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清
- 作品数:68 被引量:263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NSFC-广东联合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医院分离深部真菌菌株流行病学调查和药敏试验研究被引量:49
- 2007年
- 目的了解广东地区医院近年深部真菌感染的动态变化,为临床经验性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了1998—2004年我科真菌室接受的疑诊为深部真菌感染的标本9574份,分离出阳性标本3122份(阳性率32.6%),共13个菌种。药敏试验采用浓度梯度法。结果真菌学变化:白念珠菌近3年所占构成比:白念珠菌在2002—2004年组所占构成比与1998—2001年组相比显著下降(76.3%、66.8%比较,x^2=34.33,P<0.05);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构成比显著增加(4.2%、11.1%比较,x^2=51.30,P<0.05,2.2%、4.0%比较,x^2=8.82,P<0.05);马内菲青霉菌近年呈现增多趋势。药敏试验:2000—2004年703株真菌菌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伊曲康唑、氟康唑、酮康唑、两性霉素的耐药株均无增加趋势,伊曲康唑敏感株显著减少(71.0%、58.2%比较,x^2=16.50,P<0.05),中介株显著增多(7.8%、24.8%比较,x^2=24.8,P<0.05),其中以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对伊曲康唑敏感株减少为主。结论白念珠菌近年所占构成比显著下降;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构成比显著增加;出现了新的感染菌株马内菲青霉菌。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对伊曲康唑敏感株显著减少。此种真菌菌学变迁及药敏试验的变化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
- 张军民席丽艳鲁长明周春红李军李希清
- 关键词:真菌抗真菌药流行病学
- 广东HIV/AIDS患者和野生竹鼠马尔尼菲青霉感染情况研究
- 研究背景:马尔尼菲青霉是青霉属300多种青霉中唯一的双相型致病真菌,25℃为菌丝相生长,以无性孢子的方式繁殖;37℃则呈酵母相,以裂殖的方式繁殖,至今未发现它的有性生殖期。马尔尼菲青霉感染人体可引起马尔尼菲青霉病,该病的...
- 李希清
- 关键词:马尔尼菲青霉致病真菌马尔尼菲青霉病艾滋病患者菌株鉴定
- 文献传递
- 线状汗孔角化症一家系MVD基因突变分析
- 2024年
- 本文报道一例线状汗孔角化症,基因检测提示该患者存在种系MVD基因c.683G>A(NM_002461)的杂合突变,其同胞兄弟携带相同的杂合突变但未出现临床表型。这种现象的发生可能因为线状汗孔角化是一种镶嵌性疾病,出生后体细胞的二次打击是发病的关键因素。
- 郭芝璇马坚池李希清
- 关键词:基因突变
- 红斑狼疮-扁平苔藓重叠综合征1例被引量:2
- 2018年
- 报道1例红斑狼疮-扁平苔藓重叠综合征。患者女,55岁,全身散在红斑、色素异常伴光敏感、关节痛1年余。皮肤专科检查:头皮部、面部、颈部、前胸V字区、后背、双上肢伸侧可见形状不规则片状紫红斑,边界清,表面见色素沉着、色素减退。右手小关节、右侧腕关节、双侧膝关节压痛。查抗核抗体11项:抗核抗体ANA阳性,抗SSA抗体阳性,抗SSB抗体阳性。背部皮损病理提示角化过度,颗粒层楔形增厚,棘层萎缩变薄,灶性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符合扁平苔藓。诊断为红斑狼疮-扁平苔藓重叠综合征(LE-LP综合征),入院后给予糖皮质激素抗炎及羟氯喹降低光敏性等药物治疗,皮疹较前消退后出院。
- 符淑莹余圆圆张静马坚池郑海豪李希清张军民
- 关键词:红斑狼疮扁平苔藓
- 我国马尔尼菲青霉病的研究新进展
- 马尔尼菲青霉病,是由马尔尼菲青霉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的深部真菌病。该病地域性发病,近年随AIDS等免疫缺陷病人的增多而日渐增多,广东地区HIV/AIDS患者中马尔尼菲青霉病的发病率达到了13.21%。虽然我国其他各省市也相...
- 席丽艳孙九峰徐晓容刘红芳李希清张军民鲁长明赵文杰马黎
- 中国大陆免疫抑制剂相关型Kaposi肉瘤(1995—2020年)回顾性分析
- 2020年
- 目的:了解中国大陆地区近25年免疫抑制剂相关型Kaposi肉瘤的临床特征和诊治现状。方法: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Pubmed检索1995—2020年中国大陆地区免疫抑制剂相关型Kaposi肉瘤相关文献,进行数据分析和总结。结果:共纳入文献40篇,共计42例患者。患者平均年龄47.4岁;男女患病比例3.67∶1;多发生在肾移植术后使用一种或多种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于用药后2~3个月或1~2年发病。较多累及全身皮肤,其中下肢多见,也可累及内脏器官或淋巴结。治疗以减少或停用或更换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为主,必要时可联合其他治疗方案。结论:在临床上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激素后应警惕Kaposi肉瘤的发生,减少或停用或更换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后多预后良好。
- 杨娟鲁莎张静李希清
- 关键词:免疫抑制剂KAPOSI肉瘤肾移植术后
- 马内菲青霉致病性系列研究
- <正>马内菲青霉是青霉属中唯一的温度依赖性双相真菌,25℃表现为菌丝相的表型,37℃表现为酵母相的表型,以往的研究表明致病性与双相性密切相关。由该菌引起的马内菲青霉病主要流行地域为东南亚地区。在我国南方地区近年来发病率迅...
- 席丽艳刘红芳徐晓容黄庚史张军民李希清谢婷
- 文献传递
- HLA-DRB1等位基因与广东汉族人群甲真菌病的相关性研究
- 2020年
-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1等位基因与广东汉族人群甲真菌病的关联性。方法:纳入64例广东汉族甲真菌病患者(包括10例红色毛癣菌甲癣患者)以及64例健康对照者,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对研究对象全血基因DNA进行HLA-DRB等位基因分型,比较等位基因频率,分析甲真菌病与HLA基因多态性的关系。结果:甲真菌病患者HLA-DRB1*10基因频率高于健康对照组(X^2=5.10,P <0.05)。红色毛癣菌感染的甲癣患者组HLA-DRB1*12基因频率低于健康对照组(X^2=4.70,P <0.05)。结论:HLA-DRB1*10等位基因可能是广东汉族人群甲真菌病遗传易感基因,而HLA-DRB1*12等位基因可能是红色毛癣菌感染的甲真菌病患者的保护性基因,HLA基因多态性与甲真菌病的发生可能存在遗传免疫关联性。
- 蓝雨郑博文鲁莎李希清张军民
- 关键词:甲真菌病人类白细胞抗原遗传易感性
- 马尔尼菲青霉菌丝相和酵母相的异柠檬酸裂解酶表达差异的研究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比较不同培养条件下马尔尼菲青霉(Pm)菌丝相及酵母相的异柠檬酸裂解酶(ICL)基因转录水平,初步探讨乙醛酸循环在Pm致病中的意义。方法将Pm分为高糖培养的菌丝相(MH)、低糖培养的菌丝相(ML)及高糖培养的酵母相(YH)、低糖培养的酵母相(YL)4组,采用实时定量RT-PCR法比较各组ICL基因转录水平。结果MH、ML、YH、YL组ICL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3.000、3.654、69.53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度增高和葡萄糖浓度降低两因素之间具有协同效应。结论Pm酵母相的ICL转录水平较菌丝相增高,而且低糖培养时增高更为显著,提示乙醛酸循环可能在Pm致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李军席丽艳刘红芳张军民李希清徐晓容
- 关键词:马尔尼菲青霉RT-PCR
- 多变根毛霉致原发性皮肤毛霉病1例及分子生物学鉴定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报告多变根毛霉致原发性皮肤毛霉病1例及其诊断过程。方法:对1例面部进行性溃烂伴疼痛2年,加重3月的37岁男性患者进行了皮损真菌镜检、培养、组织病理检查,并提取真菌DNA,以真菌通用引物ITS4和ITS5进行PCR扩增。结果:直接镜检及组织病理均发现透明宽大无隔菌丝;真菌培养25℃7天于沙氏培养基(SDA)上生长黄色绒毛状菌落,镜下见透明无隔宽大菌丝,呈直角分叉,见孢子囊及假根。PCR扩增真菌DNA,获得614bp片段,经比对与多变根毛霉具有99%同源性。结论:该病例诊断为"多变根毛霉所致原发性皮肤毛霉病"。多变根毛霉可致原发性皮肤毛霉病,分子生物学方法在鉴定真菌致病菌种方面具有准确、快速的作用。
- 覃巍鲁莎阙冬梅席丽艳李希清
- 关键词:毛霉病多变根毛霉分子生物学菌种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