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永梅
- 作品数:62 被引量:276H指数:10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微小RNA与儿童扩张型心肌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研究血清微小RNA(miRNA)特异性表达与儿童扩张型心肌病(DCM)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6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中心住院的DCM治疗1年后LVEF <55%的患儿15例(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年龄、性别匹配的DCM治疗1年后LVEF≥55%患儿15例(对照组)。应用基因测序技术筛选2组血清中差异表达miRNA,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验证2组患儿血清中差异表达mi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分析LVEF与miRNA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miRNA基因芯片试验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有156个miRNA表达上调(差异表达倍数> 2,P <0. 05),前8个差异表达的miRNA分别为miR-26a-5p、let-7g-5p、miR-126-3p、miR-142-5p、let-7f-5p、miR-27a-3p、miR-27b-3p、miR-143-3p。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观察组血清let-7g-5p、miR-126-3p相对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1. 60±0. 21)比(1. 40±0. 31)、(1. 63±0. 28)比(1. 36±0. 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治疗1年后30例DCM患儿血清中let-7g-5p、miR-126-3p相对表达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0. 437、-0. 481,均P <0. 05)。结论 miRNA与DCM患儿治疗后LVEF降低具有相关性,调控miRNA有助于减少低LVEF的发生,改善患儿预后情况。
- 焦萌王志远王霄芳尤宏钊顾燕梁永梅肖燕燕金梅
-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微小RNA儿童
- 儿童扩张性心肌病伴脂肪酸氧化代谢异常9例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儿童扩张性心肌病伴脂肪酸氧化代谢异常的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诊断为扩张性心肌病伴脂肪酸氧化代谢异常患儿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治疗和随访情况。结果 9例扩张性心肌病伴脂肪酸氧化代谢异常患儿进入分析,男5例,女4例。病程0.5~4.5年,起病年龄11个月至18岁。9例均有乏力表现,4例合并肌肉无力,1例四肢近端肌萎缩,2例有惊厥发作,2例伴生长发育落后。9例均有不同程度肝肿大,8例肝功能异常,7例CK、CK-MB和乳酸脱氢酶增高,6例乳酸增高,2例低血糖,3例高血氨。9例超声心动图检查均可见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增高和射血分数下降。肌电图示肌源性损害2例。串联质谱检查示游离肉碱明显增高1例,减少5例,正常3例;酯酰肉碱增高7例,减少1例,正常1例。临床诊断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Ⅰ缺乏症1例,原发性肉碱缺乏症1例,多种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4例,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3例。9例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补充左旋肉碱、维生素及低脂肪、预防饥饿等饮食指导。随访0.5~3年,临床症状、生化指标和超声心动图表现逐渐改善。结论原因不明的心脏扩大合并多系统症状和生化指标异常者,应考虑到脂肪酸代谢异常可能,及早进行代谢病筛查,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 崇梅韩玲杜军保金梅王霄芳郑可梁永梅肖燕燕焦萌
- 关键词:代谢心肌病肉碱酰基肉碱
-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与外科治疗临床比较研究
- 目的:通过介入治疗与外科手术治疗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的临床对照研究,从炎症因子、心肌损伤等角度,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异同.方法:1、入选标准:2004年5月-12月在我科住院患儿,符合单一左向右分流畸...
- 梁永梅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室间隔缺损C反应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心钠素
- 文献传递
- 主-肺动脉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弓离断一例被引量:2
- 2002年
- 郑可韩玲戴汝平周其文罗毅梁永梅
- 关键词:主-肺动脉间隔缺损主动脉弓离断病例报告先天性心脏病心电图并发症
- 小儿三房心超声诊断
- 2002年
- 目的 本文重点观察小儿三房心的超声心动图诊断 ,并对误诊病例进行分析。方法 3 5例三房心患者全部行超声心动检查 ,16例行心导管和 /或造影检查 ,3 1例经手术治疗。结果 3 5例患者超声心动图确诊 2 4例 ,误诊 11例病例 ,其中 6例误诊为肺静脉异位引流。结论 三房心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 ,临床和超声心动图易被误诊、漏诊 ,在诊断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与肺静脉异位引流鉴别。
- 梁永梅韩玲金梅李玲王霄芳郑可李永青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三房心儿童超声心动图
-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比较被引量:19
- 2007年
- 目的对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介入治疗(Amplatzer封堵器)和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方法研究对象为2004-05—2005-05在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科住院患儿80例,符合单一左向右分流畸形ASD、VSD、PDA,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介入组(40例)和手术组(40例);比较2组在疗效、费用、并发症、输血量及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异同;通过放免法测定2组ASD及VSD治疗前后的心钠素(ANP)水平。结果2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介入组均未输血,手术组均输血治疗;术后住院时间介入组少于手术组(P<0.01);治疗费用介入组高于手术组(P<0.01);ANP水平,外科手术及介入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结论单一ASD、VSD、PDA的介入治疗与手术治疗临床效果相同;介入组不需输血,术后住院时间短,但治疗费用较昂贵。
- 金梅梁永梅郑可张桂珍肖燕燕韩玲
- 关键词:心脏缺损先天性介入治疗心脏外科手术方法心钠素
- 婴儿及儿童原发性心脏肿瘤2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总结婴儿及儿童原发性心脏肿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8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中心诊断为原发性心脏肿瘤的21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11例;中位年龄7个月(胎龄26周~15岁,其中6例胎儿期发现),总结21例患儿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21例患儿中,有心脏杂音者8例,活动后胸闷、胸痛2例,充血性心力衰竭2例,头晕、黑朦1例,脑动脉栓塞1例,炎性指标增高1例,无任何症状者9例。本组病例中,13例行外科手术切除,病理检查确诊均为良性肿瘤(横纹肌瘤4例、黏液瘤3例、纤维瘤3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2例、畸胎瘤1例),围术期无死亡,术后随访3个月~7年,3例复发(2例黏液瘤,1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8例未处理,其中7例临床诊断横纹肌瘤,随访过程中3例肿瘤消失、1例瘤体变小、2例无明显变化、1例失访;1例临床诊断恶性肿瘤可能性大,随访0.5年后死亡。结论儿童原发性心脏肿瘤多为良性,以横纹肌瘤多见,临床表现多样;病理检查是诊断的金标准;手术治疗是大多数心脏肿瘤根治的手段,部分良性肿瘤可采用药物辅助治疗;恶性肿瘤预后差。
- 李伟金梅丁文虹程沛梁永梅李倩顾燕王志远
- 关键词:心脏肿瘤儿童预后
-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20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治疗肺动脉瓣狭窄(PS)及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瓣闭锁(PA/IVS)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我科自1987年4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PS 202例,PA/IVS 2例,男性116例,女性88例,年龄3个月~40岁,平均4.25岁,体质量5~60 kg,平均(17.32±8.85)kg,发绀34例。完善心电图、心脏X线像、超声心动图检查,行右心导管检查及右心室造影并完成PBPV。结果:PBPV 204例,成功200例,成功率98%。PBPV术后,导管测肺动脉瓣跨瓣压差〔(30.84±15.05)mmHg(1 mmHg=0.133 kPa)〕较术前(75.75±30.04)mmHg明显下降,P=0.001。4例失败病例中,1例因右心室流出道狭窄导丝难以到达肺动脉,取消PBPV。第2例导丝送入肺动脉出现循环不稳定取消PBPV。第3例PA/IVS,射频打孔成功后球囊扩张时出现心包填塞,转外科手术。第4例术中球囊扩张时右心室流出道撕裂致心包填塞,抢救无效死亡。其中2例出现严重并发症,1例三尖瓣腱索断裂;1例缺血、缺氧性脑病。结论:PBPV治疗PS及PA/IVS安全有效。严格掌握适应证,规范操作可以减少并发症。
- 王霄芳金梅吴邦骏郑可郭保静梁永梅肖燕燕李伟韩玲
- 关键词:肺动脉瓣狭窄先天性心脏病
- 经导管介入治疗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3
- 2011年
-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治疗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治疗意义、临床经验、操作技术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导管介入治疗婴幼儿PDA 348例临床资料。男性226例,女性122例。年龄:4个月~3岁,平均1岁7个月,体质量:4.5~18 kg,平均10.2 kg。常规右心导管检查,主动脉弓降部造影,置入封堵器。术后24 h,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行超声心动图(UCG)检查。结果:PDA最窄处内径2.5~8.2 mm(平均3.97 mm),QP/QS 1.1~17.6(平均3.54)。肺动脉高压252例(72.4%),术后肺动脉压力均有显著下降。封堵后29例(8.3%)存在微量至少量残余分流,均于封堵术后6个月内完全消失。345例经导管介入治疗成功,技术成功率99.14%。3例封堵器移位,转外科手术治疗。结论:经导管介入治疗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具有安全、有效、操作简便及适应证广等优点,可作为治疗大多数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的首选方法。
- 郑可金梅王霄芳郭保静梁永梅肖燕燕李伟
-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
- 小儿特殊类型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被引量:9
- 2011年
- 目的:探讨小儿特殊类型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1998年11月至2009年12月,应用双盘伞ASD封堵器治疗390例继发孔ASD,其中88例为特殊类型的ASD,分别为:多发性ASD 24例、短残边ASD 64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49例;年龄3~18岁,平均6岁;术前均经体检、心电图、X线片及超声心动图确诊,术后行心脏超声及临床检查随访。结果:85例患者介入治疗手术获得成功,技术成功率96.6%。ASD直径为5~26 mm,平均直径为(12.7±4.7)mm。24例多孔ASD,有23例置入1个封堵器,1例应用2个封堵器。在平均5年随访中没有严重并发症。结论:小儿特殊类型ASD可通过心导管介入技术来治愈。
- 梁永梅金梅王霄芳郑可李伟韩玲
-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