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亚凤

作品数:12 被引量:50H指数:4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医学院科研基金资助学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脓毒
  • 5篇脓毒症
  • 3篇休克
  • 3篇脓毒症休克
  • 2篇动脉
  • 2篇预后
  • 2篇综合征
  • 2篇危重
  • 2篇脑钠肽
  • 2篇脑钠肽前体
  • 2篇急性冠脉
  • 2篇急性冠脉综合...
  • 2篇冠脉
  • 2篇冠脉综合征
  • 2篇META分析
  • 1篇低钠
  • 1篇低钠血症
  • 1篇动脉血
  • 1篇动脉血二氧化...
  • 1篇端脑

机构

  • 12篇武汉大学

作者

  • 12篇刘亚凤
  • 11篇李文强
  • 10篇陈阵
  • 8篇胡念丹
  • 6篇苏薇薇
  • 5篇刘韬
  • 2篇魏捷
  • 1篇许懋
  • 1篇杨卫泽

传媒

  • 2篇临床急诊杂志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急救复苏...

年份

  • 1篇2019
  • 9篇2012
  • 2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组人活化蛋白C治疗脓毒症效果的Meta分析
2012年
目的综合性分析重组人活化蛋白C(recombinant human activated protein C,rhAPC)治疗脓毒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中建库至2011年12月关于rhAPC治疗脓毒症研究中采用随机对照试验(RCT)的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并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篇RCT文献。Meta分析3个主要结局指标的结果显示,应用rhAPC治疗脓毒症的干预组总28 d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6,P=0.002);干预组应用rhAPC期间及28 d严重出血事件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36,P<0.00001;Z=2.76,P=0.006)。结论 rhAPC可降低高风险成人脓毒症患者的病死率,但同时也带来了较高的出血风险,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评估还有待更多设计更合理的大样本RCT研究来进一步论证。
苏薇薇胡念丹刘亚凤陈阵李文强
关键词:重组人活化蛋白C脓毒症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
小容量复苏应用于脓毒症休克治疗的临床进展被引量:1
2012年
早期液体复苏在脓毒症休克治疗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但盲目大剂量补液极易引发肺水肿等严重后果,耽误后续治疗的时机。因此,小容量复苏,尤其是高晶-高胶渗透压混合溶液(HHS)复苏方案的确立,将进一步完善脓毒症休克时的液体复苏治疗。本文将从近年来小容量复苏的出现、演变、监测指标等临床进展等方面做一综述。
陈阵刘亚凤胡念丹苏薇薇李文强
关键词:小容量复苏脓毒症休克
监测氮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急诊监测氮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mBNP)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患者的危险性判断及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间因ACS入住急诊科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电话随访。根据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通过组间单因素比较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评价各因素与ACS患者死亡的相关性。结果共调查100例患者,其中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41例,非A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2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4例。平均年龄(61.62±10.45)岁,男性61例(61%),存活组和死亡组分别为83(83%)例和17(17%)例。与存活组相比,年龄、性别、高血压史、NT-proBNP、TnIUItra有统计学意义。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n=1.03,95%CI:1.02-1.05,P〈0.01)、性别即男性所占比例(OR=1.04,95%CI:I.01-1.06,P〈0.01)、高血压史(OR=I.05,95%CI:1.03-1.08,P〈O.01)、NT-proBNP(OR=1.17,95%CI:1.12-1.24,P〈0.01)、TnIUItra(OR=1.11,95%CI:1.07-1.14,P〈0.01)与ACS患者死亡有显著相关性。通过ROC曲线检验NT-proBNP的预测效能,计算ROC曲线下面积为0.805(P〈0.01,95%CI:0.798-0.812)。结论NT-proBNP升高将显著增加ACS患者死亡风险,可作为ACS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陈阵刘韬许懋刘亚凤胡念丹苏薇薇李文强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预后
心房颤动患者节律控制与室率控制预后比较的荟萃评价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评价房颤患者节律控制与室率控制2种治疗方法预后有无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2000~2010)、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2000~2010)、EMbase(2000~2010)中关于心房颤动患者节律控制与室率控制预后进行比较的随机对照研究(RCTs),同时筛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进行评价。研究者对文献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对符合质量标准的RCTs用Revman 5.0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6个RCTs共6615名患者纳入研究,其中节律控制组(节律组)3312例,室率控制组(室率组)3303例。荟萃分析结果表明房颤患者节律组再次住院人数高于室率组。对于心房颤动患者节律组与室率组在全因总病死率、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非中枢神经系统性出血方面相关的RCTs结果显示无显著差异。结论与控制心房颤动的节律相比,控制心室率可以降低患者住院次数但不增加发生其他不良结局的危险性。控制心室率、联合使用抗凝药可以作为心房颤动患者的治疗方案。
陈阵李文强刘韬刘亚凤
关键词:心房颤动节律控制心室率控制
补体系统的激活对脓毒症心肌病的不利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感染、组织损伤、急性炎症反应等都可以激活补体,无论补体从哪条途径被激活,都可能引起继发性的炎症反应和组织器官损伤,导致SIRS、脓毒症和MODS的发生。心脏损伤是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时常见的并发症,是造成脓毒症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补体系统过度的激活造成脓毒症心肌细胞损伤的机制已成为脓毒症的一个研究新热点并受到广泛关注。
刘亚凤李文强
关键词:脓毒症补体系统心肌损伤信号转导
每搏输出量变异度在液体复苏治疗中的指导价值被引量:3
2012年
早期液体复苏在脓毒症休克治疗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因而治疗中监测血流动力学和容量的变化极为重要。每搏输出量变异度比传统监测指标能更精准指导快速液体复苏,维持最佳前负荷,改善容量管理,防止由于低血容量导致的低灌注和过度复苏,并进一步干预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本文将从每搏输出量变异的特点、机理、研究进展、局限性等方面进行综述。
陈阵刘亚凤胡念丹苏薇薇李文强
关键词:脓毒症休克每搏输出量变异度
小剂量类固醇激素治疗脓毒症休克疗效的Meta分析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评价小剂量类固醇激素治疗脓毒症休克的疗效。方法:通过检索1996年~2011年Pubmed、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与EMbase中关于小剂量类固醇激素治疗脓毒症休克的随机对照研究(RCT),同时筛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进行评价,对文献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对符合质量标准的RCTs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7个RCTs共993名患者纳入研究,其中治疗组501例,对照组492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治疗组的28d死亡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的休克7d逆转率高于对照组,对于脓毒症休克患者的并发症如消化道出血、二重感染、高血糖方面相关的RCTs结果显示无显著差异。结论:小剂量类固醇激素治疗可以增加脓毒症休克患者的治疗成功率而不增加发生其他不良结局的危险性,可将此作为脓毒症患者的常规治疗方案。
陈阵李文强刘亚凤刘韬
关键词:小剂量类固醇激素脓毒症休克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应用于心力衰竭诊疗的临床进展被引量:1
2012年
心力衰竭是绝大多数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其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如何利用客观、简便、可干预的检测指标进行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评估,是临床上急需解决的难题。近年来一系列研究发现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与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本文将回顾过往相关文献就该指标对心力衰竭预后的评估作用作一综述。1心力衰竭的现状心力衰竭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肌病、高血压病、心脏瓣膜疾病等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转归,可严重损害患者的全身功能状态,降低生活质量。近年来患病率大为激增。其致病机制复杂,治疗手段进展缓慢,预后往往不良,故病死率长期居高不下,五年存活率极低。故早期识别心力衰竭患者危险程度并精确分层、评判预后,对于区别高危人群、及时给予有效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陈阵刘韬苏薇薇胡念丹刘亚凤李文强
关键词:心力衰竭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贫血
测定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意义被引量:8
2012年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起病急骤,进展迅速,临床表现多样,一旦发病极为凶险,具有病死率高、预后较差等特点,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高。因此,早期识别ACS患者从而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在急诊急救中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一系列研究发现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ACS的发生与进展有着密切关系,本文将回顾过往相关文献就此作一综述。
陈阵刘韬刘亚凤胡念丹苏薇薇李文强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急救
呼吸末二氧化碳在危重病患者代谢性紊乱中预测价值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呼吸末二氧化碳(ETCO2)在急危重患者代谢性紊乱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分析2011-06-2011-09急诊入住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100例患者,入院后使用碳酸波形图监测初始ETCO2值,ETCO2监测完毕以后迅速抽血做血气分析监测HCO3值。统计数据并分析ETCO2和HCO3值的关系,同时比较分析存活组和死亡组以及HCO3≤21mmol/L和HCO3>21mmol/L的病例ETCO2和HCO3值的关系。结果:ETCO2和HCO3中度相关(R=0.593),死亡组ETCO2和HCO3值较存活组均明显减低,HCO3≤21mmol/L组ETCO2较HCO3>21mmol/L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TCO2可反映HCO3的水平,ROC曲线下面积是0.754(95%CI:0.659~0.850),ETCO2=32.5mmHg时,灵敏度=0.65,特异度=0.85,Youden指数=0.5,阳性似然比=4.3,阴性似然比=0.5,ETCO236.5mmHg时,特异度均在95%以上,甚至等于1。结论:碳酸波形图监测的ETCO2值作为一种无创的诊断工具,可有效预测危重症患者代谢性紊乱的发生,为临床评估患者的危重程度提供有力的证据,并为临床治疗的时机提供及时性的指导。
刘亚凤李文强陈阵胡念丹
关键词:呼吸末二氧化碳碳酸氢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