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亚林
- 作品数:80 被引量:962H指数:15
-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热浪对植物光合作用和水分传输与利用的影响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2年
- 热浪是指持续一段时间的极端高温气候事件,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逐年增加。热浪持续时间虽相对较短,但会显著抑制植物的生长发育,甚至导致植物死亡,特别是热浪末期的高温与干旱的复合胁迫会严重抑制植物光合作用,造成水力障碍,加速植物死亡过程并增加其死亡率。其中,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水分传输与利用过程的研究是揭示热浪导致植物死亡机制的关键,不同植物应对热浪阶段高温干旱复合胁迫时会表现出不同的响应策略。目前,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加剧,有关热浪这种极端高温干旱气候事件对植物光合作用和水分传输与利用的影响研究已成为生态学和植物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对高温和干旱胁迫对植物,特别是林木光合系统、水力传输系统、水分利用效率和生长发育等影响的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归纳,探讨了植物光合作用和蒸腾耗水对热浪下的高温与干旱胁迫的响应策略及其适应机制。同时,提出了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丰富植物光合作用和水分传输与利用等生理特征对极端气候事件的响应理论。
- 余海霞曲鲁平刘南邵长亮董刚董刚姜世成王拓范辉华
- 关键词:极端气候光合作用热胁迫水分胁迫水分利用效率
- 一种沙地樟子松育苗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育苗方法,具体的说是一种适用于北方沙区的沙地樟子松育苗方法。具体通过种源选择,将种子雪藏或置于温水中进行催芽处理待种子出芽后,采用平床播种育苗,同时加施土壤改良剂,并在苗期管理时根据幼苗生长状况的不同进行管...
- 于占源曾德慧范志平姜凤岐胡亚林
- 文献传递
- 一种城市绿地乔木树种凋落物收集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城市绿地乔木树种凋落物收集装置,包括底盘,所述底盘的两侧安装有驱动轮组,所述底盘的顶部通过升降组件固定有料斗,所述底盘的顶部中心处安装有电控箱,所述底盘的前部安装有集料框架,所述集料框架的外壁两侧转动...
- 孙学凯董殿波白洁林贵刚胡亚林
- 文献传递
- 植被恢复对红壤侵蚀区土壤氮组分的影响被引量:6
- 2019年
- 为了解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不同氮组分变化规律,以福建省长汀县典型红壤侵蚀区为研究对象,利用时空互代法,选取5个典型植被恢复阶段样地(裸地、恢复10、20、30年马尾松人工林和天然林)。土壤样品采集后,测定不同土壤氮组分,并探讨了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1)土壤全氮和有机氮组分(微生物量氮、溶解性有机氮、颗粒有机氮和粘粒有机氮)均为天然林>马尾松恢复20年人工林>裸地。天然林土壤铵态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恢复阶段样地,植被恢复10年后硝态氮含量显著升高;(2)天然林土壤微生物量氮和粘粒有机氮与全氮的比例分别是裸地的5.37倍和2.81倍,并且其两种矿质氮(铵态氮和硝态氮)与全氮的比例也分别是裸地的3.23倍和5.67倍。(3)土壤全氮、有机氮组分和矿质氮与土壤其他养分(全碳、全磷、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肥力也逐渐改善。
- 刘俊第刘骏胡亚林方熊易志刚
- 关键词:植被恢复土壤养分
- 红壤和风沙土添加不同化学结构有机碳对外源碳去向及累积贡献的影响被引量:1
- 2022年
- 植物凋落物碳输入显著影响陆地生态系统土壤CO_(2)排放和有机碳(SOC)形成,然而,针对不同质地土壤添加不同化学结构外源碳去向依然不清楚。本研究将^(13)C标记的葡萄糖、淀粉和纤维素添加至红壤和风沙土,比较2种质地土壤添加不同化学结构外源碳在土壤释放的CO_(2)、SOC、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库的净累积量、回收率及贡献比例上的差异。结果表明:添加外源有机碳显著提高了CO_(2)、SOC、DOC和MBC的δ^(13)C值,且随着外源有机碳化学结构复杂性的增加,CO_(2)的δ^(13)C峰值依次延迟出现;外源有机碳种类、土壤类型和培养时间均显著改变外源碳去向及其在各碳库的贡献比例;在风沙土中,外源有机碳更多被矿化为CO_(2),且CO_(2)库的外源碳净累积量和回收率大小依次为葡萄糖>淀粉>纤维素;红壤添加外源碳转变为SOC的累积量和回收率显著高于风沙土,且红壤SOC库的外源碳净累积量和回收率大小顺序也为葡萄糖>淀粉>纤维素。可见,外源有机碳化学结构和土壤质地共同调控外源碳去向及累积贡献。
- 张琳梅李梦娇元方慧胡亚林
- 关键词:土壤质地
- 不同化学性质叶凋落物添加对土壤有机碳矿化及激发效应的影响被引量:9
- 2022年
- 凋落物输入可显著影响土壤有机碳(SOC)矿化速率,但添加不同化学性质叶凋落物对土壤有机碳矿化释放CO_(2)及激发效应的影响及其机理仍不清楚。本研究将亚热带6种树种^(13)C标记的叶凋落物添加至天然次生林0~10 cm原位土柱中,比较不同树种叶凋落物添加对土壤总CO_(2)、外源凋落物和土壤来源CO_(2)释放速率和累积量以及激发效应的影响,并量化叶凋落物化学性质与土壤CO_(2)释放累积量、激发效应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添加叶凋落物能够显著提高土壤总CO_(2)和土壤来源CO_(2)释放量,存在显著正激发效应,激发效应值为68%~128%。不同树种叶凋落物添加对土壤有机碳矿化和激发效应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和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凋落物来源CO_(2)释放累积量与叶凋落物C、P和纤维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而土壤来源CO_(2)释放量与叶凋落物C∶N和木质素∶N呈显著正相关。综上,不同化学性质的叶凋落物对土壤有机碳矿化和激发效应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在亚热带地区森林类型转变过程中营造具有高质量叶凋落物的人工林将有助于减少森林土壤碳损失。
- 陈甜元方慧张琳梅胡亚林
- 关键词:亚热带森林树种土壤有机碳矿化
- 马尾松采伐迹地火烧黑炭对土壤有机碳组分和碳转化酶活性的影响
- 2023年
- 黑炭是不完全燃烧生成的具有高度芳香化结构的含碳颗粒物,能对火烧迹地土壤生态功能产生长期影响.以中亚热带马尾松人工林采伐火烧迹地为研究对象,分析火后黑炭处理[移除(B_(0))、单倍(B_(1))、双倍(B_(2))]、未火烧对照(UB)5 a后土壤有机碳组分[可溶性有机碳(DOC)、微生物量碳(MBC)、易氧化有机碳(ROC)、惰性有机碳(RC)、粗颗粒有机碳(CPOC)、细颗粒有机碳(FPOC)]含量和碳转化酶[葡萄糖苷酶(BG)、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OX)、纤维素酶(CBH)、蔗糖酶(SC)]活性特征.结果表明,B_(1)处理土壤DOC、MBC、CPOC、FPOC和RC含量均显著低于UB(P<0.05).B_(2)处理土壤MBC和FPOC含量与UB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B_(0)处理(P<0.001).B_(1)和B_(2)处理土壤MBC/TC与UB无显著差异,而B_(0)处理土壤MBC/TC显著低于UB(P<0.05).B_(0)、B_(1)和B_(2)处理土壤BG和POD活性显著低于UB(P<0.01).B_(0)和B_(2)处理土壤POX活性显著低于对照(P<0.01).不同黑炭处理土壤TC、DOC、ROC、CPOC和RC含量以及碳转化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冗余分析(RDA)结果显示,SC和POX活性为土壤有机碳组分含量的主要影响因子,其解释率分别为16.3%和12.7%.结果表明,火烧产生的黑炭能加快火后MBC恢复、促进土壤有机碳累积和提高土壤有机碳稳定性,今后在中亚热带人工林经营管理中应重视对黑炭的利用.
- 姚智焦鹏宇吴晓生严强刘先胡亚林王玉哲
- 关键词:黑炭土壤微生物量碳有机碳组分酶活性
- 科尔沁沙地草地营造樟子松人工林对土壤化学和生物学性状的影响被引量:20
- 2010年
- 以科尔沁沙地东南缘沙质草地和不同年龄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人工林(15、24和30年生)为对象,研究草地造林对土壤pH,土壤C、N、P含量,无机N(铵态氮、硝态氮)含量,C、N矿化速率,微生物生物量C含量以及土壤酶(脲酶、转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草地造林初期,林地土壤C、N、P含量逐渐降低,随着林龄增加而逐渐恢复;与草地相比,24年生樟子松人工林土壤C、N、P含量最低,分别下降29%、34%和33%,而30年生樟子松人工林土壤C和N含量与草地差异不显著.草地造林能够影响土壤无机N存在形式,使土壤铵态氮含量逐渐增加,硝态氮含量下降.草地造林对土壤潜在N矿化速率和硝化速率影响不显著,但能够改变土壤C矿化速率,不同林龄樟子松人工林土壤C矿化速率依次为:24年生>30年生>草地>15年生.草地造林初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含量和土壤转化酶活性明显降低,随着林龄的增加又逐渐增加;草地造林对土壤脲酶活性影响不显著,而使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逐渐增加.科尔沁沙地草地造林能够显著改变土壤化学和生物学性状,且随着林龄的变化而有所差异.
- 刘云霞胡亚林曾德慧范志平赵琼
- 关键词:科尔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土壤酶活性
- 干湿交替对科尔沁沙地人工林叶凋落物分解和养分释放的影响被引量:15
- 2017年
-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干湿交替现象非常明显.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预测未来科尔沁沙地的土壤干湿交替变化强度将进一步加剧.本研究采用室内原位土柱培养方法,模拟干湿交替对科尔沁沙地小叶杨和樟子松叶凋落物分解速率及养分释放的影响.试验设置3个处理:恒湿处理(CM)、轻度干湿交替处理(DW_1,10 d干燥+20 d湿润)和重度干湿交替处理(DW_2,20 d干燥+10 d湿润).整个培养试验共处理180 d,其中进行4次干湿交替循环处理,并在干湿交替处理结束后,将各处理置于相同土壤水分条件(60%田间持水量)延时培养60 d.结果表明:小叶杨和樟子松叶凋落物分解及养分释放对干湿交替的响应一致.在干湿交替期间,DW_2处理显著抑制叶凋落物分解及叶凋落物C、木质素和总酚释放;与CM相比,DW_2处理叶凋落物质量、C、木质素和总酚残留率分别增加17.4%、23.8%、35.2%和32.7%,而干湿交替对叶凋落物N和P养分释放无显著影响.干湿交替处理结束和延时培养结束时,不同干湿处理叶凋落物分解及养分残留率的变化具有一致性.而延时培养期间DW_2处理凋落物分解速率、叶凋落物C和木质素释放加快,表明干湿交替对叶凋落物分解及养分释放具有短期延时效应.
- 黎锦涛孙学凯胡亚林赵珊宇曾德慧
- 关键词:干湿交替凋落物分解养分释放半干旱区科尔沁沙地
- 易分解有机碳输入量对武夷山不同林型土壤激发效应的影响被引量:9
- 2020年
- 土壤有机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储量库,其微小的变化也能使大气中CO2浓度发生巨大的改变,植物来源碳的输入能通过激发效应促进或抑制土壤有机碳(SOC)的分解,对SOC的动态平衡产生影响。以武夷山三个林型(阔叶林、马尾松林、针阔混交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向土壤中添加不同量的13C标记葡萄糖(0、100、200、400 mg C/kg)研究易分解有机碳输入量对不同林型土壤激发效应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易分解有机碳输入量对土壤激发效应影响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葡萄糖输入对土壤激发效应的影响与葡萄糖输入量和林型有关。葡萄糖的输入均抑制了三个林型SOC的分解(即,呈现负的激发效应)。阔叶林土壤和针阔混交林土壤激效应强度随着葡萄糖输入量的增加而增加,而马尾松林土壤的激发效应强度对葡萄糖输入量的响应并不明显。然而在马尾松林土壤中由葡萄糖所引起的激发效应强度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林型土壤。研究结果表明,易分解有机碳的输入可以抑制SOC的矿化,形成负激发效应,阔叶林土壤的激发效应强度与土壤可利用氮、葡萄糖添加量与微生物碳量比值有关,而针阔混交林与马尾松林土壤的激发效应强度分别与土壤中的放线菌和真菌有关。
- 王浩杨钰习丹丘清燕胡亚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