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娇

作品数:77 被引量:124H指数:7
供职机构: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25篇会议论文
  • 25篇专利

领域

  • 54篇农业科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1篇玉米
  • 16篇镰孢
  • 15篇抗性
  • 13篇斑病
  • 11篇镰孢菌
  • 11篇禾谷
  • 10篇禾谷镰孢
  • 9篇药剂
  • 8篇丝黑穗病
  • 8篇抗性鉴定
  • 8篇黑穗病
  • 7篇玉米丝黑穗
  • 7篇农药
  • 6篇玉米丝黑穗病
  • 6篇穗腐病
  • 6篇种衣剂
  • 6篇根腐
  • 6篇包衣
  • 6篇病害
  • 6篇病原

机构

  • 77篇吉林省农业科...
  • 5篇吉林农业大学
  • 3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靖宇县农业技...
  • 1篇梨树县农机技...

作者

  • 77篇贾娇
  • 73篇苏前富
  • 68篇张伟
  • 63篇孟玲敏
  • 46篇晋齐鸣
  • 44篇李红
  • 20篇高月波
  • 14篇王义生
  • 14篇王巍巍
  • 7篇孙嵬
  • 6篇李启云
  • 5篇隋晶
  • 5篇马莹莹
  • 4篇徐文静
  • 4篇隋丽
  • 4篇张正坤
  • 4篇孟灵敏
  • 3篇高明
  • 3篇丛斌
  • 2篇王秋华

传媒

  • 8篇玉米科学
  • 6篇东北农业科学
  • 3篇吉林农业科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植物保护
  • 3篇中国植物保护...
  • 3篇中国植物保护...
  • 2篇植物保护学报
  • 2篇中国植物病理...
  • 2篇绿色生态可持...
  • 1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农药

年份

  • 5篇2024
  • 4篇2023
  • 4篇2022
  • 9篇2021
  • 9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8
  • 6篇2017
  • 10篇2016
  • 11篇2015
  • 8篇2014
  • 4篇2013
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用于玉米种子包衣剂的复合药剂、复配玉米包衣剂以及玉米种子的处理方法
本发明农业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用于玉米种子包衣剂的复合药剂,其包括:咯菌腈、环丙磺酰胺以及硫双威。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复配玉米包衣剂,包括上述的用于玉米种子包衣剂的复合药剂。该复配玉米包衣剂对玉米种子进行包衣后,能够有效防...
苏前富张伟王巍巍贾娇孟玲敏高月波李红
文献传递
农药复配种衣剂及其应用以及玉米种子的处理方法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防病虫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农药复配种衣剂,其活性成分包括硫双威、抑霉唑、戊唑醇以及三十烷醇中的至少两种。农药复配种衣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上述农药复配种衣剂采用塑封法对玉米种子进行包衣,农药复配种衣剂与玉...
苏前富孟玲敏王巍巍张伟贾娇李红高月波晋齐鸣
文献传递
蚜虫危害与玉米果穗镰孢菌组成及毒素污染关系分析
2024年
【目的】明确玉米蚜虫危害与玉米穗腐病发生及籽粒中真菌毒素污染水平的关系,为建立完善的玉米穗腐病综合防治体系及探寻主要镰孢菌毒素的有效控制技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组织分离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2021年在吉林省46个市(县)采集的105份蚜虫危害的玉米果穗上的蚜虫、苞叶和籽粒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统计蚜虫、苞叶和籽粒分离获得镰孢菌的种类和数量,分别计算不同镰孢菌在每种样品上的分离频率,以及不同样品组合分离相同镰孢菌数量在蚜虫危害样品中的占比,分析病原菌在吉林省不同区域的分布情况及蚜虫、苞叶和籽粒携带镰孢菌种类的相关性;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检测无蚜虫危害籽粒和蚜虫危害籽粒中镰孢菌毒素的种类和含量,统计伏马毒素(fumonisin,FB)、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和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超标样品的检出率,分析蚜虫危害对病原菌在籽粒中分泌毒素的影响。【结果】对105个蚜虫危害果穗进行镰孢菌检测,发现蚜虫带菌率为57.14%,苞叶和籽粒带菌率分别为81.90%和82.86%。经过单孢分离纯化共获得1 394株镰孢菌,共16个致病镰孢种,其中在蚜虫、苞叶和籽粒上分离到镰孢种数量分别为8、13和12个。蚜虫、苞叶和籽粒上分离到的优势镰孢均为拟轮枝镰孢(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和层出镰孢(F.proliferatum)。新知镰孢(F.andiyazi)、变红镰孢(F.incarnatum)和温带镰孢(F.temperatum)在吉林省玉米籽粒上首次检出。蚜虫危害玉米果穗的毒素检出率均高于无蚜虫危害玉米果穗,出现毒素含量超标的玉米样品均为有蚜虫聚集危害的果穗。在检出毒素的果穗上绝大多数能检测到产生相应毒素的菌株。【结论】蚜虫、苞叶和籽粒上分离到的优势镰孢菌均为拟轮枝镰孢和层出镰孢;同一果穗上蚜虫、苞叶和籽粒分离到�
柴海燕潘艺元白雪孟玲敏张伟吴宏斌王义生高月波贾娇苏前富
关键词:玉米穗腐病镰孢菌玉米蚜虫
土壤用农药增效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土壤用农药增效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农业化工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土壤用农药增效剂包括聚乙烯醇、黄原胶和淀粉,或者黄原胶与羧甲基纤维素钠,与土壤用农药联合施用后,由于彼此间的不同作用机理,对药剂靶标等...
王义生高月波苏前富高明鲍庆超李长昆吴宏斌贾娇张伟
齐齐哈尔玉米穗腐病病原菌的鉴定和致病性测定被引量:9
2014年
为明确齐齐哈尔市玉米穗腐病病原菌,于2013年自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玉米种植区采集玉米穗腐病样品,进行病原物分离、鉴定及致病性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分离的菌株菌落形态、分生孢子形态与禾谷镰孢菌相同,但不分泌色素;ITS基因序列与Genebank登记中的禾谷镰孢菌HQ671191.1同源性为100%;系统发育树状图结果显示该菌株与禾谷镰孢菌位于系统发育树的同一分支;按照科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证实分离的病原菌可造成严重的玉米果穗腐烂。因此将该菌株命名为禾谷镰孢菌齐齐哈尔变种。
刘振库贾娇苏前富孟玲敏晋齐鸣
关键词:玉米穗腐病禾谷镰孢菌
一种玉米螟蛹的收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玉米螟蛹的收集装置,包括电动振筛机,所述电动振筛机上设置有振动箱,所述振动箱通过底面的连通口与所述电动振筛机的振动盘连通,所述振动箱内放置有蛹回收板。本发明的玉米螟蛹的收集装置,使用机械振动收集蛹代替人手...
徐文静李启云苏前富高鹏隋丽张正坤赵宇贾娇王秋华栾丽
文献传递
春玉米苗期低温冷害药害解除技术研究
东北地区春玉米播种期经常遭遇"倒春寒"气候,对早播春玉米籽粒发芽、除草剂安全使用等均产生影响。由低温导致的籽粒腐烂、种衣剂药害、除草剂药害等在东北春玉米区普遍发生。因此,研究简单有效能够缓解苗期生长遭...
苏前富晋齐鸣贾娇孟玲敏张伟李红
关键词:低温冷害除草剂药害芸薹素内酯
一种三元复配除草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元复配除草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农业科学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三元复配除草剂,由特定的高效氟吡甲禾灵、2,4‑滴丁酸钠盐和丙炔氟草胺组成。经发明人研究发现,三者结合,不仅扩大了杀草谱,且其作用机理各...
张伟苏前富刘美琪王义生吴宏斌孟玲敏贾娇白雪
不同浓度戊唑醇包衣处理对玉米丝黑穗病防治效果分析被引量:4
2022年
以高感玉米丝黑穗病品种为试验材料,人工接种丝孢堆黑粉菌,验证在设定药种质量比包衣下,采用0.1%~1.1%不同浓度梯度戊唑醇种衣剂进行不同播期处理,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分析玉米播种至8叶期的土壤温湿度对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温度是丝黑穗病菌侵染的关键因子。不同播期处理,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率差异较大,播期早,出齐苗时间长,玉米丝黑穗发病重;播期晚,出齐苗时间短,丝黑穗病发生相对轻。0.1%~1.1%浓度戊唑醇种衣剂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效果为53.07%~90.87%,0.9%戊唑醇包衣处理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最好。
孟玲敏梁晓斐贾娇吴宏斌张伟白雪苏前富刘明会
关键词:玉米丝黑穗病戊唑醇浓度梯度
吉林省玉米穗腐病致病镰孢菌的鉴定与部分菌株对杀菌剂的敏感性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明确吉林省玉米穗腐病主要致病镰孢种群分布及杀菌剂对镰孢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为针对性地开展玉米镰孢穗腐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组织分离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2020年采自吉林省36个市(县)的149份玉米穗腐病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利用禾谷镰孢复合种(Fusarium graminearum species complex,FGSC)毒素合成相关基因特异性引物检测其产生毒素的化学型,对部分禾谷镰孢复合种进行致病力测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7种杀菌剂对禾谷镰孢复合种的抑制效果。【结果】分离获得233株镰孢菌,隶属4个镰孢复合种,含9种镰孢菌,包括拟轮枝镰孢(F.verticillioides)、布氏镰孢(F.boothii)、禾谷镰孢(F.graminearum)、层出镰孢(F.proliferatum)、亚洲镰孢(F.asiaticum)、厚垣镰孢(F.chlamydosporum)、藤仓镰孢(F.fujikuroi)、木贼镰孢(F.equiseti)和亚黏团镰孢(F.subglutinans),分离频率依次为33.05%、26.18%、25.32%、12.45%、0.86%、0.86%、0.43%、0.43%和0.43%,其中禾谷镰孢复合种分离频率最高,为52.36%,是吉林省玉米穗腐病的优势致病镰孢菌。布氏镰孢、禾谷镰孢和亚洲镰孢在禾谷镰孢复合种中的占比分别为50.00%、48.36%和1.46%。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禾谷镰孢复合种种间、种内遗传多样性均较为丰富。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52.73%的禾谷镰孢复合种为中致病型菌株,东部玉米主产区分离的禾谷镰孢致病力最强。毒素化学型检测表明,亚洲镰孢为雪腐镰刀烯醇(NIV)化学型,禾谷镰孢与布氏镰孢为15-乙酰基-脱氧雪腐镰刀烯醇(15-AcDON)化学型。7种杀菌剂抑制禾谷镰孢复合种菌丝生长的EC50介于0.02-19.45μg·mL^(-1),其中咯菌腈(FS)、抑霉唑(FS)、氟硅唑(EC)、戊唑醇(TC)和腈菌唑(EW)对禾谷镰孢复合种抑制效果较好且差异不大,EC50小于1.20μg·mL^(-1),EC90小于100μg·mL^(-1);30%吡唑醚菌酯抑制禾谷镰孢和布氏镰孢生长的E
柴海燕贾娇白雪孟玲敏张伟金嵘吴宏斌苏前富
关键词:玉米穗腐病镰孢菌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