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磊

作品数:7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2篇生态灾害
  • 2篇水质
  • 2篇海洋水质
  • 2篇FY-3
  • 2篇MERSI
  • 2篇赤潮
  • 2篇赤潮监测
  • 1篇电泳
  • 1篇电泳显示
  • 1篇电子纸
  • 1篇东海陆架
  • 1篇悬浮液
  • 1篇酸性
  • 1篇酸性催化剂
  • 1篇频带
  • 1篇微胶囊
  • 1篇小尺度
  • 1篇斜压
  • 1篇陆架
  • 1篇模态

机构

  • 7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7篇周磊
  • 2篇李洪平
  • 2篇张效谦
  • 2篇田纪伟
  • 1篇王东晓
  • 1篇梁鑫峰

传媒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海洋学报
  • 1篇中国科学(D...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09
  • 4篇200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斜压海洋水平大尺度波动各模态能量分布对风的响应被引量:4
2005年
将在南海持续观测近3个月、共28层的潜标海流资料与已有的6h分辨率的NCEP/NCAR风场资料结合起来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风场在一个连续的宽频带范围内向海洋上混合层输送能量;而风的低频异常变化对流场的低频异常变化的作用则是输送能量的“最有效”途径.但这些能量只有在近惯性频率向混合层以下传播,并分别按正态分布率分配到正压流、斜压流以及斜压流的各个模态中去.其中由风引起的正压流与斜压流的能量变化的比值服从正态分布N(0.0242,0.3947);而前四个斜压模态能量变化在总的斜压能量变化中占的比值也都服从相应的正态分布:第一斜压模态服从N(0.2628,0.1872),第二模态服从N(0.1979,0.1504),第三模态服从N(0.1331,0.1633),第四模态服从N(0.0650,0.1540).
周磊田纪伟王东晓
关键词:宽频带
基于FY-3D MERSI-II数据的赤潮监测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属于环境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FY‑3D MERSI‑II数据的赤潮监测方法及装置,本发明通过卫星地面分发系统获取实验区的光学遥感数据,并针对光学遥感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根据现场采集的叶绿素a浓度和赤潮信息数据...
李洪平周磊
电泳显示用微胶囊的制备与研究
电子墨水显示器是电子纸的一种类型。电子墨水采用微胶囊包覆电泳显示液,其中包含电泳粒子、悬浮液、电荷控制剂和分散稳定剂,利用带电颜料粒子在染色悬浮液中受电场作用发生电泳迁移从而产生颜色变化。该领域的研究己成为开发柔性、低价...
周磊
关键词:电子纸悬浮液微胶囊酸性催化剂
文献传递
风对海洋低频运动的能量输运与能量的垂向传播
本文采用多种数据分析方法,分析了从2002年8月3日到2003年9月25日在北纬19.32度,东经111.58度的南海文昌石油平台上观测的高时空分辨率的风速和流速资料。 海洋上混合层的流场对风速的变化有明显的响...
周磊
文献传递
东海陆架坡折小尺度过程观测被引量:10
2005年
2004年3月7日至9日东方红2号船在东海陆架坡折海区进行了温度、盐度和湍动能耗散率的直接观测. 从Turner角的计算结果看,在水体的上50 m层同时存在着双扩散对流、盐指和层结稳定的区域;50 m以下,只存在着弱的盐指现象. 观测站位的湍耗散率的范围从1.0×10-9~1.2×10-6 W·kg-1,并且沿着M2潮的波射线显著增强;相应的混合率的范围是从1×10-6~1×10-2 m2·s-1,整个断面的平均混合率为2.3 × 10-3 m2·s-1,远大于大洋背景场的平均混合率1×10-5 m2·s-1.
周磊田纪伟张效谦
关键词:东海陆架小尺度
基于FY-3D MERSI-II数据的赤潮监测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属于环境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FY‑3D MERSI‑II数据的赤潮监测方法及装置,本发明通过卫星地面分发系统获取实验区的光学遥感数据,并针对光学遥感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根据现场采集的叶绿素a浓度和赤潮信息数据...
李洪平周磊
利用TOPEX/Poseidon高度计资料提取的太平洋M_2内潮能通量分布被引量:6
2005年
基于内波动力学方程,提出利用TOPEX/Poseidon高度计资料提取内潮的方法.利用该方法,结合1992年10月到2002年6月共10 a的TOPEX/Poseidon高度计资料和Levitus(1998)资料,给出了整个太平洋M2内潮能通量的分布,并与观测资料进行比测,两者符合较好.同时也发现沿整个太平洋边界M2内潮能通量向大洋内部输入的总功率为58.4 GW,其中北太平洋对此贡献为30.2 GW,南太平洋为28.2 GW,可见南、北太平洋的贡献是基本相等的.东太平洋的总量为17.8 GW,而西太平洋为40.6 GW,两者差异较大(以160°W作为东、西太平洋分界线).
张效谦梁鑫峰周磊
关键词:内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