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桦梁

作品数:8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血管
  • 5篇血管瘤
  • 4篇畸形
  • 3篇婴幼
  • 3篇婴幼儿
  • 3篇手术
  • 2篇婴幼儿血管瘤
  • 2篇普萘洛尔
  • 2篇颌面
  • 2篇颌面部
  • 2篇细胞
  • 2篇面部
  • 2篇口腔
  • 2篇口腔颌
  • 2篇口腔颌面
  • 2篇口腔颌面部
  • 2篇环扎
  • 2篇P53表达
  • 2篇MIC-1
  • 1篇蛋白

机构

  • 8篇中国医科大学
  • 3篇辽宁省口腔医...
  • 1篇吉林大学口腔...

作者

  • 8篇孙桦梁
  • 6篇王绪凯
  • 5篇席善龙
  • 4篇薛雷
  • 3篇徐大朋
  • 2篇孙宁宁
  • 2篇程晨
  • 2篇雷博程
  • 1篇高小波
  • 1篇钟鸣
  • 1篇刘征宇
  • 1篇卢利
  • 1篇杨鸣良
  • 1篇刘亚庆
  • 1篇颜光启
  • 1篇宫贺
  • 1篇魏景健
  • 1篇闫杰
  • 1篇徐大鹏
  • 1篇刘晓红

传媒

  • 4篇中国口腔颌面...
  • 1篇口腔颌面外科...
  • 1篇中国美容整形...
  • 1篇中国实用口腔...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手术在头颈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治疗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总结分析手术在头颈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治疗中的作用。方法:2009年2月—2013年2月,对保守治疗无效或影响外形及功能的38例血管瘤采用手术切除。对155例血管畸形(126例静脉畸形,17例动静脉畸形,12例微静脉畸形)采用平阳霉素病变内注射或电化学疗法联合高浓度平阳霉素或环扎法结合高浓度平阳霉素及栓塞法或手术切除治疗。结果:所有患者经0.5~4 a随访,血管瘤、静脉畸形、动静脉畸形、微静脉畸形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94.7%、81.0%、70.6%和91.7%。面部外形及功能均有明显改善,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手术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治疗中具有治疗时间短、疗效确切的优点,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薛雷王绪凯席善龙孙桦梁徐大朋宫贺程晨
关键词:血管瘤血管畸形手术电化学治疗环扎法
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腮腺区血管瘤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对口服小剂量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腮腺区血管瘤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2009-10—2013-0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收治30例腮腺区血管瘤患儿,普萘洛尔按1.0~1.5 mg/kg剂量,每天1次,口服,连续服用至瘤体缩小75%以上,随访1~10个月。收集每例患儿的相关资料,包括临床特征、疗效、不良反应。采用半球测量法和数码照片记录患儿血管瘤的大小,按家长反馈信息和4级评分法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接受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后,大部分腮腺区血管瘤的体积明显减小,家长满意度好,不良反应轻微。疗效评定结果Ⅳ级(优)18例,Ⅲ级(好)11例,Ⅱ级(中)1例,Ⅰ级(差)0例。结论:口服普萘洛尔可以作为治疗婴幼儿腮腺区血管瘤的首选治疗方法,疗效显著,用药安全。
孙桦梁刘晓红席善龙薛雷王绪凯
关键词:血管瘤普萘洛尔腮腺
普萘洛尔联合低剂量泼尼松治疗普萘洛尔耐药性血管瘤的近期疗效观察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普萘洛尔联合低剂量泼尼松治疗普萘洛尔耐药性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3月—2013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在应用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增殖期血管瘤的过程中,发现20例患儿在服用普萘洛尔3-6个月后产生耐药,继续服药,瘤体体积无变化。采用普萘洛尔联合低剂量泼尼松治疗,按普萘洛尔1.0 mg/kg,泼尼松0.5 mg/kg,每天1次,口服,随访1-3个月。收集患儿资料,包括临床特征、疗效和不良反应。采用半球测量法和数码照片记录患儿血管瘤大小及颜色变化,按家长反馈信息和4级评分法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接受普萘洛尔联合低剂量泼尼松治疗后,大部分患儿血管瘤体积明显变小,颜色变淡,质地变软,家长满意度好,无明显不良反应。疗效评定Ⅳ级(优)6例,Ⅲ级(好)9例,Ⅱ级(中)5例,Ⅰ级(差)0例。结论:普萘洛尔联合低剂量泼尼松治疗普萘洛尔耐药性婴幼儿血管瘤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式,用药安全,疗效明显。
孙桦梁席善龙魏景健刘征宇雷博程王绪凯
关键词:血管瘤普萘洛尔泼尼松
MIC-1在婴幼儿血管瘤中的表达及其与VEGF、P53表达相关性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以及P53在婴幼儿血管瘤中表达的关系,探讨MIC-1在血管瘤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收集2008-2012年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病理科皮肤血管瘤存档石蜡标...
孙桦梁
关键词:婴幼儿血管瘤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P53蛋白
计算机辅助模拟偏突颌畸形SSRO手术前后髁状突位置改变的相关研究
2013年
【摘要】目的通过计算机辅助模拟下颌骨偏突颌畸形正颌手术,为术前预测髁状突位置改变提供相关定量参考,并研究使髁状突保持原位的方法,以期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对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20例偏突颌畸形患者进行研究,应用计算机辅助外科软件Surgicase5.0重建头颅模型,测量双侧髁状突横轴与人体正中线之间的角度,模拟下颌骨SSRO旋转后退,测量术后双侧髁状突角度改变和双侧下颌骨体部移动距离,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确定下颌骨SSRO固定后保持髁状突原位,在接骨板上形成补偿弯曲角度及其固定位置。所有患者均按术前模拟行手术治疗,并采集术后影像学资料验证术前设计的效果。结果下颌骨体部骨段后退的距离与髁状突角度改变的量呈线性正相关。经统计学分析,得到后退距离X与髁状突角度变量Y的直线回归方程,分别为Y1=-14.307+0.253X1,Y2=-1.904+0.102X2。同时,所有患者临床治疗结果显示,90%(18/20)患者术后髁状突角度与术前相比改变≤2°;10%(2/20)患者术后髁状角度改变〉2°。结论通过对计算机辅助模拟偏突颌患者行下颌骨SSRO手术发现,下颌骨后退的距离与髁状突角度变化有相关性,此相关性为预测和分析正颌手术中髁状突位置的变化趋势提供了定量依据。临床实践证实,通过计算机模拟接骨板成型的角度和固定位置补偿下颌骨SSRO旋转后退对髁状突位置的影响,可最大限度地将髁状突保持原位。
高小波杨鸣良雷博程张然刘亚庆孙桦梁闫杰颜光启卢利
关键词:髁状突
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112例手术治疗效果评价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评价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的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6月至2012年10月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112例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患者,均采用手术切除治疗,病变切除后直接拉拢缝合83例,邻近皮瓣转移修复19例,中厚皮片移植修复10例。随访观察术后效果。结果术后病理进一步证实,静脉畸形67例、微静脉畸形8例、淋巴管畸形4例、淋巴-静脉畸形24例、动静脉畸形9例。术后1例患者发生皮片感染,化脓部分坏死,患区给予湿敷换药后创面二期愈合。随访6个月至5年,治愈105例,其余7例于术后3~10个月复发,其中1例淋巴-静脉畸形、4例动静脉畸形、2例静脉畸形。复发的静脉畸形患者,病变内注射平阳霉素后均治愈;其他复发患者均再次手术切除后治愈。结论手术切除治疗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在外形和功能上均可获得满意疗效,而且安全。
孙宁宁徐大朋薛雷孙桦梁席善龙王绪凯
关键词: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手术治疗
MIC-1在婴幼儿血管瘤中的表达及其与VEGF、p53表达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acrophage inhibitory cytokine-1,MIC-1)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以及p53在婴幼儿血管瘤中的表达及其关系,探讨MIC-1在血管瘤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血管瘤组织标本中MIC-1和VEGF、p53的表达情况,分析MIC-1与VEGF、p53在不同时期婴幼儿血管瘤中表达的相关性。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χ2检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MIC-1在增殖期和消退期血管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19%和34.78%,2组之间差异显著(P<0.01);VEGF在增殖期和消退期血管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30%和43.48%,2组之间差异显著(P<0.01);p53在增殖期和消退期血管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48%和30.43%,2组之间差异显著(P<0.01);MIC-1在血管畸形和正常皮肤组织中不表达或低表达。MIC-1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613,P<0.01),与p53的表达也呈正相关(r=0.753,P<0.01)。结论:MIC-1可能与血管瘤的发病及发展有密切关系。
孙桦梁徐大鹏薛雷孙宁宁钟鸣王绪凯
关键词: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P53
口腔颌面部动静脉畸形栓塞后应用环扎及电化学联合平阳霉素治疗的疗效评价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评价环扎、电化学疗法联合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软组织动静脉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2012年12月间采用环扎、电化学疗法联合平阳霉素注射治疗26例口腔颌面部软组织动静脉畸形,回顾分析其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根据疗效评价标准,将治疗结果分为治愈、好转、无效。结果:全组随访8个月-2 a,26例患者病变均不同程度缩小,有效率100%,临床治愈率77%(20/26)。术后不良反应主要是肿胀、疼痛、发热等,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环扎、电化学疗法联合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软组织动静脉畸形创伤小、无瘢痕,可重复治疗,外形和功能恢复良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席善龙徐大朋程晨孙桦梁王绪凯
关键词:口腔颌面部动静脉畸形环扎电化学平阳霉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