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德沛 作品数:48 被引量:103 H指数:6 供职机构: 重庆市中山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194例支气管扩张症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2000年 余欣 宋晓元 宋小雪 罗锋 何德沛关键词:支气管扩张 症状 外科手术 左颈位主动脉弓一例报告 2002年 李康 马千红 何德沛关键词:病例报告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连续12例无死亡 1997年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连续12例无死亡杨庆军何德沛1995年1~11月我们对12例3岁以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行心脏直视手术,无1例死亡,现报告如下。作者单位:630013重庆市外科医院心血管外科,重庆市心肺血管疾病医疗中心1临床资料... 杨庆军 何德沛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 婴幼儿 外科手术 器械缝合在32例肺切除心包内血管处理中的应用 2006年 目的探讨器械缝合在肺切除术心包内血管处理中的临床应用。方法1998~2003年共对32例中晚期肺癌患者,采用经心包内血管处理技术(肺血管均采用肺血管缝合器。部分病例加结扎处理),实施了肺切除术。结果全组手术死亡1例,术后并发症均通过对症处理痊愈。结论心包内血管处理技术及血管缝合器的临床应用,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肺癌的切除率。增加了肺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机会,从而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生存期延长。为中晚期肺癌的进一步治疗创造了条件。 余欣 宋小元 罗锋 马洪飚 王睿 何德沛关键词:肺癌 肺切除术 外科缝合器缝合 器械缝合 牛颈静脉带瓣管道重建犬右心室流出道及其血流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观察自制牛颈静脉带瓣管道(VBJVC)重建右心室流出道术后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用戊二醛(GA)处理的VBJVC对6只犬(犬1、2、3、4、5和6)行右心室肺动脉重建术。并使用心导管测定术前、后及术后1~2年右心室及肺动脉压力,结合使用超声心动图检查和右心室造影,评价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犬1于术后24 h死亡,犬2、4、5存活14~18个月死亡,犬3、6健康存活2年多。重建右心室流出道手术前、后及术后1~2年,右心室压及肺动脉压(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无明显变化。右心室与肺动脉收缩压差仅1.0~2.4 mm Hg,右心室舒张压均正常。术后1~2年超声心动图及右心室造影检查,管道无狭窄,瓣膜活动自如,无明显增厚,关闭良好,无反流。结论经戊二醛处理的VBJVC重建犬右心室流出道具有良好的血流动力学性能。 何德沛 严宇 吴洪坤 余扬 罗永金 李正恭 谢英 杜耘关键词:颈静脉 血流动力学 右心室流出道 动脉导管未闭手术的危险及预防(219例手术分析) 被引量:1 1997年 赵次洪 何德沛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 外科手术 二尖瓣替换术128例 2000年 莫党生 何德沛 杨庆军 赵次洪 申林关键词:二尖瓣替换术 手术方法 病例分析 国产FDAL型膜式氧合器在小儿体外循环中的应用(附38例报告) 被引量:2 1994年 我院自1988年1月起使用国产(FDAL型)中空纤维膜式氧合器施行小儿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共38例,临床使用效果良好,现将使用情况小结如下。 金道平 何德沛 童亚西 杨桦关键词:氧合器 心内直视手术 体外循环 手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335例 被引量:7 2003年 目的 总结分析 335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经验。 方法 335例中左向右分流 2 78例 ,右向左分流 4 2例 ,无分流 15例。 5 4例动脉导管未闭 (PDA)和 3例主动脉缩窄 (AC)患者在非体外循环下手术 ,2 78例患者在全身麻醉中深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畸形矫治术 ,其中全腔静脉 -肺动脉连接术 (TCPC) 4例 ,双侧 Glenn手术1例 ,双侧改良 Glenn手术 3例。 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 16例 (4 .8% ) ,其中室间隔缺损 (VSD)合并肺动脉高压 (PH)9例 ,完全性房室通道 (CAVC)合并 PH2例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 (TAPVC) 1例 ,法洛四联症 (TOF) 3例 ,大动脉转位 (TGA)行动脉转位术 1例 ;其余患者均治愈出院。随访 2 2 3例 (6 6 .6 % ) ,随访时间 2个月~ 11年 ,无晚期死亡。 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应早诊断、早手术。左向右分流大的患者易发生 PH,应在 6个月至 1岁内手术 ;右向左分流患者 ,手术年龄以 1~ 3岁为好。对不能解剖矫正的复杂心脏畸形 ,应在 2~ 3岁时作 TCPC手术或双侧改良 Glenn手术。 何德沛 杨庆军 申林 赵次洪 严宇 陈浩关键词:手术治疗 婴幼儿 先天性心脏病 动脉导管末闭 主动脉缩窄 非体外循环 全身麻醉 体外循环全身炎症反应机制及防治进展的探讨 被引量:3 2005年 体外循环系统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严重程度变化极广,有些几乎没有任何临床表现,有些却能造成众多术后并发症,甚至演变为多系统器官功能障碍。随着对体外循环炎症反应的深入探讨,其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不断被揭示,同时一些新的药理学因子及技术改进在内的众多治疗策略也相继应用于临床,以期找到一种切实可行的了解体外循环炎症反应严重程度及预防、治疗的方法。 余杨 何德沛 向小勇关键词:体外循环 炎症反应 发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