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施斌斌

作品数:24 被引量:120H指数:8
供职机构: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青年科技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成像
  • 5篇肿瘤
  • 4篇CT
  • 3篇胰腺
  • 3篇乳腺
  • 3篇腺癌
  • 3篇磁共振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动脉
  • 2篇多层螺旋CT
  • 2篇多层螺旋CT...
  • 2篇血管
  • 2篇血性
  • 2篇胰腺炎
  • 2篇乳腺癌
  • 2篇手术
  • 2篇重症
  • 2篇重症急性
  • 2篇重症急性胰腺
  • 2篇重症急性胰腺...

机构

  • 18篇江苏省苏北人...
  • 3篇扬州大学医学...
  • 1篇扬州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大同市第三人...

作者

  • 20篇施斌斌
  • 9篇征锦
  • 7篇傅剑雄
  • 6篇叶靖
  • 6篇孙骏
  • 4篇姜岸秋
  • 4篇陈文新
  • 4篇陈明祥
  • 3篇张萍
  • 3篇吴志远
  • 2篇凌俊
  • 2篇宋元媛
  • 2篇吴晶涛
  • 2篇陈娟
  • 1篇王守安
  • 1篇胡晓华
  • 1篇蒋记心
  • 1篇邵娟
  • 1篇陈明祥
  • 1篇卞京文

传媒

  • 3篇医学影像学杂...
  • 2篇江苏临床医学...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医疗装备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中外医用放射...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基层医学论坛
  • 1篇肿瘤影像学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7
  • 3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1
  • 2篇1999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螺旋CT诊断
2005年
目的评价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螺旋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6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共进行32人次螺旋CT检查,层厚5~10mm,螺距1~1.5。对其螺旋CT影像的征象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钙化移位5例(31.3%),显示真假腔13例(81.3%),其中4例(25%)真腔明显较假腔变窄;内膜破裂显示7例(43.8%);显示撕裂内膜片11例(70%);附壁血栓显示3例。结论螺旋CT是评价和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有效检查方法。
施斌斌征锦陈明祥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胰腺癌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4 8例胰腺癌患者行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 ,先作平扫 ,再以 3ml/s的速度通过肘静脉团注对比剂 (碘海醇 ) 90~ 10 0ml,分别行动脉期 (注射后 2 5~ 2 5s) ,门脉期 (70~ 85s)及平衡期 (180~ 2 0 0s)扫描 ,层厚 5mm。分别观察平扫及增强各期正常胰腺的形态、密度的变化 ,胰腺癌的形态、密度的变化以及转移瘤的发现率。结果 :多层螺旋CT扫描速度快 ,检查时间短 ,密度分辨率高 ,可在一次屏气下完成腹部的CT扫描。正常胰腺血供丰富 ,增强时动脉期、门脉期强化很明显 ,而胰腺癌为相对乏血管 ,增强时动脉期、门脉期强化不明显 ,呈低密度区 ,动脉期扫描正常胰腺和癌肿的密度差异较大 ,门脉期及平衡期可兼顾显示胰腺癌及胰外转移瘤。结论 :胰腺癌的多层螺旋CT检查应以三期增强扫描作为常规 ,动脉期对胰腺癌特别是小胰腺癌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征锦姜岸秋傅剑雄施斌斌陈文新陈明祥吴志远
关键词:胰腺癌
脑转移瘤108例CT诊断体会
1999年
施斌斌征锦陈明祥
关键词:脑转移瘤CT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脑肿瘤诊断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spiralCT ,MSCT)脑肿瘤灌注成像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2 7例脑肿瘤先用常规CT平扫确定肿瘤中心实质部位,然后进行MSCT灌注扫描。扫描图像经ADW4 .0工作站PerfusionⅡ软件进行计算,得出灌注图像及参数,包括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造影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肿瘤微血管表面通透性(PS)。结果:2 7例中,脑胶质瘤7例、脑膜瘤8例、脑转移瘤8例、颅咽管瘤2例,淋巴瘤、血管母细胞瘤各1例。2 7例灌注图像均可以清晰显示肿瘤的大小、轮廓,清晰地区分肿瘤和水肿;不同类型肿瘤的CBF、CBV、MTT及PS值不尽相同,灌注伪彩图表现不同;PS图能清晰显示脑肿瘤的实质部分及微血管通透性。结论:MSCT灌注成像对脑肿瘤血流灌注的定量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对了解脑肿瘤内部血流状态及微血管通透性的改变有一定的价值。
征锦姜岸秋吴志远傅剑雄凌俊陈娟施斌斌张萍宋元媛
关键词: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脑肿瘤诊断MSCT灌注成像CT灌注扫描脑血容量血管表面
3.0T磁共振LAVA动态增强判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的价值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肝脏快速容积采集技术(LAVA)动态增强判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子宫内膜癌的T2WI和LAVA动态增强图像,以手术病理结果为标准,计算两种序列诊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结果 T2WI判断内膜癌肌层浸润及深肌层浸润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84.4%、71.4%、95.0%、41.7%、82.7%和63.6%、82.9%、50.0%、89.5%、78.8%。LAVA动态增强判断内膜癌肌层浸润及深肌层浸润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93.3%、85.7%、97.7%、66.7%、92.3%和90.9%、95.1%、83.3%、97.5%、94.2%。LAVA动态增强判断子宫内膜癌深肌层受侵的准确性高于T2WI诊断的准确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0T磁共振LAVA动态增强扫描有助于提高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术前诊断的准确性。
孙骏陈文新叶靖吴晶涛王守安施斌斌傅剑雄
关键词:子宫内膜肿瘤磁共振成像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16排螺旋CT对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SAP)和17例轻症急性胰腺炎(MAP)以及41例正常胰腺组进行CT灌注扫描。应用perfusion3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算各组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通透性(PS)等灌注参数,对各组样本灌注数据的均数及标准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急性胰腺炎临床生化指标与灌注参数BF变量之间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MAP、SAP的BF、BV平均值较正常胰腺组显著降低(P<0.01),PS高于正常组(P<0.05),MAP组的BF、BV显著高于SAP组。结论:CT灌注成像技术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和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征锦邵娟施斌斌叶靖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灌注成像
MRI动态增强容积成像在PAMHG注射隆乳术后诊治中的应用
2012年
目的探讨MRI乳腺动态增强容积成像(VIBRANT)扫描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AMHG)注射隆乳术后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PAMHG注射隆乳术后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25例中,19例(37只)乳腺假体的包膜破裂,PAMHG可见无完整包膜,左右不对称,其内见多发线条状低信号间隔,PAMHG侵及胸大肌内、胸大肌后方、乳腺组织内和皮下。7例(13只)伴发乳房硬结形成,其中9只分布于皮下,4只分布于乳腺腺体内。增强扫描显示所有PAMHG隆乳材料内均无对比增强,低信号分隔有强化,厚薄不均;其中2例患者腺体内见纤维腺瘤。MRI表现与手术结果相符。结论 MRI动态增强容积成像可作为PAMHG注射隆乳术后诊治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施斌斌孙骏凌俊
关键词:乳腺乳房成形术术后并发症
腹膜后孤立性纤维瘤的CT表现(附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腹膜后孤立性纤维瘤的CT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经病理证实的腹膜后孤立性纤维瘤的CT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组织学结果作对照分析。结果腹膜后孤立性纤维瘤的CT表现为巨大的境界清楚的肿块,由两种不同密度的实质成分组成,增强扫描显著强化,动脉期瘤内可见肿瘤血管影,静脉期肿瘤持续强化,并可见强化的包膜。病理学检查肿瘤细胞呈梭形,间质为增生的胶原纤维,肿瘤由细胞密集区和细胞疏松区组成,免疫组化示CD34阳性。结论腹膜后孤立性纤维瘤的CT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施斌斌孙骏吴晶涛征锦
关键词:孤立性纤维瘤腹膜后
MR超短回波序列在肝铁和脂肪过载情况下定量分析肝铁浓度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MR超短回波序列(UTE)对肝铁沉积定量分析的准确性,以及脂肪沉积对肝铁浓度定量测量的影响。方法:将63只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于建立单纯铁过载模型(A组,30只)和铁过载合并脂肪肝模型(B组,33只)。在3.0T磁共振仪上采用UTE序列(包含8个回波时间:0.03、0.08、0.13、0.23、0.43、0.73、1.03和2.03 ms)进行扫描,测量实验兔肝脏的R_(2)^(*)值。对兔肝组织标本采用化学法测量肝铁浓度(LIC),并采用病理方法测量肝脏的脂肪分数。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估肝脏R_(2)^(*)值与LIC的相关性,并建立线性回归方程。采用协方差分析法观察肝脏脂肪分数对铁浓度测量的影响。以去铁治疗方案中采用的肝铁含量分级阈值(1.8、3.2、7.0和15.0 mg/g)为参考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R_(2)^(*)值对不同铁过载分级的诊断效能。结果:63只新西兰兔中最终存活49只(77.8%)。UTE-R_(2)^(*)值与肝铁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0.947,P<0.0001)。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单纯铁过载组与铁过载合并脂肪肝组之间线性回归方程的斜率无显著差异(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肝脏R_(2)^(*)最佳截断值为623、678、1400和2050 Hz时,预测不同铁沉积程度(1.8、3.2、7.0和15.0 mg/g)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9、0.968、0.992和0.998。结论:磁共振UTE序列获取的R_(2)^(*)值能够对肝内铁浓度进行精确测量,对铁过载具有很好的分级诊断效能,尤其是对重度铁过载,且不受肝内脂肪沉积的影响。
贾宏茹王笑笑胡景卉刘金韵黄京城施斌斌傅剑雄孙骏罗先富
关键词:铁过载脂肪肝
后颅凹肿瘤的MRI诊断被引量:1
2001年
征锦叶靖陈文新施斌斌陈明祥姜岸秋傅剑雄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MRI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