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寒凝

作品数:9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风湿
  • 3篇类风湿
  • 3篇类风湿关节炎
  • 3篇关节炎
  • 3篇风湿关节炎
  • 2篇性疾病
  • 2篇免疫
  • 2篇免疫性
  • 2篇免疫性疾病
  • 2篇骨密度
  • 1篇动脉
  • 1篇血管
  • 1篇血浆
  • 1篇血浆净化
  • 1篇亚甲基二磷酸...
  • 1篇硬化症
  • 1篇硬皮病
  • 1篇脏器
  • 1篇脏器损害
  • 1篇治疗类风湿关...

机构

  • 8篇齐齐哈尔市第...

作者

  • 8篇张寒凝
  • 5篇宫笑微
  • 3篇刘微
  • 3篇李荣滨
  • 3篇高飞
  • 3篇吴涛
  • 2篇钟威
  • 2篇许雪莲
  • 2篇朱辉
  • 2篇于海跃
  • 1篇冯乐恒
  • 1篇付晶
  • 1篇宋丽萍
  • 1篇宋健

传媒

  • 2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健康之路
  • 1篇中外女性健康...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医学食疗与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小剂量沙利度胺治疗白塞病的临床价值评价
2019年
探讨白塞病应用小剂量的沙利度胺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91例白塞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46例)与对照组(45例),两组均给予正清风痛宁缓释片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研究组使用小剂量沙利度胺(50mg/次)治疗,给予对照组大剂量沙利度胺(100mg/次)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情况及毒副作用。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3.48%)与对照组(95.56%)并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2%,显著低于对照组28.89%的发生率(P<0.05)。结论:使用小剂量沙利度胺治疗白塞病的疗效显著,且药物毒副作用低,值得推广。
张寒凝
关键词:小剂量沙利度胺白塞病
系统性硬化症30例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c),又称硬皮病,是一种以小动脉或微血管及广泛结缔组织硬化为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累及皮肤、肌肉、关节及内脏,特别是肺、消化系统、心脏、肾等组织,病因不明阻[1]。
付晶吴涛张寒凝宫笑微宋丽萍李荣滨
关键词:系统性硬化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不明硬皮病微血管小动脉
血浆净化治疗在风湿免疫性疾病中的效果研究
2021年
目的探讨血浆净化对风湿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接收的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共计40例,按照抛硬币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均为20例。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单重血浆净化治疗,研究组选用双重血浆净化治疗,归纳总结患者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评分、血清自身抗体、24h尿蛋白量、补体等相关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患者在补体C3、补体C4、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以及免疫球蛋白A方面的数据,与对照组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为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通过血浆净化方式进行治疗,可以改善患者各项指标,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借鉴。
刘微高飞田微张寒凝
关键词:血浆净化风湿免疫性疾病
系统性硬化免疫学特征与脏器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2019年
系统性硬化病(ssc)是一种以皮肤损害及多脏器损害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结缔组织病。其发病机制未完全表明。起病方式隐匿,多在出现雷诺氏现象及多脏器损害时才被发现因此导致病情延治而造成不良后果,本组对入院治疗的81例系统性硬化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欲通过临床特征进行脏器损害相关性的分析。并探讨其与脏器损害的相关性。
高飞张寒凝宫笑微刘微田微许雪莲冯星宇宋京
关键词:系统性硬化病多脏器损害免疫学特征雷诺氏现象皮肤损害
黑龙江省西部地区骨质疏松流行病学调查
2014年
目的调查黑龙江省西部地区不同人群发生骨质疏松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日本osteosys有限公司生产的solvost3000超声骨密度仪。结果 1按低于同性别性成熟期骨密度积分-2.5 s为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女性391人,男性109人,T≤-2.5共计107人,占总人数的21.4%,其中男性15人,女性92人。2同样按上述标准调查运动、饮食、年龄、高血压、糖尿病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结果: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年龄大于50岁女性骨密度降低,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地区骨代谢有如下特点:1女性骨质疏松明显高于男性;2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病病人骨质疏松发生率高,应该早期干预治疗。
宫笑微李荣滨高飞许雪莲朱辉吴涛于海跃宋健张寒凝
关键词:骨密度流行病学
浅析关节腔内注射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效果
2018年
目的:针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用关节腔内注射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对我院在2014年到2015年所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展开研究。从中随机挑选89例符合研究条件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的44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的,45例患者采用关节腔内注射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数据显示,相对来说,研究组患者的治疗率较高。同时,治疗组的患者疼痛现象明显减轻。结论:关节腔内注射治疗方法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治疗相对明显,在后续的临床治疗中,可以将其作为首要推广治疗方法。
张寒凝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腔内注射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骨密度的变化情况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骨密度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9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以慢作用抗风湿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以慢作用抗风湿药物治疗的基础之上,加以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骨密度(BMD)变化情况和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BMD含量,观察组患者腰椎1~4前后位为(0.47±0.12)mg/cm^3,低于对照组的(0.48±0.32)mg/cm^3;Neck为(0.36±1.01)mg/cm^3,低于对照组的(0.54±1.34)mg/cm^3;Ward区为(0.33±0.14)mg/cm^3,低于对照组的(0.76±1.40)mg/cm^3;大转子GT为(0.35±1.02)mg/cm^3,低于对照组的(0.58±1.21)mg/cm^3。两组患者Neck、Ward的BMD含量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晨僵时间、压痛关节数、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抗CCP定量方面,观察组患者都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晨僵时间、压痛关节数和R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骨密度会减少,但是也会减少患者的晨僵时间、压痛关节数、ESR、CRP、RF、抗CCP定量。
朱辉吴涛张寒凝于海跃钟威李荣滨宫笑微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糖皮质激素骨密度
慢病管理联合长期规范对^(99)锝-亚甲基二磷酸盐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控制及治疗满意度的影响
2022年
目的:探讨慢病管理联合长期规范对^(99)锝-亚甲基二磷酸盐(^(99)Tc-MDP)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控制、患者依从性、患者预后及炎性因子的影响研究。方法: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实施慢病管理,包括建立慢病档案、随访管理、医护服务、健康讲座及终点评估等方式,分析对患者持续^(99)Tc-MDP治疗的依从性及保持低疾病活动度和疾病转归的重要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均常规使用抗风湿慢作用药物,并联合^(99)Tc-MDP进行首次3个疗程的治疗,且以后每年进行一个疗程的巩固治疗。根据慢病管理结合长期规范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炎性因子水平进行分析,分析其对疾病控制的影响。结果:长期坚持^(99)Tc-MDP治疗的患者炎性指标明显下降,90%以上达到低疾病活动度,且通过长期的慢病管理能够增加患者的依从性以及对疾病的认知,能够使医、护、患三者之间配合得更好,控制疾病发展。结论:慢病管理联合长期规范^(99)Tc-MDP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达到长期持续低疾病活动度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宫笑微刘微钟威张寒凝冯乐恒冯星宇宋京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慢病管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