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冬梅
- 作品数:9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气肿性膀胱炎一例
- 2013年
- 气肿性膀胱炎是罕见的膀胱炎症,常见于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患者及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病变特点是膀胱内和(或)膀胱壁积聚大量气体。早期诊治预后良好,通常抗生素可治愈。
- 何冬梅王全胜叶民吴宏飞
- 关键词:气肿性膀胱炎
- 382例眩晕或头晕患者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分析眩晕或头晕患者常见病因及其临床特征。方法选取主诉眩晕或头晕患者382例,根据详细病史、临床特征、体征以及头颅CT、MRI、磁共振血管造影、颈椎X射线和颈部血管B超等检查结果,分析其病因及临床特征。结果 382例中,周围性眩晕107例(28.0%);后循环缺血91例(23.8%);全身疾病相关性眩晕68例(17.8%);心理疾病相关性头晕62例(16.2%);前循环梗死6例(1.6%);偏头痛性眩晕5例(1.3%);中枢相关性眩晕4例(1.0%);不明原因39例(10.2%)。结论周围性眩晕、后循环缺血、全身疾病相关性眩晕、心理疾病相关性头晕为眩晕或头晕最常见病因。由寰枢关节紊乱及椎间孔狭窄伴椎动脉狭窄或受压引起的眩晕并不罕见。
- 华敏沈华超何冬梅赵承承郝冬琳印卫兵王杰徐德友叶民丁新生
- 关键词:眩晕头晕后循环缺血寰枢关节紊乱
- 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1例并文献复习
- 患者,男性,68岁,发现行走不稳、动作迟缓、肌肉僵直,易跌到,并逐渐加重,出现视幻觉、认知功能障碍、消化系统症状,MMSE评分19分(小学文化)。查头颅MRI(见图1)提示双侧半卵圆中心多发缺血灶改变、双侧额叶底软化灶、...
- 何冬梅叶民张正祥陈丽华黄素素丁新生吴宏飞
- 文献传递
- 阿加曲班能用于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吗?
- 目的:报道1例阿加曲班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IVST)病例,并探讨其机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收入我科的1例IVST病例,使用新型抗凝剂阿加曲班进行治疗.结果:患者男,36岁,因头痛伴恶心、呕吐10天入我科...
- 徐家立何冬梅张莉文杜丽叶民丁新生
- 成人期发病的周期性呕吐综合征
- 目的:探讨成人期发病的周期性呕吐综合征(CVS)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周期性呕吐综合征1例,分析其病例特点.
- 徐家立杜丽何冬梅张莉文丁新生
-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后循环脑梗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评估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循环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发病6h内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53例,其中接受rt-PA溶栓治疗的27例患者为溶栓组,不接受溶栓、仅接受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或抗凝治疗的26例患者为非溶栓组。收集研究对象年龄、性别、危险因素、既往史、用药史、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等。比较两组患者基线、24h、7d、12周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早期改善及脑出血转化发生率和12周患者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病24h、7d后,溶栓组NIHSS改善分值(分别为11.1±10.1和9.0±9.9)与非溶栓组(分别为7.3±6.8和7.1±7.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溶栓组早期改善百分比(分别为25.9%和48.1%)明显优于非溶栓组(均为0,P=0.01)。发病12周,溶栓组NIHSS改善分值与非溶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溶栓组出血转化情况:发病24h、7d后,溶栓组(11.1%)均高于非溶栓组(3.8%),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发病12周,溶栓组与非溶栓组患者死亡例数分别为5例和6例(P=0.68)。结论 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循环脑梗死能够提高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率;与非溶栓组比较,有增加出血转化的趋势及减少患者中远期死亡的风险。
- 张莉文徐家立刘新亚何冬梅李冠宇龚大伟徐德友沈华超郭彦勇李康睿
- 关键词:后循环脑梗死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
- 梅毒性脊髓炎一例
- 梅毒性脊髓炎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后造成的脊髓炎症,非常罕见.据统计,仅有4-10%的未经治疗的梅毒患者可能会进展至神经性梅毒,在神经性梅毒患者中,约1.5%会造成梅毒性脊髓炎.
- 何冬梅徐家立张莉文叶民丁新生
- 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1例并文献复习
- 患者,男性,68岁,发现行走不稳、动作迟缓、肌肉僵直,易跌到,并逐渐加重,出现视幻觉、认知功能障碍、消化系统症状,MMSE评分19分(小学文化).查头颅MRI(见图1)提示双侧半卵圆中心多发缺血灶改变、双侧额叶底软化灶、...
- 何冬梅叶民张正祥陈丽华黄素素丁新生吴宏飞
- 梅毒性脊髓炎一例被引量:4
- 2014年
- 梅毒性脊髓炎( syphilitic myelitis )是一种罕见的脊髓梅毒螺旋体感染性疾病。4%~10%未经治疗的梅毒患者会发展为神经性梅毒。在神经性梅毒患者中,约1.5%为梅毒性脊髓炎患者[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3岁,因“进行性腰腹痛伴双下肢乏力10 d”于2012年10月14日入院。体检:双下肢肌力减低(Ⅴ-级)、肌张力正常,膝腱、跟腱反射减弱,余体征阴性。既往有冶游史,1年前曾患有硬下疳,当时血清梅毒螺旋体特异抗体及快速血浆反应素( RPR)阳性。实验室检查:血清梅毒螺旋体特异抗体阳性、RPR 阳性, RPR 定量为1∶16,脑脊液压力正常、白细胞302.5×106/L(以淋巴细胞为主)、总蛋白917 mg/L、葡萄糖和氯化物含量正常,脑脊液RPR阳性。其他病原体检查(如HIV、孢疹病毒等)阴性。影像学检查:脊髓MRI示胸6~11水平脊髓肿胀、呈弥漫性高T2信号改变,增强后胸8~9水平脊髓背侧可见结节样强化。头颅MRI未见异常。肌电图提示左、右胫神经周围多发性不全损害。该患者诊断为梅毒性脊髓炎,给予注射用地塞米松磷酸钠和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因青霉素皮试阳性)治疗。治疗5d后,双下肢无力及腰腹部疼痛症状消失;治疗1个月后,脑脊液总蛋白454 mg/L,白细胞34×106/L,脑脊液RPR阴性,血清RPR定量为1∶4,脊髓MRI提示异常信号范围减小;治疗4个月后,脑脊液总蛋白454 mg/L,白细胞13×106/L,脑脊液RPR阴性,血清RPR定量为1∶2,脊髓MRI恢复正常信号。
- 何冬梅徐家立张莉文叶民丁新生
- 关键词:脊髓炎梅毒性注射用头孢曲松钠脑脊液压力梅毒螺旋体脊髓M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