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海晏
- 作品数:30 被引量:375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季风与环境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ERA与NCEP2大气热源的对比分析以及全球大气热源性质变化规律的研究被引量:10
- 2005年
- 首先 ,对比分析了ECMWF再分析资料 (简称ERA)和NCEP NCAR第 2版再分析资料 (简称NCEP2 )计算的大气热源 ,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全球大气热源性质 (符号 )变化的规律。分析两套资料计算的大气热源差别较大的某些地区 ,发现ERA资料在这些地区估算的大气热源要优于NCEP2 ,因此 ,在接下来的研究中主要采用了ERA资料。对全球大气热源性质 (符号 )变化规律的研究主要揭示了全球永久大气热源和永久大气热汇的地理分布特征。永久大气热源中心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 ,在赤道非洲的西部、苏门答腊岛西边的海域和赤道中西太平洋地区各有一个较强的永久热源中心 ,另外 ,在日本南部及其东边的太平洋上也有一永久热源中心。永久热汇地区的分布比较有规律 ,除了南北半球 6 0度到两极之间为永久热汇地区外 ,南半球 5°S~ 4 0°S各大陆西边的大洋上都有一个永久热汇中心 ,另外 ,在阿拉伯海的北端 ,北半球 15°N~ 4 0°N之间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东部也分别有一热汇中心。
- 蓝光东温之平贺海晏
- 关键词:大气热源NCEP赤道ECMWF大洋
- 华南前汛期区域持续性暴雨的分布特征及分型被引量:43
- 2007年
- 利用广东和广西两省共175个台站的日降水观测资料,采用计算机检索的方法,对1961-2005年间华南前汛期区域持续性暴雨进行了定义。对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区域持续性暴雨的气候分布特征的分析发现,季风爆发前持续性暴雨频数从60年代至今呈现出正态分布的年代际变化特征,而季风爆发后的区域持续性暴雨频数变化则几乎相反;广东省前汛期区域持续性暴雨降水明显比广西强。此外,通过EOF方法和相关分析得到了夏季风爆发前后出现频率较高的几种分布雨型,它们能较好地代表季风爆发前后华南降水分布的特点。
- 吴丽姬温之平贺海晏黄荣辉
- 关键词:前汛期持续性暴雨
- 影响华南西部的登陆热带气旋的若干气候特征被引量:11
- 2005年
- 利用1950-1999年台风年鉴资料,结合广西89个测站的降水资料,统计和分析了登陆影响华南西部热带气旋的若干气候特征。结果表明,进入华南西部的热带气旋数占登陆华南沿海地区总数的75%;年均有1.9 个热带风暴级别以上的热带气旋进入广西,其中强热带风暴强度以上的占84%。进入华南西部和登陆华南地区的热带气旋都具有显著的年际变化特征。不同月份、不同热带气旋登陆后的维持时间差异极大,平均维持时间的长短与登陆后12h内强度的衰减程度密切相关。热带气旋引起暴雨的多寡和低压环流在广西境内的滞留时间成正相关,而与登陆时的强度没有明显的关系。
- 姚才黄明策贺海晏
- 关键词:登陆热带气旋华南西部气候特征
- 非均匀平行流中惯性重力波的传播
- 1993年
- 本文利用Boussinesq 近似下的线性重力波方程组研究了非均匀平行流中三维重力内波的波数结构和水平传播特征.结果表明,刘于三维重力波,波矢位于圆锥曲面(波数约束面)上,相互独立的波数和群速分量都只有2个.波的水平位相传播方向与能量传播方向垂直.局地波导方向与本文所定义的波—流相互作用矢(?)正交;若不计层结和“多普勒飘移视差”的影响,则重力波波导将趋于与急流方向平行.
- 贺海晏
- 关键词:非均匀重力波
- 登陆我国的热带风暴近海异常路径的统计分析被引量:5
- 2003年
- 对1949—2000年间登陆我国的热带风暴的异常路径及其特征进行统计了分析。结果发现,路径异常热带风暴的偏折点主要出现在海南岛东南部海域、珠江口附近海域及台湾海峡。该类热带风暴多发生于7—9月。其发生频率有明显的年际、年代际变化,以20世纪70—90年代的频率较高。强度(中心风速)较弱和移速较慢的热带风暴易出现异常偏折。
- 简茂球王婷牛晓蕾许连丰贺海晏
- 关键词:热带风暴登陆统计分析区域分布特征
- 中高纬大气环流异常和低纬30~60天低频对流活动对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影响被引量:42
- 2006年
- 利用1979—2003年NCAR/NCEP-2再分析全球日平均资料,及1979-2003年全球候平均的CMAP降水和NOAA日平均的向外长波辐射资料,分析了中高纬大气环流异常和低纬30-60天低频对流的活动对南海夏季风爆发迟早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当5月1~15日期间乌拉尔山及其以西地区对流层出现位势高度负距平(低频气旋)、中纬度大陆为位势高度正距平(低频反气旋)、我国东部沿岸地区为位势高度负距平(低频气旋)、鄂霍次克海地区为位势高度正距平(低频反气旋)时,副热带高压脊较早撤出南海,与此同时,孟加拉湾东部低频对流活跃东传,菲律宾南部周围低频对流发展西移,华南地区低频对流活动南移以及加里曼丹低频对流活跃北移。在这种情况下,南海夏季风爆发偏早。相反,当5月1~15日期间乌拉尔山及其以西地区对流层出现位势高度正距平(低频反气旋)、中纬度大陆为位势高度负距平(低频气旋)、我国东部沿岸地区为位势高度正距平(低频反气旋)、鄂霍次克海地区为位势高度负距平(低频气旋)时,副热带高压脊撤出南海较迟;与此同时,孟加拉湾东部低频对流不活跃、东传晚,菲律宾南部周围低频对流不活跃、其西移与孟加拉湾东部低频对流的东传反位相,华南地区低频对流活动也不活跃,加里曼丹低频对流较弱。在这种情况下,南海夏季风爆发偏迟。
- 温之平黄荣辉贺海晏蓝光东
- 关键词:环流异常夏季风
- 近50a广东登陆热带气旋的若干气候特征被引量:55
- 2003年
- 利用《台风年鉴》/《热带气旋年鉴》[3,4 ] 和广东降水资料 ,研究了近5 2a(194 9~ 2 0 0 0年 )来广东登陆热带气旋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5 2a间 ,登陆广东的热带气旋总数占全国总数的 38% ,居沿海各省之首。每年可有 1到 7个数量不等的热带气旋登陆广东 ,年平均数为 3.9个。小波分析结果表明 ,至少对于广东的登陆热带气旋而言 ,70年代中期是一个明显的气候跃变期。前期 (194 9~ 70年代中 ) ,登陆热带气旋数存在三种主要变化周期 ,即准 3a(2~ 4a)、准 7a(6~ 8a)和准 12a(10~ 16a)周期的变化 ;后期 (70年代中~ 2 0 0 0年 ) ,主要的变化周期为 4~ 6a和 7~ 9a。在年代际尺度上 ,登陆广东的热带气旋较多的时段为 :194 9~ 195 4年、195 9~ 196 5年、1972~ 1976年 1982~ 1987年和 1991~ 1996年等。登陆广东的热带气旋总数与广东 7~ 9月累计雨量有较类似的变化趋势。热带气旋主要在 6~9月登陆广东 ,高峰期是 7~ 9月。热带气旋登陆地点分布特征是 ,西多东少 ,粤西(珠海及其以西 )沿海登陆的热带气旋总数占广东登陆总数的 6 3%。
- 贺海晏简茂球宋丽莉魏青
- 关键词:热带气旋气候特征
- 非线性水平动量平流作用对热带气旋运动的影响被引量:17
- 1995年
- 本文将热带气旋视为与环境间有动量交换的系统,着重分析了非线性水平动量平流作用对热带气旋运动的影响,从理论上解释了一些热带气旋路径异常变化的原因。
- 杨平章贺海晏
- 关键词:热带气旋非线性
- 华南西部登陆台风的大尺度条件对比分析被引量:11
- 2005年
- 利用每6 h一次的NCEP/NCAR再分析格点资料对9615号和0103号两个典型台风的大尺度环境场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中高层出现“北槽南涡”的环流形势场有利于登陆台风的维持;源于南海南部和孟加拉湾的热带低空急流汇成的台风南侧的西南风急流是台风登陆后得以维持和引发暴雨增幅的重要系统。进一步分析表明,主要影响系统的差异导致了两个台风在垂直风切变和涡度的垂直分布上存在极大的差异,较弱的垂直风切变及较强的涡旋环流是0103台风比9615号台风在登陆后维持得更长的最直接原因。
- 姚才贺海晏黄明策
- 关键词:登陆台风大尺度环流特征
- 华南春季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动能收支——(一)总动能收支被引量:3
- 1992年
- 本文利用常规探测资料计算和分析了1983年3月1日影响珠江三角洲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总动能收支。结果表明:就时间区域平均而言,动能制造项是总动能源,动能水平通量散度和次网格尺度过程则消耗区域的动能;几乎所有的主要收支项数值,都在高空急流所在的对流层上层最大;网格尺度的垂直输送使动能由对流层中、低层向高层输送,但次网格尺度过程使动能下传。在风暴影响前后,各能量的收支项都有明显的改变。
- 漆小平贺海晏罗会邦
- 关键词:强对流天气次网格尺度春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