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特培
- 作品数:28 被引量:100H指数:7
- 供职机构:广东省地震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广东及邻区地震活动特征及近期地震危险性分析被引量:3
- 2003年
- 通过对1067~2002年广东及邻区地震活动的研究结果表明,本区6级以上地震主要发生在沿海近海区域,7级以上地震全部位于海中,陆地的中强地震主要发生在北东向和北西向断裂带或其交汇部位,本区陆地不具备孕育7级地震的地质条件。中强地震存在明显的活动周期,当前已进入平静时段。计算了本区各地的地应力,并分析GPS有关观测结果,再结合地震活动参数和有关数理统计结果,认为2005年前本区发生6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不大,但存在发生ML5级地震可能。
- 刘特培杨向东万永芳
- 关键词:地震活动特征地震活动幕
- 2004年9月17日阳江4.9级地震概述被引量:9
- 2005年
- 2004年9月17日广东阳江发生了4.9级地震,从地震序列、震中位置及等震线分布判断本次4.9级地震仍属1969年阳江6.4级地震“老”震区的晚期地震活动,与该区已发生的4~5级地震序列活动类似,具有前期余震频度、强度衰减快的特点。宏观调查及震源机制证实平冈断裂是此次4.9级地震的主要控震和发震构造。震前曾出现了一定数量的前兆异常,但地震学异常不显著,震前中小地震活动未出现异常活跃或异常平静。
- 叶秀薇杨马陵叶东华康英秦乃刚刘特培万永芳廖桂金华卫
- 关键词:震源机制地震活动性前兆异常
- 2018年台湾海峡6.2级地震前地震活动及应力状态研究
- 2023年
- 通过对2018年台湾海峡6.2级地震震中及邻区地震活动、小震震源机制解、地震视应力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了6.2级地震前区域地震活动及应力状态特征,结合大陆和台湾岛GPS测量资料的分析,探讨岛陆两地相对运动对区域应力场等的影响.结果表明:(1)地震前5年起上述区域地震活动明显由弱转强,中小地震及震群活动由海域逐步向粤闽赣湘交界广泛扩散,表明地震活动增强可能是较大范围应力场增强所致;(2)震源机制和应力场的分析表明,区域应力场呈现拉张(震前15年)-挤压(震前5年)-拉张(震前半年)的演化特征;地震视应力计算结果同样显示震前5年开始区域应力水平快速大幅上升并持续至临震前半年转为下降;(3)GPS基线长期观测表明台湾岛相对大陆存在年度"分离-相聚"交替运动,6.2级地震前两岸经历了"分离-相聚-分离"2次明显的倒转运动,运动方式倒转时间与应力场及地震活动变化存在准同步性.分析认为台湾海峡及粤闽赣湘交界等区域应力状态及地震活动可能主要受制于两岸相对运动方式,台湾岛震前持续近5年朝大陆挤压造成区域应力持续增强可能是导致6.2级地震以剪切破裂方式发生的直接因素.菲律宾海板块位于台湾岛东部的动力触角作用可能是造成台湾岛相对大陆往返运动最主要的驱动力.
- 刘特培谭争光李晓慧杨选刘吉平邓志辉
- 关键词:地震活动性构造应力场地震视应力
- 中等地震对华南中强地震的指示意义被引量:7
- 2004年
- 研究了华南地区 14次中强地震前中等地震活动特征 ,据此提出了本区中强震短期预测判据 :中期 (或中短期 )中等地震累积频度呈指数 (加速 )增长 ,短期至发震中等地震持续平静 (通常小于 3个月 )。
- 杨向东刘特培
- 关键词:中等地震
- 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在华南地区中强震预测中的应用
- 2002年
- 用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对华南地区 12例中强以上地震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有 8例在震前响应比值有明显的高值 (Y≥ 2 0 )异常显示 ,通过对响应比值随时间变化特征的分析发现 ,响应比对 5级左右地震有较好的中短期预测效果 。
- 刘特培王莉娅潘海生
- 关键词: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地震预测地壳结构孕震体
- 广东地区地震波谱和震源参数某些特征及与地震预报的关系被引量:3
- 2004年
- 在波谱分析的基础上,对广东地区75个地震的波谱和震源参数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侧重研究了它们与地震强度的关系,初步结果表明地震波谱和震源参数的震源半径,地震矩,应力降,平均位错,环境剪切应力,它们与地震的震级的相关性十分密切,主要表现在当震级小于ML3.8时,应力降、平均位错、环境剪切应力的对数跟震级呈现明显的正相关,而拐角频率、震源半径则与震级无关;反之,当震级大于ML3.8时,拐角频率、震源半径的对数则与震级又表现出很强的相关性,而应力降、平均位错、环境剪切应力与震级相关性不显著。上述结果说明,用地震波谱和震源参数开展地震预报研究必须十分注意它们与地震强度彼此的相关性问题,否则会对异常的判别造成很大的影响,从而得出错误的结果。
- 刘特培康英
- 关键词:地震波谱震源参数地震预报
- 广东及邻区地震活动熵值的异常特征
- 1997年
- 应用文献[1]的方法,对广东及部分邻近地区进行了熵值计算和分析处理,结果表明,时间熵、频度熵和强度熵在ML≥4.7级地震之前,大都存在较明显的低值变化,即存在减熵现象,地震大多数发生在减熵的中、后期,少数发生在减熵初期。三种熵值变化基本同步,震级越大,熵值波动越大,其中尤以强度熵变化幅度最大,额度熵次之,时间熵最弱。对熵值的跟踪分析,可望对地震预报提供有用的依据。
- 刘特培
- 关键词:地震活动性
- 利用高精度小震资料确定新丰江水库大坝区北西向发震断层被引量:7
- 2017年
- 基于2009—2015年广东省河源市新丰江水库库区高精度定位的地震目录(ML≥1.0),划分出大坝—峡谷区的3个北西向小震密集分布带,并依据成丛小震发生在活动断裂面及其附近的原则,采用模拟退火算法和高斯-牛顿算法相结合的方法,反演了这3个小震密集带相应的断层及断层面参数,包括断层面的走向、倾向、倾角、长度、深度和地理位置,获得了大坝区北西向断裂带相关断层的成分及几何形态.结果显示:3条断层走向为北西—北北西,与大坝—峡谷区走向基本一致,深度为3—12km,均为陡峭的活动断层,其长度不超过10km,在库区应力场作用下均以走滑为主兼少许垂直错动;大坝附近为几条断层端点与断层相切点的汇集区,区域应力易集中于此而成为库区地震最活跃的部位.此外,根据断层反演结果及前人资料,论证了白田—双塘断层为新丰江1962年MS6.1地震的发震构造,并首次发现河源断裂在白田至双塘之间中断了约5km,中断的断裂构造为白田—双塘断层的一部分.
- 刘特培邵叶杨选谭争光丁原章
- 关键词:新丰江水库区域应力场
- 阳江M_s4.9地震活动特征、影响场及应急对策被引量:7
- 2005年
- 对2004年9月17日阳江Ms4.9地震进行总结。分析认为,这次地震属1969年阳江 Ms6.2主震后的晚期强余震,北东东向的平冈断裂和北西向的洋边海断裂是本次地震的主要发震构造,具有逆冲特征,这次地震的震感范围大,影响波及面广,震中烈度达Ⅵ,造成了一定破坏。震前1个月至临震微震(ML<1.0)频度密集,部分前兆台站出现中期和短期异常。文中最后概述了地震前后的应急对策和发挥的作用。
- 刘特培秦乃岗陈玉桃
- 关键词:地震活动地震序列地震烈度地震趋势地震对策
- 利用门限自回归建模预测广东地区2000年前后的地震强度被引量:2
- 1998年
- 利用自激励门限自回归建模的原理和方法,对广东地区陆地和珠江口外以及台湾海峡部分地区2000年前后的最大地震强度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该区至2001年可能发生地震的最大震级为M_L5.2级,未来几年内发生M≥6.0级地震的可能性较小。
- 刘特培
- 关键词:地震预报地震强度门限自回归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