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霄燕

作品数:22 被引量:60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3篇室性
  • 10篇消融
  • 8篇心律
  • 8篇心律失常
  • 7篇射频
  • 7篇射频消融
  • 7篇室性心律
  • 7篇室性心律失常
  • 6篇电图
  • 6篇动脉
  • 6篇心电
  • 6篇心电图
  • 6篇主动脉
  • 6篇主动脉窦
  • 5篇标测
  • 4篇电解剖标测
  • 4篇早搏
  • 4篇室性早搏
  • 4篇特发性
  • 3篇导管消融

机构

  • 8篇北京协和医学...
  • 6篇中国医学科学...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北京军区总医...
  • 2篇北京大学第一...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潍坊医学院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日友好医院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潍坊医学院附...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作者

  • 22篇刘霄燕
  • 14篇楚建民
  • 13篇浦介麟
  • 12篇张澍
  • 12篇王靖
  • 6篇赵英杰
  • 4篇王宇彬
  • 4篇郭琦
  • 4篇宋书凯
  • 3篇韦伟
  • 3篇马长生
  • 2篇田颖
  • 2篇曾玉杰
  • 2篇张建军
  • 2篇刘兴鹏
  • 2篇谭琛
  • 2篇闫倩
  • 2篇李艳兵
  • 2篇毛俊
  • 2篇吴永全

传媒

  • 3篇中华心律失常...
  • 3篇中华心血管病...
  • 2篇中国循环杂志
  • 2篇中国心脏起搏...
  • 2篇中国分子心脏...
  • 2篇中华保健医学...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临床心电学杂...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第15届中国...
  • 1篇第十三次全国...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1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标准12导联体表心电图J点抬高与心脏骤停的关系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标准12导联体表心电图(ECG)J点抬高(J波)与心脏骤停(SCA)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北京7家三级甲等医院345例HCM患者,采集所有入选者静息标准12导联体表心电图。J波定义为在下壁(Ⅱ、Ⅲ和aVF)、侧壁(V4~V6导联)或高侧壁(Ⅰ和aVL)连续2个及以上导联出现J点较基线抬高≥0.1mV。SCA包括心脏性猝死(SCD)、有证据的心室颤动(VF)、由VF或快室性心动过速(VT,〉200次/min)导致的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放电。结果:在(47.9±46.6)个月的随访期间,共14例HCM患者发生SCA事件。在发生SCA的HCM患者中,J点抬高的检出率为43%(6/14),在无SCA的HCM患者中,J点抬高的检出率为10%(34/331),J波的存在显著增加HCM患者发生SCA风险(OR:5.67,95%CI:2.38~13.50,P〈0.001)。在SCA组和无SCA组之间,J点抬高的形态(包括顿挫和光滑延续)和ST段的形态(包括水平/下斜型压低和弓背向下抬高/快速抬高)在所有导联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HCM患者ECG存在J波与SCA的发生相关。
李艳兵毛俊闫倩刘霄燕谭琛田颖王吉云吴永全曾玉杰楚建民马长生张建军刘兴鹏杨新春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心脏骤停
异常电位对主动脉窦起源室性心律失常消融靶点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探讨异常电位对主动脉窦起源室性心律失常(ASC-IVAs)消融靶点的预测价值。方法 :连续入选成功消融ASC-IVAs患者29例(ASC-IVAs组),另选我院同期成功消融的右心室流出道IVAs患者10例(IVAs对照亚组)和左侧旁道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10例[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对照亚组]作为对照组。建立三维激动/解剖标测图,分析两组间异常电位的发生和分布,及ASC-IVAs组中异常电位与消融靶点的关系。结果 :ASC-IVAs组患者前电位发生率、消融前后晚电位平均振幅和消融后QRS-晚电位间期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ASC-IVAs组中,与非成功消融点相比,成功消融靶点的前电位平均振幅较小(P<0.05),且消融前后晚电位发生率显著增高(P<0.05)。QRS-晚电位延迟对ASC-IVAs患者成功靶点的预测敏感度为72%,特异度为100%。结论 :ASC-IVAs消融靶点处常可记录到前电位和晚电位,其中晚电位指导消融的意义较大,晚电位延迟可作为成功消融靶点较为敏感和特异的预测指标。
刘霄燕王靖楚建民赵英杰郭琦浦介麟张澍
关键词:室性心律失常主动脉窦射频消融
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消融靶点与电压的关系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通过CARTO系统下三维电解剖电压标测技术,分析右心室流出道(RVOT)室性心律失常消融靶点与电压的关系。方法:45例频发特发性RVOT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记录到临床发作RVOT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共56种,其中室性早搏(室早)50种,室性心动过速(VT)6种。在窦律下,应用CARTO系统建立RVOT的三维电解剖电压图。标测心内膜电压的分类标准为:〈0.5mv为低电压区,在0.5~1.5mV之间为电压移行区,〉1.5mV为高电压区。在此电压标测基础上,分析成功消融靶点所处区带的分布情况。结果:45例患者中,38例(84.4%)患者记录到48种(85.7%,48/56)RVOT室早/VT,并得到成功消融。成功消融靶点记录在高电压区的1种(2.0%),移行区44种(91.7%),低电压区3种(6.3%)。结论:特发性RVOT室性心律失常的消融靶点多位于电压移行区。电压标测有助于特发性RVOT室性心律失常的消融靶点的判定。
王靖刘霄燕楚建民韦伟郭琦赵英杰王宇彬谭洪勇张莹浦介麟华伟张澍
关键词: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射频消融
室间隔优势传导导致主动脉窦起源室性早搏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应用三维电解剖标测探讨主动脉窦起源室性早搏的起源点和出口之间关系及产生机制。方法本研究病例为2009年5月至2012年2月流出道室性早搏射频消融125例,起源于主动脉窦者21例。根据体表心电图将其分为两组:A组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7例;B组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者14例。在三维电解剖指导下构建左心室流出道(A组)或左、右心室流出道(B组)三维解剖图,激动标测结合起搏标测对所有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分析体表心电图特点、激动标测、起搏标测与消融靶点的关系。结果21例患者射频消融成功,成功靶点位于左冠窦17例,右冠窦2例,无冠窦2例。A组左心室流出道标测最早激动点V波较体表心电图QRS波提前22~34(27.4士4.6)ms;B组14例患者进行右心室流出道及主动脉窦内标测,激动时间5例右心室流出道晚于主动脉窦,提前时间:22~28(25.2±2.7)ms比26~40(32.8±5.2)ms(t=-3.6,P=0.024);9例右心室流出道早于主动脉窦,提前时间:22~38(28.7±5.9)ms比18~28(22.7±3.6)ms(t=3.8,P=0.005);起搏标测右心室流出道相似度均在90%以上。三维标测示:9例右侧较左侧提前患者右心室流出道激动标测最早点与左侧成功靶点位置相对应。结论心室流出道间隔部存在具有优势传导的心肌,可能是导致主动脉窦起源室性早搏体表心电图呈左束支阻滞型的原因。
王宇彬楚建民宋书凯王靖刘霄燕赵英杰浦介麟张澍
关键词:室性早搏复合征VALSALVA窦
雷诺嗪对缺血心脏的电生理作用及其抗心律失常机制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研究雷诺嗪对缺血心脏的电生理作用及其抗心律失常作用的机制。方法用36只新西兰兔制备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模型(20 m L·min^-1),在原灌流速度基础上降低75%(5 m L·min^-1),建立全心心肌缺血模型。同步记录单相动作电位并测量其时程(MAPD90)及心律失常发生率。雷诺嗪组:各10个心脏,分别在正常灌流速度及低灌流缺血条件下用1~10μmol·L^-1雷诺嗪处理。氟卡胺组:各8个心脏,分别在正常灌流速度及低灌流缺血条件下用0.4~2μmol·L-1氟卡胺处理。结果心肌缺血后左心室游离壁心内膜(Endo)、心外膜(Epi)MAPD90分别为(162.8±4.5)和(194.8±5.5)ms,正常灌流组分别为(183.2±5.1)和(209.8±7.7)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灌流下,0,2μmol·L-1氟卡胺组的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分别为(25.79±1.82),(44.84±3.21)ms,缺血后分别为(34.04±1.95),(52.02±1.52)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灌流下,0,10μmol·L^-1雷诺嗪组跨心肌复极离散度分别为(26.37±1.27),(28.34±2.81)ms,缺血后分别为(35.10±3.67),(27.31±1.16)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在缺血心脏,2μmol·L^-1氟卡胺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100%,显著高于10μmol·L-1雷诺嗪组的25%(P<0.05)。结论雷诺嗪在缺血心脏中可抑制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而氟卡胺可在缺血心脏中诱发室性心律失常。
贺鹏康刘霄燕周菁吴林
关键词:抗心律失常药物室性心律失常雷诺嗪
钙通道自身抗体预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风险的研究
2014年
目的目前的研究发现钙通道自身抗体(CC-AAbs)参与了扩张型心肌病(DCM)的发病并起到重要作用,其在缺血性心肌病(ICM)所致慢性心力衰竭(CHF)中是否具有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评价CC-AAbs在ICM导致的CHF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作用。方法共入选1255例CHF组患者及834例对照组受试者,酶联免疫法检测CC-AAbs的表达水平,应用Kaplan-Meier曲线及Cox回归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并分析CC-AAbs表达与ICM病人预后的相关性,确定CC-AAbs是否为ICM患者猝死(SCD)、非猝死性死亡(NSCD)和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结果完成随访1099例,失访156例(失访率12.4%),发生死亡330例,猝死121例,随访中位数为52月(0.40-92月)。CHF患者中CC-AAbs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4.64%vs.1.20%,p<0.001)。Cox回归分析表明阳性CC-AAbs与CHF患者的死亡呈明显正相关,CC-AAbs阳性可以预测ICM患者的猝死(HR:2.805,95%CI:1.488-5.288)、非猝死性死亡(HR:1.887,95%CI:1.081-3.293)及全因死亡(HR:2.219,95%CI:1.461-3.371)。结论我们的研究表明:ICM导致的CHF患者中CC-AAbs的水平明显增加,并且CC-AAbs的表达与CHF患者的SCD、NSCD及全因死亡具有明显相关性,是CHF患者SCD、NSCD和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
于海云裴娟慧刘霄燕浦介麟
关键词:猝死缺血性心肌病
三尖瓣环近希氏束起源室性期前收缩心电图特点及射频消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起源于三尖瓣环近希氏束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心电图特点及电解剖标测(Carto)指导下射频消融结果。方法选择2009年5月~2012年2月起源于三尖瓣环近希氏束的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7例,在Carto指导下非冷盐水灌注导管行射频消融,分析其体表心电图特点、心内电图及消融结果。结果 7例患者Ⅱ导联均为正向;Ⅲ导联4例正向,2例负正双向,1例负向;aVF导联均为正向,振幅较低;I导联均为正向;aVL导联为正向或正负双向。胸前导联3例移行于V2-V3导联,4例移行于V3-V4。成功射频消融靶点V波提前于体表心电图QRS波22~58ms,平均(37.3±13.2)ms,消融靶点距离希氏束6.7~10.7mm,平均(8.9±1.4)mm,1例消融过程中出现交界区心律,所有患者射频消融成功,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三尖瓣环近希氏束起源的室性期前收缩具有一定的心电图特点,在Carto三维标测指导下可以成功射频消融。
王宇彬楚建民刘霄燕宋书凯王靖郭琦浦介麟张澍
关键词:三尖瓣环希氏束射频消融电解剖标测
主动脉窦异常电位对室性心律失常消融靶点的预测意义
目的主动脉窦(ASC)部位的解剖特殊性,使得该处起源的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ⅣAs)常存在优势传导且低电压起搏难以夺获,增大了常规标测和消融的难度及不确定性。近期研究发现,ASC-ⅣAs消融靶点处多与异常电位(如碎裂电位、...
刘霄燕王靖楚建民赵英杰郭琦浦介麟张澍
室性心律失常的基质标测和预警研究
背景: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Idiopathic ventricular arrhythmia, IVAs)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室性心律失常,多发生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主要包括流出道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IVAs origi...
刘霄燕
关键词: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主动脉窦左室特发性室速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
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起源处舒张期电位的分布和意义
2013年
目的分析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起源处舒张期电位(IDPs)的电生理特点,对其可能的致心律失常机制作初步探讨。方法选取30例经导管射频消融的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病例组,5例电生理检查阴性患者作为对照组。窦性心律下建立右室流出道三维电解剖图,分析IDPs的电生理特点及其与消融靶点之间的关系。结果病例组患者及1例对照组患者均于右室流出道处记录到IDPs。病例组中IDPs区位于肺动脉环下约1.4±0.3 cm,电解剖面积为1.4±0.3 cm2,最大振幅为0.3±0.1mV,三维电压标测示该区多位于电压移行带(0.5~1.5 mV)。80.0%(24/30)成功消融靶点位于IDPs区内,20.0%(6/30)位于IDPs区边缘。IDPs区内组和边缘组在靶点处局部心室激动时间和起搏相似度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均可记录到IDPs,且消融成功靶点均位于IDPs区内或边缘。
刘霄燕赵英杰王乐信楚建民王靖郭琦浦介麟张澍
关键词:电生理学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