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俊文

作品数:18 被引量:61H指数:4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动脉
  • 8篇下肢
  • 6篇动脉硬化
  • 6篇下肢动脉
  • 6篇老年
  • 5篇血管
  • 5篇腔内
  • 5篇闭塞性
  • 4篇下肢动脉硬化
  • 4篇静脉
  • 4篇成形术
  • 3篇动脉硬化性
  • 3篇动脉硬化性闭...
  • 3篇血管成形
  • 3篇血管成形术
  • 3篇血栓
  • 3篇细胞
  • 3篇老年人
  • 2篇动脉闭塞
  • 2篇动脉闭塞性

机构

  • 18篇复旦大学

作者

  • 18篇周俊文
  • 14篇庄舜玖
  • 14篇戚韶红
  • 13篇李黎
  • 8篇崔佳森
  • 6篇张婉
  • 4篇朱华琦
  • 2篇赵雲
  • 2篇祁宁
  • 1篇李翔
  • 1篇程爱群
  • 1篇李蔚萍
  • 1篇罗恩钊
  • 1篇王少林
  • 1篇周迭群
  • 1篇钱敏
  • 1篇朱捷
  • 1篇翁永强
  • 1篇黄渌
  • 1篇赵云

传媒

  • 9篇老年医学与保...
  • 2篇中国现代普通...
  • 1篇康复
  • 1篇中国临床药学...
  • 1篇上海医药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血管与腔内血...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7
  • 2篇2002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腔内微创技术治疗膝下段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2009年
目的:探讨腔内微创技术在治疗膝下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中的价值。方法:采用患肢顺行穿刺加长球囊,对46例膝下段ASO患者51条肢体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结果:患肢PTA技术成功率88.2%(45/51)。术后随访6个月~2年,94.1%(48/51)患肢的发凉、麻木、疼痛等症状有不同程度缓解;88 2%(45/51)患肢温度增高、行走距离加长;5条患肢足踝部溃疡愈合;2条患肢足小趾坏死自行脱落,创面愈合。患肢踝/肱指数(ABI)由术前的0.58±0.13升至术后的0 89±0.15,最近一次随访测量值为0.85±0.14。结论:顺行穿刺加长球囊行PTA技术治疗膝下段ASO近期疗效确切。
崔佳森庄舜玖戚韶红李黎周俊文朱华琦张婉
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腔内介入治疗疗效评估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在老年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评估287例老年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行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及选择性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介入治疗成功率96%,临床表现好转率83%,血管再通率为96%,踝/肱指数由0.19~0.63,平均(0.44±0.15),上升为0.46~0.93,平均(0.71±0.22).结论 应用PTA及选择性支架置人为主的综合介入治疗是治疗老年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有效的治疗方法,但需严格掌握其适应证.
戚韶红庄舜玖崔佳森李黎周俊文
关键词:动脉闭塞性疾病下肢动脉老年介入治疗
经肱动脉入路治疗双侧髂动脉硬化闭塞症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经肱动脉入路在双侧髂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经肱动脉入路逆行穿刺的方法,对12例双侧髂段ASO患者共24条下肢行PTA及PTSA。结果:12例患者穿刺成功率100%,23条下肢得到了PTA及PTSA治疗。术后随访2- 24个月,患肢发凉、无力、疼痛麻木等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患肢皮肤温度增高,行走距离加长,4条下肢足靴部溃疡缩小或者愈合,1条下肢足小趾坏死自行脱落、创面愈合;得到治疗的23条患肢ABI由术前0.29±0.15升至术后0.56±0.17。结论:经肱动脉入路治疗双侧髂动脉ASO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近期疗效确切。
崔佳森庄舜玖戚韶红李黎周俊文张婉朱华琦
关键词:动脉硬化闭塞性血管成形术肱动脉入路
腔内介入治疗在糖尿病足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腔内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总结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于华东医院血管外科行下肢动脉腔内治疗的42例糖尿病足患者,予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cutaneous transtuminl angioplasty,PTA)及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1月后比较踝肱指数(ABI)和间歇性跛行、下肢疼痛麻木感、坏疽溃烂的改善程度。结果腔内介入治疗后ABI改善程度有统计学意义,间歇性跛行、下肢疼痛麻木感、坏疽溃烂明显改善。结论 PTA及支架置入手术治疗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是安全有效的腔内治疗方法。
周俊文庄舜玖张婉李黎戚韶红崔佳森周欣峰赵雲祁宁
关键词: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球囊扩张成形术
老年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转归中炎症因子的作用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家族中的有关炎症反应因子和C-反应蛋白(CRP)在老年深静脉血栓(DVT)病人中的作用及其发病机理,探讨老年DVT病人的早期诊断和病程转归标志物。方法选39例老年急性DVT病人。在治疗前2 h和治疗后第1、3、7、14天,分别检测IL-2、sIL-2R、IL-4、IL-6、IL-8和CRP。结果在急性DVT病人中sIL-2R、IL-6、IL-8和CRP在治疗前2 h和治疗后第1天高于正常值(P<0.01),该两个阶段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后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2在治疗前后呈现下降趋势(P<0.01),IL-4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2、sIL-2R、IL-6、IL-8和CRP,可作为老年DVT病人血液中早期炎症标志物的测定,也可作为反映和病情转归的炎症标志物测定。
庄舜玖周俊文戚韶红李黎
关键词:血栓性静脉炎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C反应蛋白质
血清sTREM-1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植入术后血管再狭窄的预测价值被引量:23
2020年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ASO)支架植入术后血管再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行支架植入术的LASO患者206例,术后随访1年,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血管再狭窄将患者分为再狭窄组79例、未狭窄组127例。收集所有患者入院时人口学资料(包括性别、年龄、BMI、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冠心病史及血压)、实验室检查资料[包括空腹血糖(FPG)、TC、TG、HDL-C、LDL-C、sTREM-1]及下肢病变资料(包括下肢血管病变长度和双侧下肢血管病变、下肢血管完全闭塞例数)。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LASO支架植入术后血管再狭窄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sTREM-1预测LASO支架植入术后血管再狭窄的效能。结果人口学资料共纳入10个因素,两组BMI及有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冠心病史例数比较P均<0.05,性别、年龄、BMI、收缩压、舒张压比较P均>0.05。两组实验室检查资料共纳入6个因素,两组LDL-C、sTREM-1比较P均<0.05,FPG、TC、TG、HDL-C比较P均>0.05。下肢病变资料共纳入3个因素,两组下肢血管病变长度及双侧下肢血管病变、下肢血管完全闭塞例数比较P均<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高血压史、高脂血症史、冠心病史,血清sTREM-1及下肢血管病变长度、下肢血管完全闭塞是LASO支架植入术后血管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sTREM-1预测LASO支架植入术后血管再狭窄的曲线下面积为0.939(95%CI:0.901~0.978),其cut off值为289.51 ng/L,此时其预测LASO支架植入术后血管再狭窄的敏感性为86%、特异性为93%、准确性为89%。结论血清sTREM-1是LASO支架植入术后血管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望成为预测LASO支架植入术后血管再狭窄的血清生化指标。
周欣峰戚韶红周俊文黄渌庄舜玖
关键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植入术血管再狭窄
PTA及支架在老年人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老年人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ASO)腔内治疗手术的疗效。方法老年下肢ASO患者56例,分为腔内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药物治疗组33例患者48条下肢,予阿加曲班静脉滴注2 w,波立维、培达长期口服,3月后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10 d。腔内治疗组23例患者33条下肢,予球囊扩张(PTA)及选择性股动脉支架置入治疗,术后给予药物治疗组相同药物治疗。治疗6月后比较两组踝肱指数(ABI)和间歇性跛行、下肢疼痛麻木感、坏疽溃烂改善程度。结果治疗后ABI改善程度,A组有统计学意义,B组无统计学意义。间歇性跛行、下肢疼痛麻木感、坏疽溃烂改善程度方面A组均优于B组。下肢疼痛麻木感、坏疽溃烂改善有效率A组和B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TA及支架置入手术治疗老年人下肢ASO是安全有效的腔内治疗方法。
周俊文庄舜玖戚韶红李黎
关键词:下肢踝肱指数
186例老年大肠癌临床特点与预后分析——附290例非老年大肠癌对照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探讨老年人大肠癌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比较、分析我院自1990年至1997年收治的老年(≥60岁)与非老年大肠癌术后患者在11个临床观察项目中的构成比及五年生存率的差异,并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老年大肠癌术后的独立预后指标。结果在两组患者的构成比上:老年组中有肠癌家族史的比例较低,合并其他器官疾病的比例较高,右半结肠肿瘤较多,Dukes分期较晚,手术根治率低,术后并发症较多,与非老年组相比上述差异明显(P值均小于0.05)。生存率比较:两组患者总的五年生存率差异并不明显(P=0.43),但老年组中DukesC、D期患者、姑息性手术后或坚持综合治疗者的五年生存率较非老年组为高(P值小于0.05)。肿瘤分期、手术方法、综合治疗是影响老年大肠癌长期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而性别、有无家族史或合并疾病、CEA水平、肿瘤部位、分化程度、术后并发症的有无及术后化疗对老年大肠癌的预后影响不明显。结论初步发现老年大肠癌具有家族史的比例较低、合并病较多、肿瘤发生位置上移、病期较晚、手术根治率低及术后并发症多的特点,但如能及早发现肿瘤、积极采取适当的手术方法并辅以综合治疗措施,其预后较好。
朱捷钱敏周俊文王少林
关键词:老年人大肠癌预后
老年2型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病变的腔内治疗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观察并总结腔内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严重下肢动脉病变的临床疗效及技术经验.方法 收集2010年2月-2012年2月55例老年2型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疾病患者,采用INVATEC-DEEP长球囊,进行下肢动脉经皮穿刺血管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的改变,并进行随访.结果 55例患者共55条肢体接受了腔内治疗,技术成功率为74.5%(41/55),无并发症发生.共随访6m,失访率为0;其中,技术成功组所有患肢血供明显增加,相应节段肢体皮温升高,足背动脉搏动增强,麻木感和痛感显著减轻,生存率为95.1%,肢体存活率97.6%;技术失败组患者生存率为78.6%,肢体存活率71.4%,随访期间ABI为(0.78±0.13).结论 腔内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疾病技术成功率高,临床疗效显著,但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随访.
李黎庄舜玖戚韶红崔佳森周俊文张婉朱华琦赵云
关键词:糖尿病足糖尿病血管病变动脉造影术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修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探讨一种较为理想的、稳定可靠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修复(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模型的构建方法.方法 18条犬左侧开胸后侧壁阻断降主动脉近端,环形切开外膜、中膜约1/2周径,找到动脉壁分层裂隙,沿裂隙用特制剥离子向下、侧方、向上分离.再环形剪开内膜约1/2周径,将已切开的内膜下唇双角处分别缝合固定于邻近的侧动脉壁,即内膜片双角进行缝合,然后将远端外膜及中膜缝合于近端主动脉壁上.再行下腹部正中切口,经腹主动脉前壁穿刺,用Omnipaque造影剂以10~15 mL/s速度经猪尾巴导管DSA造影及彩超跟踪检查.再经穿刺点置入覆膜支架至主动脉弓降部夹层裂口处,准确定位后释放.结果 直视下、术中彩超影像跟踪、即时DSA造影均显示动脉夹层立即形成并向远端撕裂,置入覆膜支架后夹层裂口被完全修复.结论 应用主动脉内膜片双角缝合法,可建立与人体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ortic dissection,AD)病理过程相似的动物模型[1,2],经覆膜支架置入后形成腔内修复模型.
崔佳森庄舜玖戚韶红李黎周俊文张婉朱华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