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 作品数:41 被引量:187 H指数:7 供职机构: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山西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双源双能量CT单能谱技术在肺动脉及下肢静脉联合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7 2021年 目的研究双源双能量噪声优化的虚拟单能谱成像技术(VMI+)对下肢CT静脉成像(CTV)和肺动脉成像(CTPA)联合扫描中下肢静脉图像质量的影响,且以超声为参考标准评估CTV对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性能。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临床怀疑肺栓塞(PE)进行CTPA-CTV联合检查的患者的图像,利用双源双能量单能谱成像技术分别重建下肢静脉在40、50、60keV的三组虚拟单能谱图像(VMI+40 ke V、VMI+50keV、VMI+60keV),以及线性融合图像(融合系数0.5)。记录线性融合图像和三组单能谱图像的衰减值(CT值)、对比噪声比(CNR)及信号噪声比(SNR),以三分制对图像进行主观评分。以超声(US)对血栓的诊断结果为参考标准,计算下肢CTV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使用Kappa检验分析两种方法对DVT显示的一致性。结果单能谱图像和线性融合图像的CT值及CNR值存在统计学差异(H=116.455,P=0.000及H=22.362,P=0.000),其中VMI+40 keV的CT值(204.63±56.40HU)及CNR值(7.72±4.72)最高。四组图像的主观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H=14.097,P=0.003),其中VMI+40 keV的评分(2.62±0.49)最高。在37位同时进行CTV及US检查的患者中,CTV对DVT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2%(16/19)、77.8%(14/18)、80.0%(16/20)及82.4%(14/17)。结论双源双能量单能谱成像技术显著提高肺动脉及下肢静脉联合成像中下肢静脉的图像质量,且具有较高的血栓诊断性能。 周笑莹 张华关键词:深静脉血栓 肺栓塞 纵隔型肺癌的影像学表现分析 纵隔型肺癌是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影像上易误诊为纵隔肿瘤,但其正确诊断对合理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收集17例纵隔型肺癌,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回顾性分析其影像资料,以期提高认识和诊断水平。 乔英 李健丁 张瑞平 张华 武志峰关键词:纵隔型肺癌 影像学表现 文献传递 多排CT在全身血管成像中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2 2010年 自1972年Hunsfield发明的CT首次应用于人体检查以来,CT设备在30余年时间里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88年单排螺旋CT成功应用于临床;1998年同时能进行4层图像采集的多层CT机问世;2001—2002年推出了16层采集的CT机,最薄采集层厚达0.5mm,每圈扫描采集时间为0.5s;2003年又推出了64层多排采集的CT机, 李健丁 张华关键词:多排CT 血管成像 图像采集 全身 单排螺旋CT CT设备 精准医学与影像医学 被引量:9 2016年 医学科学的进步,可谓一日千里,日新月异;大家越来越注意到,精准医学这一名词近来成为越来越多的医学工作者及医学杂志热议的话题。精准医学由何而来,如何演变,去向何方,和影像医学有着怎样的联系,我们应当如何去认识它,如何才能使它为我所用,从而指导临床和科研的方向,是当前医务工作者需要明确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就这一问题进行论述。 张华 李键丁关键词:影像医学 分子影像 药物筛选 RSNA 手术导航 影像检查 肺部炎性假瘤CT诊断 肺部炎性假瘤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肺良性病变,因缺乏特异性的临床和CT表现,误诊率高,尤其易误诊为肺癌。现收集22例,均经病理学检查证实,肺炎性假瘤某些CT征象有一定诊断或提示价值,诊断和鉴别时,应全面观察、综合分析CT征象,... 乔英 张瑞平 张华 武志峰 李健丁关键词:肺部炎性假瘤 CT征象 文献传递 螺旋CT结合CA19—9在胰腺癌可切除性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索螺旋CT双期扫描与CA19—9检测相结合在胰腺癌术前可切除性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2月至2006年2月本院52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螺旋CT双期扫描结果和血清CA19—9检测结果进行胰腺癌术前可切除性评价。结果CT判断胰腺癌不可切除的准确率为100%,而判断可切除的准确率为73.30%。随着胰腺癌浸润程度的进展,CA19-9水平有增高的趋势。局部侵犯组CA19—9均值与可切除组和转移组CA19—9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CA19—9大于150U/ml作为不可切除判断的临界值,在不可切除组41例患者中,只有10例患者的血清CA19—9水平大于150U/ml,占24.39%。结论血清CA19-9水平随胰腺癌浸润进展程度有逐渐升高的趋势,但CA19—9水平并不能反应胰周大血管受侵犯。CA19—9检测与CT结合在胰腺癌术前可切除性评价中的临床实用价值有限。 鄂林宁 李健丁 张华 张瑞平 乔英 任卓琼关键词: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胰腺肿瘤 恶性胃壁增厚性病变的CT、钡餐与胃镜对比研究 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恶性胃壁增厚性病变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经临床与病理证实的恶性胃壁增厚性病变CT、钡餐造影及胃镜检查结果。结果对起源于黏膜的早期恶性病变,胃镜及钡餐造影较敏感,但胃镜对于胃底部病变易漏诊,对起源于黏膜下的恶性病变,CT比胃镜或钡餐造影具有较大优势;CT观察胃壁增厚的形态有5种类型,分属不同种类病变,并且CT可较好观察胃壁内及壁外情况。CT、钡餐及胃镜对46例胃癌的诊断准确性分别为89.1%,95.7%和91.3%。结论对于起源于不同部位的胃壁病变应根据病变的位置、分布,选用不同的检查方法。 张华 乔英 李健丁 张瑞平 任卓琼关键词:胃部病变 原发陛肾细胞癌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征象与肿瘤血管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细胞癌(RCC)螺旋CT(SCT)征象与病理、肿瘤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RCC30例,术前行S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法(SABC法)染色,检测肿瘤MVD及VEGF的表达。结果SCT多期增强扫描对30例RCC检出率100%,定性诊断正确率100%,术前分期正确率83.33%。MVD平均为(36±12.40)条/视野,VEGF阳性表达率73.33%。MVD与VEGF的表达无相关性(r=0.057,P〉0.05)。SCT征象:直径〉3.0cm组、瘤内有出血坏死组、无假包膜组、有静脉癌栓组,病理核分级、VEGF阳性表达及MVD均高于相对应组(P均〈0.05)。有淋巴结转移组的病理核分级及MVD均高于相对应组(P〈0.05)。CMP期RCC强化的CT值、强化程度分别与MVD呈正相关(r=0.784、P〈0.05,r=0.789,P〈0.05)。结论SCT多期增强扫描是RCC可靠的检查方法,能准确反映其病理学基础;RCC的部分征象与MVD及VEGF的表达有关,可预测RCC的侵袭和转移。 申艳光 李健丁 武志峰 段燕东 张华 张瑞平 乔英 姜增誉关键词:肾细胞 血管生成 微血管密度 自发性颈内动脉夹层CTA表现及特征性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分析颈内动脉夹层CT血管成像(CTA)表现及特点,对临床病史、典型症状和体征、发病危险因素进行总结。方法收集2013年8月—2016年12月于我院确诊自发性颈内动脉夹层病人38例(试验组),所有病例均行头颈CTA检查,并经超声复查、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MRI及MRA或手术证实夹层;收集同时期检查的颈内动脉粥样硬化病人50例为对照组。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在临床病史、典型症状和体征、发病危险因素方面的不同,总结试验组CTA表现特点。结果试验组发病年龄平均52.5岁,较对照组(平均62.1岁)年轻,38例中近半数有发病前头颈部疼痛或出现Horner综合征,近期颈部轻度外伤史等更多见于颈内动脉夹层病人(38例中出现5例);颈内动脉夹层CTA主要表现包括内膜瓣及双腔改变、靶征、夹层动脉瘤等特点。结论头颈CTA是一种可靠的能迅速对大多数颈内动脉疾病进行诊断的方法,可充分了解病人的临床病史和发病特点,对颈内动脉夹层诊断有提示作用,在此基础上结合其典型CTA表现,有利于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率。 张华 房亚兰 赵凌倩 贺敬红 张跃珍 李健丁关键词:颈内动脉 颈总动脉 血管成像 三代双源CT对复杂心率病人一站式心脑血管成像的研究 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使用第三代双源CT(FORCE CT)对复杂心率病人行冠状动脉和头颈部动脉联合扫描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收集我院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和头颈部动脉CTA检查的复杂心率病人10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52例)与对照组(52例)。试验组采用第三代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大螺距模式进行冠状动脉和头颈部动脉联合CTA检查;对照组采用第三代双源CT分别进行冠状动脉CTA和头颈部动脉CTA检查,其中冠状动脉CTA检查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轴扫模式,头颈部动脉CTA采用双能量扫描模式。评估并比较两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和对比剂剂量。结果两组冠状动脉和头颈部动脉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指标CNR、SN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一致性Kappa值为0.823,且试验组与对照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有效辐射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第三代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大螺距模式对复杂心率病人行冠状动脉与头颈部血管联合扫描图像质量好,辐射剂量低,对比剂用量低,可以满足临床诊断需要。 刘慧芳 张华 杨帆 岳华杰 孟浩 张跃珍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 脑血管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