对El Nino事件的发展及维持起重要作用。
严邦良张人禾
关键词:风应力海气相互作用西太平洋KELVIN波
El Nio事件成熟位相锁定在年底的物理过程研究被引量:3
2004年
用一个中等复杂程度的热带海气耦合模式研究了气候基本态的季节变化在ElNi o事件成熟位相锁定中的作用。结果表明 ,模式模拟出了ElNi o事件成熟位相锁定在年底左右的基本特征。由海洋气候基本态的季节变化所引起的平流的季节变化是ElNi o事件成熟位相锁定在年底的机制。在ElNi o事件期间 ,1~ 5月份 ,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的海洋气候基本态所引起的暖平流较弱 ,较弱暖平流造成海表温度异常降低 ,使海气耦合不稳定度较弱 ,从而使ElNi o事件衰减。 6~ 1 2月份 ,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的海洋气候基本态所引起的暖平流较强 ,较强暖平流造成海表温度异常升高 ,使海气耦合不稳定度加强 ,从而使ElNi o事件发展。这样 ,在年底左右 ,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形成海表温度异常的一个极值点 ,形成ElNi o事件成熟位相。海洋垂直 (经向 )平均流的季节变化产生的平流的季节变化最 (次 )强 ,因此 ,海洋垂直 (经向 )平均流是ElNi o事件成熟位相锁定在年底的主 (次 )要因子。
严邦良
关键词:海气相互作用ENSO循环海洋气候
台湾海峡海陆风数值模式与数值模拟试验被引量:23
2003年
研制了一个包括水平及垂直扩散、牛顿冷却的二维 46层非弹性运动方程组的台湾海峡海陆风数值模式 ,并用此模式来模拟及研究台湾海峡两岸海陆风的生成与变化特征。模式中考虑了太阳辐射、长波辐射及其日变化、地表向大气的感热与潜热输送以及向土壤层的热传导等。数值计算中采用了分解算法及隐式时间差分方案。用此模式得出的模拟结果与闽东南及台湾海陆风的观测事实比较吻合 ,表明了此模式能够较好地描述海峡两岸的海陆风变化规律。
蔡榕硕严邦良黄荣辉
关键词:台湾海峡数值模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