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禹
- 作品数:7 被引量:63H指数:4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208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变速肢体延长与肌肉损伤被引量:7
- 2002年
- 目的 :探索变速肢体延长与肌肉损伤的关系。方法 :用日本大耳白兔建立肢体急性短缩后再延长的动物实验模型 ,通过肌肉病理及肌肉生物力学实验观察不同延长方案对肌肉的影响。结果 :肌肉的组织病理学和生物力学两个方面的实验结果均显示在肢体延长的不同阶段根据肌肉的张力状态的不同相应调整延长速率可以明显减轻肌肉损伤。结论 :变速延长方法较好地解决了肢体急性短缩后再延长过程中的肌肉损伤问题 ,实验显示变速延长方法优于传统的匀速延长方法。
- 张新王宇吴其常王春禹
- 关键词:肌肉损伤腓肠肌组织病理学生物力学
- 髋膝关节畸形矫治相关生物力学研究
- 卞传华吴其常张国栋赵挺武闫敬军何志晶张志刚苗旭漫李晓光王春禹
- 该组应用模拟电测实验,光弹应力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矫形外科髋膝关节畸形矫治中尚有争议的几个问题,通过病人在体电测实验、动物实验病理切片及63例临床应用证实结果:制作髋臼发育不良模型,应用应变片测试臼侧应力分布,发现髋臼发育...
- 关键词:
- 关键词:髋膝关节畸形矫治生物力学
- 膝屈曲状态胫股关节压应力光弹性分析被引量:1
- 1995年
- 以胫股关节光弹材料模型模拟膝关节在屈曲0°、10°、20°和30°状态下加载。结果显示胫股间接触面积内髁大于外髁,应力分布外髁大于内髁,最大应力分布于接触部位中心点附近。随着膝关节屈曲角度增加,(1)中心点后移,30°以内胫股间打滑率内侧为40.23%,外侧为45.92%;(2)胫骨平台两中心点内移,中心点间距增加;(3)胫股间接触面积减少;(4)应力峰值增加,其增加率远大于面积减少率。实验结果提示膝关节畸形矫正时,要注意恢复胫股间的正常对合与应力分布。
- 吴其常张国栋李润关丽媛王春禹
- 关键词:胫股关节应力分布膝关节生物力学
- 胫骨不同部位截骨延长术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8
- 2003年
- 目的 比较胫骨不同部位截骨延长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分别应用胫骨干骺端截骨(20例)、骨干截骨(25例)和靠近骨端的骨干截骨(56例)实施小腿延长术,比较延长段骨痂生长速度、质量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三种方法都能最终获得满意预期长度和自身愈合,其中干骺端延长骨生长速度最快,质量最好,近骨端骨干延长次之,骨干延长最慢。但干骺端延长并发症最多,程度最重。结论 小腿延长术以胫骨近端骨干截骨效果最好。
- 吴其常张志刚王春禹陈卫民
- 关键词:胫骨截骨延长术疗效比较肢体延长下肢不等长
- 两种Borden截骨术的生物力学模拟对比实验
- 2000年
- 目的 通过生物力学加载实验 ,比较改良Borden截骨术和Borden截骨术的纵向稳定性 ,截骨端面载荷的分布规律。方法 用四具成年男尸的左右股骨 ,左股骨按Borden术式制成截骨模型 ,右股骨按改良Borden术式要求制成截骨模型 ,在相同部位贴电阻片。在SWL -Ⅰ型生物力学万能试验机上施加纵向载荷 ,进行同步测量两种术式的纵向稳定性 ,截骨端面的载荷分布规律。结果 在相同载荷作用下 ,改良Borden截骨术的纵向位移小于Borden截骨术。改良Borden截骨术的截骨端面的应力分布均匀性优于Borden截骨术。结论 改良Borden截骨术比Borden截骨术有较好的稳定性 ,截骨端面的应力分布较均匀 ,为术后骨折愈合创造良好的力学环境 。
- 张国栋王春禹张志刚何志晶朱东郎达民
- 关键词:髋内翻生物力学
- 前臂完整性与尺桡骨的生物力学变化被引量:10
- 1999年
- 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探讨桡骨头切除后远期并发症的病因。方法:用新鲜解冻尸体上肢,在尺桡骨表面粘贴应变片,安装百分表。在生物力学试验机上连续加载和卸载,测试不同体位,不同解剖状态各点应变值及纵轴位移。结果:应变值与载荷、体位及解剖状态有关。体位及单纯骨间膜切断对尺桡骨间纵轴稳定性影响甚微。切除桡骨小头,尺骨应力增加,尺桡骨间稳定性降低,再切断骨间膜,将使以上改变加重。结论:桡骨小头切除后肱尺关节载荷紊乱及纵轴失稳是多种术后并发症的原因。
- 吴其常张国栋王春禹李晓光
- 关键词:前臂生物力学尺桡骨
- 中国成人下肢轴线X线测量被引量:28
- 1999年
- 经350例下肢全长X线片测量,获得我国成人下肢轴线正常值:股骨干双髁角810°,胫骨干平台角936°,关节间隙角14°,股胫角1762°。下肢机械轴通过胫骨平台中心偏内约578%处。这些角度随年龄增加而增大,以股骨干双髁角及关节间隙角增大明显。女性,特别是体重过重者改变最显著。股胫角增大,机械轴线内移将导致关节载荷紊乱。
- 吴其常王春禹肖光李永豪李晓光
- 关键词:膝关节骨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