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梧挺

作品数:24 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黑龙江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医药卫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历史地理
  • 2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学

主题

  • 9篇渤海国
  • 8篇唐代
  • 3篇麝香
  • 2篇地理
  • 2篇药材
  • 2篇中古
  • 2篇中古时期
  • 2篇生草
  • 2篇史料
  • 2篇通典
  • 2篇疾病
  • 2篇鬼神
  • 2篇复仇
  • 2篇《通典》
  • 1篇大鱼
  • 1篇道德
  • 1篇道德伦理
  • 1篇道地
  • 1篇道地药材
  • 1篇地理分布

机构

  • 18篇黑龙江省社会...
  • 5篇南开大学

作者

  • 23篇胡梧挺
  • 1篇连雯
  • 1篇赵九洲
  • 1篇杨卓轩
  • 1篇王利华
  • 1篇战继发
  • 1篇朱宇强
  • 1篇王志国
  • 1篇陈鑫
  • 1篇阎廷亮
  • 1篇张欣
  • 1篇李荣华

传媒

  • 4篇黑龙江社会科...
  • 2篇北方文物
  • 2篇东北史地
  • 2篇唐史论丛
  • 1篇哈尔滨学院学...
  • 1篇中国典籍与文...
  • 1篇历史教学问题
  • 1篇社会科学家
  • 1篇黑龙江史志
  • 1篇中国历史地理...
  • 1篇海交史研究
  • 1篇洛阳师范学院...
  • 1篇元史及民族与...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5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海东盛国”到“辽东盛国”:隋唐至宋元地理观演变之一例
2014年
"海东盛国"本来是史籍中对渤海国的称呼,但元代修撰的《辽史》却将之改为"辽东盛国",这主要是由于"海东"作为地理名词的内涵,随着时代的不同发生了变化。这一字之差体现出从隋唐到宋元时期中原王朝对东北地区地理观的变化。
胡梧挺
关键词:地理观念
唐代东亚麝香的产地及其流向——以渤海国与东亚麝香交流为中心
<正>药材是一种具有特定产地和疗效的特殊资源,因此,在交通并不发达的古代世界,药材常常作为一种贸易品流通于各地区间。就唐代东亚地区而言,以唐朝为中心的东亚各国间就存在药材交流,而渤海国由于地处东北亚交通线的核心地带,又与...
胡梧挺
文献传递
渤海“振(震)国”名号新探——以唐朝册封周边民族爵号类型为视角被引量:2
2014年
关于渤海"振(震)国"名号的含义,国内外学界历来众说纷纭,本文在评述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唐朝册封周边民族爵号类型的分析,认为"振(震)国"并非国号,而是王号,其含义是"扬国家之威,救国家之急",而这里所说的"国家"是指"大唐"。
胡梧挺
关键词:唐代周边民族
汉唐时期“海东”地理含义的历史变迁被引量:2
2013年
"海东"一词在汉唐文献中的地理含义有着微妙的变化,从最初的指称朝鲜半岛北部与辽东地区,到后来的泛称渤海以东地区。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主要是中原地区的海上交通线的开辟与发展以及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政权之间的势力消长。
胡梧挺
关于北宋版《通典》所见之“靺羯”——对“靺羯”一词的文献学考察被引量:2
2016年
通过将中华书局校点本《通典》中对"靺鞨"的记载与北宋版《通典》进行对比,并结合《集韵》的记载,作者认为"靺鞨"在《通典》等唐代文献中主要写作"靺鞨",其读音很可能是"wa jie",而"靺鞨"则由于《太平御览》对"靺鞨"读音的误注,以讹传讹并最终取而代之。
胡梧挺
唐宋时期对小儿啼哭的认识与止啼之术
2020年
唐宋时期,人们对小儿啼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认识,既将之视为与小儿健康息息相关的问题,又把它看做小儿某种诉求未被满足的表现。成人为了避免小儿啼哭对日常生活秩序造成过多干扰,采取了满足、恐吓及医疗等手段,以求儿童止啼。啼哭成了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之间互动的一个媒介。
胡梧挺
关键词:唐宋时期
“土地极寒,不宜水田”:日本遣渤海使眼中的渤海国风土与疾病
2023年
在古代东亚医疗观念中,特定地域的“风土”(自然地理与风俗习惯)是十分重要的致病因素。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古代日本对渤海国的风土与疾病都形成了独特的认识。通过对日本史料记载的永忠通信以及遣渤海使所配备药剂清单的梳理与分析可见,入唐学问僧永忠根据亲身见闻在其通信中提到的“土地极寒,不宜水田”是当时日本人对渤海国风土的基本认识,而因“不伏水土”所造成的呕吐下痢、瘟疫毒气及疮肿等则被认为是日本遣渤海使团在渤海国最易罹患的疾病。其中,又以霍乱与瘟疫最为突出,甚至被日本人视为渤海国的“风土病”。在当时的日本人看来,渤海国与日本在“风土”上的显著差异,加剧了遣渤海使团罹患霍乱与瘟疫的风险。
胡梧挺
关键词:渤海国风土疾病
唐代东亚麝香的产地及其流向——以渤海国与东亚麝香交流为中心
<正>药材是一种具有特定产地和疗效的特殊资源,因此,在交通并不发达的古代世界,药材常常作为一种贸易品流通于各地区间。就唐代东亚地区而言,以唐朝为中心的东亚各国间就存在药材交流,而渤海国由于地处东北亚交通线的核心地带,又与...
胡梧挺
“大鱼骨”与“如意珠”:唐代东亚的鲸认知与鲸制品利用被引量:1
2021年
一、问题缘起:"鲸鲵"与"鲸鲵鱼睛"据《册府元龟·外臣部》记载:"(开元七年)八月,大拂涅靺鞨遣使献鲸鲵鱼睛、貂鼠皮、白兔猫皮。"[1]《新唐书·黑水靺鞨传》亦载:"拂涅,亦称大拂涅,开元、天宝间八来,献鲸睛、貂鼠、白兔皮。"[2]据此可知,靺鞨拂涅部曾于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向唐朝进贡,而在其开元七年(719)八月的贡品名目中,赫然出现了"鲸鲵鱼睛",该贡物在《新唐书·黑水靺鞨传》中被称为"鲸睛"。这里所谓"鲸鲵",现存文献中最早见于《左传》。
胡梧挺
关键词:鄂霍次克海
明洪武、永乐时期辽东军屯对黑龙江地区开发的影响
2017年
明代曾在辽东设置军屯,洪武、永乐年间为其极盛时期。洪武、永乐年间的辽东军屯,既解决了明辽东驻军的军粮补给问题,节省了"海运饷辽"的成本,也为明代巩固东北边疆与经略辽东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辽东军屯还为明初经略黑龙江地区、设置奴儿干都司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人员保障,对明代东北女真等民族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以及黑龙江地区的开发都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战继发胡梧挺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