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桂彦
- 作品数:51 被引量:77H指数:5
- 供职机构:四川美术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 社会学叙事与语言当代性的双重变奏
- 2020年
- 一般而言,当我们讨论绘画中的“当代性”时,一定会注意到它有两个意义来源。一是作品的题材、思想、观念如何反映当代人的精神面貌与人文诉求;另一个是语言与修辞是否有创新,是否赋予当代的审美蕴意。当然,这两者并不是完全分离的,相反,大多数时候,它们密切联系在一起。改革开放以来,就当代绘画的发展来说,各个重要时期涌现出的艺术家,他们几乎同时面对着这两个问题:既要强调社会学的叙述,即重视作品与时代的关联,又要有个人化的语言风格,即实现语言的当代性建构。
- 何桂彦
- 关键词:双重变奏人文诉求当代绘画语言风格社会学
- “去山寨化”与“再编码”——中国当代艺术如何实现语言的建构
- 2014年
- 不久前,一位在德国学艺术史的博士发表了一些零散的言论,认为艾未未的创作大多是对西方某些后现代样式的模仿,是不折不扣的“山寨”版。言论在网络上传播后迅速引起了美术界的关注。联系到“山寨”一词曾在众多行业“泛滥”,于是,人们不禁会诘问,当代艺术领域是否也存在“山寨”现象?
- 何桂彦
- 关键词:中国当代艺术艺术史艾未未
- 中国当代艺术“再编码”——修辞与叙事的重建被引量:1
- 2012年
- 不管是古典艺术、现代艺术,还是当代艺术,它们都有相应的语汇与语言。一般而言,古典艺术以来,从艺术家认识自然,认识现实世界,然后探寻一种视觉语言,完善自身的修辞风格,再到建构视觉的表征系统,形成相对完善的谱系,不仅涉及到语言发展的历史,还关涉到艺术家关于艺术品在观念史上的变化。从这个角度讲,任何一种主导性的艺术语言都会经历线性的发展,有自己的历史,
- 何桂彦
- 关键词:中国当代艺术修辞风格叙事视觉语言古典艺术现代艺术
- “剧场化”与数字化--展览的观看模式与形态边界被引量:3
- 2021年
- 在高速发展的数字与智能传媒时代,对于策展人来说,展览的空间设计、新的视觉呈现,以及数字化的传播将变得更加重要过去,策展人考虑得更多的是展览主题、学术方向、展览的媒介等,但今天还面临一个新的挑战,那就是艺术与科技的结合,特别是在VR、智能技术、多媒体沉浸式展示等方面,不仅使得展览与空间、展览与观看变得尤为重要,而且推动着展览向跨媒介、跨学科的方向发展。本文以“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的展览策划为个案,讨论其在观看机制、数字化呈现、跨学科视角方面的尝试。
- 何桂彦
- 关键词:策展人数字化
- 他者的视野——中国当代抽象艺术需要建构自身的批评话语被引量:1
- 2011年
- 意大利批评家奥利瓦不仅充分肯定了中国当代抽象艺术所取得的成就,而且,将其纳入西方现代主义的参照系下,认为中国的抽象艺术开创了一种新的观念表述方式,并形成以"健康的消极乌托邦"为取向的文化诉求。但是,本文认为,如果无视中国当代抽象艺术产生时所依存的本土文化情境,那么,就注定其不会凸显完整的艺术与文化价值,其意义也只能是与西方抽象艺术形成差异,在一种既定的二元对立的逻辑下,成为西方的"他者"。因此,中国当代抽象艺术要真正进入到全球化的语境中,最为重要的任务是建构一套有别于西方的批评话语和自身的艺术史体系。
- 何桂彦
- 关键词:抽象艺术批评话语他者西方现代主义文化诉求文化情境
- 中国当代版画的发展及其形态边界
- 2011年
- 从时间上看,一九四九年以来的中国版画大致可划分为两个发展阶段: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七八年为第一个阶段,一九七八年至今是第二个阶段。本文所谈及的当代版画主要针对后一个阶段。总体而言,第一阶段的版画创作呈现的基本特征是,在艺术思想上继承与发扬《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强调艺术服务于政治,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在风格与观念上以写实的再现为主,追求革命浪漫主义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结合与融会。
- 何桂彦
- 关键词:中国版画《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革命浪漫主义艺术思想
- 名家评说汤志义漆幽艺术辑录
- 2022年
- 汤志义是在漆艺文化的继承、创新这个方面做出非常重要贡献的一位中年代表,他具有很好的学院造型的基础,自己的艺术的禀赋、艺术的感觉也可以说非常优秀。早期他主要从事相对来说比较传统的漆画创作,在这些漆画的创作中他很注重画面的构图、结构,尤其根据他自己在福建沿海生活的经历表现了许多惠安女、渔家女子以及少数民族的人物。
- 范迪安乔十光皮道坚高岭王端廷何桂彦
- 关键词:惠安女漆画少数民族
- 抽象水墨与文化生态研究
- 抽象水墨不仅是一个艺术形态问题,更是一个典型的文化生态问题。用“抽象水墨与文化生态研究”来命名,在于抽象水墨在形态上有一个历时性发展和共时性并存的多重语境,并且,它也是如何实现民族文化的当代化,如何促使本土文化动态再生的...
- 何桂彦
- 关键词:抽象水墨艺术形态文化生态文化身份文化语境
- 双年展之路:中国语境与全球化想象
- 2022年
- 双年展在西方发达国家已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1992年以来,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化,中国的当代艺术也开始面临艺术全球化的挑战。对于中国艺术界来说,与国际接轨的一条重要路径就是搭建双年展平台。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快速提升、城市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加,以及中国当代艺术自身的发展,在多种积极因素的推动下,中国的双年展之路由此开启。在建设双年展的过程中,民间资本、城市推动、政府力量形成了三条路径,在新世纪的十年间,它们形成了一股合力,将中国的双年展建设推向高潮。然而,2018年以来,在“逆全球化”的背景下,艺术界对双年展的热情迅速退潮。于是,新的问题接踵而来,同时,我们需要反思的是,双年展自身的困境是什么?它能为城市文化建设带来怎样的推动?双年展是否推动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全球化,还是仅仅是一种对全球化的想象?
- 何桂彦
- 关键词:双年展中国语境
- 游弋在形式、物性与观念之间——浅析谭勋的雕塑创作
- 2016年
- 谭勋不是一个学院化的雕塑家。从早期作品对形式语言的实验,到2000年的《失缺平衡》、2004年的《呼吸》等作品对材料与观念的强调,再到2008年以来《李明庄计划》系列作品对东方化的视觉审美经验的置入,他的作品都力图超越现代主义的形式表达,让作品与当下的文化语境发生关联。并在现代主义与后现代雕塑的谱系中建立自身的上下文关系。
- 何桂彦
- 关键词:雕塑创作物性上下文关系形式语言《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