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萍

作品数:18 被引量:98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市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专科)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公共卫生优秀青年人才培养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2篇抑郁
  • 9篇抑郁症
  • 6篇社会支持
  • 5篇双相
  • 5篇双相障碍
  • 5篇门诊
  • 5篇精神科
  • 4篇症状
  • 4篇精神科门诊
  • 3篇独居老人
  • 3篇抑郁症患者
  • 3篇家庭功能
  • 3篇残留症状
  • 2篇心境障碍
  • 2篇抑郁状况
  • 2篇社会功能
  • 2篇特征性
  • 2篇情感障碍
  • 2篇情感障碍患者
  • 2篇自我

机构

  • 18篇上海市虹口区...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市精神卫...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上海大学
  • 1篇深圳市精神卫...
  • 1篇深圳市康宁医...
  • 1篇上海市杨浦区...
  • 1篇武汉精神卫生...

作者

  • 18篇汪作为
  • 18篇王萍
  • 9篇黄乐萍
  • 8篇方芳
  • 5篇蒋学萍
  • 4篇方贻儒
  • 4篇介勇
  • 4篇肖春兰
  • 4篇丁燕
  • 3篇朱光
  • 2篇史泊海
  • 2篇黄茹燕
  • 2篇陆志萍
  • 2篇陈银娣
  • 2篇刘修军
  • 2篇张少平
  • 1篇刘涛生
  • 1篇周雪美
  • 1篇曹新妹
  • 1篇王亚光

传媒

  • 6篇临床精神医学...
  • 2篇中华行为医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国际精神病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海军军医大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第二届上海国...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精神科门诊首诊抑郁症患者特征性调查
目的调查精神科首诊抑郁症患者特征。方法调查196例初次就诊精神科的抑郁症患者,对病程、就诊主动性、非精神科求治史等特征及其他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王萍汪作为蒋学萍
心境障碍患者社会支持和家庭功能调查
目的:探讨心境障碍患者的家庭功能、社会支持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 Ⅱ)、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100 例抑郁症患者以及100 例双相障碍患者进行测评,并与正常对照组10...
王萍汪作为黄乐萍方芳
关键词:心境障碍抑郁症双相障碍社会支持家庭功能
精神科门诊情感障碍患者社会支持和家庭功能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情感障碍患者的家庭功能、社会支持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Ⅱ)、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100例抑郁症患者以及100例双相情感患者进行测评,并与正常对照组100例进行方...
王萍蒋学萍丁燕汪作为
抑郁症全病程管理随访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张少平汪作为陈银娣方芳王萍
关键词:抑郁症全病程管理
抑郁症整体管理模式近期效果评价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评价整体管理模式对慢性抑郁症患者的近期效果。方法非急性发作期且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3分的门诊抑郁症患者开放式进入管理组(n=30)和对照组(n=30)。管理组患者在常规门诊治疗基础上接受团体心理干预、自助团体和自我管理的整体管理;对照组继续门诊常规治疗。主要结局评估HAMD-17评分从基线至终点(第6个月末)的变化;次要结局评估包括临床痊愈率、复发率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SDSS)评分变化。结果协方差分析(ANCOVA)显示管理组与对照组之间基线至终点HAMD-17和SDSS的评分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6.80,P=0.00;F=49.29,P=0.00);但F isher s精确检验显示,两组临床痊愈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管理模式可能改善慢性抑郁症患者的残留症状和社会功能。
汪作为方芳陆志萍王萍陈银娣张少平方贻儒
关键词:抑郁症残留症状痊愈自我管理
上海某社区独居老人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调查上海市某社区独居老年人抑郁状况,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以上海市虹口区广中社区独居老人为调查对象,根据老年抑郁量表得分将样本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调查两组研究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独居原因、受探访状况、健康状况、经济状况、社会支持等,分析各种潜在因素对社区独居老人发生抑郁的影响。结果共调查1 033名社区独居老人,其中431名检出抑郁症状(研究组),检出率为41.72%;602名未检出抑郁症状(对照组)。统计分析表明,经济收入、年龄、社会支持、受探访频率和生活自理与社区独居老人的抑郁症状相关。结论上海社区独居老人抑郁状况受多种因素影响。建议从提高经济收入、提供社会支持等方面入手,改善独居老人的抑郁状况。
黄乐萍方贻儒汪作为王萍
关键词:独居老人抑郁社会支持
认知行为教育和自我管理预防抑郁症复发恶化的效果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探讨药物治疗结合认知行为教育和患者自我管理预防抑郁症患者复发或恶化的效果。方法非发作期且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3分的门诊抑郁症患者开放式进入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并随访1年。干预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团体认知行为心理教育、参加自助团体和对抑郁情绪自我管理,对照组继续常规治疗。主要结局是抑郁复发或恶化发生风险,采用生存分析Kaplan—Meier方法比较两组之间生存曲线。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之间抑郁复发或恶化风险(X2=5.70,P〈0.05)、年复发或恶化率[干预组27%(8/30),对照组53%(16/30),X2=4.4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平均复发或恶化时间[干预组(4.75±2.49)月,对照组(6.63±3.10)月,t=-1.48,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与对照组之间失访风险(X2=1.66,P〉0.05)、年失访率[干预组13%(4/30),对照组23%(7/30),X2=1.00,P〉0.05]和平均失访时间[干预组(7.25±3.78)月,对照组(4.00±2.58)月,t=1.71,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药物治疗结合认知行为教育和患者自我管理可能有效预防抑郁症复发或恶化。
汪作为王亚光方芳陆志萍王萍方贻儒
关键词:抑郁症团体治疗自我管理
双相障碍患者稳定期残留症状与社会功能调查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调查双相障碍(BD)患者稳定期残留症状及其社会功能。方法:收集64例BD稳定期患者的人口学及临床资料,应用杨氏躁狂量表(YMR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对患者进行评估;以10≤YMRS<20、8≤HAMD-17<21为界将患者分为残留症状组及无残留症状组,对两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残留症状组16例,无残留症状组48例;两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就业情况、发病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残留症状组YMRS、HAMD-17、SDSS评分明显高于无残留症状组(t=-4.365^-2.413,P<0.05或P<0.01)。SDSS评分显示残留症状组家庭职能、对外界的兴趣与关心、责任心与计划性与无残留症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92^-2.157,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残留症状与婚姻状况相关(OR=0.304,P<0.05,95%CI:0.101~0.918)。结论:BD患者稳定期有残留症状的比率较高;其社会功能有所损害;婚姻状况与发生残留症状相关。
肖春兰方芳王萍介勇黄乐萍朱光丁燕汪作为
关键词:双相障碍稳定期残留症状社会功能
伴轻度抑郁症状的双相障碍患者执行和注意功能对照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伴轻度抑郁症状的双相障碍患者执行功能、注意功能与健康对照者的差异。方法:40例伴轻度抑郁症状的双相障碍患者(研究组)和40名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与研究组匹配的健康者(健康对照组)均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及持续操作测验(CPT)测试两组执行功能和注意功能。结果:两组WCST测试成绩除完成第1个分类所需应答数、非持续性错误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完成分类数、总应答数、正确应答数、错误应答数、持续性错误数、持续性错误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0-5.96,P均=0.000);CPT测验中正确数研究组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t=-3.87,P=0.000);错误数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t=5.21,P=0.000)。结论:伴轻度抑郁症状的双相障碍患者存在执行功能损害和注意功能损害。
肖春兰介勇史泊海王萍汪作为
关键词:轻度抑郁双相障碍
社区独居老人的抑郁状况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自我效能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6
2015年
目的:探讨社区独居老人社会支持、应对方式、自我效能与抑郁状况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虹口区1个街道(广中街道),分别以老年抑郁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和自我效能量表调查社区独居老人(n=1 033)的抑郁状况、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自我效能。结果: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及抑郁状况的独居老人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自我效能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独居老人的抑郁和自我效能、问题解决应对方式、求助应对方式、朋友支持和其他支持呈负相关,与退避应对方式、自责应对方式和幻想应对方式呈正相关(P<0.05)。结论:独居老人的抑郁状况和应对方式及自我效能密切相关。
黄乐萍方贻儒汪作为王萍
关键词:独居老人抑郁社会支持自我效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