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庞玉辉

作品数:53 被引量:160H指数:8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唐仲英育种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14篇专利
  • 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7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6篇小麦
  • 15篇基因
  • 10篇种质
  • 9篇新麦草
  • 8篇性状
  • 8篇杂交
  • 8篇华山新麦草
  • 7篇农艺
  • 7篇农艺性
  • 7篇农艺性状
  • 7篇小麦种
  • 7篇小麦种质
  • 7篇麦种
  • 7篇基因组
  • 6篇代换系
  • 6篇异代换系
  • 6篇种质资源
  • 6篇小麦品种
  • 6篇基因组原位杂...
  • 5篇小麦种质资源

机构

  • 28篇西北农林科技...
  • 25篇河南科技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汉中市农业科...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52篇庞玉辉
  • 22篇陈新宏
  • 21篇武军
  • 21篇赵继新
  • 17篇王春平
  • 15篇杨群慧
  • 14篇王黎明
  • 12篇刘淑会
  • 11篇杜万里
  • 10篇程雪妮
  • 8篇董普辉
  • 6篇王征宏
  • 5篇马超
  • 5篇鲁敏
  • 5篇贾琦石
  • 5篇周爽
  • 5篇张军
  • 4篇孙树贵
  • 4篇李艳丽
  • 4篇王亮明

传媒

  • 10篇麦类作物学报
  • 3篇种子
  • 3篇植物科学学报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作物学报
  • 2篇作物研究
  • 2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作物杂志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中国作物学会...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5
  • 9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6篇2009
  • 1篇2008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基因型小麦抗旱植被指数及其产量综合分析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干旱已成为我国北方小麦高产稳产的主要限制因素。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能够很好的反映出植物的即时生长状况,为了筛选旱作和灌溉条件...
曾占奎张帅韩志鹏王黎明王征宏庞玉辉王春平
关键词:干旱植被指数
文献传递
一种紫玉米花青素的提取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紫玉米花青素的提取方法,具体以紫玉米籽粒作为原料,进行预处理后,先对紫玉米籽粒中的花青素进行粗提取,随后依次经超滤、纳滤、大孔树脂吸附、乙醇洗脱、二次纳滤,并经真空冷冻干燥后获得紫玉米花青素。本发明提供的...
马超周爽庞玉辉张均贾琦石李友军
文献传递
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科大111的选育被引量:3
2021年
为了丰富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资源,促进河南小麦生产,2011年,河南科技大学利用系统育种法在洛阳种植的淮麦18群体中选育出科大111,并于2021年通过河南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属于半冬性小麦,冬季抗寒性较强,株型松散适度,茎秆弹性好,抗倒性好,对条锈病抗性表现稳定。2017—2018年和2018—2019年度参加河南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6498.0~8518.5 kg/hm^(2),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2.9%~5.1%,增产试验点比例为63.6%~81.8%。2019—2020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8128.5 kg/hm^(2),比对照增产4.0%,增产试验点比例为100%。介绍了科大111的选育过程、主要生物学特性、抗性鉴定与品质检测结果以及主要栽培措施。
王黎明姬敬敬董普辉庞玉辉闫雪芳马指挥李永霞孔维玮王春平袁建国
关键词:小麦育种
小麦-黑麦大穗型衍生后代的分子细胞学鉴定
2009年
为创制大穗型小麦种质材料,利用具有大穗多小穗性状的小麦-黑麦双二倍体材料"兰小黑"和普通小麦杂交得到一批大穗型衍生后代。综合采用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SCAR标记、微卫星(SSR)和醇溶蛋白(A-PAGE)技术对这些大穗型后代中的8个单株进行分子细胞学鉴定。结果表明,GISH检测后代含2个外源信号;1RS特异SCAR标记检测后代均含有黑麦1.5 kb的1RS特征条带;醇溶蛋白检测后代都出现了黑麦碱基因Sec-1特征条带。筛选小麦21条染色体长短臂上各6对引物,结果发现只有1BS上的3对引物未扩增出1BS的条带,其余引物均扩增出了各自的相应条带。由此确定这8株小麦-黑麦大穗型衍生后代为1BL/1RS易位材料。
杜万里武军赵继新刘淑会杨群慧庞玉辉陈林刚陈新宏
关键词:小麦基因组原位杂交SCAR标记
一种从植物中提取和测定血红素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从植物中提取和测定血红素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采用丙酮与蒸馏水的混合溶液离心分离,去除叶绿素,然后用盐酸、丙酮与蒸馏水的混合溶液离心分离,得到混合提取液,然后再用乙醚进行萃取,浓缩干燥得到干燥的植物...
周爽贾琦石庞玉辉马超侯典云
文献传递
滨麦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LMW-GS)基因的分离与序列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采用PCR方法,从滨麦(Leymus mollis)基因组中分离出8条LMW-GS基因序列。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序列GQ169791在起始密码子上游包含318 bp的启动子序列,该序列包含-300元件、GCN4 motif、种子贮藏蛋白盒等基因特异表达的顺式或反式作用调控元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8条序列的编码区依次有信号肽,N-末端区,中部重复区和C-末端Ⅰ、Ⅱ、Ⅲ区等典型LMW-GS多肽一级结构特征;序列HQ416909、HQ416914和HQ416915具有单一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RF);序列GQ169791、HQ416910、HQ416911、HQ416912和HQ416913在中部重复区和C-末端区出现了4个或5个提前终止密码子,推断其为假基因。8条序列都含有8个或9个半胱氨酸残基(C),N-末端区起始氨基酸序列为METSRIPG-或METTRIPG-,推断其为LMW-m型LMW-GS基因。系统进化分析表明,8条序列与华山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huashanica)LMW-GS基因(HM475146,GQ223386)和野大麦(Hordeum brevisubulatum)的B-hordein基因(AY695368)具有相对较近的同源关系。该研究为挖掘利用滨麦LMW-GS的基因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小麦品质改良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赵继新周博庞玉辉王玉卿武军陈新宏程雪妮刘淑会傅杰
华山新麦草α-醇溶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克隆华山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huashanica)的α-醇溶蛋白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该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融合蛋白。【方法】采用同源克隆法从华山新麦草基因组DNA中分离克隆出α-醇溶蛋白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将克隆的华山新麦草α-醇溶蛋白基因Gli-Ns-5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8a(+)上,获得重组质粒pET28a-Gli-Ns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并诱导表达。【结果】从华山新麦草基因组DNA中克隆了4个α-醇溶蛋白基因:Gli-Ns-2(FJ713595)、Gli-Ns-3(GQ139525)、Gli-Ns-4(GQ139526)和Gli-Ns-5(GQ139527)。序列分析表明,4条序列具有α-醇溶蛋白的典型结构特征,含有8个或9个半胱氨酸残基,序列FJ713595为假基因。利用所构建的大肠杆菌表达载体,经IPTG诱导,华山新麦草α-醇溶蛋白基因Gli-Ns-5(GQ139527)可在原核系统中特异性表达。Western-blot证实融合蛋白可成功表达。【结论】克隆了4个华山新麦草的α-醇溶蛋白基因序列,基因Gli-Ns-5(GQ139527)可在原核表达系统中成功表达,为小麦品质改良提供了新的候选基因。
王玉卿赵继新庞玉辉降彦苗陈新宏武军刘淑会
关键词:华山新麦草基因克隆原核表达
簇毛麦和纤毛鹅观草种子贮藏蛋白基因的分子克隆与序列分析
庞玉辉
关键词:纤毛鹅观草种子贮藏蛋白基因分子克隆
普通小麦和华山新麦草衍生系H9021对全蚀病抗性的遗传分析被引量:10
2009年
为了解普通小麦和华山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huashanica,2n=14,NN)衍生系H9021对全蚀病抗性的遗传特点,利用IECM算法对H9021×96(15)F2分离群体的抗病性进行了估算[96(15)为感病材料]。结果表明,H9021对全蚀病抗性的遗传模型为B-1,即抗性由两对主基因+多基因控制,主基因表现为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两个重复中F2群体控制抗性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96.7%和94.6%。
魏芳勤武军赵继新陈新宏刘淑会庞玉辉
关键词:普通小麦华山新麦草遗传率
小麦-滨麦附加易位系DM 5911的创制及其细胞遗传学鉴定被引量:1
2016年
滨麦(Leymus mollis(Trin.)Pilger,NsNsXmXm,2n=28)具有抗旱、耐寒、抗多种真菌和细菌病害、茎秆粗壮、大穗多花等特性,是麦类作物品种改良的优异种质资源。本研究采用细胞遗传学方法对由八倍体小滨麦M842-16与硬粒小麦品种D 4286杂交F6代选育出的1个附加易位系DM 5911进行了鉴定和农艺性状分析。细胞学镜检显示,DM 5911的染色体构型为2n=44=22Ⅱ;根尖体细胞原位杂交鉴定显示,DM 5911含有2条完整的Ns染色体和2条易位的Ns染色体;花粉母细胞原位杂交鉴定显示,DM 5911的2条完整Ns染色体和2条易位Ns染色体可以进行正常的联会配对和遗传。表明DM 5911是1个遗传稳定、包含1对完整的Ns染色体和1对易位Ns染色体的小滨麦附加易位系。形态学调查显示,DM 5911在株高和分蘖数等农艺性状方面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该附加易位系作为进一步创制小滨麦小片段染色体易位系的重要种质材料,可用于小麦染色体工程育种与遗传改良。
程雪妮刘洋庞玉辉雷忠萍武军陈新宏杨群慧赵继新
关键词:小麦易位基因组原位杂交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