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海军

作品数:13 被引量:40H指数:5
供职机构:赤峰市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皮肤
  • 3篇梅毒
  • 3篇激光
  • 2篇得宝松
  • 2篇点阵激光
  • 2篇妊娠
  • 2篇手术
  • 2篇皮瓣
  • 2篇瘢痕
  • 2篇面部
  • 2篇局限型
  • 2篇局限型白癜风
  • 2篇白癜风
  • 2篇
  • 1篇大疱
  • 1篇大疱性
  • 1篇大疱性表皮坏...
  • 1篇大疱性表皮坏...
  • 1篇大疱性表皮坏...
  • 1篇血清

机构

  • 13篇赤峰市医院

作者

  • 13篇朱海军
  • 7篇王文鑫
  • 4篇伍婕
  • 3篇吉向丽
  • 3篇张学成
  • 3篇杨鹏云
  • 2篇魏金华
  • 1篇尚英华
  • 1篇白宇
  • 1篇丛艳秋

传媒

  • 3篇内蒙古医学杂...
  • 3篇中文科技期刊...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激光医学...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中国麻风皮肤...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点阵激光联合得宝松治疗局限型白癜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观察2940 nm铒点阵激光导入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得宝松)治疗白癜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0例稳定期局限型白癜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71片白斑)与对照组(10例,22片白斑)。观察组使用2940 nm铒点阵激光导入得宝松治疗;对照组仅使用自制外用中药(白Ⅰ号)治疗,每半个月治疗1次,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1.69%,对照组总有效率54.5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940 nm铒点阵激光导入得宝松治疗白癜风疗效佳,安全,复色效果较好。
王文鑫朱海军
关键词:白癜风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
皮肤减张器在整形外科张力性手术切口中的应用建议
2023年
研究在整形外科手术中对张力性切口使用皮肤减张器的临床效果。方法 进行回顾性研究,选择2021年12月-2022年6月在我院接受整形外科手术,且形成张力性切口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手术过程中是否使用器械,对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50例)在手术中未使用皮肤减张器,观察组(50例)在手术中使用皮肤减张器,对比分析两组瘢痕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显示,观察组在瘢痕宽度、瘢痕愈合情况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行整形外科手术,往往造成张力性切口,形成瘢痕;影响美观度。在手术过程中对张力性切口使用皮肤减张器,可以降低瘢痕的宽度、面积,从而巩固整形手术效果。根据本次研究,使用皮肤减张器后,患者的瘢痕宽度明显收窄,疼痛感明显降低,提示皮肤减张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杨鹏云朱海军王洋刘晓博张学成
关键词:切口瘢痕
2015-2019年赤峰地区妊娠合并梅毒感染情况分析
2021年
目的了解赤峰地区妊娠合并梅毒感染情况,为制定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全国"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选取2015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赤峰市各级医疗保健机构确诊并上报的梅毒感染孕产妇为研究对象,对其人口学特征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282例孕产妇诊断为妊娠梅毒,感染率为0.148%;总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26.60%,其中流产4.26%,死胎/死产2.84%,早产9.93%,新生儿死亡1.06%,低出生体质量8.87%,先天梅毒3.55%。临床分期以潜伏梅毒为主,占89.5%;78.4%孕产妇的血清滴度≤1∶4。199例(70.57%)孕产妇在孕期接受了抗梅毒治疗,规范治疗者118例(41.8%);文化程度和职业与是否接受治疗有关。接受抗梅毒治疗组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19.60%)显著低于未治疗组(43.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959,P<0.05)。晚期妊娠组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38.14%)显著高于早期妊娠组(12.82%)和中期妊娠组(2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908、5.073,P<0.05);早期妊娠组和中期妊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80,P>0.05)。结论早期梅毒筛查、规范治疗及健康宣教是控制梅毒母婴传播的有效方法。
吉向丽王亚玲朱海军尚英华
关键词:妊娠梅毒孕产妇
局部皮瓣在面部创面美容修复与功能重建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3年
分析面部创面美容修复与功能重建应用局部皮瓣修复的具体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从2022年1月开始,至2022年7月结束,从在本院接受面部创伤美容修复治疗患者中任意选择50例进行观察,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局部皮瓣修复治疗,分析术后皮瓣修复成功率、术后并发症情况、面部功能重建情况、修复满意度。结果 根据评估结果上看,面部创面美容修复采用局部皮瓣修复成功率高达98.0%。手术后并发症共有2例患者发生,占比为4.0%。面部创面美容修复术后在皮肤色泽、皮肤质地、皮肤轮廓等方面重建情况均与预期目标相符,功能重建效果理想。局部皮瓣修复术后患者满意度高达96.0%。结论 面部创面美容修复与功能重建治疗期间采取局部皮瓣治疗所取得效果理想,创面愈合良好,有助于面部功能重建,术后并发症较少,患者修复满意度较高,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杨鹏云朱海军张学成王洋刘晓博
关键词:面部创伤局部皮瓣
2940nm铒点阵激光联合得宝松治疗局限型白癜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观察2 940 nm铒点阵激光导入得宝松治疗白癜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稳定期局限型白癜风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及对照组(10例)。观察组使用2 940 nm铒点阵激光导入得宝松治疗;对照组仅使用自制外用中药(白I号)治疗,每半个月治疗1次,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接受治疗的白斑共93片,实验结束时观察组有效率81.69%;对照组有效率54.54%,两组间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48,P=0.010,P<0.05)。结论 2 940 nm铒点阵激光导入得宝松治疗白癜风疗效佳,安全,复色效果较好。
王文鑫朱海军
关键词:白癜风激光得宝松
P53、PCNA在皮肤肿瘤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P53、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皮肤基底上皮瘤及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分化、异常增殖及肿瘤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 114例皮肤基底细胞上皮瘤和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不同病理分级的皮肤基底上皮瘤及皮肤鳞状细胞癌中P53和PCNA的表达,分析P53、PCNA在皮肤基底上皮瘤及皮肤鳞状细胞癌Broders不同病理分级间的关系以及P53、PCNA的相关性。结果 1皮肤基底细胞瘤中,各型P53、PCNA蛋白的表达有显著差异,其中硬斑病样型表达明显高于实体型、色素型、浅表型以及腺样型(P<0.05);2 P53、PCNA在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Ⅰ、Ⅱ、Ⅲ级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皮肤基底细胞上皮瘤与皮肤鳞状细胞癌中,P53和PCNA表达均呈正相关。结论 P53、PCNA的高表达在皮肤基底上皮瘤及皮肤鳞状细胞癌发生与发展中均起到重要作用。
王文鑫朱海军
关键词:皮肤鳞状细胞癌P53增殖细胞核抗原
21例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护理体会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总结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1例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患者给予精心的护理。将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预防感染发生,给予饮食、心理及皮肤黏膜的护理,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结果:20例患者痊愈出院,1例患者因感染性休克而死亡。结论:完善的护理可提高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的治愈率,降低其死亡率,对患者的早日康复至关重要。
丛艳秋朱海军魏金华
关键词: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症药疹护理
慢性荨麻疹患者生活质量评估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2
2020年
目的探讨慢性荨麻疹(CU)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形式收集CU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和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估CU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205例CU患者的DLQI评分为(7.59±5.58)分,对患者影响最显著的是症状(1.89±0.67)分,其次为感受(1.04±0.92)分和治疗(0.84±0.89)分。不同年龄组患者DLQI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在感受和购物、家庭劳动方面的影响显著高于男性(均P<0.05)。患者DLQI评分与荨麻疹活动度评分(UAS)(r=0.560,P=0.000)和就诊次数(r=0.167,P=0.016)存在正相关,与初始发病年龄(r=-0.215,P=0.002)呈负相关。在患者感受方面,伴发血管性水肿患者的评分显著高于未伴发血管性水肿者(P<0.05)。结论CU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中等程度的影响。
朱海军庞雅男李芳芳刘颖迪伍婕王文鑫
关键词:慢性荨麻疹生活质量问卷调查影响因素
赤峰市医院2004-2010年梅毒及HIV感染检出情况分析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梅毒和HI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本院2004年1月-2010年12月性病门诊患者和潜在血源传播患者进行检测时发现的梅毒患者和HIV感染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测出梅毒患者528例,HIV阳性者11例,混合感染4例。11例HIV阳性患者中HIV感染者7例,AIDS4例。RPR滴度的差异在显性梅毒与隐形梅毒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梅毒患者的检出率在性病门诊组显著高于潜在血源传播患者组(P<0.05),并且两者在年龄分布与临床分期构成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192例住院患者分布于骨科、肝胆外科、妇产科等26个科室。结论随着被检测人数的逐渐增多,该院检测出的梅毒患者和HIV感染者不断增多。性病门诊患者与潜在血源传播患者具有不同的梅毒流行病学特征。
朱海军吉向丽魏金华伍婕白宇王文鑫
关键词:梅毒HIV/AIDS
变应性皮肤病患者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测
2015年
目的分析变应性皮肤病患者对常见过敏原的过敏情况,为预防和治疗变应性皮肤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捕获法定量检测511例变应性皮肤病患者血清中吸入物及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结果在所有入选患者中,273例(53.42%)sIgE呈阳性。吸入组过敏原的阳性频率及sIgE含量的总体均值明显高于食物组过敏原(χ2=213.721,P<0.05;t=5.354,P<0.05);吸入组阳性较高的过敏原为艾蒿、树木组合、屋尘、粉尘螨和花粉组合;食物组阳性率较高者依次为牛奶、鸡蛋、西红柿、小麦面粉及大豆。艾蒿与树木组合的阳性率在三组疾病间具有显著性差异(χ2=13.244、9.020,P值均<0.05)。艾蒿、上皮组合、鸡蛋及牛奶在年龄≤14岁组的阳性率高于年龄>14岁组(χ2=4.295、10.576、4.312、14.993,P<0.05),而粉尘螨和虾在年龄≤14岁组的阳性率低于年龄>14岁组(χ2=5.990、5.141,P<0.05)。结论吸入组过敏原是变应性皮肤病的常见变应原,艾蒿和牛奶分别为吸入组和食物组的首要过敏原。
朱海军伍婕王文鑫
关键词:变应性皮肤病变应原特异性IGE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