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俊林

作品数:17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核科学技术理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核科学技术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理学

主题

  • 10篇托卡马克
  • 8篇等离子体
  • 7篇HL-1M装...
  • 6篇HL-1装置
  • 4篇托卡马克装置
  • 3篇等离子体诊断
  • 2篇碳化
  • 2篇分子束
  • 2篇MARFE
  • 2篇超声分子束
  • 2篇H
  • 1篇等离子体加热
  • 1篇等离子体特性
  • 1篇电荷耦合
  • 1篇电荷耦合器
  • 1篇电荷耦合器件
  • 1篇电子密度
  • 1篇杂质输运
  • 1篇输运
  • 1篇输运特性

机构

  • 16篇中国核工业集...
  • 1篇中国科学院等...

作者

  • 16篇罗俊林
  • 7篇董贾福
  • 6篇冯兴亚
  • 4篇洪文玉
  • 4篇黄克强
  • 4篇姚良骅
  • 4篇李伟
  • 3篇邓中朝
  • 3篇郑银甲
  • 3篇刘永
  • 3篇唐年益
  • 3篇冯北滨
  • 2篇冯震
  • 2篇郭干城
  • 2篇宋显明
  • 2篇张鹏
  • 2篇秦运文
  • 2篇王恩耀
  • 2篇陈燎原
  • 2篇李强

传媒

  • 14篇核聚变与等离...
  • 1篇物理学报
  • 1篇真空

年份

  • 1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7
  • 3篇1995
  • 1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90
  • 1篇1989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增长反场装置位形维持时间的实验研究
1997年
在预电离、空芯变压器功率续流、真空室放电清洗、碳化和蒸钛条件下,得到反场箍缩(RFP)和超低安全因子(ULQ)的实验结果。等离子体性质改善,等离子体电流出现平顶,其幅值增加。杂质被有效控制,等离子体温度增高。
张鹏方水泉李洁萍罗萃文李强罗俊林洪文玉
关键词:等离子体加热
HL-1装置碳化和采用抽气孔栏时的可见辐射观测被引量:1
1991年
本文描述了HL-1装置器壁碳化和采用抽气孔栏时,氢及杂质通量的变化情况;利用多道可见辐射的时空分布测量,得到了MARFE放电,在产生MARFE时,辐射热也相应增强。
罗俊林冯兴亚黄克强张爱霞冯北生潘莉兰亚明
关键词:托卡马克碳化
用钛吸气和壁碳化改善SWIP-RFP装置的等离子体性能
1995年
用钛吸气方法制备清洁表面净化环形反场箍缩(SWIP-RFP)装置内真空室以及原位壁碳化改善SWIP-RFP装置器壁状态,减少了该装置等离子体中的杂质水平,提高了等离子体性能。
洪文玉张年满张鹏李洁萍罗俊林罗草文李强
关键词:等离子体
HL-1装置交流放电碳化实验被引量:3
1992年
一种交流放电原位碳化技术首次在HL-1装置环形真空室内壁进行了试验。碳沉积膜样品作了扫描电镜,俄歇电子能谱和二次离子能谱深度轮廓和成分分析。壁碳化前后托卡马克放电杂质可见光谱和真空紫外光谱强度对照分折表明,碳化壁状态下,孔烂和金属壁材料Mo和Cr等在等离子体中含量下降80%左右,而C,O等轻杂质量有所上升;氢粒子约束时间τ_p和再循环率系数R较裸金属壁状态大致增加20%。碳化壁经惰性气体He或Kr放电锻炼后,在托卡马克放电中壁表面显示出明显的抽吸作用。
姚良骅严东海洪文玉曹曾崔成河张述勋罗俊林邓中朝冉利波孙守祁
关键词:托卡马克放电
HL-1M装置超声分子束流注入过程中的团簇现象被引量:7
2000年
在 HL- 1M装置上最近改进后的超声分子束流加料实验中 ,发现边缘等离子体的 Hα线辐射信号沿大环方向呈现有序变化。在超声分子束注入口附近区域 ,Hα信号为长方形正脉冲 ,类似于分子束注入脉冲 ,而在远离注入口区域的边缘 Hα信号为负尖脉冲。在注入口附近区域 ,用静电探针测得的径向电子温度和密度在超声分子束注入期间分别下降和上升了一个数量级。CCD相机拍摄分子束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产生的 Hα 线辐射强度分布等实验结果表明 ,注入的“冷通道模型”可能是成立的。根据高压气体射流形成团簇的经验定标律Γ * =kd0 .85p0 / T2 .2 90 ,通常Γ * >10 0即有可能出现团簇。本实验中Γ* 的值约为 12 7,有可能形成团簇。分子束流中出现团簇有利于增加注入的深度。在超声分子束注入过程中呈现的新实验现象与团簇的联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姚良骅冯北滨冯震罗俊林董贾福严龙文宋显明高翔夏承遗
关键词:超声分子束团簇加料托卡马克HL-1M装置
HL-1和HL-1M装置等离子体可见光谱实验
2003年
总结了HL 1和HL 1M装置等离子体的可见光谱实验,给出了各种放电条件下等离子体参数的可见光谱测量结果,讨论了杂质减少、加料、约束改善、等离子体旋转及边缘辐射特性等可见光谱实验结果,展望了HL 2A装置上要开展的可见光谱研究内容。
罗俊林李伟董贾福冯兴亚郑银甲陈燎原刘永王恩耀
关键词:HL-1装置HL-1M装置等离子体诊断托卡马克装置
HL-1M装置超声分子束注入等离子体穿透特性的诊断被引量:1
2002年
在HL 1M装置超声分子束注入实验中 ,利用在分子束注入口同一极向截面的上窗口处布局的一个 2 0道PIN探测器阵列所获得的多道Hα辐射信号 ,并借助于Abel变换算法反演出Hα辐射强度沿大半径方向的分布随时间的演变 ,对超声分子束在等离子体中的穿透特性和注入速度进行了分析和计算 .在气源气压大于 1MPa时 ,观察到超声分子束中性粒子已经进入到等离子体芯部 ,并获得束注入速度大于 1km
董贾福唐年益李伟罗俊林郭干诚钟云泽刘仪傅炳忠姚良骅冯北滨秦运文
关键词:HL-1M装置等离子体诊断超声分子束托卡马克装置
HL-1托卡马克杂质注入实验及杂质输运特性的研究被引量:6
1995年
本文给出了HL-1托卡马克在通常欧姆放电和偏压诱发H模放电条件下,脉冲注入杂质气体的实验结果以及对杂质在通常欧姆等离子体和偏压诱发H模等离子体中的输运研究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在HL-1上偏压诱发H模等离子体中对杂质的约束性能明显优于在通常欧姆等离子体中对杂质的约束性能。杂质输运的数值模拟结果说明,无论在通常欧姆等离子体中,还是在偏压诱发H模等离子体中,杂质的输运系数都比新经典理论预计的要大得多,输运是反常的。在偏压诱发的H模等离子体中引入杂质输运“位阱”概念,能够对杂质离子约束时间长的实验现象进行很好的描述。合理地解释了在偏压杂质注入实验中杂质辐射上升时间长、衰减慢的现象。
汪占河冯兴亚罗俊林于志荣陈卉李可华冉利波
关键词:杂质输运托卡马克
HL-1M装置ICRF加热实验中RF波对MHD的影响
2002年
研究了HL 1M装置离子回旋共振频率加热实验中RF波对MHD的影响。软X射线观测结果表明 ,注入RF波会诱发锯齿。在有些放电中 ,也观察到RF波有抑制锯齿振荡和蛇形扰动的现象。RF波注入期间 ,观察到边缘等离子体密度和Dα 辐射下降 ,中心密度增加。马赫探针数据的分析和计算表明 。
曾建尔陆志鸿郭干城洪文玉赵培福宣伟民邓中朝罗俊林崔正英丁玄同刘永
关键词:HL-1M装置ICRFMHD离子回旋共振加热托卡马克装置等离子体
HL-1装置利用光纤传送边界层H_α和杂质辐射的时空分布测量被引量:3
1990年
本文介绍了光纤使用三年来的简单情况;叙述了用氦、氢换气实验的再循环效果;分析了边界层氢和轻、重杂质的时空分布及变化情况;得到了等离子体放电时产生DP和MARFE辐射的时空分布立体图。
罗俊林冯兴亚黄克强冯北生
关键词:光纤边界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