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凤岐
- 作品数:11 被引量:50H指数:5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重组腺病毒介导的FLT3配体和阿霉素联合治疗小鼠肝癌
- 2003年
- 目的:将重组腺病毒介导的FLT3配体(FLT3 ligand,FL)与阿霉素(adriamycin,ADM)联合治疗小鼠肝癌,探索基因治疗和化疗相结合治疗肿瘤的新方法。方法:构建携带鼠FL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mFL),单独用其或ADM以及两者联用对实验性肝癌小鼠进行治疗,观察抗肿瘤效果。结果:(1)FL+ADM组小鼠肝癌生长抑制率最大值为56.5%,明显高于ADM组和FL组的27.5%和26.6%(P<0.01);(2)FL+ADM组小鼠早期死亡率为8.3%,明显低于ADM组的37.5%(P<0.01);FL十ADM组小鼠长期生存率为86.4%,明显高于ADM组和FL组的50.0%和41.5%(P<0.01)。结论:(1)FL和ADM治疗小鼠肝癌具有协同作用,FL可显著增强化疗效果;(2)FL能明显降低化疗不良反应。
- 李刚卫立辛杨庆贾凤岐张柏和吴孟超
- 关键词:重组腺病毒介导FLT3配体阿霉素小鼠肝癌
- DNA去甲基化对肝细胞人端粒酶逆转录酶上调的研究被引量:9
- 2007年
- 目的:观察肝细胞系L02及肝癌细胞系SMMC-7721中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的表达与DNA甲基化修饰之间的相关性,观察5-杂氮胞苷(5'-aza-dC)去甲基化对肝细胞系hTERT表达和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分析肝细胞系L02和肝癌细胞SMMC-7721中hTERT的甲基化状态,采用RT-PCR和TRAP-ELISA法检测5'-aza-dC干预对培养细胞hTERT mRNA表达及端粒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肝细胞系L02中hTERT有甲基化修饰,5'-aza-dC去甲基化处理上调hTERT mRNA表达并呈现端粒酶活性升高;肝癌细胞系SMMC-7721中hTERT则没有甲基化修饰,5'-aza-dC去甲基化处理对其hTERT表达和端粒酶活性无影响。结论:肝细胞中DNA甲基化可能参与抑制肝细胞hTERT的表达,hTERT去甲基化可能是肝癌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 李正友张长松郭献灵程越卜欣欣李蓉贾凤岐李云龙吴孟超卫立辛
- 关键词:DNA甲基化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 茶多酚影响同型半胱氨酸对内皮细胞的作用被引量:16
- 2004年
- 目的:探讨茶多酚能否减弱同型半胱氨酸(HCY)对内皮细胞(EC)的损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牛主动脉内皮细胞,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用含20%小牛血清DMEM培养液培养;0.25 mmol/L HCY组,培养液中加入HCY使其终浓度为0.25 mmol/L;1 mg/L茶多酚 +0.25 mmol/L HCY组;2 mg/L茶多酚 +0.25 mmol/L HCY组;4 mg/L茶多酚 +0.25 mmol/L HCY组。培养72h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同时检测培养液中的一氧化氮(NO)、 一氧化氮合酶(NOS)、内皮素(ET)、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丙二醛(MDA)浓度或活性。结果:浓度为1、2、4、8 mg/L茶多酚组与HCY组相比,(1)细胞形态规则性增强,立体感增加,细胞内颗粒减少;(2)细胞周期检测提示茶多酚组细胞S期比例增多;(3)功能实验提示,茶多酚组EC释放的血管舒张因子NO浓度较HCY组高;而血管收缩因子ET低;(4)MDA含量和GS H-Px活性无明显改变。结论:茶多酚有抑制HCY对EC的损伤作用。
- 陈小莉杨庆贾凤岐李燕卫立辛蔡东联
- 关键词:茶多酚同型半胱氨酸内皮细胞体外培养
- 小鼠MIP1-α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被引量:3
- 2002年
- 目的 :构建小鼠趋化因子 MIP1-α(m MIP1-α)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并在小鼠肝癌细胞中表达 ,为肝癌基因治疗提供实验基础。 方法 :PCR扩增含有 m MIP1-α的质粒 ,将腺病毒骨架质粒 p Ad Easy- 1以及线性化的重组穿梭质粒 p Track- CMV-m MIP1-α共转化 BJ5 183受体菌并在其中发生同源重组 ,利用重组前后抗性的改变筛选出重组子 ,重组腺病毒质粒经过 2 93细胞的包装、扩增和纯化后 ,感染小鼠肝癌细胞株 Hepa1- 6 ,一步法提取细胞总 RNA,RT- PCR检测 m MIP1-α的 m RNA。琼脂糖凝胶打孔法体外观察感染上清中 m MIP1-α对小鼠脾细胞的趋化活性。 结果 :得到了携带 m MIP1-α的重组腺病毒 ,纯化后滴度为 4× 10 1 1 efu/ ml,在感染后的 Hepa1- 6细胞中检测到 m MIP1-α的表达 ,上清中 m MIP1-α的趋化指数为 6 .3。结论 :成功地构建了携带 m MIP1-α的重组腺病毒载体 ,为下一步应用于肝癌的基因治疗提供了基础。
- 贾凤岐王维锋江小玲杨庆卫立辛杨广顺吴孟超
- 关键词:肝肿瘤腺病毒载体基因治疗动物实验
- 端粒酶活性及hTERT mRNA表达在鉴别肝脏良恶性病变中的意义被引量:6
- 2004年
- 目的:研究端粒酶活性及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表达在鉴别肝脏良、恶性病变中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TRAP法检测了130份外科切除肝脏样本及58个肝脏可疑结节的端粒酶活性,RT-PCR法检测hTERTmRNA表达。所有样本均经病理学证实。结果:外科切除的肝细胞癌、肝硬变及慢性肝炎组织端粒酶阳性率分别为85.9%(55/64)、25.0%(8/32)及8.3%(2/24),hTERTmRNA阳性率分别为89.1%(57/64)、25.0%(8/32)及8.3%(2/24),10份正常肝脏组织端粒酶及hTERTmRNA表达阴性。经皮肝穿刺活检的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炎性假瘤及腺瘤样增生组织的端粒酶阳性率分别为85.7%(30/35)、100%(4/4)、33.3%(4/12)、25.0%(1/4)及33.3%(1/3),hTERTmRNA阳性率分别为88.6%(31/35)、100%(4/4)、33.3%(4/12)、25.0%(1/4)及33.3%(1/3)。肝脏恶性肿瘤端粒酶及hTERTmRNA阳性率明显高于肝脏良性病变(P<0.01)。结论:经皮肝穿刺活检端粒酶活性及hTERTmRNA检测有助于肝脏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 范瑞芳卫立辛吴孟超沈锋王维锋贾凤岐卜欣欣郭献灵尤天庚杨家和郭亚军
- 关键词:肝脏肿瘤端粒酶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 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对小鼠肝癌的基因治疗
- 2002年
- 目的 观察重组腺病毒载体介导的小鼠巨噬细胞炎症蛋白 1α(MIP 1α)对小鼠肝癌的基因治疗效果。方法 携带小鼠MIP 1α基因的腺病毒载体 (AdmMIP 1α)体外感染小鼠肝癌细胞株Hepa1 6 。 48h后 ,用载体自身报告基因表达的绿色荧光蛋白检测感染效率 ;RT PCR法检测感染后细胞内MIP 1α的表达 ;每天计数细胞 ,观察细胞的体外生长曲线。皮下接种Hepa1 6细胞建立小鼠肝癌模型 ,肿瘤局部分别单次注射 1× 10 9cfu的AdmMIP 1α、空载体对照 (Ad empty)和PBS ,观察肿瘤大小和小鼠生存期。结果 腺病毒载体AdmMIP 1α体外能有效地感染靶细胞Hepa1 6 ,并在感染后的细胞内检测到mMIP 1α的mRNA ,体外感染对Hepa1 6的生长曲线无显著影响。瘤体内单次注射AdmMIP 1α导致 4/ 9只小鼠肿瘤完全消退 ,并延长小鼠生存期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结论 腺病毒介导的MIP 1α基因治疗对小鼠肝癌有一定的效果 。
- 杨庆卫立辛贾凤岐杨广顺吴孟超郭亚军
- 关键词: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小鼠肝癌趋化因子基因治疗
- 银染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检测肝癌模拟肝穿组织端粒酶活性的研究被引量:2
- 2002年
- 目的:探讨细针穿刺肝活检组织行端粒酶活性检测用于肝细胞癌(HCC)诊断的可行性。方法:HCC共28例,每例HCC肿瘤切除后立即行肝肿瘤模拟细针穿刺。应用非放射性同位素银染的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分别对28例模拟肝穿组织和28例肿瘤切取组织行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模拟肝穿组织与肿瘤切取组织的端粒酶检测结果完全一致,阳性率均为82%(23/28)。结论:模拟肝穿组织与肿瘤切取组织在HCC端粒酶活性检测方面具有同等的效果。该结果提示,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活检行端粒酶活性检测在HCC的诊断、治疗效果评价和预后的判断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 卫立辛范瑞芳杨庆贾凤岐王维锋郭亚军吴孟超
- 关键词:肝细胞癌活组织检查针吸端粒酶HCC
- 肝细胞癌端粒酶活性及hTERT mRNA表达与术后早期复发的关系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端粒酶活性及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表达与肝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TRAP法检测60例肝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RT-PCR法检测hTERT mRNA表达,5例正常肝脏组织作为对照。分析端粒酶活性及hTERT mRNA表达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肝癌组织端粒酶活性及hTERTmR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6.7%(52/60)及90%(54/60),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及hTERT mR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0%(24/60)及43.3%(26/60)。正常肝脏组织均未检测到端粒酶活性及hTERT mRNA表达。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及hTERTmRNA表达与术后早期复发及包膜浸润、门静脉侵犯、肝内转移等恶性肿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结论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及hTERT mRNA表达可能是肝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的预后指标。
- 范瑞芳卫立辛沈锋王维峰贾凤岐卜欣欣郭献灵吴孟超
- 关键词:端粒酶人端粒酶逆转录酶肿瘤复发
- 肝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几类重要分子作用机制研究
- 卫立辛王一吴孟超范瑞芳郭献灵张卫国王涛牟娇卜欣欣贾凤岐曲增强孟岩
- 该项目历经11年的探索研究,从基因分子水平和信号传导途径进一步认识肝癌发生及发展机制,有望为肝癌等肿瘤的诊治和预测提供新的研究靶点。研究率先在国际上建立检测端粒酶活性的荧光素标记探针的TRAP-ELISA法,这种方法具有...
- 关键词:
- 关键词:肝癌端粒酶HBV
- 原发性肝癌细针活检端粒酶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7
- 2004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HCC)经皮肝穿刺细针活检端粒酶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25例直径1.2~3cm的HCC进行了无水酒精注射治疗(PEIT)。PEIT治疗前及PEIT治疗后1周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细针活检,所得微量肝癌组织采用非放射性同位素银染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行端粒酶活性检测及病理学检查。3例正常肝脏组织及5例肝硬变组织作为对照研究。结果:PEIT治疗前,病理学检查诊断率为80%(20/25),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84%(21/25);PEIT治疗后1周,病理学检查未发现肿瘤细胞,3例端粒酶活性阳性(12%),其中1例经手术治疗后临床治愈,2例未手术治疗者1年内复发。其余22例端粒酶转阴的患者1年内未复发。3例正常肝脏组织及5例肝硬变组织端粒酶活性检测均阴性。结论:经皮肝穿刺活检微量肝脏组织端粒酶活性检测可应用于小肝癌的辅助诊断,在原发性肝癌PEIT治疗的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范瑞芳卫立辛王维锋尤天庚杨家和杨庆贾凤岐江小玲郭亚军吴孟超
- 关键词:肝细胞癌活组织检查端粒酶无水酒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