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礼军

作品数:56 被引量:301H指数:10
供职机构: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13篇科技成果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5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51篇小麦
  • 29篇冬小麦
  • 16篇选育
  • 12篇小麦品种
  • 8篇抗条锈
  • 8篇旱地
  • 7篇地冬
  • 7篇冬小麦新品种
  • 7篇旱地冬小麦
  • 7篇丰产
  • 6篇选育报告
  • 6篇杂交
  • 6篇抗锈
  • 5篇穴播
  • 5篇栽培
  • 5篇栽培技术
  • 4篇玉米
  • 4篇土壤
  • 4篇籽粒
  • 4篇籽粒品质

机构

  • 46篇甘肃省农业科...
  • 12篇甘肃农业大学
  • 5篇兰州商学院
  • 4篇天水市农业科...
  • 3篇天水农业学校
  • 1篇甘肃农业职业...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甘肃省农垦农...
  • 1篇白银市农业科...
  • 1篇天水市农业局
  • 1篇临夏回族自治...

作者

  • 56篇张礼军
  • 42篇鲁清林
  • 38篇周刚
  • 24篇周洁
  • 23篇白玉龙
  • 21篇杜久元
  • 21篇白斌
  • 20篇张文涛
  • 19篇何春雨
  • 14篇周祥椿
  • 6篇张恩和
  • 5篇黄高宝
  • 4篇张耀辉
  • 2篇柴守玺
  • 2篇李贵喜
  • 2篇史红珍
  • 2篇柴强
  • 2篇郭丽琢
  • 1篇张开乾
  • 1篇杜万里

传媒

  • 9篇甘肃农业科技
  • 7篇麦类作物学报
  • 6篇草业学报
  • 3篇甘肃农业大学...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核农学报
  • 1篇山东农业科学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农业科技与信...
  • 1篇甘肃农业
  • 1篇中国种业
  • 1篇小麦研究
  • 1篇寒旱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2
  • 3篇2021
  • 7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10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兰天系列抗条锈矮秆丰产冬小麦新品种的育成被引量:2
2019年
冬小麦育种课题组在2001—2017年育成了兰天30号、兰天33号、兰天34号、兰天35号、兰天36号和兰天39号等6个适宜陇南川区种植的抗条锈矮秆丰产冬小麦新品种,在降低株高和提高产量等方面取得了进展,育成品种与对照品种相比植株高度降低了10.7~29 cm,产量提高了6%~15.8%。这些品种目前已成为陇南市和天水市川地冬小麦的主体推广品种,应用前景良好。
王晓旭鲁清林张礼军白玉龙
关键词:冬小麦抗条锈矮秆丰产
甘肃小麦品质的区域间差异和利用潜力分析被引量:5
2019年
为了明确甘肃大田小麦品质的区域间差异和利用潜力,以甘肃省9个市州的316份样品为试验材料,参照国家标准,全面分析了小麦籽粒品质性状。结果表明,甘肃大田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平均值13.60%,湿面筋含量32.86%,面团稳定时间3.1 min,拉伸阻力132 BU,延伸度166 mm,主要满足面条、馒头、饺子等传统主食和饼干制作要求,而对面包和糕点等食品加工的达标率较低,提高面团稳定时间是实现甘肃小麦优质强筋生产的关键。甘肃小麦被测蛋白质、粉质、拉伸等品质参数在区域间差异极显著(P<0.001)。西峰、平凉、白银、武威、张掖5市小麦蛋白质含量14%左右,湿面筋含量高于30%,稳定时间大于3 min,品质改良应注重稳定时间的提高,可作为甘肃省中强筋面粉生产基地;定西市和天水市小麦湿面筋含量较高,但稳定时间低于2.5 min,应强调面团筋力的改善;陇南市小麦蛋白质含量12.48%,湿面筋含量29.52%,稳定时间3.0 min,除满足传统食品外,在弱筋食品的加工方面有一定潜力,应侧重中弱筋面粉的生产;临夏州小麦蛋白质含量11.33%,湿面筋含量26.28%,稳定时间1.8 min,主要以满足饼干、蛋糕和糕点等食品为主,可作为弱筋面粉生产基地。
张礼军鲁清林白玉龙张文涛汪恒兴周刚白斌
关键词:小麦
全膜免耕栽培技术对冬小麦产量效应的研究被引量:11
2010年
以小麦全生育期及地表全膜覆盖、膜上覆土、一膜连用、穴播为特点的全膜覆土免耕穴播栽培技术,是一项全新的旱作增产措施。本研究设计二因素四水平四重复随机区组试验,从不同密度下产量及其相关因子的层面,对其增产机理进行研究,以期为大面积推广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指导。结果表明,全膜技术可以显著改变冬小麦生育进程,播种期可推迟10~15d,促使提前返青和成熟,提高越冬前壮苗率,对农艺性状变化具有明显的正效应;大幅增加产量,增产率较CK高22.79%~34.73%,净产量增加1304.11kg/hm2~1715.16kg/hm2;10粒/穴密度能够达到最高7055.10kg/hm2,产量的大幅提高获益于诸因子的综合效应,特别是群体、有效分蘖数、有效小穗数、穗粒数和容重的显著增加。全膜对各性状和产量因子的效应,随种植密度的不同而存在差异,8~10粒/穴密度可以最大化地利用该技术挖掘产量潜力、提高相关因子的生产能力,防止倒伏和后期脱肥早衰;密度小于该范围不利于群体增加,大于它则易于倒伏、脱肥,养分偏耗严重,造成减产。结论:该技术在降雨量小于500mm的雨养旱地农业冬小麦区,能够达到积蓄无效降水、提升深层水分、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前期增加地表温度后期有效降温,可以挖掘品种产量潜力、提供优良生长环境等作用,有益于各因子的协调生长,从而大幅增加产量。
何春雨周祥椿张礼军杜久元周洁鲁清林白斌周刚
关键词:全膜覆盖免耕穴播冬小麦
小麦品种兰天29号
周祥椿杜久元鲁清林何春雨白斌张礼军周刚周洁
兰天29号是以82F-37为母本,83-44-20为父本单交,再与天8380经复合杂交选育而成的冬小麦新品种,原代号94t-143。特征特性:冬性,生育期259天,中熟。幼苗半匍匐。穗长方形,顶芒,白壳。护颖长圆形、方肩...
关键词:
关键词:小麦杂交选育
小麦品种兰天30号
周祥椿鲁清林杜久元张礼军何春雨周洁周刚白斌张文涛汪恒兴
兰天30号冬性。幼苗半匍匐。穗长方形,白壳,顶芒。株高 76.2cm,有效分蘖11.73个,穗长8.0cm,小穗数17.0个,穗粒数243.8个,千粒重40.3g。籽粒红色,含粗蛋白12.93%,赖氨酸0.356%g。高...
关键词:
关键词:小麦育种
小麦品种兰天32号
周祥椿杜久元周刚李贵喜张文涛汪恒兴周洁鲁清林张礼军白斌何春雨
兰天32号是由甘肃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以陇原031号为母本,兰天16号为父本进行杂交,组合代号04-277。冬性,幼苗直立,叶色淡绿。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粒红色,卵圆形,半角质,生育期265-270天,中早熟,最高茎数5...
关键词:
关键词:小麦杂交选育
抗锈丰产冬小麦品种兰天36号选育报告被引量:7
2022年
冬小麦新品种兰天36号是以周麦17号为母本、兰天23号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经系谱法选育而成。在2014—2016年甘肃省陇南片川区组区域试验中,2 a 12点(次)有11点(次)增产,平均折合产量6564.0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25号增产13.0%。在2016—2017年度甘肃省陇南片川区组生产试验中,5个试点全部增产,平均折合产量7285.5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33号增产10.0%。该品种表现早熟、矮秆、分蘖力较强、落黄性好、抗倒伏。对小麦条锈病、叶锈病免疫、对白粉病和秆锈病表现高抗,综合抗病性较好。适宜在甘肃省天水、陇南等地川水地、川旱地和浅山地及生态条件类似的区域种植。
张文涛周刚张礼军汪恒兴周洁鲁清林
关键词:小麦丰产性抗病
覆盖模式对不同类型旱地冬小麦土壤水温特征、籽粒品质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6
2019年
为探讨覆盖模式对不同类型旱地冬小麦籽粒品质和产量的调控效应,在甘肃半干旱雨养农业区大田条件下,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以常规耕作(CT)、全膜覆土穴播(PM)、玉米秸秆带状覆盖(SM)3种种植模式为主区,‘中麦175’(ZM175)、‘兰天26号’(LT26)、‘天选50号’(TX50)3个旱地冬小麦品种为副区,分析不同覆盖模式和小麦品种组合处理下旱地麦田水温特征、籽粒品质和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覆盖不同程度降低了灌浆期0~25cm土壤温度,并增加拔节期和收获期0~120mm土壤含水量。PM土壤温度比CT降低1.3℃,土壤含水量提高5.20%,籽粒产量增加9.36%,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穗粒数的显著增加。SM土壤温度比CT低1.5℃,土壤含水量提高9.75%,籽粒产量略高于CT,但差异不显著。品种间籽粒产量差异显著,依次为LT26>ZM175>TX50。覆盖(PM和SM)对籽粒蛋白质质量分数、降落数值、湿面筋质量分数、糊化粘度、面团稳定时间、粉质评价值有显著影响。比较CT,PM降落数值、面团稳定时间、粉质评价值分别增加4.13%、16.13%和8.33%;SM籽粒蛋白质和湿面筋质量分数分别降低2.52%和6.07%,峰值粘度、低谷粘度、最终粘度分别提高1.93%、3.86%、2.46%。研究也表明,所有品质指标在品种间差异显著。以上结果说明,在降水量500mm左右的甘肃半干旱雨养农业区,PM有利于强筋型品种加工品质的优化,SM趋于使弱筋型品种筋力更弱,但由于覆盖模式对加工品质的影响相对有限,合理的品种选择是实现该区域旱地冬小麦优质化生产的关键。
张礼军鲁清林汪恒兴张文涛周刚白玉龙张耀辉
关键词:冬小麦旱地
耕作方式和施氮量对旱地冬小麦开花后干物质转运特征、糖含量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1
2018年
为探讨耕作方式和氮肥对旱地小麦的互作效应,在甘肃半干旱雨养农业区大田试验条件下,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以常规耕作(CT)、秸秆还田(CTI)、全膜覆土穴播(PM)、免耕秸秆覆盖(NTS)4种耕作方式为主区,75、150、225、300kg·hm^(-2)4个施氮量(分别用N1~N4表示)为副区,分析了不同耕作方式及施氮量组合处理下旱地冬小麦花后干物质转运、糖含量及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4种耕作方式中,PM的株高最高,叶面积最大,籽粒产量最高,较CT增产14.50%。PM增产主要是通过增加穗长和穗粒数来实现,也归因于花前营养器官干物质的积累量及其在花后向籽粒中转运量、转运效率和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较CT显著增加,特别是增加了叶片和颖壳的干物质转运量、转运效率。CTI的千粒重和有效穗数虽然最高,但产量与CT无显著差异;NTS的株高、千粒重、有效穗数、干物质积累量和花后向籽粒中转运量均处于较低水平,产量较CT降低16.74%。施氮显著增加了旱地冬小麦的籽粒产量,平均产量表现为N4>N2>N3>N1。CT、CTI、NTS下,施氮的增产作用显著,但PM下不显著。在所有处理中,PMN2的籽粒产量最高,比最低的NTSN1增加70.55%。施氮增产的原因主要是促进了不同器官干物质积累和开花后干物质转运。NTS提高了各器官的可溶性糖含量,但其效应在不同生育时期存在差异,茎秆主要表现在开花后20~30d,叶片和颖壳在开花后10~40d,叶鞘在开花后20~40d,籽粒在开花后10~30d。施氮显著降低了开花后0~30d茎秆和叶片的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但显著增加了开花后20d籽粒的可溶性糖含量。以上结果说明,在甘肃旱地雨养农业区,常规耕作、秸秆还田、全膜覆土穴播下冬小麦高产的氮肥施用量以中等水平(150kg·hm^(-2))最佳,免耕秸秆覆盖下需增加氮肥施用量(300kg·hm^(-2))。
张礼军鲁清林张文涛白玉龙周刚汪恒兴杨长刚
关键词:耕作方式施氮量冬小麦
甘肃旱地小麦丰产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
鲁清林杜久元张礼军何春雨周刚杨小梅申三宝史红珍白玉山张邦义李贵喜宋志峰周洁白斌熊毅
兰天26号可作为陇南旱地露地小麦和地膜小麦栽培主推品种;陇育216、陇鉴385及中麦175可作为陇东旱塬区露地小麦和地膜栽培主推品种。陇东塬区最佳播期在9月20日左右,最适播量30万粒/亩。陇南半山区最佳播期在9月25日...
关键词:
关键词:小麦丰产栽培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