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勇
- 作品数:12 被引量:60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烧伤创面愈合前病原菌的更替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探讨感染病原菌在烧伤创面愈合前的更替规律.方法:从1995年至2003年我院烧伤病区病原菌耐药数据库中选取病原菌检测三次以上,前后间隔大于1周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以第1次检测的时间为起点,分别统计第1~6周(包括6周)检出并进行药敏试验的常见病原菌构成比,并比较1995~1997年、1998~2000年、2001~2003年三个阶段烧伤创面愈合过程中病原菌更替的异同.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变形杆菌属、肺炎克雷伯菌的构成比随创面存在的时间延长而升高,特别是金葡菌,其构成比在各时间点均高于其它病原菌,在创面形成6周后达50%.肠球菌属、阴沟肠杆菌、不动杆菌的构成比随创面存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与1995~2000年的前两个阶段相比,2001~2003年在创面病原菌中金葡菌、变形杆菌属和不动杆菌属的构成比均明显升高,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杆菌的构成比明显下降.结论:金葡菌是我院烧伤创面感染最主要的病原菌;在伤后不同的阶段均应重点防治该菌的感染;而变形杆菌属和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防治重点应放在伤后4周以后;肠球菌属、阴沟肠杆菌、不动杆菌属感染的防治重点则应是伤后的早期.
- 于勇盛志勇柴家科常东蒋伟
- 关键词:烧伤细菌感染
-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消毒剂耐药相关基因研究
- 本文对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Pa菌进行了TEM、IMP、VIM、oprD2等4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相关基因和aac(3)-Ⅱ、aac(6')-Ⅰ、aac(6')-Ⅱ、ant(3'')-Ⅰ、ant(2'')-Ⅰ等5种氨基糖苷...
- 常东蒋伟张云杰于勇
- 关键词:单胞菌耐药基因
- 文献传递
-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消毒剂耐药相关基因研究
-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是引起临床病人各种感染的主要条件致病菌。全国细菌耐药性监测网的数据现示,Pa临床分离率为10.3%。Pa菌多重耐药株引起的感染常使临床抗感染治疗面临诸多困...
- 常东蒋伟张云杰于勇
- 文献传递
- 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感染的变化趋势被引量:6
- 2005年
- 笔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感染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简要复习,以期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
- 于勇盛志勇
- 烧伤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的统计分析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通过对烧伤临床不同种类抗菌药物使用量的统计,分析烧伤抗感染治疗用药的变化趋势,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临床抗感染治疗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平均100名患者每天使用每日约定剂量(DDDs/100患者/天)作为抗菌药物使用量的观察指标,对本院烧伤病区1995~2003年抗菌药物使用的数据进行统计,并统计同期病原菌中不同革兰染色类型所占比例,作为评价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的参照。结果:9年来烧伤病区抗菌药物使用总量波动明显,但无明显增加的趋势,1995年和2003年的使用量分别为36.2和为26.2DDDs/100患者/天。1995年使用量最大的氨基糖苷类和一代头孢菌素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含酶抑制剂类药物的使用量逐年增多,成为2003年使用量最大的抗菌药物。1995年后革兰阳性菌在病原菌中所占比例逐渐升高,2003年已超过革兰阴性菌。结论:烧伤病区对抗菌药物的使用实行了有效的总量控制。今后应重点加大对革兰阳性菌感染治疗的力度,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革兰阳性菌感染逐渐增多的趋势。
- 于勇盛志勇柴家科杨小强常东蒋伟
- 关键词:抗菌药物烧伤
- 病原菌结构及耐药性的变化趋势被引量:13
- 2006年
- 目的分析解放军总医院304临床部10年来临床感染的病原菌结构及耐药趋势变迁,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统计分析1995~2004年住院患者各类标本分离细菌的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革兰阴性菌株占历年收集菌株总数的51.0%~70.2%,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克雷伯菌属为主,但构成比有下降的趋势;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的分离率最高,其构成比逐年升高,1999年以后成为构成比最高的病原菌,其中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42.9%~74.5%。此外,不动杆菌属的构成比在1998年明显升高,并在其后维持在较高水平。药物敏感性检测显示MRSA对多种药物呈高度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对各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结论金葡菌构成比的增高和大肠杆菌等革兰阴性菌构成比的降低,导致了我院病原菌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同时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水平普遍增强,临床医生应根据这一变化相应调整抗感染治疗策略,以取得最佳疗效。
- 常东蒋伟黄志红于勇张云杰
- 关键词:病原菌抗菌药抗药性
- 抗菌药物使用与烧伤感染主要病原菌构成比变化的关系被引量:14
- 2006年
- 目的探讨烧伤病区抗菌药物使用与烧伤感染主要病原菌构成比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计算1995年1月~2004年12月每年度烧伤病区平均每日每百张床位所消耗各类抗菌药物的每日约定剂量(DDD)数(DDDs/100人天),统计同期每年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Sa)、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Pa)在全部病原菌中的构成比,以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在Sa中的比例,并对各种(类)抗菌药物的使用量与病原菌构成比的变化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0年来氨基糖苷类药物和1、2代头孢菌素的使用量大幅度下降,而含酶抑制剂类、3代头孢菌素和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量大幅度提高;在单一品种的药物中,阿米卡星和头孢唑啉使用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磷霉素、头孢他啶和左氧氟沙星的使用量近年来明显增加。在病原菌方面,Pa的构成比有一定幅度的下降,Sa构成比却持续升高,2003年达到最高点(44%),Sa中多重耐药MRSA比例无明显的升高趋势。相关分析表明,有多种(类)抗菌药物的使用量与Sa和Pa构成比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但MRSA在Sa中的比例仅与磷霉素的使用量呈负相关。结论增加阿米卡星、头孢唑啉等药物的使用量,减少含酶抑制剂类和糖肽类药物的使用量,有可能改变Sa构成比持续升高的趋势;而适当增加舒巴坦/头孢哌酮和碳青霉烯类药物的使用有可能降低病原菌中Pa的构成比。
- 于勇盛志勇柴家科杨小强常东蒋伟
- 关键词:抗菌药假单胞菌铜绿烧伤
- 外科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监测与暴发控制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针对某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频繁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开展目标性监测,以了解其感染情况和危险因素,提出控制措施。方法对一个月内SICU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前瞻性监测。医院感染病例根据国家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进行确定。监测护士严密观察出入ICU患者情况,填写《ICU病人日志与月报表》。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均应按要求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监测结束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所有患者均进行了留置导尿管、使用动静脉插管和呼吸机等介入性操作。22例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为22.7%,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为40.9%,日医院感染发病率为43.8‰;侵入性操作相关的泌尿道感染、血液感染、肺部感染的日发病率分别为26.8‰、9.5‰、65.8‰。其中一个病例同时有肺部感染、泌尿道感染和菌血症。从患者标本分离的致病菌包括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草绿色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铜绿色假单胞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木糖氧化无色杆菌及热带念珠菌等,同时对这些致病菌进行了药敏试验。监测期间对一起感染暴发进行了控制。结论SICU是医院感染的高发科室,应采取综合措施和严格的管理以预防感染的发生。
- 邢玉斌索继江常东于勇魏华贾宁宋青杨金娟杨慧格
- 关键词:外科重症监护室目标性监测
- 北京市某三甲医院病原菌结构及耐药性变迁被引量:19
- 2011年
- 目的 了解近5年北京地区某三甲医院临床分离的病原菌结构和耐药性变迁,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统计分析2005~2009年患者各类标本分离细菌的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5年间该院分离出的病原菌数目逐年增加,病原菌构成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47.6%~50.0%),革兰阳性球菌(19.7%~20.9%)和真菌(18.1%~19.7%)次之.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构成比均有下降趋势,真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构成比有上升趋势.药敏结果显示MRSA对常用抗生素高度耐药,仅对万古霉素、呋喃妥因、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较低;革兰阴性杆菌中,肺炎克雷伯菌对第3代头孢耐药率上升,2009年的耐药率达到最高.结论 该院临床感染的病原微生物种类中革兰阳性球菌比例5年间明显下降,院内感染控制较好,但应注意真菌及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及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呈上升趋势.
- 朱静蒋伟常东于勇
- 关键词:抗菌药微生物敏感性试验病原菌
- 新烧伤病区启用前后空气细菌含量变化
- 2004年
- 王淑君于勇柴家科耿莉华任莎莎
- 关键词:轻度烧伤重度烧伤细菌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