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玉蓉

作品数:17 被引量:93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动脉
  • 4篇颈动脉
  • 3篇动脉内
  • 3篇动脉内膜
  • 3篇动脉内膜切除...
  • 3篇血管
  • 3篇切除
  • 3篇切除术
  • 3篇缺血
  • 3篇膜切除术
  • 3篇内膜
  • 3篇内膜切除
  • 3篇内膜切除术
  • 3篇颈动脉内
  • 3篇颈动脉内膜
  • 3篇颈动脉内膜切...
  • 3篇颈动脉内膜切...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血管疾病

机构

  • 16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安体育学院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榆林市第一医...

作者

  • 17篇张玉蓉
  • 4篇李正仪
  • 3篇孟昕
  • 3篇刘建林
  • 3篇苗常青
  • 2篇乔晋
  • 2篇吕卓人
  • 2篇屈根学
  • 1篇彭慧子
  • 1篇袁祖贻
  • 1篇赵斌
  • 1篇罗国刚
  • 1篇刘远新
  • 1篇王乃慧
  • 1篇任春玲
  • 1篇张勤奕
  • 1篇任延平
  • 1篇何英利
  • 1篇刘瑞
  • 1篇陈崴

传媒

  • 3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国外医学(脑...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华高血压杂...
  • 1篇医学教育研究...
  • 1篇2005全国...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患者意识状态持续监测的临床研究
2005年
刘建林屈根学马强张玉蓉
关键词:脑缺血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CBL与PBL相结合的床旁教学模式在神经内科临床规培医师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43
2018年
目的评价基于病例的学习法(CBL)结合基于问题的学习法(PBL)的床旁示范教学查房模式在神经内科规范化医师培训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0名规培医师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名。试验组采用CBL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法进行床旁示范教学查房,对照组采用传统以带教教师为主的床旁教学查房模式。出科时对2组规培医师进行基本技能操作和闭卷理论考试,并填写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表。结果试验组规培医师临床考核成绩中的神经系统查体和阅片,理论成绩,及教学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技能中的腰椎穿刺成绩两组无显著差异(P=0.50)。结论 CBL与PBL相结合的床旁示范教学查房模式可显著提高神经内科规培医师的基本技能和理论成绩,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张玉蓉苗常青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82例的麻醉方式被引量:2
2004年
张玉蓉刘建林孟昕刘丽敏王乃慧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麻醉
生活方式、降压治疗与脑卒中风险被引量:3
2012年
脑卒中是全球主要致死和致残的原因之一,脑卒中后生活质量下降的程度超过了心肌梗死。在中国,脑卒中正以每年近9%的速度上升,已成为位居第一的致死病因。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急性脑卒中后药物治疗和提高治疗手段方面,虽然这些治疗是有效的,但花费很大,需要医疗干预,而且可能有不良反应,往往会留有严重的功能残疾。
张玉蓉HU Gang
关键词:脑卒中后降压治疗致死病因心肌梗死药物治疗
贝伐单抗对兔耳损伤模型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影响
2018年
目的观察贝伐单抗是否能有效阻止兔耳增生性瘢痕形成以及增生性瘢痕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方法 8周龄雌性新西兰白兔10只,在兔耳腹侧面远离耳根部少毛区用手术刀制备直径约6 mm的圆形孔,每只兔耳制备4个瘢痕。打孔后第2天开始,在左耳瘢痕灶(创口)内注射贝伐单抗(0.2 ml/5 mg),为贝伐单抗组;右耳瘢痕灶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做为对照组,1次/2 d,共7次,直到14 d。打孔后第10天,ELISA法检测增生瘢痕组织中VEGF水平;打孔后第40天,采用HE染色评估瘢痕指数(SEI),采用免疫组化染色评估毛细血管数。结果贝伐单抗组瘢痕组织中VEGF水平[(38.75±11.02)pg]显著低于对照组[(82.54±21.62)pg,P=0.001]。贝伐单抗组SEI为1.85±0.14,对照组是1.98±0.15,贝伐单抗可使兔耳损伤模型增性性瘢痕减少(P=0.004)。贝伐单抗组瘢痕组织中血管生成明显低于对照组(7.25±1.23 vs 8.52±0.79,P=0.006)。结论贝伐单抗可有效阻止兔耳损伤模型增生性瘢痕形成,可能与抑制血管过度生成有关。
彭慧子张玉蓉苗常青
关键词:贝伐单抗增生性瘢痕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瘢痕形成
单核细胞比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的关系
2011年
目的探讨循环血单核细胞比例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的关系。方法对4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和38例健康老年查体者的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和踝臂指数(ABI)与循环血单核细胞比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组血压参数显著增高(P<0.01);动脉弹性指数baPWV显著增高(P<0.01),ABI显著降低,循环血单核细胞比例显著增高(P<0.05);循环血单核细胞比例和动脉弹性指数baPWV和ABI相关(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大动脉弹性明显下降,循环血单核细胞比例与动脉弹性相关,可能参与了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脉弹性改变的病理过程。
张玉蓉孟昕周红艳任春玲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动脉弹性
FXIIIA3种基因多态性与脑血管疾病的关系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 探讨在汉族人群中凝血因子XIII的A亚单位(FXIIIA)上的3种基因多态性,即Val34L eu、Tyr2 0 4 Phe、Pro5 6 4 L eu基因多态性与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 临床筛选14 9例实验病例,分为3组:对照组6 8例,脑梗死组5 9例,脑出血组2 2例。应用PCR和单链构象多态性法(PCR- SSCP)检测3组人群的FXIIIA上是否存在Val34L eu、Tyr2 0 4 Phe、Pro5 6 4 L eu基因多态性,并做统计学检验。结果 在3组病例中均检测到Pro5 6 4 L eu基因多态性,并有显著性差异。3组病例均未检测到Val34L eu和Tyr2 0 4 Phe基因多态性存在。结论 在汉族人群中携带有Pro5 6 4 L eu基因多态性者可能会增加脑出血的危险性。所以在汉族人群中开展Pro5 6 4 L eu基因多态性的检测有利于脑血管疾病的防治。
李正仪石少亭陈崴何英利张玉蓉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脑血管疾病汉族人群显著性差异凝血因子PCR
心房颤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影响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发生出血转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和非随机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4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卒中中心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4. 5 h)患者211例,依据是否有房颤病史分为脑卒中合并房颤组(63例)和非房颤组(148例)。溶栓后复查头颅CT,观察有无出血转化发生。通过单因素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房颤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后发生出血转化的关系。结果 211例患者中,发生出血转化33例,无出血转化178例。其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房颤组患者出血转化的发生率为30. 2%(19/63例),高于非房颤组(9. 5%,14/148例),组间比较P <0. 001。结论房颤可能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后发生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尹小燕罗国刚康丽张玉蓉
关键词:心房颤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出血转化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活化在缺血再灌损伤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2018年
目的评估血管紧张素Ⅱ2型(AT2)受体激动剂CGP42112在体内、外脑缺血/再灌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探讨。方法 Wistar大鼠行3 h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再灌21 h。再灌期间大鼠腹腔注射CGP42112(1 mg/kg)和(或)IL-10中和抗体(0.1 mg/kg)。大鼠手术24 h后进行梗死体积、行为结果和ELISA分析。并采用大鼠原代神经元氧糖剥夺/复氧(OGD/R)模型用来观察CGP42112在体外的神经保护作用。结果与对照大鼠比较,CGP42112处理可减少缺血大脑半球梗死体积、改善神经功能预后,并减少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而IL-10中和抗体可逆转CGP42112处理引起的梗死体积、炎症缓解及神经功能改善。在体外,CGP42112可使OGD/R神经元活力增加,并减少细胞凋亡。结论在体内CGP42112可能通过IL-10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在体外则具有直接神经保护作用。
刘远新张玉蓉苗常青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2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探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SCD)的临床特点 ,磁共振成象 (MRI)的诊断价值及病因。方法 :回顾分析了 2 5例SCD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2 5例 (10 0 % )脊髓后索受损 ,13例 (5 2 % )侧索中锥体束受损 ,13例(5 2 % )侧索中脊丘束受损 ,7例 (38% )周围神经受损 ,7例 (38% )二便障碍 ,3例合并精神症状 ,17例做脊髓MR/检查 ,阳性 4例 (2 3.5 % ) ,2 4例做血清维生素B12浓度测定 ,12例 (5 0 % )血中维生素B12低于正常值。结论 :SCD除可累及脊髓后索 ,侧索中锥体束外 ,还可累及侧索中脊丘束 ,MRI对诊断有一定价值 ,维生素B12缺乏是SCD的主要病因。
张玉蓉乔晋李正仪
关键词: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