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宁

作品数:6 被引量:42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经济管理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气候
  • 4篇气候变化
  • 2篇农民
  • 2篇作物
  • 2篇小麦
  • 1篇要素生产率
  • 1篇中国小麦
  • 1篇生产率
  • 1篇全要素生产率
  • 1篇作物种植
  • 1篇小麦生产
  • 1篇粮食作物
  • 1篇粮食作物种植
  • 1篇灌溉
  • 1篇灌溉设施
  • 1篇TFP

机构

  • 6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6篇宋宁
  • 5篇马恒运
  • 3篇宋春晓
  • 3篇刘瑞峰
  • 2篇陈书章
  • 1篇王济民
  • 1篇郭路明

传媒

  • 2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经济师
  • 1篇中国农村经济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农民气候变化认知及工程类适应措施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农业生产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农民对气候变化的认知决定了他们应对气候变化的行为。本研究基于对华北5省农户的调查,分析了农民对气候变化认知及工程类适应措施情况;用实际气候数据对农民对气候变化认知的正确性进行了评估,并用Logistic模型分析了正确认知气候变化和工程措施采取的决定因素。结果发现,华北平原地区大部分农民已感知到气候变化,对气温变化认知的正确性高于降水变化。影响农民对气温变化和降水变化的显著因素有所不同,前者主要有性别、教育、务农年限、耕地规模、农业生产相关培训、村落的偏远程度、是否在灌溉区内、是否发生旱灾、收到灾害预警信息次数等;后者主要有教育、家庭收入、村落偏远程度、是否在灌区范围、灾害类型以及村里各种协会等;农民采取工程类适应措施的决定因素有务农年限、家庭财富、拥有地面管道、收到灾害预警信息次数、水利措施状况等。并据此提出政策建议。
宋宁郭路明宋春晓刘瑞峰马恒运
关键词:气候变化
极端气候变化对华北地区作物种植影响及政策启示——基于华北5省135个村实地调研
2015年
农业生产对气候变化反应极为敏感,文章利用华北5省135个村2010-2012年3年实地调查数据,通过计量模型分析了主要粮食作物种植决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期气候变化、极端气候变化、村级水利灌溉设施以及村级社会经济状况等,显著影响华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种植决策。因此,提高华北五省主要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需要改进华北地区农业气候变化检测及信息传播渠道,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以及提高村级干部的管理能力。
郭璐明宋宁刘瑞峰马恒运
关键词:气候变化
小麦生产TFP的区域比较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建立Tornqvist指数模型,计算了全国和河南、山东小麦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结果表明,全国小麦总产增加主要来源于单产提高,而单产提高主要决定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要素投入是小麦单产提高的物质基础.2001年以来,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明显放缓,但河南省全要素生产率仍有较大优势.在压缩或稳定播种植面积的情况下,未来小麦总产增长关键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陈书章宋春晓宋宁马恒运
关键词:小麦全要素生产率
气候变化及灌溉设施对粮食作物种植决策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利用5省135个村2010—2012年3 a实地调研数据,建立计量模型,分析极端气候和灌溉设施对粮食作物种植决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期气候变化、极端气候发生、灌溉设施以及集体经济状况等显著影响粮食作物种植决策。提高中国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需要改进农业气候监测及信息传播渠道,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村集体管理能力。
郭璐明宋宁刘瑞峰马恒运
关键词:气候变化
农民气候变化认知及工程类适应措施分析
当前社会,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一个客观事实,并且在不断改变着我们的世界。气候变化是环境问题,也是社会发展问题。IPCC(2007)预言,世界各地区都将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然而受冲击最强烈的国家将是发展中国家。在此背景...
宋宁
关键词:气候变化
文献传递
中国小麦生产技术进步及要素需求与替代行为被引量:35
2013年
本文基于全国省级小麦生产面板数据,建立小麦生产超越成本对数函数,着重分析了全国及五个小麦主产区的技术进步及要素需求与替代行为。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小麦生产技术进步是非中性的,具体而言是劳动力节约型、机械使用型以及化肥使用和节约型的技术进步并存;劳动力和化肥的需求弹性较大,具体表现为,劳动力和化肥的价格提高10%,其需求将分别减少5%和8%;小麦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或补偿弹性较大,说明中国小麦生产要素的替代关系和补偿关系并存。为此,在未来中国小麦生产中,要抓住五个小麦主产区,加强要素投入偏斜技术的开发,利用价格调控要素需求,通过优化要素比价调整要素投入结构。
陈书章宋春晓宋宁王济民马恒运
关键词:小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