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文一
- 作品数:8 被引量:64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兵团博士基金国家林业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风电场工程项目水土保持措施配置研究被引量:36
- 2008年
- 风能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近年来,我国的风力发电发展迅速,风电场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土壤及植被造成一定的破坏,人为地加剧了水土流失。概述了风电项目水土保持特点及相应的防治措施。以辽宁省法库柏家沟风电场工程项目为例,结合风电工程的特点,根据施工布局特征划分防治分区,分区布设水土流失防治措施。通过植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的有机结合,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
- 杨丹青张峰武文一
- 关键词:风电场土壤侵蚀水土保持措施
- 基于GIS和RS的荒漠区土壤侵蚀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以GIS和RS为平台,对人类活动较为剧烈的鱼卡矿区及其周边区域的土壤侵蚀状况进行了研究。同时采用叠加分析法研究了土壤侵蚀与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侵蚀以风蚀为主,兼有部分水蚀。从土壤类型来看,灰棕漠土、高山漠土侵蚀强烈,兼有风力侵蚀和水力侵蚀。洪积盐土风蚀强烈,高山荒漠化草原土水蚀较为强烈。从土地利用类型来看,极强度风蚀和剧烈风蚀主要分布在沙地和戈壁两种土地利用类型上,极强度水蚀主要位于沼泽和沟道两种土地利用类型上。因此,在制定水土流失整治措施和区域土地发展规划时,应首先考虑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类型的侵蚀特性。在此基础上,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严格控制水土流失,实现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武文一刘瑛梁继业
- 关键词:RS土壤类型土壤侵蚀荒漠地区
- 库布齐沙漠北缘沙丘不同部位露水凝结量的初步研究被引量:6
- 2008年
- 以库布齐沙漠北缘与黄河河岸之间的生态过渡带为研究对象,通过每天野外观测沙丘不同部位的露水凝结量来确定小尺度(典型沙丘的坡位)上露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日平均露水凝结量。结果表明,在库布齐沙漠边缘地区有凝结水存在,它的形成对维系荒漠化地区植被生态系统的稳定至关重要,该区的日平均露水凝结量为0.172~0.324mm,其中丘间地露水凝结量为0.248~0.377mm,阳坡为0.160~0.362mm,阴坡为0.170~0.305mm,沙丘顶部为0.051~0.272mm,而0.03mm的露水量是微生物对于水利用的最低限度,可见露水是该区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生态因子。沙丘不同部位的露水凝结量不同;露水凝结量从大到小的次序依次为丘间地、阳坡、阴坡、沙丘顶部。同时,阳坡上、下部位之间露水凝结量的差异要比阴坡上、下部位的差异更加明显。这将为在库布齐沙漠开展露水研究是否可行提供依据。也为今后人工促进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 武文一于显威杨晓晖于春堂卢晓杰
- 关键词:过渡带阳坡阴坡
- 荒漠—绿洲生态过渡带环境状况及区域发展方向研究
- 2011年
- 以GIS和RS为平台,通过对青海省鱼卡煤矿周边区域的土地利用、植被、土壤及土壤侵蚀等方面进行研究,来揭示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研究表明,作为西部干旱和半干旱区的绿洲荒漠过渡带,区域地带性景观为荒漠景观,区域生态环境较为敏感,加上长期煤矿开采的扰动,使得该区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区域土壤侵蚀严重,土壤贫瘠,生物生产力低,植被一旦破坏恢复起来极为困难。最后针对研究区生态环境状况特点,探讨了该区域的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较好地反映了区域的生态环境状况,并可作为区域生态综合整治的参考依据。
- 郝翠晔刘慧武文一梁继业
- 关键词:土壤侵蚀生态过渡带
- 西南土石山区500kV架空输电线路工程水土保持措施研究被引量:6
- 2011年
- 对500kV架空输电线路施工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环节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工程实例,针对西南土石山区的生态环境特征,提出了适合该区输电线路工程实施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最后对该区目前500kV输电线路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研究结果有助于补充和完善西南土石山区500kV架空输电线路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也可为该区同类工程建设提供科学参考。
- 武文一史玉柱裴华梁继业
- 关键词:输电线路水土保持措施
- 基于GIS和RS的煤矿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梯度变化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为了揭示煤炭开采驱动力与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的耦合关系,应用GIS和RS技术,采用景观软件FRAG-STATS,从景观水平和斑块水平两个层次上对乌东矿区及其周边区域景观指数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煤炭资源开采对区域影响强度的不同是区域景观格局产生梯度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成果有助于探索煤炭开采对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影响,也可为同类地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研究,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 武文一刘瑛杨晓晖
- 关键词:煤矿景观指数土地利用
- 地表火干扰下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林乔木层不同组分空间格局的变化被引量:2
- 2009年
- 火是天然樟子松重要的生态因子,地表火对樟子松林乔木层空间格局的变化有着特殊的意义。全林木定位法调查记录了地表火干扰1年后1hm2典型样地中存活及火烧死乔木的位置坐标,利用成对相关函数g(r)进行空间点格局分析。结果表明:1)单变量空间格局分析显示,空间异质性泊松点过程零假设下,地表火干扰前所有立木、樟子松和白桦均在小尺度上呈显著性聚集分布;而地表火干扰后,樟子松林分及其乔木层不同组分的空间格局更加趋向于均匀分布,只有白桦在小尺度上仍表现为显著性聚集分布,所有立木和樟子松主要以随机分布为主。乔木层及其不同组分的随机标识零假设均不成立,火后存活的所有立木在小尺度上为均匀分布,而较大尺度上却呈现出聚集分布;火后存活的樟子松在小尺度上表现为聚集分布,而较大尺度上却呈现均匀分布;火后存活的白桦主要表现为小尺度上的聚集分布。2)双变量空间格局分析表明,所有立木、樟子松和白桦的存活立木与火烧死木之间均是相互独立的,其相互间的空间格局表现为随机分布。地表火烧死木(包括所有立木、樟子松和白桦)均在小尺度上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呈聚集分布,而较大尺度上不同程度地表现为显著的负相关为均匀分布。因此,地表火干扰下,林木的死亡过程并不是随机的,存活林木的空间格局趋于均匀分布,地表火驱动下的樟子松林自然稀疏过程削弱了存活个体间的竞争,促进了林分结构的优化和个体的生长发育,成为樟子松林演替中较活跃的生态因子。
- 喻泓杨晓晖慈龙骏于春堂毛磊武文一向晓飞
- 关键词:樟子松地表火
- 山西省晋城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研究
- 本文采用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的技术方法,利用研究区1990年、2000年和2007年三期遥感影像资料,采用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相结合的方法,获得晋城地区1990年、2000年和2007年三期土地利用...
- 武文一
- 关键词:土地利用生态环境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