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cadherin、E-cadherin及β-catenin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3
- 2007年
- 目的探讨神经-钙粘素(N-cadherin),上皮-钙粘素(E-cadherin)及β-catenin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cadherin、E-cadherin、β-catenin在42例不同级别胶质瘤及8例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结果N-cadherin,E-cadherin及β-catenin的表达在正常脑组织与胶质瘤之间以及胶质瘤的高低级别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并且在生存时间>2年组与生存时间≤2年组间差别显著(P<0.05);N-cadherin与β-catenin的表达随着肿瘤级别的升高而增高,且二者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r=0.778)。E-cadherin的表达随着肿瘤级别的升高而下降,E-cadherin与N-cadherin、β-catenin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r1=-0.747,r2=-0.783);结论提示N-cadherin与β-catenin的过度表达和E-cadherin的表达下调在胶质瘤的侵袭及恶性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N-cadherin与β-catenin的表达可能与胶质瘤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提示可作为反映胶质瘤恶性程度与预后的指标。
- 李斐江普查袁先厚文志华马超刘细国许锡镇吴俊
- 关键词:Β-CATENIN胶质瘤
- 脑胶质瘤手术前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变化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判定效果分析
- 2018年
- 目的对脑胶质瘤患者在手术前后测定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的变化情况,并对其临床预后进行观察分析。方法 90例脑胶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病理分级标准分为高级别组(46例)和低级别组(44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所有患者手术前后的IGF-Ⅰ指标水平变化情况,以及不同病理分级患者术前IGF-I水平的差异。结果术前,高级别组IGF-Ⅰ水平(627.2±122.8)ng/ml明显高于低级别组的(339.1±86.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0例患者术前IGF-Ⅰ水平为(516.9±94.5)ng/ml,术后IGF-Ⅰ水平为(213.5±55.6)ng/ml,术后患者的IGF-Ⅰ水平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胶质瘤患者IGF-Ⅰ呈现高表达态,且其与疾病严重程度存在关联性,作为判断病情预后的标准,在临床治疗中具有指导性。
- 李正阳吾太华左德献邓少勇苏世星许锡镇马赞罗似亮梅良奎
- 关键词:脑胶质瘤预后
- 酷似垂体脓肿的垂体腺瘤1例
- 2012年
- 1病历摘要(图1)男,71岁;因间断性头痛2年余,加重伴视力下降、高热2 d于2011年8月入院。查体:T:36℃(入院前最高体温达39℃),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 mm,对光反射灵敏,颈强。眼科查视力:右眼0.3,左眼眼前数指,右侧颞下方视野部分受损,左侧视野测不出。垂体MRI显示:鞍区异常信号,T1、T2呈混杂信号,边界清,增强后病灶呈环状强化,病灶呈"腰身"改变,鞍底、鞍背骨质吸收。
- 许锡镇孙荣君王少兵余军武吴佩涛袁辉胜唐超郑虎
- 关键词:垂体肿瘤垂体脓肿
- 28例颅前窝底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颅前窝底脑膜瘤显微手术方法,并评估3D-CTA的手术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0月显微手治疗的28例颅前窝底脑膜瘤的临床资料,以3D-CTA为导航,根据脑膜瘤与颅骨及周围血管的三维立体关系设计手术入路。结果根据Simpson分级:Ⅰ、Ⅱ级全切除24例,次全切除4例。除1例术后早期死亡外,27例术后随访10~56月,复查颅脑MRI无脑膜瘤复发;2例有癫痫,1例短暂尿崩;15例视力好转,2例术前单眼失明无恢复,1例术前单侧眼有光感术后该侧眼失明;23例恢复工作,4例生活可自理。结论根据颅前窝底脑膜瘤发生部位和扩展范围,以3D-CTA为导航选择手术入路和手术方法,效果良好。
- 李正阳左德献吾太华马赞邓少勇苏世星许锡镇罗似亮
- 关键词:脑膜瘤颅前窝底手术入路显微手术3D-CTA
- 垂体腺瘤卒中误诊为垂体脓肿1例
- 2013年
-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7l岁。患者间断性头疼2年余,人院前2d头疼突然加重同时伴视力下降,伴发热(最高体温达39℃),随后逐渐出现意识不清,于当地医院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后体温下降,余症状无明显好转,遂转入我院继续治疗。患者既往无多饮多尿、无性欲下降、无乏力、无畏寒怕冷等病史。入院查体:体温37℃,神志嗜睡,双侧瞳孔等大等园,颈强(+),克氏征(+)。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WBC:4.1×109/L。垂体激素检查:促甲状腺激素:0.181uIv/L(略低于正常值)。腰椎穿刺术测压力为150mmH:O,脑脊液呈黄红色混浊样,潘氏试验(+),WBC为620/μl,培养未发现细菌生长。
- 孙荣君唐超袁辉胜许锡镇
- 关键词:垂体瘤卒中垂体脓肿误诊
- 缺氧条件下胶质瘤U251细胞培养上清液对血管内皮细胞形成管样结构的影响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缺氧条件下胶质瘤细胞培养上清液对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的关系。方法在常氧、缺氧条件下对人胶质瘤U251细胞进行培养,随后取其上清液作为内皮细胞ECV304的条件培养液,并分别加入uPA及其受体(uPAR)、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的单克隆抗体、αvβ3和αvβ5整联蛋白特异性阻滞剂,观察内皮细胞管样结构形成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ECV304中uPA、uPAR、NF-κB的表达。结果缺氧组ECV304形成管样结构数量较常氧组增加(P<0.05),且随上清液浓度增加差异更明显;uPA、uPAR单克隆抗体可抑制此促进作用,而tPA抗体、αvβ3和αvβ5则无此作用;缺氧培养U251的上清液能刺激ECV304中uPA、uPAR、NF-κB表达。结论在缺氧条件下培养胶质瘤细胞培养液的上清液对血管内皮细胞管样结构形成有促进作用,且与uPA、uPAR的表达有关,与tPA、αvβ3和αvβ5整联蛋白的关系不密切。
- 许锡镇李志强文志华
- 关键词: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整联蛋白胶质瘤
- uPA/uPAR与胶质瘤侵袭性和促血管生成的关系被引量:5
- 2009年
- 胶质瘤是人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过去三十年中,尽管手术方法和辅助性治疗手段上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但是由于肿瘤的高度侵袭性和富血管化,以及瘤细胞耐药性和对放疗的不敏感,恶性胶质瘤患者的预后还是很差。实验表明,尿激酶型纤溶蛋白激活物(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及其受体(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uPAR)与胶质瘤的侵袭性和血管生成有密切关系,本文就其近年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许锡镇李志强
-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UPA侵袭性
- 不同程度颅脑外伤患者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和总胆固醇水平变化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颅脑外伤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总胆固醇(TC)水平变化。方法:将颅脑外伤后24h患者按GCS计分法分为轻型组(n=45)、中型组(n=38)和重型组(n=29),分别测定各组WBC、hs-CRP及TC浓度,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重型组及中型组WBC、hs-CRP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均<0.01);重型组、中型组及轻型组TC浓度均较正常对照组有不同程度降低(P<0.01,P<0.05)。结论:WBC、hs-CRP及TC测定可作为颅脑外伤患者病情观察和预后判断的客观指标。
- 张明洁程静门诚虹叶青跃许锡镇
- 关键词:颅脑外伤白细胞超敏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
- 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经颅内给药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经颅内给药的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 52例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患者均采用万古霉素治疗,根据给药方式分为3组:A组15例采用静脉给药,B组31例采用静脉给药+经脑室外引流管给药,C组6例行双侧脑室外持续灌洗引流,观察给药的方式、剂量及疗程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 A组、B组、C组治愈率分别为33%,77%和83%,其给药总量和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蛋白质、糖和氯化物定量、体温、颅内压等颅内感染监测指标之间均呈负相关。有4例出现肾功能不全,4例出现腹泻等症状。结论万古霉素在静脉给药基础上经颅内给药为治疗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提供了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简单、经济的方法。
- 许锡镇孙荣君周游王少兵于军武唐超
- 关键词:万古霉素颅内感染
-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 探讨影响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8月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脑科医院(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7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65例行全切除或近全切除,19例行大部分切除,3例行单纯活组织检查.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率的估计,以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因素的分析.结果 87例患者的5年无进展生存率为70.0%,5年总生存率为89.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1,95% CI:1.0 ~ 1.1,P=0.001)、病变部位(OR=12.2,95% CI:1.6 ~92.8,P=0.016)、肿瘤复发(OR=14.8,95% CI:3.2 ~67.7,P=0.001)、肿瘤切除程度(OR =3.7,95% CI:1.2~11.7,P=0.023)与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患者的预后有关.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19岁(OR =2 296.8,95% CI:7.1~742 006.4,P=0.009)和肿瘤复发(OR=14.5,95% CI:1.0 ~ 203.5,P=0.047)为影响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总体预后较好,但年龄≥19岁和(或)肿瘤复发的患者预后不佳.
- 罗似亮吾太华邓少勇李正阳马赞许锡镇苏世星左德献
- 关键词:脑肿瘤预后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