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祥福
- 作品数:189 被引量:785H指数:15
- 供职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农科院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研究
-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TGF-βRⅠ)表达与胃癌的增殖、侵袭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S-P 方法检测20例正常胃粘膜、10例肠化生、21例异型增生及110例胃癌手术标本中 TGF-βRⅠ的表...
- 官国先张祥福杨发端
- 文献传递
- 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点与外科治疗的远期疗效(附161例报告)
- 目的:1.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总结分析161 例病例的临床特点及影响早期胃癌复发的因素。2.研究早期胃癌淋巴结清扫术式的最佳选择。方法:1.资料收集:以信件随访、电话随访及门诊复查等方式收集1979年7月至2004...
- 侯培锋张祥福郑知文
- 关键词:早期胃癌手术治疗预后
- 文献传递
- 胃癌姑息手术的临床价值
- 1992年
- 一、临床资料我院自1972年6月~1991年7月间共施行胃癌姑息手术370例(姑息切除191例,剖腹探查145例,改道手术44例)。男:女=3.7:1,年龄最大72岁,最小28岁,平均年龄为48.6岁。全组随访率为98.4%(364/370),姑息切除随访率为98.9%(179/181)。370例中,17例术后1个月死亡,以手术死亡计,手术死亡率为4.59%。
- 黄昌明张祥福吴天金冯玉满郑知文卢辉山吴心愿官国先
- 关键词:姑息手术姑息切除手术死亡率根治性手术病理检查探查手术
- nm2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被引量:5
- 1995年
-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研究64例乳腺癌手术标本中nm23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结果显示:原发灶癌组织中nm23高表达的乳腺癌,区域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明显低于低表达者(P<0.01);组织学高分化的乳腺癌或肿瘤最大径≤2cm者,原发灶nm23表达水平较高(均P<0.05);随着临床病理分期的进展,乳腺癌原发灶中nm23表达水平逐渐下降(P<0.01);高表达的患者术后3年、5年生存率分别69.4%和58.7%,明显高于低表达者(42.9%和25.0%),P<0.05和P<0.01。以上结果表明,nm23在乳腺癌淋巴结转移过程中发挥负性调控作用,并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化有关。
- 王川张祥福杨发端殷凤峙卢辉山
- 关键词:基因免疫组织化学乳腺癌预后
- 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的手术治疗被引量:9
- 2001年
-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的手术治疗方式和效果。方法对1972年至1998年间20例胃切除术后食管癌的手术治疗进行分析。结果左、右后外开胸、上腹正中开腹及左颈3切口,食管癌切除、移植结肠至颈部与食管吻合,腹腔结肠与残胃吻合7例;胸腹联合切口,食管癌切除,将残胃、脾、胰体尾移入左胸内,行食管残胃弓上吻合,空肠RouxenY重建消化道3例;食管残胃弓上吻合,空肠RouxenY重建消化道4例;食管空肠RouxenY重建消化道4例探查并行小肠造瘘术2例。本组食管癌切除率为90.0%18/20。总并发症为30.0%6/20。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0%、64.3%和36.4%。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的手术治疗需根据病变部位和病情选择手术方式。胸上段癌采用移植结肠代食管术,胸中、下段癌采用残胃及小肠代食管术,胸下段癌采用选择性小肠代食管术,其方法较为合理。残胃、脾、胰体尾移植入左胸内、食管癌切除、食管残胃吻合、空肠RouxenY重建消化道可供临床作为一种新术式,值得推荐。
- 吴心愿张祥福殷凤峙卢辉山官国先
- 关键词:食管肿瘤胃切除术外科手术
- 老年人胃癌的外科治疗(附326例报告)
- 1993年
- 本院肿瘤科从1972年至1986年12月共收住胃癌1108例,其中60岁以上的326例,占同期胃癌总数的29.42%。老年人全身情况较差,各个器官均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化。有些患者不仅合并有心肺等重要器官的功能不全,而且手术前进食困难、呕吐、消瘦、贫血、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增加了手术的危险性和手术后并发症。因此老年人胃癌外科治疗有一定特殊性。根据本组资料,我们拟对老年人胃癌的手术治疗进行探讨。
- 卢辉山张祥福冯玉满吴天金吴心愿郑知文黄昌明
- 关键词:老年人胃癌姑息性切除胃体癌电解质平衡失调并存症并存病
- CDH1基因-160(C→A)多态与福建地区中国人群胃癌遗传易感性的关联研究被引量:9
- 2005年
- 目的上皮钙黏着蛋白(E-cadherin)的编码基因CDH1是重要的肿瘤抑制基因,本研究探讨CDH1基因-160(C→A)多态性在福建地区胃癌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福建地区胃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 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对102例胃癌患者和101名正常对照者进行CDH1基因-160(C→A)多态的基因型分析,比较基因型分布和发病风险的关系;危险度OR及95%CI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结果CDH1基因-160(C→A)多态的CC、CA、AA基因型在病例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58(56.9%),38(37.3%),6(5.9%);在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55(54.5%),41(40.6%),5(5%);两组间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A基因型没有显著性地提高或降低胃癌的发病危险(OR=1.12;95%CI:0.32~3.95);携带A等位基因与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也无关联性.结论CDH1基因-160(C→A)多态性可能与福建地区中国人群胃癌发生的遗传易感性无关.
- 宋传贵黄昌明刘星卢辉山张祥福黄薇
- 关键词:胃癌遗传易感性遗传多态性
- P^(125FAK)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表达的研究
- 2006年
- 目的研究P125FAK的表达与胃癌的发生、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正常胃黏膜、10例肠化生、21例异型增生及110例胃癌手术标本中P125FAK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胃黏膜及肠化生P125FAK表达均阴性,异型增生P125FAK表达阳性率为4.76%,胃癌表达阳性率为78.18%,其中无区域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为3.57%,有区域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为89.02%,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125FAK表达水平与胃癌浸润胃壁的深度和pTNM分期呈正相关(分别为P<0.01,P<0.01)。P125FAK表达阳性者术后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48.05%、27.32%,表达阴性者为82.33%、57.63%,两者术后3年、5年生存率均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P<0.01,P<0.01)。结论胃黏膜组织由于P125FAK表达增加,导致恶性细胞的发生、增殖、浸润和转移。故检测胃癌组织中的P125FAK表达状况,对进一步了解胃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有一定价值。
- 江红星官国先卢辉山杨发端张祥福
- 关键词:胃肿瘤免疫组织化学
- 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在大肠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被引量:9
- 1998年
- 一、材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肿瘤科1983年3月~1992年8月手术切除病例129例,其中17例为腺瘤,12例为早期大肠癌,100例为进展期肠癌。10例正常肠粘膜取自肠镜活检标本。大肠癌病例均具有完整的随访资料。2方法:大肠癌标本为10%中...
- 官国先张祥福杨发端卢辉山
- 关键词:大肠肿瘤癌前病变转化生长因子受体
- 胃癌外科治疗与预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9
- 2002年
- 张祥福黄昌明卢辉山吴心愿张建中郑朝晖官国先王川周永建宋传贵
- 关键词:胃癌外科治疗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