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磊

作品数:5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细胞
  • 1篇蛋白
  • 1篇嗅鞘细胞
  • 1篇荧光
  • 1篇荧光蛋白
  • 1篇再造拇
  • 1篇再造拇指
  • 1篇增殖
  • 1篇支持带
  • 1篇指再造
  • 1篇趾移植
  • 1篇体外
  • 1篇体外共培养
  • 1篇平衡术
  • 1篇足趾
  • 1篇足趾移植
  • 1篇足趾移植再造...
  • 1篇钛颗粒
  • 1篇髌股关节
  • 1篇细胞分化

机构

  • 5篇深圳市龙岗中...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山大学孙逸...

作者

  • 5篇叶俊强
  • 5篇王磊
  • 4篇史玉朋
  • 4篇林绵辉
  • 2篇李国松
  • 2篇曹瑞治
  • 2篇代宇
  • 1篇唐勇
  • 1篇沈慧勇
  • 1篇叶碧武
  • 1篇杨柳
  • 1篇吴燕峰

传媒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足趾移植再造拇指的临床分析
2014年
目的探析各种因素导致的拇指缺损应用足趾移植再造术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入选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拇指缺损患者86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入两组,每组43例,观察组予以足趾移植再造术,对照组进行常规手术方式,治疗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有效率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88.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8%,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9%,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根据拇指缺损情况的严重程度制定相应的足趾移植治疗方案,并予以术后拇功能训练,临床效果确切,可靠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王磊叶俊强林绵辉代宇
关键词:拇指再造足趾移植
人嗅鞘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共培养的实验研究
2013年
[目的]通过体外共培养观察人嗅鞘细胞(OECs)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取5个月以上引产胎儿嗅球及骨髓,分离培养及鉴定OECs及MSCs,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腺相关病毒转染标记0ECs,双苯亚甲胺荧光染料标记MSCs,将两种细胞按1:1比例进行共培养,MSCs单独培养组为阴性对照组,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MSCs表达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Neu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丝蛋白(NF-M)、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情况。[结果]MOI值为1×106时0ECs表达GFP阳性率为84.89%,对细胞生长活性无明显影响。共培养时两种细胞生长良好,共培养7 d未见形态学改变,经复方丹参注射液诱导后部分MSCs呈现神经元样改变,表达nestin、NSE、NeuN、NF-M、GFAP特异性标志,且共培养组的分化率明显高于单独MSCs培养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OECs可通过分泌可溶性物质及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启动MSCs分化程序,提高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率。
史玉朋沈慧勇叶俊强吴燕峰唐勇曹瑞治林绵辉王磊李国松
关键词:嗅鞘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绿色荧光蛋白共培养
关节镜下髌周支持带平衡术治疗髌股关节对合异常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采用关节镜下髌周支持带平衡术治疗髌股关节对合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9月一-2011年9月,对53例(62膝)髌股关节对合异常患者,依据其对合不良的严重程度。分别采用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术及关节镜下髌周支持带平衡术进行治疗。结果外侧支持带松解组术前、术后Kujala关节评分分别为(59.49±2.52)、(75.15±3.40)分,髌周支持带平衡组分别为(60.35±3.17)、(88.62±3.74)分,2组术后髌股关节功能均得到改善,其Kujala髌股关节评分术前、术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及髌周支持带平衡术均能有效去除髌股关节对合异常所致的应力失衡,防止髌股软骨面进一步磨损,减轻疼痛症状,改善髌骨活动度及关节伸屈功能。但关节镜下髌周支持带平衡术是治疗髌股关节对合异常更为有效的方法。
史玉朋叶俊强杨柳林绵辉李国松王磊曹瑞治
关键词:髌股关节关节镜
钛颗粒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细胞形态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通过观察钛颗粒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和细胞形态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内在联系和作用机制。方法取10只新生24 h SD大鼠颅骨,采用多次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成骨细胞,ALP和茜素红染色进行细胞鉴定。取生长良好的第3代细胞,分别采用浓度为0.01、0.05、0.1、0.5、1 mg/mL的钛颗粒培养基(0.01、0.05、0.1、0.5、1 mg/mL组)培养,7 d后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吸光度(A)值,比较不同浓度钛颗粒对成骨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并筛选半数致死浓度;ELISA法检测细胞Ⅰ型胶原表达,比较不同浓度钛颗粒对成骨细胞分化能力的影响。另取以半数致死浓度钛颗粒培养7 d的成骨细胞(实验组)进行FITC-鬼笔环肽和碘化丙啶双重荧光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吞噬钛颗粒后细胞形态学的改变。以上观察指标均以正常第3代成骨细胞作为对照组。结果 ALP及茜素红染色鉴定提示培养的细胞为成骨细胞。培养7 d,各浓度组成骨细胞增殖、分化能力与对照组比较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随浓度增加,各浓度组对成骨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成骨细胞Ⅰ型胶原表达逐渐降低;除0.01、0.05 mg/m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浓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钛颗粒的半数致死浓度为0.5 mg/mL。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吞噬了钛颗粒的成骨细胞皱缩变形,伪足收缩变短,微丝排列紊乱。结论钛颗粒可抑制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能力,这种作用可能与吞噬钛颗粒后细胞形态学的改变有关。
林绵辉史玉朋王磊叶俊强
关键词:钛颗粒成骨细胞细胞增殖细胞分化细胞形态
可吸收螺钉治疗四肢骨关节骨折临床疗效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治疗四肢骨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手术治疗,而观察组患者行可吸收螺钉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骨折愈合时间、二次手术比例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8%;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4.4±1.2)月,显著短于对照组的(8.5±1.5)月;观察组二次手术比例为2.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7%;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7%;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可吸收螺钉治疗四肢骨关节骨折临床疗效显著,可促进患者骨折愈合,有利于患者尽早恢复至正常生活,且该项手术可降低患者二次手术比例,避免对患者身心造成二次伤害。
王磊叶俊强史玉朋代宇叶碧武
关键词:可吸收螺钉临床疗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