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
- 作品数:96 被引量:180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 斜爆轰波面上多维复杂结构的数值研究
- 本文利用Euler方程和单步化学反应模型,对斜爆轰波进行了数值模拟,重点研究了斜爆轰波面上多维复杂结构的形成机理。数值结果显示在斜爆轰波面上,存在两种小尺度的激波、火焰耦合结构:第一种结构由一道横波和三角形火焰组成,是斜...
- 滕宏辉王春赵伟姜宗林
- 关键词:斜爆轰波横波胞格结构数值模拟
- 文献传递
- 新型凹腔火焰稳定器——“燕尾槽”流动特性研究
- 超燃冲压发动机作为一种吸气式推进装置,在未来高超声速飞行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其中,燃烧室的设计是超燃冲压发动机的核心技术,但是由于空气来流速度高,燃料在燃烧室中停留时间短,燃料和空气不能够有效的混合,导致发动机燃烧效率...
- 孙晓峰王春姜宗林
- 关键词:超声速燃烧数值模拟
- 文献传递
- 矿井主动隔爆的气体动力学分析
- 分析了矿井主动隔爆的气体动力学特性,研究了使用惰性气体对爆轰波进行隔爆时的机理,得到如下结论:当爆轰波穿越惰性气体时,化学反应热量释放中止及爆轰波后稀疏波对透射冲击波的参数影响较大;采用不同的惰性气体对隔爆效果影响不大,...
- 王春王云海王飞
- 关键词:矿山安全瓦斯爆炸惰性气体
- 文献传递
- 有约束、轴对称抛撒条件下液体破碎、雾化的远场研究被引量:2
- 2003年
- 液体轴对称抛撒在研制云雾爆轰武器中有着重要的实际应用背景和学术研究价值.由于过去这方面大量的工作集中在野外场地中进行,对液体燃料抛撒初期及后期形成的云雾区特性缺少细致的实验研究.本文用垂直无膜激波管与液体抛撒发生器结合起来,用多根隔条形成不同宽度的间隙,利用激光粒子测量仪研究在有约束的条件下,液体破碎、雾化的远场特性,并得到了一些结论.
- 万群韩肇元杨磊王春
- 关键词:远场
- 气液两相爆轰与气相爆轰绕射的对比与分析
- 气液两相爆轰是目前化学反应流中热点和难点。采用双流体模型以及改进的二维CE/SE算法对两相爆轰波的绕射现象进行了初步研究,给出了爆轰波的绕射现象一些数值结果,并对它们进行了初步分析。为了验证和分析这些数值结果,本文还采用...
- 戴旭刚张德良王春姜宗林
- 关键词:爆轰波绕射
- 文献传递
- 爆轰波穿越惰性气团时的透射激波参数分析被引量:2
- 2007年
- 爆轰波穿越惰性气团再进入可燃混合气体时,透射激波的参数主要受到三个基本过程的影响:头激波两次穿越惰性气团与可燃气体之间接触面导致的激波强度下降、放热反应中止、爆轰波后稀疏波对激波的衰减作用。放热反应中止是透射激波衰减的主要原因,不同种类的惰性气体对透射激波参数影响不大。
- 王春赵伟孙英英姜宗林
- 一种爆轰驱动激波风洞卸爆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爆轰驱动激波风洞卸爆装置,包括:激波风洞,该激波风洞包括爆轰驱动段和卸爆段,在爆轰驱动段和卸爆段之间安装有一卸爆节流装置,用以调节在爆轰驱动段形成的高压气流进入卸爆段的流量,在所述卸爆节流装置靠近卸爆段的...
- 姜宗林王春赵伟俞鸿儒
- 文献传递
- 脉冲爆轰发动机的系统性能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采用简化的脉冲爆轰推进装置模型,利用热循环效率分析方法,推导了包含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的热循环效率公式.并在特定来流条件下,考察了一个爆轰循环中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和燃烧室初始温度对热循环效率和比冲的影响.研究发现,降低来流总压损失有助于提高热循环效率,而提高燃烧室初始温度能更有效地提高热循环效率.据此,提出了多级重起爆脉冲爆轰发动机概念,利用在突扩截面上解耦的爆轰波的前导激波去再次压缩工质,进一步提高工质的热力学参数,从而提高脉冲爆轰装置的热循环效率.推导了此种构型PDE的热循环效率计算公式,并对多级重起爆脉冲爆轰发动机进行了原理性论证.研究结果表明,多级重起爆方法提高了燃烧室的爆前温度,从而有效地提高脉冲爆轰发动机热循环效率.最后,关于出口工质的非完全膨胀的情况,做了定性的阐述,认为只有降低工质的出口压力,才能更有效增加工质的出口动能,从而提高热循环效率.
- 李旭东王爱峰王春姜宗林
- 关键词:脉冲爆轰发动机
- 三维“燕尾形”壁面凹槽流动特性的数值模拟
- 本文对一种新型壁面凹槽结构——三维'燕尾形'壁面凹槽的超声速混合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二维壁面凹槽超声速混合流场进行了对比。数值模拟采用NND有限差分方法求解无化学反应的可压缩雷诺平均Navier-Stock方程,湍流...
- 孙晓峰王春姜宗林
- 关键词:超声速燃烧数值模拟
- 文献传递
- 一种用于超声速燃烧室的壁面凹槽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超声速燃烧室的壁面凹槽,包括两个前侧壁、两个后侧壁以及底壁,它们之间形成所述凹槽;两个前侧壁垂直于燃烧室壁面,两个后侧壁沿着流过燃烧室壁面气流的下游方向与燃烧室壁面所在的平面形成锐角;并且,两个后侧壁...
- 王春姜宗林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