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蕾萍
- 作品数:56 被引量:831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上海社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青少年偶像:结构性力量视角下的建构与博弈
- 长期以来,有关青少年偶像研究的焦点都集中于偶像的世俗性和非理性一面,少有对偶像社会根源的客观性思考。这种趋势使得相关研究面临三大困境:首先,很难保持"价值中立"立场,在社会主流价值影响下,无法对偶像现象进行客观研究和深入...
- 包蕾萍
- 文献传递
- 慢养,给孩子强劲的动力被引量:1
- 2011年
- 现在很多家长在教育上追逐“快”和“速度”,让孩子提前识字;让一年级的孩子学习两年级的内容;让孩子穿梭于各种类型的兴趣班,唯恐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的这种焦躁、唯恐落后的心态,也会让孩子急功近利,承受更多的压力,无法以良好的心态来享受成长的乐趣。
- 包蕾萍
- 关键词:孩子急功近利兴趣班起跑线心态
- 心理一致感对失业者压力体验的中介作用
- 目的:心理一致感(SOC)是当代西方健康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也是衡量个体心理承受力的重要指标。研究在考察失业个体压力感的影响因子同时,分析心理一致感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方法:运用问卷法,在对600余名上海市民调查的基...
- 包蕾萍
- 关键词:心理一致感失业SOC
- 文献传递
- 家庭压力和应对:女性的认知、资源和社会支持被引量:14
- 2007年
- 传统家庭压力研究多立基于西方制度和文化背景的一种假设,本研究则强调把家庭压力置于中国当代城市生活时空下和性别视角下进行关注。研究采用质化和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上海78个家庭92位女性进行了多次深访,并结合875个家庭的抽样调查资料,系统分析了女性对家庭压力的认知特点,可利用资源及其社会支持状况,最后从公共政策的角度提出了优化家庭生态环境的途径。
- 徐安琪包蕾萍
- 关键词:家庭压力社会支持女性特征
- 论适度压力与心理支持被引量:2
- 1999年
- 包蕾萍
- 关键词:心理支持工作绩效当代青少年压力情境生理反应
-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50年评估及未来方向被引量:40
- 2009年
-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自20世纪50年代末酝酿,60年代出台以来,可区分为广义计划生育政策和独生子女政策两类。独生子女政策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其人口控制效果与广义计划生育政策相比并无明显优势。新历史时期,该政策模式无论从政策理念、控制效果,还是具体执行方式都面临转型的需求。人口控制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要进一步发挥人口政策的调节作用,除胎数放开外,还应当考虑对现行政策的方向进行调整,在尊重生育意愿的基础上,以鼓励型控制替代限制型控制,以宏观政策配合替代单一人口政策调节。从更宽泛的意义来说,这一转型也有利于消解不同社会政策间的概念分歧,促成彼此一致性的达成。
- 包蕾萍
- 关键词:计划生育
- 当代以色列父母的“家教经”被引量:1
- 2006年
- 犹太人在哲学、政治、经商等方面都创造过伟大的奇迹,那么让我们看看在犹太人聚居最多的国家——以色列,父母们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 包蕾萍
- 关键词:以色列人家教父母宗教信仰犹太人家长
- “马赛克化”半整合:城市外来务工子弟精神价值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近年来,中国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数量不断增长,外来务工子弟的问题也因此受到社会各界的日益关注。本文认为,现代与传统价值并存的"马赛克"化半整合,是处于城乡边缘的外来务工子弟精神生存状态的重要特征。研究从外来务工子弟城市化过程中的精神价值现状入手,通过1145份上海抽样问卷(其中外来务工子弟317份,城市儿童828份)数据,以定量研究的方式分析了他们在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的精神挑战。研究认为流动使得外来务工子弟的传统意识不断淡化,如何在现代与传统之间寻求新的平衡点值得认真思索;应该在改善外来务工子弟学校办学条件的同时,为外来务工子弟创造更好的精神生活环境;在"两为主"政策框架下,还需要重视外来移民后代的精神融入。
- 包蕾萍
- 关键词:外来务工子弟
- 独生子女比例及其育儿模式的年龄模型被引量:13
- 2007年
- 本文结合2005年度上海市2163位拥有0-25岁子女的父母问卷,用年龄模型分析了现阶段上海各年龄段城市独生子女的比例。研究发现1979年以前出生的独生子女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比例,1979年以后迅速增加,成为城市未成年人口的主流。而在夫妻一方或双方为独生子女的“独生父母家庭”中,以祖辈为主照料的育儿模式远远高于非独生父母家庭。
- 包蕾萍
- 独生子女现象的百年回顾与思考——一种集体心理的文化解读
- 从文化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本文分析了独生子女近百年来的解读变化,并通过纵时性和中外独生子女的比较,提出独生子女评价背后存在一种集体文化的动态建构过程。文章认为,今天的独生子女和百年前有所不同,故不能简单照搬西方或历史上的独...
- 包蕾萍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