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阳 作品数:34 被引量:103 H指数:6 供职机构: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椎间撑开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被引量:13 2007年 [目的]总结并探讨椎间撑开颈前路减压植骨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自2001年4月-2004年10月,应用CCR颈前路自动拉钩及Caspar椎体间撑开器系统,采用单节段单纯间盘切除、经椎间隙入路或多节段分别间盘切除、椎管潜式扩大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68例,随访并复查X线片,测量术前及术后12个月病变椎间隙高度,同时,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评分标准(JOA)评价手术前后脊髓功能,并统计比较。[结果]全部病例中51例获得随访其中症状明显好转50例,缓解1例,加重0例。术后12个月时,X线片显示全部病例植骨愈合、病变椎间隙骨性融合。同时,手术后病变椎间隙高度保持明显优于手术前,手术后脊髓功能JOA评分亦显著高于术前。本组无颈髓损伤、钢板和螺钉松动及椎前血肿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椎间撑开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有利于术后颈椎病变椎间隙高度的保持,并可确切恢复、改善脊髓功能。 杨成林 毕郑钢 曹阳 付春江 杨卫良 陆晓峰 张震宇 尚剑关键词:颈椎病 手术治疗 内固定 椎间融合 外周血中NF-κB和PTX3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核因子-κB(NF-κB)和五聚素3(PTX3)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ACS患者136例,根据心电监护结果将其分为单纯ACS组(对照组,92例)和ACS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组(研究组,44例),同期以性别、年龄等为匹配条件招募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组,比较3组外周血中NF-κB、PTX3表达水平。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影响ACS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外周血NF-κB、PTX3水平与影响ACS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相关因素的关系,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外周血NF-κB、PTX3对ACS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结果研究组、对照组NF-κB、PTX3水平均高于健康组(P<0.05);研究组NF-κB、PTX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左心房内径(LA)、左室阶段性运动异常占比、脑利钠肽前体(pro-BNP)、肌酸激酶(CK)、心肌肌钙蛋白(cTnI)、C反应蛋白(CRP)均大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NF-κB、PTX3、LA、cTnI均是影响ACS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P<0.05)。NF-κB与PTX3、LA、cTnI均呈正相关性(r=0.426、0.431、0.442,P<0.05);PTX3与LA、cTnI均呈正相关性(r=0.485、0.477,P<0.05)。外周血NF-κB、PTX3诊断ACS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65.00pg/mL、1546.56pg/mL,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0、0.826,灵敏度分别为81.82%、84.09%,特异度分别为77.17%、75.00%,准确度分别为78.68%、77.94%;二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848,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3.18%、73.91%、80.15%。结论 ACS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外周血NF-κB、PTX3均呈高表达,二者均是影响ACS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并对该病具有良好诊断价值。 景昊然 贾栋 沈景霞 曹阳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 室性心律失常 核因子-ΚB 神经端侧缝合治疗陈旧性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 于占革 宋科官 张军 曹阳 孙立国 该实验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将Wistar鼠腓神经离断后制成周围神经陈旧损伤模型,行腓神经与胫神经端侧缝合,通过电生理,电镜对周围神经再生进行研究观察。将200~250g成年Wistar鼠分组:A、B两组分别制成陈...关键词:关键词:神经端侧缝合 缺血后适应经PI3K-AkteNOS保护成年老年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信号通路Akt及eNOS与缺血后适应对成年、老年大鼠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保护作用的关系。方法利用Langendorff灌注系统建立体外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应用多导电生理仪记录各组缺血及再灌注过程中的CF、HR、LVDP、&#177;dp/dtmax值,应用伊文思蓝( Evans blue )和TTC双染色测定心肌梗死面积。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内Akt、P-Akt、eNOS、P-eNOS的表达水平。结果①成年、老年缺血后适应组( IPostC)较缺血组( IRI)心脏功能(LVDP和&#177;dp/dtmax)明显改善(P<0.05)。②成年、老年后适应组(IPostC)较缺血组(IRI)心肌梗死面积明显缩小(P<0.05)。③成年、老年后适应组(IPostC)中P-Akt和P-eNOS表达水平较缺血组(IRI)明显上调(P<0.05)。结论①缺血后适应对成年和老年缺血-再灌注损伤均有保护作用。②再灌注早期给予后适应操作可激活PI3 K/Akt/eNOS信号通路而减轻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曹阳 朱贵家 孙兑荣 陈琳 杨树森关键词:心肌缺血-再灌注 上肢主要动脉损伤的诊治 被引量:8 2001年 目的 总结上肢主要动脉损伤 2 0 2例治疗的临床经验。 方法 血管损伤后主要修复方法为 :单纯修补缝合受损的血管、血管端端吻合术和血管移植。 结果 本组 2 0 2例 ,有 4例术后吻合口血栓形成 ,其中 2例发现及时 ,经再次手术 ,肢体存活 ;2例术后因发现较晚而截肢 ,其余 198例全部存活。 结论 (1)诊断明确后或高度怀疑有血管损伤者 ,应尽早行手术探查 ;(2 )肢体血循环重建的时限 ,可根据伤情、技术能力等适当延长 ;(3)血管端端吻合及血管移植是首选的手术方法 ;(4 )尺、桡动脉同时损伤者 ,强调两条动脉均应修复。 张信英 杨群 张军 尚剑 曹阳关键词:显微外科手术 基于Transformer的结构强化IVOCT导丝伪影去除方法 2023年 为去除导丝伪影以提高血管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IVOCT)的图像质量,辅助医师更加准确地诊断心血管疾病,降低误诊及漏诊的概率,针对IVOCT图像结构信息复杂且伪影区域占比大的难点,提出一种采用生成对抗网络(GAN)架构的基于Transformer的结构强化网络(SETN)。首先,GAN的生成器在提取纹理特征的原始图像(ORI)主干生成网络的基础上,并联了RTV(Relative Total Variation)图像强化生成网络用于获取图像的结构信息;其次,在ORI/RTV图像的伪影区域重建过程中,引入了分别关注时/空间域信息的Transformer编码器,用于捕获IVOCT图像序列的上下文信息以及纹理/结构特征之间的关联性;最后,利用结构特征融合模块将不同层次的结构特征融入ORI主干生成网络的解码阶段,配合判别器完成导丝伪影区域的图像重建。实验结果表明,SETN的导丝伪影去除结果在纹理和结构的重建上均十分优秀。此外,导丝伪影去除后IVOCT图像质量的提高,对于IVOCT图像的易损斑块分割及管腔轮廓线提取任务均具有积极意义。 郭劲文 马兴华 骆功宁 王玮 曹阳 王宽全关键词:TRANSFORMER 异体肢体移植术后手功能重建3例 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探讨异体肢体移植术后手功能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应用免疫抑制剂条件下,采用术前、术中、术后一体化康复计划,对3例(5个肢体)异体移植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结果手外形好,感觉基本正常,两点辨别觉2.5~4.0cm,前2例手指总屈伸度均为优良,生活完全自理,心理健康。第3例手功能部分已恢复。结论异体肢体移植术后手功能康复效果良好。 毕郑钢 邵明 尚剑 张信英 于钟毓 曹阳 张军关键词:手功能重建 术后 康复 术前 手损伤 骨髓及脊髓干细胞移植修复臂丛神经损伤的实验对比研究 目 的 :检 验 大 鼠 骨 髓 干 细 胞 和 脊 髓 神 经 干 细 胞 移 植 对 大 鼠 神 经 根 脊髓 内 植 入 治 疗 臂 丛 神 经 根 性 撕 脱 伤 的 作 用 。方 法 :骨 髓 基 质 干 细 ... 张军 曹阳 杜劲松 王俭 张信英关键词:骨髓干细胞 臂丛神经损伤 文献传递 高位颈椎管内肿瘤显微手术切除及颈椎稳定性重建 2009年 高位颈椎(C1-4)管内肿瘤在临床并不少见,由于肿瘤所处部位解剖结构复杂,毗邻重要神经血管组织,生物力学情况特殊,手术治疗难度高、风险大。目前治疗上多单纯应用显微手术方法进行切除,早期疗效满意,但常并发晚期高位颈椎不稳、鹅颈畸形及脊髓迟发性损伤等并发症,远期疗效欠佳。我们在显微手术切除肿瘤同时,应用颈椎后路内固定技术重建颈椎稳定性,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袁绍辉 潘琦 曹阳 付春江 毕郑钢关键词:显微手术切除 颈椎稳定性 后路内固定技术 血管组织 两种细胞因子联合应用对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和成骨活性的影响 2010年 目的 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融合基因-4/7(BMP-4/7)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联合应用对体外培养兔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增殖和成骨活性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BMSCs,在第3代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BMP-4/7和bFGF,依据加入不同基因浓度组合的不同分为5个实验组(A组:80 ng/mL BMP-4/7,B组:80 ng/mL bFGF,C组:30 ng/mL BMP-4/7+30ng/mL bFGF,D组:50 ng/mL BMP-4/7+50 ng/mL bFGF,E组:80 ng/mL BMP-4/7+80 ng/mL bFGF)和对照组(不加任何因子),采用绘制生长曲线,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碱性磷酸酶(ALP)和降钙素(OC)活性检测法比较各组间差异,观察不同浓度的BMP-4/7和bFGF联合应用对兔BMSCs增殖和成骨活性的影响. 结果 传代后第5天对照组个别单核细胞贴壁,呈长梭形 A组细胞增殖,呈旋涡状排列 B组细胞较为密集,部分融合成片 C组细胞呈集落式生长,生长旺盛 D组细胞生长密集,可见明显的钙结节 E组细胞密集,可见细胞性钙结节形成.各组OD值、ALP含量、OC含量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各组不同培养时间的OD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且C、D、E组均高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E组内随着作用浓度的增加,细胞增殖及成骨活性增强,呈浓度依赖关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合理的联合应用BMP-4/7和bFGF可促进BMSCs细胞增殖,促进成骨活性,两者对BMSCs有明显的协同增强效应. 袁绍辉 潘琦 曹阳 付春江 毕郑钢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 骨髓细胞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细胞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