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伟
- 作品数:22 被引量:48H指数:4
- 供职机构: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更多>>
- 脊柱转移瘤的MRI诊断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探讨MRI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2例经手术证实的脊柱转移瘤均行平扫和增强扫描,分别采用SE序列T1WI,T2WI及STIR序列。结果62例中,单椎体受累12例,多椎体受累50例。单纯附件受累1例,并椎旁软组织肿块9例,椎管受累11例,合并椎体压缩性骨折7例。结论MRI是脊柱转移瘤的高敏感性检查方法,有助于临床确定治疗方案和评价预后。
- 李剑英彭琨冯艳林沈伟许鹏义
- 关键词:脊柱转移瘤磁共振成像
- 3D-CE-MRA诊断脊髓血管畸形的初步应用被引量:1
- 2005年
- 脊髓血管畸形是一种临床少见的先天性脊髓血管病变,占脊髓占位性病变的3%~11%.对于本病的诊断以往主要依靠脊髓血管造影.近年来由于MRI多方位扫描及多参数成像,特别是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MRA)的应用,提高了对本病检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更有助于对畸形血管的显示.本文就其初步应用和体会小结如下.
- 冯艳林彭琨李剑英沈伟韩巧云刘起旺
-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畸形磁共振成像
- MR扩散加权成像及扩散张量成像在脑梗死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4
- 2009年
- 脑梗死是一种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它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意义重大,也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MR扩散加权成像(DWI)已成为诊断超急性期脑梗死的最佳成像方法。扩散张量成像(DTI)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磁共振成像技术,是目前唯一无创性活体研究脑白质纤维束形态结构的方法,DTI对神经系统各种疾病的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本研究观察了不同时期脑梗死DWI及DTI的表现,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 彭琨宋建波刘起旺李剑英沈伟
- 关键词:超急性期脑梗死MR扩散加权成像扩散张量成像早期诊断治疗磁共振成像技术白质纤维束
- 3D DCE-MRA在腹部血管病变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探讨3D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在腹部血管病变中的检查技术及临床应用。方法搜集18例腹部血管的3DDCE-MRA检查资料,对其影像表现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8例3DDCE-MRA血管均显示满意,表现正常者4例,动脉硬化2例,腹主动脉瘤1例,门脉高压6例,门静脉瘤栓5例,其中2例显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结论3DDCE-MRA无损伤,成像速度快,对腹部大血管的病变能清楚显示,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彭琨冯艳林沈伟刘起旺
- 关键词:磁共振血管造影腹部血管疾病造影剂
- 弥散加权成像对颅内囊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 2010年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属于磁共振脑功能成像的一种,作为一项磁共振成像(MRI)新技术,是目前唯一能够检测活体组织内水分子扩散运动的无创性方法。通过反映生物组织分子水平微观变化来对组织进行定性,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是神经放射学领域,它对早期缺血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关颅内囊性病变的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仅有初步研究报告,本文通过对脑脓肿、肿瘤坏死、囊变部分、表皮样囊肿和蛛网膜囊肿在DWI上信号不同和表现弥散系数(ADC)值的差异(图1~4),来探讨DWI在颅内囊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 李剑英彭琨冯艳林沈伟许鹏义
- 关键词: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颅内囊性病变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磁共振脑功能成像活体组织
- 图像质量影响因素及解决方案
- 目的:分析CR摄影中影响图像质量的相关因素,寻找产生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案,提高图像质量方法:1.GE 500mA VR X线机,柯达CR 900系统,柯达DV8700干式激光相机.CR 900系统直接内置DICOM接口,...
- 沈伟纪逵陈江
- 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对诊断垂体微腺瘤的价值被引量:2
- 2010年
- 收集我院60例临床拟诊垂体微腺瘤患者的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及延迟增强扫描的资料进行分析。
- 沈伟李剑英彭琨许鹏义韩巧云
- 关键词:垂体微腺瘤MRI动态增强扫描
-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正常大脑白质纤维束构象的初步研究被引量:9
- 2005年
- 目的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研究正常成人脑内各部位各向异性程度及正常白质纤维束构象特征。方法对25名正常志愿者进行常规MR及DTI序列检查,重建FA图及三维彩色编码张量图。分别在半卵圆中心、基底节区和大脑脚层面测量主要白质束的FA值。结果DTI显示灰质与白质区各向异性存在显著差异,不同部位的白质纤维束各向异性程度亦不相同,且左右两侧基本对称,重建FA图和三维彩色编码张量图可显示白质内大部分主要的白质纤维束。结论DTI可清晰显示脑内白质纤维束的走行及分布,为了解脑功能与白质通路间关系提供了有力研究手段。
- 宋建波刘起旺彭琨沈伟冯艳林
- 关键词:弥散张量成像白质纤维束
- 磁共振成像与磁共振波谱对前列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 2009年
- 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常见的疾病,如何用无创检查鉴别前列腺良恶性病变,对指导治疗及评估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磁共振成像(MRI)具有良好的组织对比和多平面成像能力,能较好地显示前列腺的解剖结构和病变。磁共振波谱(MRS)分析,是检测前列腺代谢信息的无创性方法.提高了前列腺疾病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本研究对23例前列腺疾病患者进行了MRI及MRS,进一步探讨其临床意义。
- 彭琨李剑英冯艳林沈伟韩巧云许鹏义
- 关键词:良恶性疾病磁共振波谱磁共振成像前列腺良恶性病变老年男性
- MRI、MRS对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的鉴别诊断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联合磁共振波谱(MRS),从形态学和组织代谢方面对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病变进行诊断与鉴别。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活检、手术病理、随访证实的25例前列腺病变患者,其中前列腺癌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17例,对其MRI和MRS表现进行了分析。MRI平扫观察前列腺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及信号特点,MRS观察良性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癌的枸橼酸盐(Cit)和胆碱复合物(Cho)、肌酸(Cre)的波峰及化学位移,并测定(Cho+Cre)/Cit值。结果 8例前列腺癌在T2wI图像上表现为外周带的信号减低,其中3例为单侧局灶性,5例为双侧弥漫性,其中3例有精囊受侵,2例膀胱受侵和骨转移;17例良性前列腺增生在T2WI上均显示前列腺移行带和中央带的增大,其中7例表现为局灶性结节状高、低信号,10例表现为弥漫性体积增大,呈均匀低、等信号。MRS显示前列腺癌的Cit峰明显下降,Cho峰升高,(Cho+Cre)/Cit的均值为2.81±1.03,而良性前列腺增生表现为Cit峰高耸,(Cho+Cre)/Cit的均值为0.59±0.16。结论常规MRI联合MRS有利于对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的鉴别,可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的准确性。
- 李剑英彭琨冯艳林沈伟韩巧云许鹏义
- 关键词: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波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