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春阳

作品数:6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近代力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航空宇航科学技术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理学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篇悬停
  • 2篇流场
  • 1篇定常
  • 1篇动态失速
  • 1篇折合频率
  • 1篇失速
  • 1篇扑翼
  • 1篇全息
  • 1篇全息干涉
  • 1篇流场测量
  • 1篇流场模拟
  • 1篇流场显示
  • 1篇刻画
  • 1篇激波
  • 1篇激波管
  • 1篇非定常
  • 1篇非定常特性
  • 1篇俯仰
  • 1篇爆炸波
  • 1篇DPIV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技术...

作者

  • 6篇杨基明
  • 6篇刘春阳
  • 5篇赵攀峰
  • 2篇魏榛
  • 2篇杨向龙
  • 2篇李振国
  • 2篇郑明章
  • 1篇徐亮
  • 1篇陈小燕
  • 1篇刘曦
  • 1篇吴瑶珂
  • 1篇祝隆伟
  • 1篇王美利
  • 1篇梁宗宪

传媒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实验力学
  • 1篇空气动力学学...
  • 1篇第六届全国实...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全国空气动力...

年份

  • 1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MAV模型实验中的测力天平
本文介绍了用于测量MAV模型实验中二维模型翼型受力情况的天平的研制情况,其敏感元件为相互正交的三片式梁结构,电桥采用半导体应变片及全桥结构,应变仪输出电压信号.标定及实验结果表明,该测力天平具有温度效应小,抗干扰能力较强...
刘春阳杨基明
关键词:测力天平
文献传递
二维平板翼悬停拍翼运动中俯仰旋转速度对流场特性的影响被引量:6
2006年
大多数昆虫的拍翼运动由平动挥拍与俯仰旋转动组合而成。本文采用二维平板翼模型对悬停拍翼运动过程进行了模拟,翼型平动及转动速度满足简谐运动规律,并且上挥下拍过程对称。在保持挥拍中期攻角40度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俯仰速度或转动时间,采用DPIV(粒子速度成像仪)系统观测拍翼运动的流场涡结构,用测力天平测量模型翼升阻力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转动阶段翼型升阻力的峰值随着转速的增大而增大,但整个拍翼周期内的平均升阻力变化不大;转速小时翼型升力的产生以攻角上仰升力机制为主,转速大时升力的产生以射流升力机制为主。
赵攀峰刘春阳梁宗宪杨向龙杨基明
关键词:流场显示
爆炸波和涡的相互作用研究
本文基于双曝光全息干涉技术,在激波管上开展了爆炸波与涡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并对其进行相关数值模拟与理论分析.具体实现是,激波扫过翼状模型产生涡,在涡心以及离涡心一定距离上引爆爆炸丝,结果发现发生于涡心的爆炸对于涡有很强的...
赵攀峰王美利杨向龙吴瑶珂徐亮刘春阳杨基明
关键词:激波爆炸波全息干涉激波管
文献传递
拍翼运动模型实验研究
本文通过自行设计的二维和三维流场实验系统,对昆虫悬停时的拍翼运动进行了模型实验,利用PIV技术研究了模型翼周围三维和二维流场的变化规律.通过涡动力学理论,分析了下拍过程中流场对模型翼涡量矩的变化,得到了在拍翼过程中,下缘...
赵攀峰刘春阳郑明章魏榛李振国杨基明
关键词:折合频率悬停
文献传递
一种扑翼运动的模型实验及流场测量方法被引量:12
2004年
俯旋、下拍、仰旋、上挥是一般昆虫运动的四个典型运动过程 ,本文通过研制三维和二维扑翼流场模拟装置以及相应的运动控制系统 ,实现了对昆虫扑翼飞行的上述过程的模拟。在测量方面 ,流场信息主要是通过自研制的 2D -DPIV(二维粒子速度成像仪 )来获得。该系统装备了高分辨率的高速CCD摄像机能够较为精细地动态量化流场 ,3维和 2维流场的动态流动显示以及量化测量都是通过它来实现。初步实验结果表明 ,模拟装置能成功地刻画昆虫翼的典型运动特征 ,2D -DPIV系统也能捕捉和反映强非定常特性的流场。本文还显示了实验中发现的一些有趣的现象 。
赵攀峰刘春阳魏榛李振国刘曦郑明章杨基明
关键词:扑翼非定常特性流场测量流场模拟DPIV刻画
二维平板翼拍翼运动的涡流场显示被引量:9
2005年
介绍了在装有液体的有机玻璃容器中进行的二维平板翼作悬停拍翼运动的流场显示实验.研究了低雷诺数运动下,仰俯旋转过程中不同的转动角速度,匀速平动阶段不同的水平攻角分别对流场结构的影响以及超前、对称、滞后三种相位模式下的涡流场结构.实验结果表明:挥拍过程中翼后缘的涡层不断地脱泻,前缘涡不断发展并附着在翼面是翼型产生高升力的重要机制;匀速平动阶段前缘涡的形成附着与水平攻角有关,攻角过小不易产生前缘涡,攻角过大则易使前缘涡与翼面分离;翼型的上仰过程使前缘涡得到加强,这对升力的产生有一定的贡献;三种相位下的涡流场形态各有不同,上挥(下拍)初期前缘涡的运动主要存在两种形态.
赵攀峰刘春阳祝隆伟陈小燕杨基明
关键词:悬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