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尤爱焜

作品数:5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福建工程学院文化传播系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农业科学语言文字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篇小说
  • 2篇林语堂小说
  • 1篇大学语文
  • 1篇大学语文教学
  • 1篇代文
  • 1篇学语
  • 1篇伊甸园
  • 1篇语文
  • 1篇语文教学
  • 1篇中国现代文论
  • 1篇人生观
  • 1篇审美
  • 1篇审美观
  • 1篇审美取向
  • 1篇生存境况
  • 1篇女性
  • 1篇全球化语境
  • 1篇追寻
  • 1篇文教
  • 1篇文论

机构

  • 5篇福建工程学院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尤爱焜
  • 1篇黄键

传媒

  • 2篇福建工程学院...
  • 1篇福建高教研究
  • 1篇湖南工业职业...
  • 1篇龙岩学院学报

年份

  • 3篇2006
  • 2篇200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现代文论
2006年
对中国知识界来说,全球化问题带来的期待与困扰只是中国现代化追求与焦虑的持续延伸而已。伴随着经济、技术的全球化而来的,是全球各种利益集团的权力与利益的摩擦与冲突。在这其中,文化传统既成为潜在的资源与优势,也成为某种维护群体生存的壁垒,因而中国现代文论家们力图在西化、现代化与复归传统之间寻找某种平衡与协调。他们在文学理论领域所做的沟通中、西的工作就是这种平衡意图的一种表现。这是一个艰难的工程,至今尚未完工。而且,这种仅仅停留于理论层面上的兑换与沟通容易导致对自我生存境遇的忽略。因而,在面对西方理论话语的时候,必须在理论思考之中引入第三个维度———民族自我的当下生存境况,以此使得我们的理论思考成为民族传统的动态建构过程的一叶。
尤爱焜黄键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论壁垒生存境况
“伊甸园”的追寻与失落——林语堂小说《红牡丹》解读
2005年
至情至性的红牡丹毫无愧色地追寻灵肉和谐的完美爱情,但是理想的“伊甸园”终究难寻,因为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只能是幻想。不管林语堂的主观意愿如何,但客观上《红牡丹》文本却透射出另一个信息,林语堂对女性的审视仍然没有摆脱“男性中心视角”,林语堂思想中仍然有男权文化的痕迹。这是“伊甸园”失落的真正原由,同时也引发人们对现实沉甸甸的思考。
尤爱焜
关键词:林语堂小说红牡丹男权社会小说女性
大学语文如何走出“边缘化”的困境
2006年
一、“边缘化”——大学语文面临的困境 大学语文作为我国高校普遍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二十多年来在大学语文同仁们的努力下,曾受到大学生和整个社会的欢迎,大学语文教学也曾取得可喜的成绩。但近年来,大学语文课程则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尴尬。大学语文因为既缺乏政治思想课的权威性,也没有外语四、六级考试那样的“尚方宝剑”,有的高校正以“大学人文”取代“大学语文”;不少高校,强调专业课,
尤爱焜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边缘化公共基础课程高校教学内容
入世与出世——论林语堂人生观的矛盾被引量:1
2006年
从踯躅于“十字街头”到冷静超远看待人生,“一团矛盾”的林语堂的人生态度从“入世”向“出世”转化,这是儒、道、佛三家哲学对林语堂人生观的影响。林语堂的思想和性格的矛盾,反映了那个时代一部分文人的性格误区。
尤爱焜
论林语堂小说家庭文化的审美取向被引量:1
2005年
林语堂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具一格的作家,具有不平凡的生活创作经历,形成了儒道共济、中西互补理想的文化精神。林语堂小说在文化层面上向我们展示了林语堂“传统理想主义”的独特的家庭文化审美取向,承载着中西合璧的文化理想。
尤爱焜
关键词:林语堂小说家庭文化审美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