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段正锋

作品数:10 被引量:56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软科学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9篇岩溶
  • 8篇岩溶区
  • 8篇土地利用方式
  • 7篇土地利用
  • 7篇土壤
  • 4篇不同土地利用
  • 4篇不同土地利用...
  • 3篇有机碳
  • 3篇土壤有机
  • 3篇土壤有机碳
  • 2篇土壤肥力
  • 2篇土壤侵蚀
  • 2篇团聚体
  • 2篇坡耕地
  • 2篇耕地
  • 2篇肥力
  • 1篇等高耕作
  • 1篇凋落
  • 1篇凋落物
  • 1篇蓄水

机构

  • 10篇西南大学
  • 1篇东营职业学院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作者

  • 10篇段正锋
  • 8篇甄晓君
  • 8篇傅瓦利
  • 8篇杜富芝
  • 4篇马志敏
  • 4篇贾红杰
  • 1篇孙璐
  • 1篇赵俊丽
  • 1篇徐泉斌
  • 1篇黎磊
  • 1篇张文晖
  • 1篇高勇
  • 1篇王素芳
  • 1篇刘邦友

传媒

  • 3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中国岩溶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2008年中...

年份

  • 1篇2014
  • 5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岩溶区土壤有机碳和团聚体的关系研究——以重庆市中梁山岩溶槽谷为例被引量:5
2009年
研究了重庆市中梁山岩溶槽谷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和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引入通径分析方法探讨有机碳与各粒径团聚体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团聚体稳定性指数和团聚体保存几率影响明显:坡耕地有机碳含量仅为17.544(g/kg),分别比灌丛、橘林地、草地和菜地低61.14%、71.66%、74.43%和100.83%;团聚体稳定性指数依次为草地(2.394)>灌丛(2.383)>橘林地(2.085)>坡耕地(1.953)>菜地(0.865);团聚体稳定性与有机碳含量的相关性与土地利用方式有关,在灌丛和草地中明显正相关,在橘林地和菜地中呈负相关,而在坡耕地中相关性不明显;大粒径团聚体保存几率是决定有机碳含量的主要因子,5~10mm和3~5mm粒级的土壤团聚体对有机碳累积与稳定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61和0.50。
段正锋傅瓦利甄晓君杜富芝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团聚体稳定性通径分析土地利用方式
岩溶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以重庆市中梁山岩溶区为例
以重庆市中梁山岩溶区为例,探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并着重分析了坡耕地土壤肥力空间分异。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肥力影响明显,灌丛地肥力水平最高;坡耕地、园地与其他利用方式相比较,全K、全P和速效P含...
甄晓君傅瓦利贾红杰段正锋杜富芝
关键词:土壤肥力坡耕地土壤侵蚀施肥结构
文献传递
岩溶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以重庆市中梁山岩溶区为例
以重庆市中梁山岩溶区为例,探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并着重分析了坡耕地土壤肥力空间分异。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肥力影响明显,灌丛地肥力水平最高;坡耕地、园地与其他利用方式相比较,全K、全P和速效P含...
甄晓君傅瓦利贾红杰段正锋杜富芝
关键词:岩溶区土地利用方式土壤肥力坡耕地土壤侵蚀
文献传递
岩溶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及团聚体的影响研究——以重庆市中梁山岩溶槽谷为例
随着全球变化研究的日益深入,碳循环研究也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成为了当前全球变化研究中的三大热点之一,也是当前地球科学主攻的前沿领域。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对全球碳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土壤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库中最大的碳库,是...
段正锋
关键词:岩溶区土地利用土壤有机碳土壤团聚体
文献传递
重庆中梁山岩溶区耕作侵蚀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在重庆市中梁山岩溶区用示踪法对坡耕地进行耕作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锄头和铁锹耕作引起的土壤位移距离、位移量与坡度呈正相关,而踩锹引起的土壤位移距离、位移量则与含水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顺坡耕作时铁锹引起的土壤位移距离、位移量与锄头相近,但它们远远大于踩锹;等高耕作时铁锹引起的土壤位移距离、位移量是锄头的1.3~3.8倍左右。铁锹顺坡耕作引起的土壤位移距离、位移量是它等高耕作的2~2.4倍;锄头顺坡耕作引起的土壤位移距离、位移量是它等高的3~8.8倍。引起土壤位移量的大小顺序依次是:锄头顺坡〉铁锹顺坡〉铁锹等高〉锄头等高〉踩锹顺坡。
贾红杰傅瓦利赵俊丽张文晖甄晓君杜富芝马志敏段正锋
关键词:岩溶区耕作侵蚀等高耕作
岩溶山区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地蓄水能力研究——以重庆市中梁山为例被引量:5
2007年
分析研究了中梁山岩溶山区竹林、灌丛、草地、园地、坡耕地5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凋落物和土壤的蓄水功能。结果表明,自然利用的竹林地、灌丛地、草地的凋落物蓄积量和最大持水量都远远大于其余两种农耕利用的土地。当自然利用土地改为园地、坡耕地以后,其表层土壤的最大蓄水能力下降31.2%、非毛管蓄水能力下降65.5%、坡耕地的毛管蓄水能力下降34.3%。与此同时由于土地利用方式不同,还使园地整个土壤剖面(60cm)蓄水潜力增大4.4%,坡耕地蓄水潜力减少6.1%,园地、坡耕地剖面土壤非毛管蓄水能力较自然利用方式土地剖面非毛管蓄水能力下降55.7%。毛管蓄水量和前期含水量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整个剖面毛管蓄水量和前期含水量都以园地最高。从保水能力上考虑,园地是岩溶山区开垦土地较为理想的利用方式。建议加强园地凋落物的保护;在雨季尽量不让坡耕地空闲裸露,以防止水土流失。
贾红杰傅瓦利甄晓君杜富芝马志敏段正锋
关键词:岩溶山区土地利用方式凋落物蓄水能力
城乡交错区土壤中镉的赋存形态及其生物有效性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采用连续形态分析方法研究了重庆市城乡交错区土壤中Cd的形态分布及其与莴笋吸收Cd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和莴笋中Cd污染严重,土壤各形态Cd总体分布特征为残渣态Cd>有机质结合态Cd>离子交换态Cd>碳酸盐结合态Cd>铁锰氧化物结合态Cd>水溶态Cd,其中活性较强的交换态Cd(包括水溶态Cd和离子交换态Cd)比重较大。Cd在土壤中的分布与土壤中的物理性粘粒及粉粒含量密切相关。而在土壤各形态Cd中,离子交换态Cd具有较高的生物有效性。研究区土壤和蔬菜中Cd污染已经较严重,建议加强城乡交错区的环境综合管理。
杜富芝傅瓦利甄晓君段正锋王素芳
关键词:城乡交错区CD形态生物有效性莴笋
岩溶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溶蚀速率的影响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以重庆市中梁山岩溶区为例,选取草地、园地、耕地、菜地和林地等5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通过野外溶蚀试片法获得溶蚀速率,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性质对溶蚀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造成土壤性质一系列的变化,对岩石的溶蚀速率产生明显的影响。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平均溶蚀速率进行比较:林地>菜地>耕地>园地>草地;其中林地最大,可达303.92 mg/m2.d,明显高于其它土地利用方式。溶蚀速率受土壤pH值、有机碳、土壤水分和土壤孔隙度相互作用的共同影响,并不能笼统地说有机碳含量高就会对溶蚀速率有促进作用,土壤pH值成为影响溶蚀速率一个重要的控制因素。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性质对溶蚀速率的影响减弱。林地可以促进碳酸盐岩溶蚀成土速率,有利于岩溶区土层不断增厚,同时林地具有较好的涵养水源功能,在岩溶区提高森林植被覆盖率具有重要意义。
甄晓君傅瓦利段正锋杜富芝马志敏孙璐徐泉斌
关键词:岩溶区土地利用土壤性质溶蚀速率
岩溶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的剖面分布特征被引量:5
2014年
为研究岩溶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的剖面分布特征,对5种土地利用方式(橘园地、草地、菜地、灌丛地、耕地)下土壤养分含量及剖面分布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有显著影响,而对全氮、水解氮、全磷、全钾没有显著影响。土壤有机质从高到低依次为:草地>菜地>橘园地>灌丛地>耕地;土壤速效磷从高到低依次为:灌丛地>草地>耕地>橘园地>菜地;土壤速效钾从高到低依次为:橘园地>草地>菜地>耕地>灌丛地;(2)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剖面特征来看,有机质、水解氮、全磷、全钾、速效钾表聚特征明显;(3)土壤中大部分养分与土壤颗粒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砂粒与土壤养分相关性最好。
高勇伍宇春黎磊段正锋
关键词:岩溶区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养分剖面特征
岩溶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其分布特征的影响被引量:24
2009年
对重庆市中梁山低山岩溶区角砾状白云质灰岩的黄色石灰土剖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方式明显地影响了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商、可矿化碳和硫酸钾浸提碳的含量,微生物商能更准确的反映土壤有机碳库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微生物商依次为:菜地>橘林地>耕地>草地>灌丛,平均值分别为3.09,2.46,1.92,1.55和1.14。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商在土壤0-30 cm范围内的变化规律不明显,仅在灌丛中的变化相似;而可矿化碳和硫酸钾浸提碳基本上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规律性明显。相关分析说明,硫酸钾浸提碳与全氮、水解氮和速效钾相关极显著,与全磷相关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421,0.375,0.576和0.274,可以作为土壤肥力变化的重要指标;机械组成分析中砂粒对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分布和含量影响相对比较明显,与土壤微生物量碳相关极显著(0.355),与土壤可矿化碳相关显著(0.313)。
段正锋傅瓦利甄晓君杜富芝马志敏刘邦友
关键词:岩溶区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