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俊

作品数:24 被引量:81H指数:6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篇天文地球
  • 4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2篇沉积物
  • 8篇同位素
  • 5篇南海北部
  • 5篇南海北部陆坡
  • 5篇海洋沉积
  • 5篇海洋沉积物
  • 4篇化学分离
  • 3篇重金
  • 3篇重金属
  • 3篇海底
  • 2篇等离子体质谱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电感耦合
  • 2篇电感耦合等离...
  • 2篇电感耦合等离...
  • 2篇质谱
  • 2篇深海
  • 2篇深海沉积
  • 2篇深海沉积物

机构

  • 24篇国家海洋局第...
  • 6篇海洋沉积与环...
  • 3篇宜昌地质矿产...
  • 2篇青岛海洋地质...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核工业北京地...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作者

  • 24篇张俊
  • 11篇孟宪伟
  • 8篇张辉
  • 6篇刘季花
  • 6篇夏鹏
  • 6篇王湘芹
  • 5篇朱爱美
  • 5篇高晶晶
  • 5篇何连花
  • 4篇崔菁菁
  • 2篇胡宁静
  • 2篇印萍
  • 2篇石学法
  • 2篇马德毅
  • 2篇方习生
  • 2篇何莲花
  • 1篇李潮峰
  • 1篇王相芹
  • 1篇濮巍
  • 1篇葛倩

传媒

  • 5篇海洋科学进展
  • 3篇海洋学报
  • 3篇2012年全...
  • 2篇地质学报
  • 2篇岩矿测试
  • 2篇海洋地质与第...
  • 2篇中国地质学会...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分析测试学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海洋通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海北部陆坡沉积物“Ba峰”及其天然气水合物分解指示意义被引量:1
2014年
深海,特别是天然气水合物区的沉积物-孔隙水体系中,Ba循环受到孔隙水中的硫酸盐(SO24-)和甲烷(CH4)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强烈制约。沉积物中"Ba峰"的存在体现了SO2-4亏损的长时间累积效应,并与海平面变化制约下的天然气水合物分解有关。南海北部陆坡ODP1146站钻孔上部深度185m沉积物中发育了4个"Ba峰",其中发育于深度约58m的"Ba峰"(F3)与当前SO2-4-CH4反应界面(SMI)深度一致,推断其他3个"Ba峰"(F1、F2和F4)对应的SMI深度分别约为24m、46m和84m。"Ba峰"最大峰值与沉积物Cl通量减小和冰期-间冰期转换带的对应性表明:在冰期,海平面大幅度降低诱发的浅水区(如东沙群岛附近)天然气水合物的分解持续释放了低盐度、高浓度CH4流体,其中部分流体迁移至ODP1146站所在的陆坡区沉积物中,导致了间隙水中SO2-4的持续亏损和自生Ba的长时间累积,结果在冰期-间冰期转换阶段形成显著的"Ba峰";同时,部分逸散于大气中的CH4加快了冰期的结束。在距今约50万年的冰期-间冰期旋回制约下的海平面周期性变化过程中,南海北部浅水区天然气水合物分解释放的低盐度和高浓度CH4流体也间歇地迁移至深水陆坡沉积区,导致了多个"Ba峰"的形成和沉积埋藏。"Ba峰"可以用于评价历史时期南海北部陆坡天然气水合物分解释放甲烷通量的变化。
孟宪伟张俊夏鹏
关键词:南海北部陆坡
黄河口及毗邻海域沉积物铅的来源:铅同位素证据
2015年
黄河为世界第二大河流,每年往渤海输送巨量物质且大部分悬浮物沉积在近岸及其毗邻海域,形成大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然而,在过去几十年,在人类活动和自然作用的双重影响下,黄河每年输送的沉积物及排放水量显著减少。这很大程度地影响了黄河口乃至渤海沉积物物理化学特性,特别是其生态环境。
胡宁静刘季花张辉朱爱美张俊何莲花石学法马德毅
关键词:海域沉积物黄河口铅同位素黄河三角洲渤海沉积物物理化学特性
南海北部陆坡沉积物硫酸盐-甲烷反应界面深度的空间变化及其对甲烷水合物赋存状态差异性的指示意义被引量:1
2013年
海洋沉积物中的硫酸盐-甲烷反应界面(SMI)的深度变化能够指示下伏甲烷水合物的赋存状态。本文通过对南海北部陆坡天然气水合物潜在分布区沉积物间隙水化学和自生碳酸盐氧、碳同位素组成资料系统分析和对比,探讨了南海北部陆坡沉积物的SMI深度空间变化对下伏甲烷水合物的赋存状态的指示意义。结果表明,南海北部陆坡沉积物的SMI的深度呈现出从西南-东北变浅的趋势,这一趋势与自生碳酸盐的碳同位素组成揭示的甲烷释放量增大趋势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进而表明在南海北部陆坡从西南-东北甲烷水合物的埋藏深度变浅或者甲烷水合物的分解程度增大。
孟宪伟张俊夏鹏王湘芹
关键词:南海北部陆坡
近1.8 Ma以来东亚季风演化与青藏高原隆升关系的南海沉积物常量元素记录被引量:11
2010年
东亚季风演化和青藏高原隆升的关系在全球变化研究中备受关注.南海ODP184航次取得的沉积岩芯为研究长时间尺度的东亚季风演化提供了理想样品.ODP1146站上部185mcd(1.81Ma)细粒(〈4μm)无碳酸盐沉积物的常量元素R型因子结果分析表明,常量元素Ti,TFe2O3,MgO,K2O,P,CaO,Al2O3代表了陆源因子,其得分变化受陆源区的化学侵蚀强度的制约,进而能够指示东亚夏季风演化.陆源因子得分分别在-1.3,-0.9和-0.6Ma时呈现阶段式减小,反映了1.8Ma以来东亚夏季风阶段式减弱受第四纪青藏高原整体、阶段式、快速隆升的制约;而-0.6Ma以来陆源因子得分周期性的振荡变化则反映了东亚季风演化自此进入受冰期-间冰期旋回制约的主旋律.与黄土高原记录的东亚季风演化一样,中国南海沉积物记录的长时序东亚季风演化也体现了青藏高原隆升和冰期-间冰期旋回的复合制约.
孟宪伟夏鹏张俊王相芹
关键词:东亚季风演化
海洋沉积物中Nd同位素的分离方法研究
Nd同位素是地学中应用最广泛的元素之一,Sm-Nd同位素体系以及Nd同位素比值被广泛应用于地质体年代学和成因示踪研究中.近年来,随着同位素海洋学的深入研究,Nd同位素研究有了很大进展.目前,Nd同位素比值在研究海洋沉积环...
何连花张俊高晶晶李华芹刘季花
关键词:海洋沉积物ND同位素
文献传递
南海北部陆坡古海洋环境的元素地球化学记录
重塑古气候和古环境变化规律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以国家自然基金“2Ma以来东亚季风演化和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在南海沉积物中Pb-Sr同位素记录”和“晚第四纪南海水合物潜在分布区甲烷释放通量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的...
张俊
关键词:元素地球化学古生产力古海洋环境深海沉积物
文献传递
环流体系制约下的南黄海表层粘土沉积物物质来源分布格局:Nd-Sr同位素示踪
2015年
海底沉积物,特别是细粒物质的来源组成及其分布格局是研究环流动力沉积效应的有效途径之一。南黄海表层沉积物粘土级碎屑与长江、黄河、朝鲜半岛主要河流粘土和冲绳海槽火山灰的Nd、Sr同位素组成特征对比分析和物质来源定量计算表明,南黄海表层沉积物粘土级碎屑主要来源于黄河和长江输运的粘土,最高比例分别达到100%,而来自朝鲜半岛和冲绳海槽的物质比例较低,最高比例分别为10%和8%。
孟宪伟张俊方习生
关键词:海底沉积物南黄海同位素示踪粘土同位素组成
海底蚀变玄武岩中次生组分去除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选择有大量次生方解石沉淀的海底蚀变玄武岩为研究对象,研磨、均一化后将粉末样品分为49份,其中48份分别以0.25,0.5,1.0,1.5,2.0,2.5 mol/L 6种浓度的足量HCl溶解0.5,1,2,4,8,16,32,64 h,选取溶解残渣测定其主要氧化物和特征微量元素含量,研究确定HCl溶解法去除海底玄武岩中次生组分的浓度—时间组合。结果表明,1.0 mol/L-0.5 h,1.0 mol/L-1 h,1.0 mol/L-2 h,1.0 mol/L-4 h,1.5 mol/L-0.5 h,1.5 mol/L-1 h,2.0 mol/L-0.5 h,2.0 mol/L-1 h和2.5 mol/L-0.5 h等9种HCl浓度—时间组合是可供去除海底蚀变玄武岩中次生碳酸盐的理想方案。
卜文瑞李力朱爱美张辉张俊崔菁菁
海洋沉积物中Sr同位素的化学分离方法研究
近年来,随着锶(Sr)同位素分析技术的提高和研究的不断深入,锶同位素在物源分析、海相地层定年、古气候与古环境分析、水-岩相互作用研究、水文地球化学研究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提高锶同位素分析的精准度,成为锶同位素分析...
张俊高晶晶张辉何连花朱爱美李华芹刘季花
关键词:海洋沉积物SR同位素
文献传递
MC-ICP MS测定富钴结壳中的铜锌同位素的化学分离方法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建立了富钴结壳中Cu和Zn同位素的化学分离方法。采用新型阴离子交换树脂AG MP-1M,分别以8.2 mol/L HCl+0.01%HF+0.001%H_2O_2,2 mol/L HCl+0.001%H_2O_2和0.5 mol/L HNO_3作为淋洗液,能有效分离富钴结壳中的Cu,Co,Fe和Zn,且Cu和Zn的回收率均接近100%。同位素标准溶液在离子交换分离前后同位素组成一致,表明分离前后Cu和Zn没有分馏。全流程空白小于5 ng。此方法可作为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高精度测定富钴结壳Cu和Zn同位素的方法。
何连花刘季花张俊张辉高晶晶崔菁菁张颖
关键词:富钴结壳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