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燕
- 作品数:65 被引量:167H指数:8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 含融内体多肽的新型B3型柯萨奇病毒DNA疫苗对小鼠病毒性心肌炎的预防作用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改良新型B3型柯萨奇病毒 (CVB3)DNA疫苗chitosan pcDNA3 VP1,增强其预防CVB3性心肌炎的效果。方法 合成含融内体多肽和多聚赖氨酸的“载体多肽”HApLys16 ,与pcDNA3 VP1、脱乙酰壳多糖 (chitosan)依次复合制备chitosan pcDNA3 VP1 HApLys16疫苗 ,以含 2 0 0 μgDNA剂量疫苗隔周滴鼻免疫小鼠 ,3周后以 3×半数致死剂量 (LD50 )CVB3感染小鼠致病毒性心肌炎 ,检测感染后体重、体重 /心脏重比、心肌HE染色和心脏外观评价病毒性心肌炎预防效果。结果 (1)chitosan pcDNA3 VP1 HApLys16疫苗免疫组黏膜sIgA分泌增高。 (2 )病毒感染后体重显示 :pcDNA3组减重 4 .5 0 % ,chitosan pcDNA3 VP1组和chitosan pcDNA3 VP1 HApLys16组分别增重 1 75 %和 5 .4 4 %。 (3)感染后体重 /心脏重比值显示 :chitosan pcDNA3 VP1 HAplys16组比值最大 ,为 193.77,病毒性心肌炎的体征最轻。 (4)感染后心肌病理显示 :pcDNA3组 10 0 %发生严重病毒性心肌炎 ;chitosan pcDNA3 VP1组发病率 16 .7% ,程度轻 ;chitosan pcDNA3 VP1 HApLys16组不发病 ,心肌完全正常。 (5 )心脏外观显示 :pcDNA3组心脏增大有疤痕状白斑 ;chitosan pcDNA3 VP1组心脏基本正常 ;chitosan pcDNA3 VP1 HApLys16组心脏正常 ,提示无病毒性心肌炎发生。
- 徐薇沈燕陈瑞珍熊思东
- 关键词:DNA疫苗小鼠病毒性心肌炎组织病理学
- 整合子、ISCR1与质粒介导的喹诺酮qnr耐药基因
- 喹诺酮类药物作为一种广谱抗生素,已被广泛用于临床各种感染性疾病的治疗。然而,近年来细菌对该类药物的耐药性呈逐渐增加的趋势,造成其耐药的机制除由染色体基因突变引起的药物作用靶位点改变、细胞孔道蛋白丢失及外排泵系统表达外,质...
- 张凤岐沈燕孙静静李燕燕
- 文献传递
- 巨细胞病毒感染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被引量:6
- 2003年
- 目的 研究巨细胞病毒 (CMV)感染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通过一个大样本从血清流行病学 (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抗CMV的IgG抗体 )和分子生物学 (PCR检测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CMV特异性基因 )方面探讨巨细胞病毒感染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并检测CMV感染对内皮细胞趋化因子表达的影响。结果 动脉粥样硬化组血清中CMV的阳性率显著高于非动脉粥样硬化组 (分别为 82 .2 %和 6 1.0 % ,P =0 .0 2 ) ;而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HCMV基因出现率显著高于正常血管组织 (13 15和 2 7,P =0 .0 1) ;CMV感染还可上调内皮细胞ECV 30 4表达MCP 1。结论 CMV感染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生 。
- 许从峰陈瑞珍徐薇沈燕葛均波陈灏珠郑秀娟熊思东
-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感染动脉粥样硬化趋化因子内皮细胞
- MCP-1与CVB3相互作用参与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被引量:10
- 2003年
- 目的 研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 1(MCP- 1)在 B3型柯萨奇病毒 (CVB3)诱导病毒性心肌炎 (VMC)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构建小鼠 MCP- 1真核表达质粒 p VM。 CVB3腹腔注射雄性 BAL B/c小鼠 ,随机分四组 :单独 CVB3感染 VMC组 (A组 )、10 μg过表达 MCP- 1组 (B组 )、4 0 μg过表达 MCP- 1组 (C)和空质粒对照组 (D组 )。并设未感染生理盐水对照组 (E组 )和未感染过表达组 (F组 )。比较各组小鼠心脏重量和体重的比值 (HW/BW)、心肌组织病理学积分 (PS)、心肌组织病毒载量、血清 CK- MB水平。结果 与 E组相比 ,A组的 HW/BW、PS、血清 CK- MB和心肌组织病毒载量均有明显改变。表明 CVB3感染后小鼠出现一系列的体征改变。与 A组相比 B组的 HW/BW、PS、血清 CK- MB和心肌组织病毒载量均未呈明显改变。但 C组 CVB3载量明显降低 (P<0 .0 5 ) ,血清 CK- MB水平升高 (P<0 .0 1) ,而 HW虽然升高(P<0 .0 5 ) ,但是 HW/BW未呈明显的改变 (P>0 .0 5 ) ,PS升高 (P<0 .0 5 )。 D组与 A组相比 ,CVB3载量、血清 CK-MB水平、HW/BW和 PS均未呈明显的改变 (P>0 .0 5 )。 F组的 HW/BW和血清 CK- MB水平与 E组相比未呈现显著性差异 ,而 PS升高 ,但低于 A组 (P<0 .0 1)。结论 单独在心肌组织过表达 MCP- 1仅引起心肌组织学改变 。
- 沈燕曹青邵先安王缨储以微熊思东
- 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细胞浸润
- IL-17对心肌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研究IL-17对原代培养心肌细胞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影响。方法:差速贴壁法分离乳鼠心肌细胞进行原代培养,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心肌细胞IL-17R和MCP-1基因表达情况,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心肌细胞培养上清中MCP-1蛋白的表达。结果:心肌细胞存在IL-17R的基因表达。IL-17呈浓度依赖式上调心肌细胞MCP-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与不加刺激因子的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细胞MCP-1 mRNA的表达量在IL-17作用4 h时达到高峰,随后开始下降,而IL-17作用下心肌细胞MCP-1蛋白的表达呈时间依赖式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肌细胞表达IL-17R。IL-17可上调心肌细胞MCP-1的表达,其作用与IL-17的浓度和作用时间有关。
- 刘艳月李燕燕王珊珊沈燕
- 关键词:IL-17MCP-1心肌细胞
- MCP-1结构与功能的分子基础被引量:19
- 2002年
- 沈燕熊思东
- 关键词:MCP-1分子结构病理化学免疫
- DNA提取后24h对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的影响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目前国内较多的医院采用荧光定量的方法对血清中的HBV-DNA进行定量检测。而在HBV-DNA检测过程中因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HBV-DNA提取后存放一定时间再进行检测。该文旨在评价标本DNA提取后存放24h对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首诊和慢性肝炎血清标本15例。将此15例标本各取部分血清进行DNA提取后4℃保存24h为实验组;此15例标本剩余血清4℃保存于次日实验当天进行DNA提取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两组同时上机进行HBV-DNA的检测。结果对实验组与对照组检测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DNA当天提取组结果为(4.07±1.68)1U/ml,DNA提取后存放24h组结果为(4.13±1.75)1U/ml。t=0.692,P=0.263。两组定量检测HBVDNA结果无显著性差别。结论标本DNA提取后存放24h对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的定量结果无影响,提示可定期成批检测HBV-DNA,更科学有效地使用实验室的人力、物力资源和更有利于为患者服务。
- 李兴武王红梅沈燕
- 关键词:提取DNA荧光定量PCR乙肝病毒DNA
- 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现状分析及防控
-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现状,分析暴露因素,评估暴露风险,探讨防控措施,以减少职业暴露危害。方法 通过现场调查与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我院2016 年1 月至2016 年12 月发生的151 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
- 张梦华刘盛楠沈燕
- 关键词:医务人员
- CVB3感染通过MCP-1介导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单个核细胞迁移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研究B3型柯萨奇病毒(CVB3)感染与病毒性心肌炎(VMC)炎症细胞迁移的关系及机制。方法:采用差异贴壁法分离小鼠心肌细胞;趋化试验分析心肌细胞培养上清对VMC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MNC)的趋化性;实时定量RT PCR分析心肌细胞MCP 1的表达。结果:( 1)CVB3感染心肌细胞培养上清对VMC小鼠PMNC的趋化性明显增强。( 2 )CVB3感染2小时后MCP 1的表达开始升高,至6小时达到高峰,8小时下降;随着CVB3感染量的增加,MCP 1的表达明显升高。( 3)2 5 μg/ml抗MCP 1抗体处理后,CVB3感染心肌细胞培养上清对VMC小鼠PMNC的趋化性下降5 4 % (P <0 0 1) ;5 μg/ml抗MCP 1抗体处理后,趋化性下降的幅度与2 5 μg/ml抗MCP 1抗体处理的相比未见明显差异(P >0 0 5 )。结论:CVB3感染通过MCP 1介导VMC小鼠单个核细胞迁移。
- 沈燕陈瑞珍储以微徐焕宾熊思东
- 关键词:CVB3MCP-1心肌细胞趋化作用
- 呼吸科病房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耐药机制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分析我院呼吸科病房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现状,探讨其耐药机制。[方法]应用法国梅里埃VITEK2微生物鉴定和药物敏感系统对分离自呼吸科病房的86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细菌鉴定及药物敏感分析;PCR法检测Ⅰ类整合子分布情况。[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在痰液中的检出率为80.23%,尿液8.14%,分泌物5.81%,血液3.49%,引流液2.33%;鲍曼不动杆菌敏感率较高的是头孢哌酮舒巴坦(100.00%)、米诺环素(100.00%),其次是多黏菌素B(98.8%)、替加环素(97.7%)、亚胺培南(89.5%),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100.00%;Ⅰ类整合子在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中检出率较高。[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强,耐药谱广,临床上应加强对鲍曼不动杆菌的实时检测和预防控制。应采取综合措施如加强手卫生知识的培训教育,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加强痰液、分泌物等体液的引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以降低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 王浩斌沈燕张凤岐
-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整合子耐药机制呼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