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麟
- 作品数:34 被引量:111H指数:7
- 供职机构:海南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湛江市科技招标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依巴斯汀联合多塞平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评价依巴斯汀联合多塞平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平行对照的方法将10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成依巴斯汀、多塞平联合治疗组和单纯依巴斯汀治疗组,分别予依巴斯汀10mg联合多塞平25mg和单纯依巴斯汀治疗,均每日1次口服,观察第28d的疗效及停药1周后的复发率。结果治疗28d后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6%、74%,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χ2=3.45,P<0.05)。停药1周后的复发率,治疗组为2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6%(χ2=4.32,P<0.05)。结论依巴斯汀联合多塞平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疗效高,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 邹循辉刘军麟吴利辉
- 关键词:慢性荨麻疹多塞平疗效
- 更昔洛韦与大剂量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比较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比较更昔洛韦与大剂量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带状疱疹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一组38例患者采用伐昔洛韦1g,每日3次口服,共7d;另一组37例患者采用更昔洛韦0.25g,每日2次静脉滴注,共10d。用药后第3d、6d和10d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更昔洛韦组的止疱时间、止痛时间和结痂时间分别为(2.86±1.36)d、(4.27±1.21)d和(4.53±0.62)d,而伐昔洛韦组的止疱时间、止痛时间和结痂时间则分别为(2.12±1.14)d、(3.47±0.22)d和(4.29±0.37)d。伐昔洛韦组的止疱时间、止痛时间均短于更昔洛韦组(分别为t=2.556,P=0.0127;t=3.958,P=0.0003),而在结痂时间上二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87,P=0.078)。伐昔洛韦组的总有效率为97.36%,高于更昔洛韦组(81.08%)(P=0.0284)。伐昔洛韦组与更昔洛韦组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分别为2.70%、5.26%,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结论大剂量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刘军麟袁丞达
- 关键词:更昔洛韦伐昔洛韦带状疱疹
- 特应性皮炎精神心理合并症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 2021年
-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慢性炎性皮肤病,可能与许多合并症相关,包括精神心理疾病。在AD患者中,抑郁、焦虑、睡眠障碍和自杀/自我伤害行为的患病率更高。这些疾病均会对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造成负面影响。为了加强AD精神心理合并症的研究,本文将对已知的AD相关的精神心理合并症进行综述。
- 崔丽霞刘军麟刘琨万多艳张希萌彭戈
- 关键词:特应性皮炎精神心理合并症
- 基于靶基因捕获测序法对海南汉族寻常性银屑病与GC基因关系的研究
- 2022年
- 目的:探讨GC基因多态性与寻常性银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靶基因捕获测序法对101例海南籍汉族寻常性银屑病患者与79例海南籍健康对照者的GC基因及其上、下游各2 kb进行全长测序,对最小等位基因频率大于1%且对照组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P值大于0.05的单核苷酸多肽性(SNP)在四种遗传模式下进行基于SNP的关联分析。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外显子区风险位点对基因功能的影响。结果:共检测到94个SNP,其中93个符合纳入标准。在基于SNP的关联分析中,有21个SNP(16个位于内含子、2个位于外显子及3个位于非翻译区)至少在一种遗传模式下为银屑病的易感位点(P<0.05),OR为0.289~2.295,95%CI为0.048~12.670。生物信息学预测显示位于外显子11上的rs4588为非同义突变,可将苏氨酸转换为赖氨酸(SIFT Score=0.481、SIFT Score Pred为T),另一个位于外显子8上的rs4752A>G为同义突变,未导致氨基酸的改变。结论:GC基因与海南汉族寻常性银屑病易感性相关。
- 刘琨刘军麟袁丞达陆春婉殷梅
- 关键词:GC基因银屑病单核苷酸多态性
- 白细胞介素13基因-1112C/T多态性与哮喘、血浆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研究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探讨血浆IgE、IL-13水平在哮喘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以及IL-13基因-1112位点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二者的相关性。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哮喘与对照组-1112位点多态性,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IgE、IL-13水平。结果IL-13基因-1112位点存在3种基因型。在哮喘和对照组,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其细胞因子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在哮喘或对照组,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其IgE及IL-13水平存在显著性正相关,r=0.63~0.74,P<0.01。结论IgE、IL-13是影响哮喘发病的重要细胞因子,且二者存在显著性正相关。
- 刘军麟吴斌覃冬云谢佳星方敏李祚涛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3哮喘血浆遗传学
-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皮肤病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维生素D受体(VDR)在人体各组织细胞中均有表达,其基因具有单核苷酸多态性,VDR基因多态性会使VDR结构和活性产生较大变异,进而影响VDR对免疫功能的调节。近年来有关VDR基因多态性对皮肤病影响的研究逐渐增多。该文就VDR基因多态性在银屑病、白癜风、系统性红斑狼疮、特应性皮炎、斑秃、系统性硬皮病等多种皮肤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万多艳刘琨刘军麟
- 关键词:皮肤疾病基因多态性
-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寻常性银屑病易感性及卡泊三醇疗效的相关性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 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寻常性银屑病易感性及卡泊三醇软膏疗效的关系。方法 收集11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与183例健康对照,均为海南籍汉族人,采用连接酶检测反应对受试者rs2228570、rs731236、rs1544410及rs7975232位点基因分型,进行基于单核苷酸多态性和单倍型的病例-对照联分析。75例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 〈 10的患者单用卡泊三醇软膏治疗,6周后评估其疗效,并与个体的基因型进行关联分析。结果 银屑病组rs7975232位点等位基因A的频率为39.09%,对照组为27.05%,携带该等位基因的个体患病风险高于非携带者(OR = 1.731,95% CI: 1.213 ~ 2.471,P 〈 0.05);AA基因型与AC基因型个体患病风险高于CC基因型个体(分别为OR = 2.404,95% CI:1.085 ~ 5.328,P 〈 0.05;OR = 2.143,95% CI:1.283 ~ 3.579,P 〈 0.05)。携带CTGA(分别对应 rs2228570、rs731236、rs1544410、rs7975232位点)单倍体的个体患病风险高于非携带者(OR = 1.907,95% CI:1.132 ~ 3.214,P 〈 0.05)。在72例PASI 〈 10的轻、中度银屑病患者中,卡泊三醇对rs7975232位点为CC基因型患者的疗效好于AC基因型患者(OR = 3.798,95% CI: 1.061 ~ 13.590,P 〈 0.05)和AA基因型患者(OR = 9.667,95% CI: 1.556 ~ 60.040,P 〈 0.05)。结论 寻常性银屑病患病风险及卡泊三醇疗效差异与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相关。
- 刘军麟曾慧明林岷格鞠梅吴智明李梅娇李毓阳殷梅
- 关键词:银屑病受体骨化三醇单核苷酸单倍型卡泊三醇
- 激光术后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被引量:1
- 2023年
- 近年来,中国医疗美容行业呈爆发式增长,激光作为医疗美容的重要治疗方式,在皮肤科应用广泛,包括色素性、血管性、肿瘤性、损容性疾病和皮肤美容领域。不同激光类型具有不同波长、脉宽、能量密度等,产生热效应强度、光声效应不等、皮肤损伤深度亦不同,可对皮肤靶组织周围各种结构产生影响,因此也可发生各种不良反应。了解激光术后的常见不良反应,对其进行早期预防、识别、处理,可减少其发生率,降低严重度,缩短持续时间,对提高整体疗效是非常重要的。
- 罗杨刘军麟杨雅骊
- 关键词:激光激光治疗
- IL-13基因+2044G/A多态性与哮喘、血浆细胞因子水平间关系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 探讨血浆 Ig E、白细胞介素 13基因 (IL - 13)水平在哮喘以及 IL - 13基因及 2 0 4 4位点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IP)方法检测哮喘对照组 +2 0 4 4位点多态性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 ISA)测定血浆 Ig E、IL - 13水平。结果 IL - 13基因 +2 0 4 4位点存在三种基因型。在哮喘和对照组 ,同一位点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 ,其细胞因子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 ,(P<0 .0 1) ,在哮喘或对照组 ,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 ,其 Ig E及 IL - 13水平存在显著性正相关 (r=0 .5 2~ 0 .6 7,P<0 .0 1~ 0 .0 5 )。结论 Ig E、IL - 13是影响哮喘发病的重要细胞因子 。
- 刘军麟吴斌陈华军何承伟刘志辉谢佳星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3IGE多态哮喘
- 小剂量泼尼松联合雷公藤多甙、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湿疹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小剂量泼尼松联合雷公藤多甙、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泛发性和/或中、重度湿疹的疗效。方法 97例泛发性和/或中、重度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泼尼松组(32例)、雷公藤多甙组(32例)以及联合治疗组(33例),分别予泼尼松+复方甘草酸苷、雷公藤多甙+复方甘草酸苷以及泼尼松+雷公藤多甙+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疗程两周。结果治疗一周后,三组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联合治疗组的有效率均显著高于泼尼松组和雷公藤多甙组(P<0.01)。治疗两周后,三组的痊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联合治疗组的痊愈率均高于泼尼松组和雷公藤多甙组(P<0.05)。结论小剂量泼尼松联合雷公藤多甙、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泛发性和/或中、重度湿疹疗效肯定、副作用少、便于管理,可在社区和门诊推广。
- 刘军麟袁丞达
- 关键词:泼尼松雷公藤多甙复方甘草酸苷湿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