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刚
- 作品数:7 被引量:76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海淀妇幼保健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及对血泌乳素的影响被引量:10
- 2009年
- 目的:对比观察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剖宫产的术后镇痛效果及对产妇血清中泌乳素的影响,探讨较适宜的罗哌卡因浓度。方法:80例ASAⅠ~Ⅱ,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的足月初产妇,术后随机分为4组行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S0:空白对照组,S1:0.0625%罗哌卡因+2μg·mL^-1芬太尼,S2:0.1%罗哌卡因+2μg·mL^-1芬太尼,S3:0.125%罗哌卡因+2μg·mL^-1芬太尼。观察各组0~2h,2~4h,4~8h,8~16h,16~24h和24~48h静态、动态疼痛评分、双下肢肌力、PCA总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及总用药量等,并记录各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及产妇产后恢复情况。分别于麻醉前、术后24h和48h采集产妇肘静脉血3mL,离心冷藏保存后通过化学发光法测定泌乳素浓度。结果:各组术后排气时间及产后恢复指标间无统计学差异。随罗哌卡因浓度的增加,罗哌卡因总用量增多,而芬太尼总用量、PCA总按压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减少(P〈0.05)。各镇痛组除0~2h外,随罗哌卡因浓度的增加,静态、动态VAS呈逐渐降低,但0.125%,0.1%组差异不明显。双下肢肌力术后恢复延迟,各组间差异明显(P〈0.05)。S1,S2,S3组产妇术后24,48h血浆泌乳素较S0组明显增高,且随着罗哌卡因浓度增高,泌乳素水平明显增高。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后镇痛选用0.1%罗哌卡因复合2μg·mL^-1芬太尼较适宜。
- 岳红丽董刚冯忠李彦平李树人
- 关键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剖宫产罗哌卡因泌乳素
- 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分娩方式的影响被引量:18
- 2008年
- 目的评价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初产妇400例,ASA Ⅰ或Ⅱ级,足月、单胎、头位,无妊娠并发症及硬膜外麻醉禁忌证。分为硬膜外镇痛组和非镇痛组(n=200)。硬膜外镇痛组宫口开至3cm时,采用0.1%罗哌卡因混合0.5μg/ml舒芬太尼行硬膜外镇痛,宫口开全后停止镇痛。记录镇痛前和镇痛15min时VAS评分;评价运动阻滞程度;记录分娩方式、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新生儿出生后1、5min时Apgar评分和新生儿体重;记录镇痛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硬膜外镇痛组镇痛15min时VAS评分由(8.3±0.8)分降至(1.6±1.1)分(P〈0.05)。与非镇痛组比较,硬膜外镇痛组顺产率和阴道器械助产率升高,剖宫产率降低,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延长(P〈0.05)。2组新生儿出生后1、5min时Apgar评分和新生儿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镇痛组下肢运动阻滞发生率为0.5%,下肢麻木发生率为9.0%,恶心呕吐发生率为1.5%。结论硬膜外分娩镇痛可降低剖宫产率,提高自然分娩率。
- 罗宝蓉李树人王雷董刚
- 关键词:镇痛方法硬膜外产妇妇产科
- 芬太尼对硬膜外罗哌卡因分娩镇痛EC_(50)的影响
- 2006年
- 目的探讨阿片类药物对硬膜外罗哌卡因分娩镇痛半数有效浓度(effectiveconcentrationin50%patients,EC50)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0例产妇分为A组(单纯罗哌卡因)、B组(罗哌卡因+芬太尼)各30例,A组首例用0.1%罗哌卡因15ml,B组首例用0.1%罗哌卡因+2μg/ml芬太尼药液15ml,其后根据前一例产妇对高或低浓度罗哌卡因药液的反应,按0.01%的浓度差依次变动局麻药的浓度,产妇VAS≤1cm为有效。结果A组EC50为0.158%,B组EC50为0.119%,B组EC50显著低于A组(P<0.01)。结论2μg/ml芬太尼可以降低硬膜外罗哌卡因分娩镇痛的半数有效浓度。
- 贺淑君王雷董刚
- 关键词:分娩镇痛硬膜外腔罗哌卡因芬太尼
- 硬膜外舒芬太尼分娩镇痛的效应 随机、多中心研究被引量:25
- 2006年
- 目的采用随机、多中心方法探讨硬膜外舒芬太尼分娩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分娩单胎孕初产妇240例,自愿接受分娩镇痛,无产科及硬膜外阻滞禁忌证,年龄<35岁,孕周>37周,体重<100 kg,随机分为2组(n=120):舒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组(S组)和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组(F组)。当产妇宫口开至3 cm时,L2,3间隙硬膜外穿刺置管,S组硬膜外注射0.15%罗哌卡因和O.5μg·ml-1舒芬太尼混合液试验剂量5 ml,观察5 min确认导管在硬膜外腔后追加上述混合液5-10 ml,30 min后以0.1%罗哌卡因和0.5μg·ml-1舒芬太尼混合液行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F组混合液以2μg·ml-1芬太尼替代0.5μg·ml-1舒芬太尼,其他用药情况均与S组同。两组PCA剂量均为6 ml,锁定时间均为15 min。于镇痛前、镇痛10、30、60 min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运动神经阻滞分级(采用改良Bromage分级法测定),记录镇痛起效时间、首次PCA时间、镇痛药物用量、低血压、镇痛不良反应、镇痛满意度、生命体征、产程、分娩方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与镇痛前比较,镇痛期间两组VAS评分降低(P<0.05),镇痛效果满意;镇痛10、30和60min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降低(P<0.05),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F组比较,S组首次PCA时间延迟约14min,PCA用量和有效次数减少(P<0.05),S组皮肤瘙痒发生率增高(P<0.05)。PCA用量:舒芬太尼6μg,芬太尼36μg,用量比1:6。两组产后镇痛满意度优良率(分别为95%和93.5%)、镇痛起效时间、VAS评分、镇痛后催产素使用率、产后失血量、产程、剖宫产率、器械助产率及新生儿产后1、5 min 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硬膜外分娩镇痛安全有效,舒芬太尼镇痛持续时间长于芬太尼,效价为芬太尼的6倍。
- 耿志宇吴新民贾乃光徐铭军孟冬祥王雷董经伟董刚
- 关键词:舒芬太尼酰胺类
- 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分娩方式影响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11
- 2009年
- 目的评价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的临床分娩资料,按年和月分别统计硬膜外分娩镇痛率、顺产率、产钳率和剖宫产率;收集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而以剖宫产结束分娩的产妇资料。分娩镇痛的方法是待产妇宫口开至2cm以上时采用0.15%罗哌卡因或0.1%罗哌卡因复合2mg/L芬太尼硬膜外镇痛,首剂负荷量10ml-12ml,背景量5ml/h~8ml/h,患者自控镇痛量1ml~5ml,锁定时间15min,宫口开全停泵。结果与2005年比较,2006年硬膜外分娩镇痛率升高(21.9%对33.8%,P〈0.05),顺产率升高(51.7%对55.2%,P〈0.05),剖宫产率降低(43.9%对40.1%,P〈0.05),产钳率无明显变化(4.4%对4.7%,P〉0.05)。随着每月硬膜外分娩镇痛率由8.4%升至41.2%时,剖宫产率由46.9%降至37.6%,两者之间呈负相关(r=-0.678,P〈0.05)。两年共完成硬膜外分娩镇痛5461例,其中1125例(20.6%)以剖宫产结束分娩,原因分别为胎儿窘迫371例(33.0%),头盆不称323例(28.7%),持续性枕后位或枕横位219例(19.5%),活跃期停滞141例(12.5%),发烧44例(3.9%),其他原因26例(2.3%)。结论硬膜外分娩镇痛为畏惧产痛而要求剖宫产的产妇提供了自然分娩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剖宫产率、提高自然分娩率;但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而以剖宫产结束分娩的产妇,剖宫产的原因是否与分娩镇痛有关还需进一步研究。
- 罗宝蓉王雷杨云龙董刚贺淑君吴优雷波
- 关键词:硬膜外镇痛分娩方式
- 影响产妇选择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因素分析被引量:12
- 2010年
- 目的:分析影响产妇选择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因素。方法:400例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其中选择和未选择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各200例,分别设为镇痛组和非镇痛组。对两组产妇进行疼痛程度、身体因素、心理和社会因素等项目的调查和对比分析。结果:镇痛组在产程潜伏期疼痛达到难以忍受的产妇比率显著高于非镇痛组(P<0.05);镇痛组的产妇体重和新生儿体重均大于非镇痛组(P<0.05);产妇恐惧产痛的比率、受教育程度、城市户口的比率,以及主动获取分娩镇痛知识的比率,镇痛组高于非镇痛组(P<0.05);产妇担忧分娩镇痛安全性的比率,顾虑硬膜外镇痛费用的比率,非镇痛组高于镇痛组(P<0.05)。镇痛组产妇的满意度达98%。结论:产妇是否选择硬膜外分娩镇痛不仅受疼痛程度和身体因素的影响,还受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完善的镇痛技术、有效的宣传方式、合理的收费标准可以使更多产妇享受到分娩镇痛服务。
- 罗宝蓉吴优王雷董刚雷波
- 关键词:分娩镇痛产妇硬膜外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